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群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省级示范实验中心主任

男,1970年生于上海,江苏盐城人。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2002年先后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获固体力学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2006年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出站,2008年7月—2009年8月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力学省级示范实验中心主任、力学系副主任,兼任美国地球物理联盟(AGU)注册会员,国务院学位学科评估专家,江苏省力学学会环境与灾害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中国科学》等期刊审稿人。04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05年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三等奖,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4040):基于岩层裂隙水渗流和泥沙作用分析的地震水力响应模型研究,2011.1~2013.12,负责人
2. 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2009CB219605):宏—细—微观组合裂隙系统与煤层气扩散渗流演化相关性研究,2009.1~2013.12,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4083):基于流—固蚀损裂隙演化和非Darcy渗流突变的采动岩体稳定性理论,2008.1~2010.12,负责人
4. 国家自然基金NSF/NSFC 国际合作项目(40811120546):浅源地震和裂隙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2009.1~2009.12,负责人
5. 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2005CB221502):含瓦斯煤体尺度效应及峰后渗透规律研究,2006.1~2010.12,负责人
6. 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2002AA411210-01):基于协同设计的CAD与工程分析系统集成研究,2003.3~2004.10,负责人
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NCET-07-0803):应力控制裂隙演化与采动岩体流—固耦合动力失稳理论研究,2008.1~2010.12,负责人
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4033):采空区承压破碎岩体中瓦斯流动规律的随机模拟研究,2004.10~2006.12,负责人
9. 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课题(20040350222):破碎岩体中气体流动规律的随机模拟研究,2004.9~2006.12,负责人
10.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计划项目:采动岩体气体渗流试验与数值分析,2004.9~2006.9,负责人
11. 中国矿业大学预研启动基金:破碎岩体瓦斯气流的试验和随机分析,2002.1~2004.12,负责人
12. 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基金:采动岩体中的流固耦合机制研究,1999.1~2000.12,负责人
13. 煤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软岩矿区冲击矿压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1997.3~1999.12,负责人
14.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AR0909701):Origin of Hyrdologic Responses to Earthquakes: Constraints from theResponse of Alum Rock Springs to the 2007 Alum Rock Earthquake,2009.9~2012.9,参加者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134040):煤矿瓦斯灾害预防及煤层气开采中的应用基础研究,2002.1~2005.12,参加者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24420):采动岩体渗流理论,2004.10~2005.12,主要参加者
17.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10290003):峰后应力状态下的岩石渗透性研究,2002.1~2004.12,主要参加者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472063):离散模型的可靠性和非协调行为,1995.01~1997.12,主要参加者
19. 晋城矿业集团协作项目:煤层气井的煤层压裂与抽采机理研究,20061~2007.12,主要参加者
20. 淮南矿业集团科技协作项目:淮南顾桥矿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基础研究,2005.9~2007.12,主要参加者
21. 淮南矿业集团科技协作项目:济河大桥基础沉陷破坏评估及加固设计,2002.10~2003.9,主要参加者
22. 潞安矿务局科技协作项目:综放开采J型通风系统治理高瓦斯涌出的关键技术,2001.10~2002.12,主要参加者
教改项目
1. 《结构力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建设,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建设项目,主持人
2. 《结构力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建设,中国矿业大学教改项目,主持人
3. 《结构力学》双语课程的建设,中国矿业大学教改项目,主持人
4. 《计算力学》课程的教材建设,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参加者
5. 《采动岩体力学》课程的教材建设,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参加者
6. 《有限单元法》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建设,中国矿业大学教改项目,主要参加者
个人著作
1. 刘卫群, 罗继伟, 吴长春. 滚动轴承刚度分析. 计算力学学报, 1997, Vol.14(增): 109-112
2. Liu Weiqun, Wu Changchun. Apenalty-equilibrating hybrid Stress 3-D element.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98(1): 46-55(SCI收录)
3. 刘卫群, 黄颖青, 吴长春. 满足PTC的三维非协调形函数的显式处理. 计算力学学报,1998(3): 373-377
4. 刘卫群, 吴长春. 一种三维体罚平衡杂交元. 固体力学学报, 1998(4):289-296
5. Liu Weiqun, Miao Xiexing. Featureand simulation of Gas Delivery for Extracting Coal Mass.Proceedings of the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upled Phenomena in Civil, Mining, & PetroleumEngineering, Sanya, 1999
