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是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毛卫宁、沈严、林楠、杨文军、康洪雷、阎建钢、杨阳、郑晓龙担任单元导演,共同执导,王雷、雷佳音、郭涛、黄晓明、蒋欣、佟大为、周迅、黄志忠主演的重大现实题材剧。
剧情简介
电视剧《功勋》用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八位功勋人物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
。
分集剧情
参考资料
演职员表
演员表
参考资料
(注:详细演员表见各单元词条)
职员表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收视情况
电视剧《功勋》2021年9月26日起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黄金档播出,10月21日收官,播出期间回看用户规模始终位列当周黄金时段电视剧第1,全剧每集平均综合收视率0.975%,有16集每集平均综合收视率超过1%,收视高热。该剧一经开播即收获观众广泛关注,播出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观看直播的新观众占比分别为56.411%、41.420%、29.181%,收视吸引力强。
幕后制作
前期筹备
电视剧《功勋》是单元剧,所以总体来说其筹备、建组就比普通电视剧略显复杂一些。在分组导演的选择上,广电总局定了一部分,郑晓龙推荐了一部分,整体而言覆盖了多个年龄层,同时有男有女。具体到编剧,就是由这些确定了的导演们再出马,各自找到了与自身相匹配的编剧。
电视剧《功勋》在搭建团队的过程中,主创非常有情怀、有担当,他们不计报酬、甘愿奉献的精神非常感动。这些怀揣家国情怀的创作者积极参与到《功勋》项目中来,搭建班子的过程很快也很顺利。 在创作者的共同参与下,电视剧《功勋》确定了8个功勋故事的呈现方式。最终,团队达成创作共识:电视剧《功勋》通过“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叙述方式,将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华彩篇章串联起来,共同表达对“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精神品格的礼赞。
剧本创作
电视剧《功勋》团队从2019年12月就开始了“下生活”,这一过程并不顺利。一方面,除了2019年年初去世的于敏和2020年6月去世的申纪兰,其余6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都是90岁左右的高龄老人,如何联络上这些“国宝”,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拿到一手资料,令团队颇费周章。 最终,在广电总局的协调下,电视剧《功勋》团队于春节前采访到袁隆平、李延年、张富清等人。
另一方面,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团队春节后继续“下生活”的计划,这也成为曹平心中的一大遗憾。虽然不能到实地下生活,但是,各个单元组通过功勋人物的亲朋好友、工作单位等渠道收集他们的事迹和资料,也从侧面获得了一些一手材料。各个单元组按照整体计划进行剧本创作,并没有耽误进度。
《能文能武李延年》剧照李延年单元的编剧刘戈建同样提到创作中“与英雄人物共情”的重要性,写剧本时,刘戈建首先仔细看了毛卫宁导演采访老英雄李延年的录像、制片方提供的老英雄的各种资料,也网购了二十几本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其中最令刘戈建高兴的是买到了《47军在朝鲜》这本书,47军就是李延年所在部队。有选择性的看完了大部分资料后,刘戈建心里有了底,在志愿军英雄们的事迹的感染下,也燃起了创作热情。之后和导演讨论了创作思路,一起确定了三件事:将朝鲜谈判破裂及恢复作为本单元的主要背景;选取李延年的高光时刻即346.6高地的攻防作战作为创作的基本内容;创作中特别要突出李延年作为一个指导员,作为一个基层的政工干部所发挥的作用。
《申纪兰的提案》单元编剧剧本大改了4次,积累的文字资料超过百万字。巩向东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位功勋人物的青春理想和国家的命运、时代的需要相结合。
《无名英雄于敏》单元导演沈严也谈及,在长达半年多的资料搜集和采访过程中,《无名英雄于敏》单元的编导们才渐渐走近这位氢弹之父的生活,通过他的家人、学生以及同事们的口述,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形象——于敏是一个天才,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天才,但是可以因为国家的需要放弃所有的荣誉;于敏平时温文尔雅,但是在科学面前,却实事求是、寸步不让;于敏爱妻子、爱孩子,却因为自己很少回家,没有办法陪伴家人,这个事情成为于敏一辈子的遗憾。在采访过程中,《无名英雄于敏》单元的编导们也了解到,于敏先生生前一直拒绝氢弹之父的称谓,反复强调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沈严不认为这是老人家简单的谦逊,因为在采访中亲身体会到,于敏背后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人,为祖国的强大付出无可想象的努力。
