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男,汉族,1985年生,湖南郴州人,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考古领队资质)。
人物经历
2004-2008年,
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历史学学士学位;
2008-2013年,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2013-2015年,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特聘岗位研究人员;
2015-2018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8-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发掘报告(2014-2016)”,主持人;
2. 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专项基金”项目“砸击法在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石器技术演化中的地位——基于砸击和锤击法剥片盲辨实验的认识(2013-2015)”,主持人;
3.
内蒙古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内蒙古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2016-2017)”,主持人;
4.
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草原英才”后备人员专项基金(2016-2018),主持人;
5. 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专项基金(2017-2019),主持人;
6.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地1地点动物考古学研究”(2017-2019),主持人;
7. 发现中国“丝绸之路奖学金”专项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为中心”(2017),主持人;
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东大杖子遗址发掘整理与研究”(2017-2020),排名第二;
9. Wenner-Gren Foundation“Technology and Energetic resources at the Asian Pleistocene: technical evolution and raw materials at North China archaeological sites”(2013),中方排名第二。
研究成果
1. Liu Yang, Hu Yue, Wei Qi. Early to Late Pleistocene human settlem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lithic technology in the Nihewan Basin, North China:A macroscopic perspective.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3, 295: 204-214
2. Liu Yang, Hou Yamei, Ao Hong. Analysis on Lithic Technology of Lower Pleistocene sit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in the Nihewan Basin, North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3, 295: 215-222
3. 刘扬,侯亚梅. 石英岩硬锤直接剥片的实验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报,2019,(2):283-300
4. 刘扬, 侯亚梅, 杨泽蒙,包蕾.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学研究. 考古, 2018,(1):79-87
5. 刘扬, 侯亚梅. 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人类生存环境与技术. 考古, 2017,(5):95-103
6. 刘扬, 侯亚梅, 杨泽蒙.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核剥片技术的阶段类型学研究. 考古, 2015,(6):68-79
7. 刘扬, 贺存定, 陈全家, 方启. 湖北丹江口杜店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遗迹现象初探. 江汉考古, 2012, (1): 48-53
8. 刘扬, 侯亚梅. 试析乌兰木伦遗址的性质和功能. 北方文物,2018,(3):34-40
9. 刘扬, 侯亚梅, 杨泽蒙.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原料产地及其可获性. 人类学学报. 2017, 36(2):165-175
10. 刘扬, 侯亚梅, 杨泽蒙.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的工具类型与修理技初探. 人类学学报, 2016,35(1):76-88
11. 刘扬, 侯亚梅, 杨泽蒙.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拼合研究及其对遗址成因的指示意义. 人类学学报, 2015,34(1):41-54
12. 刘扬, 黄胜敏. 广西百色公篓遗址石制品的初步研究. 人类学学报, 2013, 32 (1): 31-36
13. 刘扬, 侯亚梅,卫奇,刘春茹. 泥河湾盆地中部东坡旧石器早期遗址的发现. 人类学学报, 2010, 29 (2):115-122
14. 刘扬. 关于旧石器时代石制工具定义的探讨. 南方文物. 2013, (4): 12-15
15. 刘扬. 泥河湾盆地更新世人类活动遗迹与石器技术演化.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2):188-198
16. 刘扬, 陈全家, 侯亚梅. 吉林东部含细石器遗存的初步研究. 第四纪研究, 2008, 28 (6): 1042-1049
17. 刘扬, 侯亚梅. 法国学者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贡献及相关遗址的研究进展. 文物春秋, 2012, (4): 3-10, 21
18. 刘扬. 中国北方小石器技术的源流和演变初探. 文物春秋, 2014, (2): 3-13
19. 刘扬, 包蕾.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第2地点2011年试掘简报. 草原文物, 2014, (1): 24-27
20. 刘扬.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中的西方文化元素. 草原文物,2018,(2):20-27
21. 刘扬. 2008年丹江口市杜店遗址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迹.中国文物报, 2008, 292期.
