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畈乡,隶属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地处太湖县县域西部,东邻天华镇,南与宿松县、湖北省蕲春县交界,西连弥陀镇,北与牛镇镇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11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刘畈乡户籍人口21670人。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永福乡。
民国初,属西后区南阳保。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弥陀区更名南阳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共产党接管政权属南阳区南阳乡和洪河乡。
1950年,南阳乡和洪河乡合并为枫树乡。
1955年,撤销南阳区属弥陀区。
1958年,属花凉亭大公社。
1959年,属凉亭区。
1960年,属弥陀大公社。
1961年,分属牛镇区刘畈公社、弥陀区九田公社。
1984年,公社改称乡。
2004年,区划调整刘畈、九田2乡合并设立刘畈乡。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2年2月,刘畈乡辖南冲、青平、石井、刘畈、乐盛、枫树、凉亭、双河、永祥共9个行政村。
1997年,刘畈乡辖永祥、青平、南冲、刘畈、石井、凉亭、枫树、双河、乐圣9个行政村。
2005年,刘畈乡村级调整为:清平村(清平、南冲)、刘畈村(刘畈、石井、凉亭、枫树)、乐盛村(乐盛、双河、永祥)、马畈村(马畈、树坪)、九田村(兰家、九田、郑畈、赵林)、栗树村(长溪、刘河、赵冲、栗树)、洪河村(金龙、洪河)。
2011年末,刘畈乡辖栗树、九田、马畈、洪河、乐盛、刘畈、清平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54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刘畈乡辖7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刘畈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刘畈乡地处太湖县县域西部,东邻
天华镇,南与
宿松县、湖北省
蕲春县交界,西连
弥陀镇,北与
牛镇镇毗邻。距太湖县城50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刘畈乡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600米,境内最高峰三面尖位于西部皖、鄂两省三县交会处,海拔1008.9米。
气候
刘畈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3.7℃,7月平均气温28.4℃。年均降水量131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37.7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40天。
水文
刘畈乡境内有乐盛河、凉亭河、长岭河、石井河、南阳河等河流,均由西向东,汇入南阳河,流入花亭湖,境内河道总长度80千米。
自然灾害
刘畈乡境内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涝灾害,多次发生特大洪灾,以2002年、2005年、2007年、2009年较为严重,受灾面积、经济损失均在6000亩、1000万元以上。旱灾、雪灾、冰雹、风灾、雷灾也有发生。
自然资源
刘畈乡境内多花岗岩、河沙、铁砂等矿产资源。
2011年,刘畈乡农业耕地面积26600亩;林地面积12.3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刘畈乡辖区总人口2.1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27人,城镇化率3.9%。另有流动人口2000人。总人口中,男性11243人,占52.98%;女性9979人,占47.02%;14岁以下2936人,占13.83%;15—64岁16019人,占75.48%;65岁以上2267人,占10.68%。人口出生率8.9‰,人口死亡率1.8‰,人口自然增长率7.1‰。
2017年,刘畈乡常住人口21045人。
截至2019年末,刘畈乡户籍人口2167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刘畈乡财政总收入127.84万元,比上年增长18.83%。
2019年,刘畈乡有工业企业2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个。
农业
2011年,刘畈乡农业总产值1.4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乡生产总值的54%。生产粮食5603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410亩,产量524吨;棉花种植面积1050亩,产量263吨;蔬菜种植面积3735亩,产量3166吨;茶园面积2700亩,干茶产量135吨,是“天华谷尖”的原产地;板栗产量22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7000头,出栏4000头;牛饲养量1100头;家禽饲养量8万羽。水果种植面积200亩,产量63吨。
工业
2011年,刘畈乡有工商户350多家,职工1500人,企业总产值1500万元。
商业
2011年末,刘畈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668万元,比上年增长13%。商业网点186个,职工516人。
邮电业
2011年,刘畈乡邮政业务收入82.75万元。
交通运输
2011年末,刘畈乡有211省道穿境而过,境内长19千米。县乡级公路3条,境内长22千米。村级道路21条,均已铺设水泥,组级路254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刘畈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6个;农家书屋5个,藏书1万多册。
2011年末,刘畈乡有体育场地10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刘畈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9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7所,教学点10所,在校生1200人,专任教师91人;初中2所,在校生793人,专任教师4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支出828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刘畈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1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5张。专业卫生人员25人。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1万人次,住院手术10台次,出院病人3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5%。
广播电视
2011年,刘畈乡有广播电视站1个,电视发射塔1个,有线电视用户2643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5%。
社会保障
2011年,刘畈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户,人数15人,支出3.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26户,人数1418人,支出140.7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5人;医疗救助109人次,支出14.99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3.38万元。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85.77万元,基金支出合计111.28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31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250人,已领农村养老保险的2514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98人。参加失业保险255人。参加工伤保险388人,全年认定工伤6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6人。参加生育保险255人,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的3人次。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刘畈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03个,乡村通邮率100%。
风景名胜
永祥大山上,有一横向深洞,洞深约有10几米。双河有五显庙,社坛庙基,有纱帽石,高岩石,笋子石,均7米多高,辛家大竹林有500多年的古松,灯盏地。还有乌啼寨、船尖寨、万象庵有一间庙堂存在。乐盛有通往天华尖的24个狗脚迹湾,全部是垒起的石阶,有24个湾。有斗笠尖、牌坊石,一块独石约7米多高立在山顶上。
九田风韵位于刘畈西部(原九田乡境内),有金龙电站大坝、真君庙,还拥有像钟形瀑布、大百年古松、鸡公石等自然风景。最值得一提的是裟牛瀑布和温泉古井。温泉古井,建于宋末,井深2米,直径达1米。
悬崖瀑布崖高42米,乌牛石形如卧牛,身长8米。木鱼石形似木鱼,周长40米,呈深黑色,鱼尾立地,鱼口朝天,大石上有小石叠顶,恰如鱼的两片腮帮。活石托塔河潭边有一巨石,石的上端平而且圆,直径3米,塔以此石为基,拔地而起,塔身由11块角石垒叠而成,塔高4.1米。鹰雕石地处聂畈组大塘湾横崖上,有两座奇石,一鹰一雕,相距50米,鹰嘴向东。关门石座落在青坪村的北面。是青坪村的北大门,石外是牛镇苏冲地界(此地现修通了苏冲大桥)。离“关门石”二百米处,有一座“关帝庙”,又名红庙。
地方特产
刘畈豆粑采用籼米及少量绿豆、蚕豆、黄豆、荞麦、小麦等做合食,添水浸泡,用石磨或机扎成糊状,在热锅中烫成薄饼,切成条状,晒干后用猪油和肉片、青菜或煮食、或炒食。
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
乐盛挂面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
著名人物
刘国标,字欲平,九丘田人(今刘畈乡九田村),生于嘉庆八年(1803年),卒于同治九年(1870年)2月。道光乙未进士。由武进士应道光十五年(1835年)壬辰春闱行辛卯科乡试第四十五名武举,同年会试未第,得兵部差官在部效三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乙未科一体会试中试第四十二名进士。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刘国标投两江总督裕谦,后随松江提督陈化成防守吴淞口,民族英雄陈化成视驻炮台督战,为流弹所伤而殉国,官军惊溃,独刘国标冒险负其尸还。事后,道光帝命人设立昭忠祠堂嗣奉陈化成,并有刘国标画像一幅。鸦片战争结束后,刘国标补授安徽无采营守备署,广德营都司,无采营游击,历任亳州营都司,颖州营游击,寿春城中营游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