角色选择
在演员挑选方面,因为是直面观众,最受关注,因而郑晓龙用了格外慎重来形容。“广电总局当时给了四条标准。”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德艺双馨,此外还要求形神兼备、演技高超,以及“功勋”本人或家属同意。郑晓龙表示,其实八位功勋在演员的问题上并没有做过多的纠结。
场地取景
拍摄《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时,剧组在中朝边境350.2高地即与当年相似的地理环境中搭建了拍摄场景。
拍摄《申纪兰的提案》单元时,主要在山西省平顺县双射泉村完成拍摄。但当时来到村庄后,剧组发现村容村貌太新,没有剧中所需要的年代感。有一周时间,剧组每天跑几百公里山路去采景,寻找过去的印记。
拍摄《屠呦呦的礼物》单元时,为了追求场景的真实,郑晓龙团队查阅数以千计的中医古籍和原始中药记载资料,跨越上千公里,辗转北京、海南省陵水县、浙江省宁波市等地。
拍摄《袁隆平的梦》单元时,需要短时间内呈现出不同生长时期的水稻,找到了适合拍摄的水稻需要迅速移植到拍摄场地的时不等人;一共280多场戏,却要复原210个场景的巨大工作量等。
拍摄《默默无闻的张富清》单元时,导演康洪雷带着主创到来凤县实地踩点。几乎走遍了来凤,去了所有张富清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包括当年张富清担任副区长的来凤县“穷窝子”三胡区。
道具设计
《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团队用九台6K摄像机参与拍摄,剧中所有的战壕、堡垒均为实景搭建,并调用了四辆坦克投入拍摄。
《无名英雄于敏》单元由于情节涉及东风导弹、东方红卫星等关键历史道具,1︰1还原这些道具对剧组来说是非常高的要求。经过阅读大量资料,剧组借鉴国外的一些导弹的结构,咨询卫星专家,精确到每一根管线,每一根螺丝的位置,“东方红一号”卫星等道具均按要求制作完成。
拍摄《屠呦呦的礼物》章节时,剧组一遍遍地重新搭建场景,改造危楼,力图以1:1的比例,全景式复原屠呦呦当年的工作场景。
拍摄《申纪兰的提案》章节时,为了还原当时西沟村的风貌,剧组置景人员把新房子重新糊上黄泥墙,在水泥路上铺上黄土,用高压水枪去除建筑光洁的表面。还制作了烟熏火烤、水渍等小细节,并邀请当地老石匠协助场景搭建,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那个年代的质感。
拍摄《默默无闻张富清》的过程中,剧组也强调了真实还原,可是在三胡乡已经找不到当年贫困的痕迹了,于是剧组就在三胡乡搭建了一个当年的村落,复原了张富清初到三胡乡时,整个农村的风貌,通过这样的一个基点,一点点往外建设。
造型化妆
拍摄《申纪兰的提案》章节时,剧组成员屏蔽了所有现代生活的痕迹跟方式,每天吃住在农村。起初,演员化妆需要“往黑了化”,到开机时,所有演员都已经晒得就像农民一样,手上也起满了茧子。林楠表示:“如果有观众看完,尤其是年轻观众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无数的申纪兰们用她们辛苦劳动一点点换来的,这个剧就值了。”
《功勋》电视剧中《默默无闻的张富清》单元以假乱真的化妆技术引爆话题,老年妆在特效化妆中属于比较难的部分,尤其是真实的老年妆,不仅要求妆效中的肌肉结构真实自然,还要求老年妆尽可能的接近真实人物原型,以达到与原型人物的无限接近,使演员的表演与原型人物之间达到高度和谐,帮助演员更好的演绎人物,而丝毫没有违和感。想要做到这两点其实是非常有难度的。为达到最好的上妆效果, 将老年妆的假皮分成了最为复杂的8片,虽然加大了上妆难度,但最终呈现的妆效很成功。
特效制作
电视剧《功勋》片头,八位演员风华正茂身着剧装逐一快步向观众走来,随特效幻化,时光飞逝,年轻的步伐变得缓慢,面庞、身形渐趋衰老,最终化为耄耋之年的八位功勋人物真实形象,每个人8秒钟,短短十余步,仿佛走过了他们的一生……这是48集电视剧《功勋》片头核心部分,64秒的镜头,因无法获取实拍素材,只能依靠特效实现,成为全剧创意实现的难点,被视为对中国电视剧制作能力的一次技术摸高。从高清图片建模开始,主创团队引领技术人员用了9个多月的时间,眉毛眼睛一点点抠,头发一根根做,眼角纹路太少、脸上黑斑太多、头发太浓密、表情欠生动都是不断修改的理由,直到开播前十几天,技术人员还在“开眼角”。正是这样精细打磨的匠心之作,打动了观众,让视频用户关闭了跳片头的功能,在经典交响曲《红旗颂》乐声中一遍遍注目、品味。
制作出品
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剧集宣传