6. 刘卫群, 缪协兴, 杨静. 冲击矿压的优化有限元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1,30(1): 59-62(EI收录)
7. Liu Weiqun, MiaoXiexing, Wang Aiwen. Numerical Analysis of Burst of Soft Rock and RateCriterion. Proceedings of the 2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Applications in the Mineral Industries(APCOM), Beijiing, 2001: 665-668(EI、ISTP收录)
8. 刘卫群, 樊秀娟. 大学课程讲授中的“因材施教”及实现过程. 煤炭高等教育, 2001(3)
9. 刘卫群, 罗继伟, 吴长春, 王飞. 滚动轴承刚度分析程序介绍. 计算力学学报, 2001(3): 375-378
10. 刘卫群, 付东杰, 王黎明.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均匀化处理及在济河桥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第五届全国计算力学大会论文集,广州, 2001: 788—793
11. 刘卫群, 缪协兴, 王爱文. 利用ANSYS分析软岩冲击矿压及广义应力(应变)率准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Vol.21(1): 29—33(EI收录)
12. Liu Weiqun, Miao Xiexing, Chen Zhanqing. A Testing Method forDetermining the Permeability of Overbroken Rock. Proceedings of the 2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Development in Rock Mechanics and RockEngineering(NDRM’2002), Shenyang, 2002(ISTP收录)
13. 刘卫群, 缪协兴, 陈占清. 破碎岩石渗透性的试验测定方法.实验力学, 2003, Vol.18(1):56—61
14. 刘卫群, 缪协兴, 樊秀娟. 压实破碎岩体渗流场流固耦合数值分析. 第六届中国计算力学大会论文集,北京, 2003
15. Liu Weiqun, Miao Xiexing, Li Yushou. Probability IntervalAnalysis of Seepage of Overbroken Rock Mass in Compression. Proceedings of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Xuzou, 2004: 497—501(ISTP收录)
16. Liu Weiqun, Miao Xiexing.Numerical Analysis of Fluid-Solid Coupled Seepage in Compacted Overbroken RockMas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inconjunction with the 2nd Asian-Pacific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Beijing, 2004
17. 陈占清, 缪协兴, 刘卫群. 采动围岩非Darcy渗流参变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中南大学学报, 2004, Vol.35(1): 129—132(EI收录)
18. 杜春志,刘卫群,贺耀龙,赵慧玲. 破碎岩体压实渗透非稳态规律的试验研究.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4,Vol.21(1):109—111
19. 王继燕, 刘卫群. 摩擦提升机钢丝绳应力与磨损相关分析. 煤矿机械, 2004(4):46—47
20.刘卫群, 樊秀娟, 杨静.《结构力学》多媒体课件建设与教学改革. 煤炭高等教育, 2004(4)
21. 曹胜根, 刘卫群. 综放沿空小断面留巷技术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33(6): 651—655(EI收录)
22. 缪协兴, 刘卫群, 陈占清.《采动岩体渗流理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23. 方建群, 刘卫群, 汤文武, 王继燕. 基于网络异地协同的零部件优化设计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5(3): 307-311(EI收录)
24. 夏军武, 于广云, 吴侃, 王东权, 刘卫群. 采动区桥体可靠性分析及抗变形技术研究. 煤炭学报. 2005, 30(1):17-21(EI收录)
25. Liu Weiqun, Miao Xiexing. Experimental Testing and Simulationfor Water Flow through a Crushed Rock Area with Pressure. Proceedings of the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uid Control, Measurement and Visualization, Chengdu, 2005
26. Liu Weiqun,Miao Xiexing. Gas Flow Visualization in a Gob Area with J-typeVentil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uidControl, Measurement and Visualization, Chengdu, 2005
27. 缪协兴, 茅献彪, 朱川曲, 刘卫群. 综放沿空巷道顶部锚杆剪切变形分析. 煤炭学报. 2005, 30(6):681-684(EI收录)
28. 刘卫群, 缪协兴, 余为, 房敬年, 刘名. 破碎岩石气体渗透性的试验测定方法. 实验力学, 2006(3): 399-402
29. 刘卫群, 缪协兴. 综放开采J型通风采空区渗流场数值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6):1152-1158 (EI收录)
30. 刘卫群, 顾正虎, 王波, 缪协兴. 顶板隔水层关键层耦合作用规律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4): 427-430(EI收录)
31. Liu Weiqun, Miao Xiexing. Numerical Analysis of PlasticallyFinite Deformation of Overbroken Rock Mass Based on Euler Model of Control Volum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6(3): 245-248(EI收录)
32. 顾正虎, 陈冬华, 刘卫群, 魏泽龙. 采场稳定覆岩的拱模型研究. 力学与工程,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33. Liu Weiqun, Miao Xiexing. Test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 forWater Seepage of Crushed Rock.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physics, Wuhan, 2006: 960-964(ISTP收录)
34. 陈冬华, 顾正虎, 刘卫群. 跨路门风载作用的ANSYS有限元分析.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06, 24(4): 488—490
35. 杜春志, 刘卫群, 茅献彪. 非协调数值方法及岩石材料脆断研究综述. 第九届岩石力学与工程大会论文集, 沈阳, 2006: 338-344
