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是指从冰川或极地冰盖临海一端破裂落入海中漂浮的大块淡水冰,通常多见于南大洋、北冰洋和大西洋西北部。
冰山形成
冰山大多在春夏两季形成,那时较暖的天气使冰川或
冰盖边缘发生分裂的速度加快。每年仅从
格陵兰西部冰川产生的冰山就有约1万座之多。在冰川或冰盖(架)与大海相会的地方,冰与海水的相互运动,使冰川或冰盖末端断裂入海成为冰山。还有一种冰川伸入海水中,上部融化或蒸发快,使其变成水下
冰架,断裂后再浮出水面。大多数
南极冰山是当
南极大陆冰盖向海面方向变薄,并突出到大洋里成为一个前沿达数公里长的大型冰架,冰架逐渐断裂开而形成的。
北极冰山多来自于
格陵兰岛冰盖,但格陵兰岛缺少大型冰架,而是有许多发源自内陆
冰原的冰川伸入格陵兰岛沿岸的
峡湾,冰川前端断裂脱落形成冰山,进入峡湾,再通过峡湾进入广海。冰山产生的速率在
北冰洋为每年280
立方公里,在南极洲为每年1800立方公里。冰山多见于
南大洋以及
北大西洋西北部。此外
太平洋东北部的
阿拉斯加湾以及
南美洲南部内陆的
阿根廷湖由于冰川延伸至此,也可以见到少量小型冰山。通常南极冰山沿着
南极绕极流(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围绕南极大陆移动,北极冰山则沿着自北冰洋南下的寒流进入
大西洋中低纬海域。大多数冰山的比重为0.9,因此其质量的6/7在海面以下。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仅仅是整座冰山的1/10。
北冰洋常年停留在此的冰山约有4万座,它们来自北冰洋边缘岛屿上的小型冰原,这些冰山露出水面的高度约为10~12米,有的高达15米,水下厚达40~100米。而从北冰洋南下进入北大西洋的冰山则大多数来自于
格陵兰岛的
大陆冰川,体积巨大,一般可高达几十米至一百米以上,长宽均可达几百米至一千米以上。2010年8月5日,位于格陵兰岛西北部的
彼得曼冰川分裂,形成了一个面积约260
平方千米的巨型冰山,为当今
北半球最大的冰山。每年春夏两季,这些冰山随
东格陵兰寒流和
拉布拉多寒流南下,进入北大西洋的船运航线,可一直漂移到
北纬40度的
纽芬兰岛海域,某些体积巨大的冰山可继续向南漂至北纬32度的
百慕大群岛或随北大西洋西风漂流(
北大西洋暖流)向东漂。格陵兰岛下滑的冰山以塔状冰山为主,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尖顶,形如金字塔或王冠,或是呈现出上部起伏不定的穹顶冰山,以及外形多样的不规则冰山等,形态各异。这是由于这些冰山多是由在形似V形或U形的峡谷中推进的冰川断裂形成的。部分冰中还会带有泥土或岩石等杂质。格陵兰和纽芬兰浅滩附近,是北大西洋冰山活动最多的海域;到达纽芬兰的冰山,平均每年有400座,有的长达数百米,露出水面的部分即达60~100米。 有记录的世界上最高的冰山来自格陵兰岛,高出水面167米。
南半球的冰山比北半球还要多得多,体积也更大,长宽均可达几公里,但高度较低,一般不超过50米;南极大陆周围海面经常浮动着的冰山多达22万座。南大洋的冰山主要源于
罗斯海、
威德尔海和南极大陆沿岸的
陆缘冰架。由于南极冰盖的面积比南极大陆的面积还大,因此南极冰盖从陆地延伸到海里后,会在海面上形成一个覆盖一片海面的冰架,冰架的边缘断裂脱落坠海,形成冰山,因此冰山外形多为平板状,以桌状冰山最多,顶部很平坦、没有起伏,边缘竖直犹如悬崖,冰色洁白不含杂质,高度较低,但面积巨大,冰山长度通常在8千米左右,高约30多米。特大冰山可长达150千米,宽约40千米,露出水面约35米。1998年4月,一座面积达200平方千米的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拉森陆缘冰层,漂进南大西洋。B15冰山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山,面积达11400平方千米,它在2000年3月的时候从南极的