2020年1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功勋》在北京举行创作推进会。2021年4月15日,该剧发布首支预告;9月23日,该剧发布定档预告,正式宣布定档于9月26日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黄金档首播,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网络平台同步播出;9月24日,该剧发布终极预告与终极海报;9月26日,该剧发布单元《李延年》的预告片和海报;9月29日,该剧发布单元《于敏》的预告片和海报;10月2日,该剧发布单元《张富清》的预告片和海报;10月8日,该剧发布单元《申纪兰》海报与预告;10月12日,该剧发布单元《孙家栋的天路》海报与预告;10月15日,该剧发布单元《屠呦呦的礼物》海报与预告。;10月18日,该剧发布单元《袁隆平的梦》海报与预告。
剧集原声
音乐原声
配乐特点
电视剧《功勋》每个单元片尾曲各有不同,其中《无名英雄于敏》单元主题曲《存在》、《孙家栋的天路》单元主题曲《星梦》等深情动人,细细讲述功勋人物的执着、热爱和功绩。《存在》唱出“氢弹之父”于敏默默奉献的艰苦岁月;《星梦》一曲讲述“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致力航天事业的日日夜夜。《星梦》通过韩红温暖的歌声,将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工作者们研制卫星的艰难经历娓娓道来,令无数听众动容。这两首舒缓深情的歌曲诉说着人物面对困境的义无反顾和满腔热忱,也给予观众向上的力量。
剧集特点
主题寓意
《功勋》聚焦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运用丰富且平实的情节再现他们的华彩人生,揭示中国知识分子和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和精神境界,以此讴歌新时期的脊梁英雄。
叙事手法
电视剧《功勋》采用单元剧形式串联起八位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顺次展开的8个单元,遵循统一的创作原则,采用统一的片头设计,内容和片尾分别由8个剧组独立完成,具有不同的风格样式,各剧组拥有足够的独立创作空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每个单元剧独有的新鲜感。
艺术手法
《功勋》通过“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叙述方式,将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华彩篇章串联起来,共同表达对“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精神品格的礼赞。
“现实主义是这部剧的总体基调。”郑晓龙说,他们希望用朴实的情感、朴实的艺术语言表现朴实的功勋人物。“用平视的眼光去发现功勋人物平凡中的不平凡,表现他们不平凡中的平凡”。
电视剧《功勋》采用英雄叙事的艺术手法,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为英雄构筑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人民记忆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功勋》以宏大叙事架构的精神、信仰为筋骨,化微观镜头捕捉的生活、情感为血肉,采用平视视角,还原英雄的平凡生活,溯源英雄的不凡业绩,在平凡与不凡的水乳交融中,共和国的英雄与共和国的人民紧密联结。扎根人民的英雄可信、可亲,贯注着人民创造的力量;英雄辈出的人民可敬、可爱,蕴藏着英雄伟业的源泉。主创团队以求真态度,构建艺术时空,激荡家国情怀,描摹平凡生活、涤祛岁月尘埃,致敬英雄、致敬人民,打造了一部传得开、讲得好、留得下的铸魂力作。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剧集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澎湃评论员 东平 评)。
《功勋》之《申纪兰提案》单元开篇写得很好,也很大胆。它带有很强的艺术虚构性,看似与申纪兰的提案这个主线无关,实则不然。娶亲之路上的一波三折增强了情节的可看性,一开篇就引人入胜;同时申纪兰的性格特征也在这一波折中立住了。好的主旋律作品,应当以一个好看的故事抓住吸引观众,在好看的同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主流价值的传递。《申纪兰的提案》就做了很好的示范。它以好看的情节包裹住核心议题,不是生硬地切入、喊口号式表达,而是耐心地铺陈,层层推进,最后水到渠成。观众信服了故事,功勋的形象由此变得鲜活,并真正活在观众心中(澎湃新闻 评)。
《功勋》的幕前,是尘封功绩的八位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们伟大的故事被平实地讲述给更多人听;而《功勋》幕后,则是十多位艺术创作者,近百位演员,以及数以千计的演职人员,他们怀着对功勋人物的敬意,上高山、冒雷雨、顶风沙、驾牛车、干农活、啃洋芋。虽然每单元只有六集,却平均拍摄了四十余天。他们对创作的坚持与真诚,同样值得被记录(新京报 评)。