36. Du Chunzhi, Liu Weiqun, MaoXianbiao, et al. Drainage Methods of Coal Bed Metha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Jincheng Mine Field.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Waste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and Global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CWMEGGD’07-Gz’07)”, Ljubljana, SLOVENIA,2007
37. 刘伟庆, 凌祥, 张大长, 刘卫群. 力学与工程2007.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38. 缪协兴, 刘卫群,陈占清. 采动岩体渗流与煤矿灾害防治.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7, 20(2): 245-248(EI收录)
39.Liu Weiqun, Song Xin. Water Flow in Fractured Rock under ChangeableConfining Pressure. Proceedings of’2008 AGU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USA,2008
40. 宋鑫, 刘卫群, 孙登松, 王波. 峰值破裂岩石的气体渗透性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2008, 29(11): 3157-3160(EI收录)
41. 杜春志, 刘卫群.煤层钻孔卸压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9 (4): 6-10
42. 宋良, 刘卫群, 靳翠军, 李玉寿. 含瓦斯煤单轴压缩的尺度效应实验研究. 实验力学,2009, 24(2): 127-132
43. Liu Weiqun, Zhu Li. Mode-I-crack Compression Modeling and NumericalSimulation for Evaluation of In-situ Stress around Advancing Coal Workface. Mining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19(5): 569-573(EI收录)
44. Liu Weiqun, Manga Michael. Changesin Permeability Caused by Dynamic Stresses in Fractured Sandston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9,36(20), doi:10.1029/2009GL039852(SCI、EI收录)
45. Liu Weiqun, Li Yushou, Wang Bo. Gas Permeability of FracturedSandstone/Coal Samples under Variable Confining Pressure.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10, 83(2): 333—347(SCI、EI收录)
46. 王甘林, 刘卫群, 陶煜. 充填泥沙裂隙岩石渗流特性的实验研究. 力学与实践, 2010, 32(5):14-17
47. Miao Xiexing, Li Shuncai, ChenZhanqing, Liu Weiqun. ExperimentalStudy of Seepage Properties of Broken Sandstone Under Different Porosities.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11, 86(3): 805—814 (SCI、EI收录)
48. Song Liang, Liu Weiqun, JinCuijun, Liang Haonan. Constitutive model of scale effects in uniaxialcompression for gas-saturated coal. ProcediaEngineering, Supp.B: Progress onMining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 122—128(EI收录)
49. Chen Junguo, Liu Weiqun, PengWeihong, Dong Zhengzhu. A theoretical method and its numerical simulation tocalculate roof stress of coal floor. ProcediaEngineering, Supp.B: Progress onMining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 116—121(EI收录)
50. 王珍,刘卫群, 彭晓庆.平面稳态渗流的随机有限元分析程序. 力学季刊,2011, 32(2): 203—210
51. 唐珺, 刘卫群, 费晓东. 峰后岩石类材料的声发射特性研究. 煤炭科学技术, 2011,39(5): 21—24
52. 刘子明, 刘卫群. 岩体渗流—应力耦合裂隙网络模型研究进展. 人民黄河, 2011,33(8): 127—129
53. 杨鑫, 李玉寿, 刘卫群. 基于地应力转移的拱形围岩稳定性.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1,21(6): 450—453
54. 刘卫群, 唐珺, 蔺海晓. 渗流随机有限元程序设计及煤层顶板涌水预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2,31(3): 310—314
55. 陶煜, 刘卫群.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等效流阻模型. 岩土力学,2012, 33(7): 2041—2047(EI收录)
56. Liu Weiqun, Fei Xiaodong, Fang Jingnian. Rules for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permeabilitycoefficients for water flow in over-broken rock ma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22(1):29—33(EI收录)
57. 朱立,刘卫群, 王甘林.振动对充填裂隙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力学,2012, 27(2): 201-206
58.Liang Haonan and Liu Weiqun. Theoretic expression of flow rate for a singlefracture with linearly varying width. Theoretical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2012, 2(5), doi:10.1063/2.1205205
59.梁浩楠, 刘卫群,宋良. 岩体裂隙网络串并组合渗透率预测模型. 金属矿山, 2012, 41(10): 19-24
60. 宋良, 刘卫群, 靳翠军. 考虑端面摩擦效应的煤样统计损伤尺度本构模型. 工程力学,2012, 29(11): 344-349(EI收录)
个人成就
期刊
编委和审稿人
《矿山工程》编委
《Transportin Porous Media》、《Materials and Design》、《ComputationalMaterials Science》、《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科学E辑》、《计算力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实验力学》、《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江西理工大学学报》等12种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
人才培养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