罗斯冰架上脱落。2003年11月,它分裂为两块。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是南极的C19A冰山,面积为5659平方千米。这样巨大的冰山,一般的风浪是难以吹动的,只随
洋流缓慢地移动。由于环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完整又强大,通常南极冰山都会被洋流和
海冰阻塞在
南纬50度~60度附近难以进一步北上,只能随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大陆移动,偶尔会有少数冰山能越过西风漂流,漂到比较往北的地方。南极冰山北漂的最远界限在
南太平洋可至南纬50度附近,在南
印度洋,可北上至南纬45度附近,在南大西洋可至南纬35度海域。
冰山冰的
平均年龄都在5000年以上,可以说那都是没有受过工业污染的干净的冰。冰山在
高纬度地区能维持10年之久,但如果离开极地海域,则一二年内就会没有了踪迹。冰山由于主体在水下,主要随
洋流运动。冰山可以将陆地上的某些物体甚至动植物活体从其来源地区搬运到数千公里以外,科学们根据大洋内的
沉积物,就可推断万年以前冰川分布情况。冰山对航行造成威胁,而且有些露出水面的部分过小不易发现。一般只在海面平静时,不超过1.6公里时能够发现。使用雷达和
声纳的方法跟踪冰山,每日向过往船只提供两次报告。
冰山是极为宝贵的
淡水资源,可惜人类还没有办法利用它们。
所含危险
冰山一向是轮船的克星,历史上有无数的船因撞上冰山导致船舱内积水过多最终沉没,其中包括被誉为“永不沉没”的TITANIC(
泰坦尼克号)。除轮船以外,冰山对固定在海上的石油
钻井平台也有威胁,在漂移过程中可能会撞上钻井平台导致平台受损。
在极地,除了
海冰以外,海洋上还漂浮着十分壮观的冰山,这些冰山在阳光、碧水映照下绚烂夺目,犹如汉白玉雕成的
玉山。
很多人会误认为冰山是一种巨大的
海冰。其实,冰山是地地道道发源于陆地上的
冰川冰,只不过后来跑到海洋里了。
在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上发育着冰川。这些冰川将大陆整个都覆盖掉了,形成一个大的
冰盖。冰盖以缓慢的速度向
大陆边缘流动,有不少伸到海里的冰架或
冰舌。冰架和冰舌随着海水的潮汐、涌浪等发生上下运动,前端断裂冲落到海中,形成大冰山。
冰山常呈金字塔形或桌形。在
北极,金字塔形的冰山最为常见。
南极冰盖附近海洋里,经常漂浮着桌状冰山。冰山可以达到很大的高度。在南极的
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附近,有人看到一座桌状冰山,露出水面部分就有40米。因为冰山露出部分还不到它体积的八分之一,所以推测这座冰山整个高度将近400米。冰山的面积也很大。南大西洋上曾经发现过一座冰山,宽75公里,长120公里。
海船遇到冰山是很危险的。横渡
大西洋的
英国邮船“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在它首次航行中即在
纽芬兰岛附近碰上冰山,造成一千五百人的死亡。1959年
丹麦海轮“汉斯。赫脱夫特”号撞在冰山上,死亡近百人。
监测手段
冰山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因为冰山多为密度较低的纯水而
海水密度相对较高,导致冰山约有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看着浮在水面上的形状并猜不出水下的形状。这也为何有冰山一角一说来形容严重的问题只显露出表面的一小部分。
冰山非常结实,
海水温度越低,冰的硬度越大,而钢铁则会变的脆弱,因此在寒带海洋冰山很容易损坏轮船,为
海洋运输中的极端
危险因素。北半球的每年春夏两季,大量的北极冰山都会随拉布拉多寒流自寒冷的北冰洋南下,进入北大西洋这片世界上最繁忙的海洋。在寒流的运输下,北极冰山可以南漂到和北京、
纽约处于同纬度的纽芬兰岛南部海域,这里已经是温带海域,位于繁忙的
