内官nèiɡuān 1.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2.宫中的女官属。3.宦官太监外朝官朝廷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
简介
清“内官内使凭此出门”腰牌一枚
内官
1、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
5、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
别称“内职”,为
内命妇与宫官通称。后
宫妃、
嫔以下至贵人、
采女及紫霞帔、红霞帔等内命妃位号为一类,与
尚书内省六尚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及知尚书内省事、直笔、
殿直、书省、听宣等
宫女官为一类,总称内官,或内职。其名始见于《左传·昭公元年》。秦汉以下,名号不一。至
隋朝,始有定制,以夫人、嫔至
采女,列一百二十位,以供
皇帝安寝,并置
六尚局管
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及女史等,为
女官。
唐代沿置。至宋初,临时而置,未具规模。及仁宗朝定《内命妇品职令》,其制遵隋唐五代之旧而有增损,内官制度始见完整。至徽宗政和,
尚书内省又增
六司,为一时之制。
南宋仍复仁宗朝之旧。
包含职位
1、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
杜预 注:“内官,近官。”
孔颖达 疏:“其内官亲近王者,为次序以当其夜,若今宿直递持更也。”
2、宫中的女官属。《左传·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 注:“九御,九嫔也。”
3、宦官,
太监。《史记·李斯列传》:“ 高 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 秦 宫。” 唐
李德裕《长安秋夜》诗:“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清
尤侗 《王先生》诗:“不见 高皇 竖铁牌,内官不许干朝政。”
4、内朝官,对“
外朝官”而言。《隋书·百官志下》:“诸省及
左右卫、武候、领左右监门府为内官,自余为外官。”
5、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旧唐书·韦嗣立传》:“窃见朝廷物议,莫不重内官,轻外职,每除授
牧伯,皆再三披诉。”
部门结构
监二人,从三品;
少监二人,
内侍四人,皆
从四品上。监掌
内侍奉,宣制令。其属六局,曰
掖庭、宫闱、
奚官、内仆、
内府、内坊。
少监、
内侍为之贰。
皇后亲蚕,则升坛执仪;大驾出入,为夹引。武德四年,改
长秋监曰内侍监,内承奉曰内常侍,内承直曰
内给事。
龙朔二年,改监为省。武后
垂拱元年,曰
司宫台。天宝十三载,置内侍监,改内侍曰
少监;寻更置内侍。有高品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令史八人,
书令史十六人。
内常侍六人,正五品下,通判省事。
内给事十人,
从五品下。掌承旨劳问,分判省事。凡元日、冬至,百官
贺皇后,则出入宣传;
宫人衣服费用,则具品秩,计其多少,春秋宣送于
中书。主事二人,
从九品下。
内谒者监十人,正六品下。掌仪法、宣奏、承敕令及
外命妇名帐。凡诸亲命妇朝会者,籍其数上内侍省;命妇下车,则导至朝堂奏闻。唐废内谒者局,置内典引十八人,掌诸亲命妇朝参,出入导引。有内
亭长六人,
掌固八人。
内谒者十二人,从八品下。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分涖诸门。
内寺伯六人,正七品下。掌纠察宫内不法,岁傩则涖出入。
分属说明
掖庭局
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掌
宫人簿帐、
女工。凡
宫人名籍,司其除附;公桑养蚕,会其课业;供奉物皆取焉。妇人以罪配没,工缝巧者隶之,无技能者隶司农。诸司营作须女功者,取于户婢。有
书令史四人,书吏八人,计史二人,典事十人,
掌固四人。计史掌料功程。
宫教博士二人,
从九品下。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初,内文学馆隶
中书省,以儒学者一人为学士,掌教宫人。武后如意元年,改曰习艺馆,又改曰万林内教坊,寻复旧。有内教博士十八人,经学五人,史、子、集缀文三人,楷书二人,
《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吟咏、飞白书、算、棋各一人。开元末,馆废,以内教博士以下隶
内侍省,中官为之。
宫闱局
令二人,
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掌侍宫闱,出入管钥。凡享
太庙,
皇后神主出入,则帅其属舆之。总小给使学生之籍,给以粮禀。有
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内阍史二十人,内掌扇十六人,内给使无常员,小给使学生五十人,
掌固四人。凡无官品者,号曰内给使,掌诸门进物之历;内阍史,掌承传诸门,出纳管钥;内掌扇,掌中宫繖扇。
奚官局