22. 刘扬.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发现的带铤石镞及其对现代人迁徙研究的启示.中国文物报,2013年11月8日第6版
23. 刘扬. 旧石器时代遗址石制品拼合研究的意义——以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拼合研究为例. 中国文物报, 2014年6月20日第6版
24. 刘扬. 谈旧石器时代石制品原料质量的评估标准. 中国文物报, 2014年4月25日第6版
25. 刘扬. 内蒙古乌兰木伦遗址首次发现披毛犀肋软骨化石. 中国文物报, 2014年2月28日第1版
26. 刘扬. 透“石”见人的新尝试:读《旧石器技术:理论与实践》. 中国文物报,2018年8月7日第6版
27. 刘扬,侯亚梅,尹春雷,杨泽蒙,包蕾,杨俊刚. 近年来鄂尔多斯地区旧石器考古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第16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8: 319-230
28. 刘扬,平小娟. 鄂尔多斯高原旧石器考古发现与研究回顾. 第14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4: 213-222
29. 刘扬, 黄胜敏, 郭耀峥. 近四十年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考古研究综述与展望. 第13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2: 281-288
30. 刘扬. 泥河湾的魅力. 大众考古,2017,(8):65-70
31. Liu Yang. Xiaochangliang:Geography and Culture. In: C. Smith (ed.), Encyclopedia of Global Archaeology, DOI 10.1007/978-1-4419-0465-2,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3
32. Liu Yang. Zhoukoudian: Geography and Culture. In: C. Smith (ed.), Encyclopedia of Global Archaeology, DOI 10.1007/978-1-4419-0465-2,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3
33. 王志浩,侯亚梅,杨泽蒙,甄自明,刘扬,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考古,2012,(7):3-13
34. 包蕾,刘扬.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第1地点2013年发掘简报. 文物春秋, 2017, (4): 30-38,58
35. 黄胜敏, 刘扬(通讯作者), 等. 广西百色六合遗址发掘简报. 人类学学报, 2012, 31 (2):137-143
36. 侯亚梅, 刘扬, 李英华, 刘慧. 泥河湾盆地三棵树旧石器遗址2008年试掘报告. 人类学学报,2010, 29 (3): 227-241
37. 黄胜敏, 刘扬, 郭耀峥, 黄明扬, 刘康体, 黄霖臻. 广西百色百峰遗址发现的石制品. 人类学学报, 2011,30 (3): 307-312
38. 侯亚梅, 王志浩, 杨泽蒙, 甄自明, 张家富, 董为, 袁宝印, 李保生, 黄慰文, 刘扬, 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2010年1期试掘及其意义.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2):178-187
39. 侯亚梅, 刘扬, 等. 广西百色杨屋旧石器遗址. 中国文化遗产, 2009, (增刊) : 288-289
40. Hou Yamei, Yang Shixia,Dong Wei, Zhang Jiafu, Liu Yang. Late Pleistocene representative sites in North China and their indication of evolutionary human behavior.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3, 295: 183-190
41. Chen Hong, Hou Yamei, Yang Zemeng, Zhen Ziming, Lian Huiru, Liu Yang. A preliminary study on human behavior and lithic function at the Wulanmulun site, Inner Mongolia,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4, 347: 133-138
42. Dong Wei, Hou Yamei, Yang Zemeng, Zhan Limin, Zhang Shuangquan, Liu Yang. Late Pleistocene mammalian fauna from Wulanmulan Paleolithic Site, Nei Mongol,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4, 347: 139-147
43. Zhang Limin, Christophe Griggo, Wei Dong, Ya-mei Hou, Shuang-quan Zhang, Ze-meng Yang, Yang Liu, Xiao-min Wang. Preliminary taphonomic analyses on the mammalian remains from Wulanmulun Paleolithic site, Nei Mongol,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6, 400: 158-165
田野考古
1.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工地负责人,2010-2017);
2. 河北泥河湾盆地三棵树旧石器遗址(工地负责人,2008,2010);
3. 广西百色杨屋旧石器遗址(工地负责人,2008,2010);
4.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滩遗址(负责人,2016);
5. 内蒙古呼和浩特沙梁子古城遗址(负责人,2017,)
6. 湖北丹江口市杜店旧石器遗址和黄家湾旧石器遗址(2008);
7. 吉林和龙石人沟和大洞旧石器遗址(2007);
8. 内蒙古赤峰康家湾新石器遗址(2007);
9. 西班牙Atapuerca(阿塔普尔卡)旧石器遗址(2011);
10. 遗址考察:考察印度MRG旧石器遗址、波兰Rusko旧石器遗址、韩国全谷里和垂杨介等旧石器遗址、法国Les Eyzies莫斯特文化遗址、北京周口店、浙江合溪洞和七里亭遗址、辽宁小孤山和金牛山遗址、河南灵井遗址等;
11. 考古材料整理与报告撰写:河北东坡和皮裤档遗址、广西百色红火山和六合遗址等。
学术交流
1. 中科院与波兰科学院院际交流项目“华北与东欧史前旧石器文化交流初探(2011)”;
2. 中科院与印度科学院院际交流项目“中国-印度阿舍利文化对比研究(2011)”;
3. 2014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aleoanthropology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85th Anniversary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First Skull of Peking Man”,提交中英文摘要,并作报告(英文);
4. 2011年,参加在印度加尔各答举办的“Human evolution and Population Migration”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英文摘要,并作报告(英文);
5. 2011.10.14-17,参加在波兰Wrokow举办的“The 8th SKAM Workshop ‘Retouch- how and what for? Muti-perspectiveness of stone tools”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英文摘要,并作报告(英文);
6. 2011年,参加在韩国举办的“The 2nd International Syposium of Bifaces of the Lower and Middle Pleistocene of the World”,提交英文摘要,并作报告(英文);
7. 2009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aleoanthropology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First Skull of Peking Man”,提交中英文摘要,并作报告(英文);
获奖情况
2012年,首届李济考古学奖学金;
2012年,作为考古队长参与发掘的乌兰木伦遗址(2011年度)获得年度中国考古学论坛“六大考古新发现”;
2012年,获邀撰写“Encyclopedia Global Archaeology(世界考古百科全书)”中国重要遗址词条;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后备人选;
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
2017年,发现中国丝路奖学金;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十三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