北大西洋航线上,冰山在这里阻拦着众多轮船的航线,是轮船驶入这一海域最为警惕的危险因素。最著名的冰山遇险船泰坦尼克号,就是在这里与冰山相撞沉没的。在南半球,由于
南极冰山都常年停留在南极海域,不会主动进入轮船航线,加之南极地区远离人类聚集地,因此南极冰山对轮船的威胁不大。但随着近年来南极科考和旅游业发展兴旺,越来越多的船开始在南极海域航行,南极冰山与轮船碰撞的事故开始增多。
国际冰巡逻队(International Ice Patrol)监测北大西洋的冰山出现与行踪,保护船安全。北大西洋的冰山来自
北冰洋。
南极冰山由国家冰中心(National Ice Center)监测。有一边长于10英里的冰山都有一个名字,用一个字母起头,加上排号数字。字母指定冰山来源的地区:
A – 0° 到 西经90°
B – 西经90° 到 180°
C – 东经90° 到 180°
D – 0° 到东经90°
冰山生物链
海洋生物学家对脱离
南极洲的成千上万座冰山有了更为积极的看法,这些漂浮在海面、寒气袭人、有种荒凉之美的巨大冰块原来是生物活动的“热点”。而且,至少从理论上说,它们有助于减少
温室气体的积聚。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
加利福尼亚州莫斯兰丁市
蒙特雷湾水族馆研究所的肯尼思·史密斯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研究了
威德尔海分别长2公里和21公里的两座冰山。威德尔海在
南极洲与南大西洋之间,靠近阿根廷南端。
冰山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纯净:数万年来,在漂向大海的过程中,它从空气中获得许多矿物质。在融化过程中,冰山释放富含
营养物质的粉末,给浮游植物提供养料,这些
浮游植物又养活了
磷虾。史密斯说:冰山周围积聚了有机物,其
食物链一直延伸到海鸟。威德尔海海域的冰山估计有1000座,它们的
生物生产力难以估量。
不仅如此,冰山附近的磷虾大多自然死亡,沉入海底,从而也带走了所食的浮游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
二氧化碳。
科学家列出了这样的
生物链:冰山在漂移融化过程中,释放铁一类的矿物质,使
藻类大量繁殖。这些生物体富含
叶绿素:它们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磷虾成群活动,以浮游植物为食;海燕和南极臭鸥涌向冰山,从那里捕食磷虾;冰山周围的
水母以
浮游生物、磷虾和小鱼为食;
冰鱼也以磷虾为食。尽管科学家在这项研究中还没有观察到食物链的最上端,但如此丰富的食物可能吸引
逆戟鲸一类的大型捕食者。
蓝色冰山
冰山是从积年累月的雪和冻冰构成冰川里分离出来的。雪花携带有大量的空气形成多个
反射面,所以呈现白色,同理,一般冰山呈现白色。年代久远的冰川内部巨大压力把空气挤压出来而
晶体化,失去了
反射光线的能力。阳光穿透冰山时光谱中低能量的红绿光被吸收,剩下高能高
穿透力的蓝紫光,。
冰山人脸
从
远古时代开始,人们总能从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物体上看到人脸的图案。这种现象被称为“空想性错视”,最著名的例子当属“火星上的人脸”。
南极洲彼德曼岛附近海域,这座冰山呈现出类似
西方神话中龙的形象。一开始,拍摄者觉得它像拇指,后来换了一个角度去看,便清晰地看出了龙的形状。
2005年8月15日,在格陵兰的Vestgronland出现了这么一个奇特的人脸。“这张面孔可能没持续多久,”拍摄者说,“因为它处在一座冰山的末端,而冰山位于峡湾的末端,水变得越来越浅。它可能很快就会翻过来了。”
新闻动态
2021年4月,南极洲附近代号为覆盖面积接近6000平方公里的A68的“世界最大冰山”已融化分解成许多小冰山,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