令二人,
正八品下;丞二人,
正九品下。掌奚隶、工役、宫官之品。宫人病,则供医药;死,给衣服,各视其品。陪陵而葬者,将作给
匠户,卫士营冢,三品葬给百人,四品八十人,五品六十人,六品、
七品十人,八品、九品七人;无品者,敛以松棺五钉,葬以犊车,给三人。皆监门
校尉、
直长涖之。
内命妇五品以上无亲戚者,以近冢同姓中男一人主祭于墓;无同姓者,春、秋祠以少牢。有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典事、药童、
掌固各四人。
内仆局
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中宫车乘。
皇后出,则令居左、丞居右,夹引。有
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
驾士百四十人,典事八人,
掌固八人。
驾士掌习御车舆、杂畜。
内府局
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中藏宝货给纳之数,及供灯烛、汤沐、张设。凡朝会,五品已上及有功将士、蕃酋辞还,皆赐
于庭。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典史,
掌固各四人,典事六人。
太子内坊局
令二人,
从五品下;丞二人,
从七品下。掌东宫閤内及
宫人粮禀。坊事五人,从八品下。初,内坊隶东宫。开元二十七年,隶
内侍省,为局,改典内曰令,置丞。坊事及导客舍人六人,掌序导宾客;閤帅六人,掌帅
阍人、内给使以供其事;内阍人八人,掌承诸门出入管钥,内繖扇、灯烛;内厩尉二人,掌车乘。有录事一人,
令史三人,
书令史五人,典事二人,
驾士三十人,
亭长、
掌固各一人。
典直四人,正九品下。掌宫内仪式导引,通传劳问,纠劾非违,察出纳。
女内官级
一、
采女(无品级)所有入
宫女子都从采女做起,先到
掖庭集中居住和学习宫廷文化,礼仪规矩,能坚持一个星期常来报到的,并通过考试的,才可以获得初级晋升,这时可以选择做
女官还是做
妃嫔,走上不同的道路。
为宫中使役
宫女,相当于学徒,可选择到除
皇帝皇后正宫外的各个宫殿担任端茶倒水扫地抹灰等基础工作,学习做一个贴身服侍的
女官,也可以到各个部门去学习技术(做饭,制衣,绣花,鉴赏
珠宝,花卉种植,医药知识),准备做一个有专门技术的女官,等晋升为长使之后,便由
六局六司的主掌女官任命以正式的职位,或派定宫殿服务。
三、恭使(八品),良使(从七)
为各个宫殿或者部门的初级
女官,除本职工作外,还有负责教育来见习的少使至长使等新人的任务。(相当于
清朝宫廷里的“姑姑”拉)
管理群居
妃嫔宫殿或群居小
公主、
小皇子宫殿的
女官,
世妇以下级别(含世妇)的妃嫔合宫群居(相当于
清朝的掌宫姑姑)。
五、选侍,(六品)
皇帝和
皇后宫中最基础的服役
女官,由表现优良的
宫女女官中选出,
选侍可以选择通过侍寝成为更衣,然后转型成美人,进入
妃嫔序列,或者成为诸皇子宫中最初级的
嫔妾,或者继续做
女官,向最高女官的职业化人生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 六、典侍,(从五)
唐代女内官
贴身服
侍女御以上
妃嫔的
女官,是最初级的专业化女官。
典宝,掌琮玺器玩
典赞,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
典栉,掌巾栉膏沐。
典器,掌樽彝器皿
典执,掌扇伞灯烛。
典会,掌财帛出入
七、尚侍(五品)
内廷各个部门的专业技术
女官,只服侍
皇帝皇后和
四夫人司簿,掌名录计度; 司正,掌格式推罚,
司闱,掌门阁管钥。
司宾,掌宾客;
司赞,掌礼仪赞相导引。
司衣,掌衣服;
司饰,掌簪珥花严;
司仗,掌仗卫戎器。
唐代女内官
司酿,掌酒醴醯醢;
司薪,掌廪饩柴炭。
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 司苑,掌园絪种植,
蔬菜瓜果;
司灯,掌火烛。
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
司彩,掌缯帛;
司织,掌织染。
八、御前待诏,(四品),简称待诏
唐代女内官
三曰:
尚服,掌服章宝藏。 四曰:尚食,掌进膳先尝。
九、最高尚宫(三品)
内廷最高
女官首领,管辖所有女官
宫女,有升降处罚的权力。
十、保圣夫人(一品)
皇帝的
乳母,相当于
太后,位在四夫人之上,
皇后之下,另有宫正司,掌赏罚,文书档案记载等,直接受皇后管辖,最高
女官为女尚书(从三品)、
女侍中(四品),
女史(从四)、
女贤人(五品)、
书史(从五)、
书女(六品)、
小书女(从七,相当于良使)。
太子内官
良娣二人,正三品;
良媛六人,
正四品;
承徽十人,
正五品;
昭训十六人,正七品;
奉仪二十四人,
正九品。
司闺二人,从六品;三司皆如之。掌导引妃及
宫人名簿,总掌正、
掌书、掌筵。 掌正三人,从八品,九掌皆如之。掌文书出入、管钥、纠察推罚。有女史三人。
掌书三人,掌符契、经籍、宣传、启奏、教学、禀赐、纸笔。有女史三人。
掌筵三人,掌幄帟、床褥、几案、舆繖、汛扫、铺设。
掌严三人,掌首饰、
衣服、巾栉、膏沐、服玩、仗卫。有女史三人。
掌缝三人,掌裁纫、织绩。有女史三人。
司馔二人,掌进食先尝,总掌食、掌医、掌园。有女史四人。
掌食三人,掌膳羞、
酒醴、灯烛、薪炭、
器皿。有女史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