《功勋》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距离首批“共和国勋章”的颁授已近两年,在国庆到来之际,电视剧《功勋》的播出是对新中国奋斗史的一次深情回望,也有望以功勋人物的鲜明品格引领观众,激荡起崇尚英雄模范的时代风尚(中国青年网 评)。
《功勋》一经播出,就赢得观众的广泛赞誉,豆瓣高达9分,成为单元式主旋律电视剧的扛鼎之作(千龙网评)。
电视剧《功勋》形象地表现了时代楷模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所汇聚而成的先锋力量,生动诠释出当代英雄的人格魅力与社会价值,弘扬和激发家国情怀,让观众从心底里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接续奋斗。(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易凯 评)
《功勋》以文艺之光,镌刻历史风貌、激荡家国情怀,再现英雄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高光时刻,让更多观众尤其是青年人感受到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品格。许多观众直言看剧时“泪奔”“破防”,深切体会“共和国勋章”的含金量之高、分量之重,向功勋们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精神致敬,也为他们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而动容。英雄人物是真正的“顶流”,主旋律正能量是时代的强音。“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是做好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基本方法。《功勋》以宏大叙事构筑的精神和信仰为筋骨,用微观镜头捕捉的情感和生活为血肉,采用平视视角,让功勋们可信、可亲又可爱,让平凡和伟大两种特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感染了观众,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聂辰席 评)
《功勋》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立下“功勋”:一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艺术家,遵循艺术规律,实现题材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创作生产力编、导、演、摄、音、美诸因素的优化组合,用心、用情、用功地在屏幕上为“共和国勋章”8位获得者立传、为共和国辉煌历史画像、为新时代明德;二是以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的和谐统一,努力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令作品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三是以成功的艺术实践为濒临消亡的中国中篇电视剧创作在新时代再现独特的审美优势,重放言简意赅、凝练节制的中华美学精神光彩,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生路。因此,《功勋》功不可没。(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 仲呈祥 评)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 赵彤 评)
《功勋》通过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融合,通过大量可触可感的细节,把现实中的英模人物塑造成可亲可近的艺术形象,对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生动诠释和深情颂扬。同时,作为一部单元剧,每六集一个单元,每单元讲述一位功勋人物。通过高度艺术浓缩,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人物,既相当于一部电影的体量,也确实具有电影的质感和美感。这也是一部电视剧艺术匠心的突出体现。(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 袁新文 评)
史实出入
电视剧《功勋》内容是虚实结合的。
《默默无闻张富清》编剧毛卫宁与李延年见面时发现他对那些牺牲的老战友们非常怀念这个特点。围绕着这个点,刘戈建在李延年身边创作出了很多战士的形象,战士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刘戈建不仅仅是在讲述李延年的故事,更是在讲述千千万万志愿军的代表。
《无名英雄于敏》的编剧王小枪表示,于敏和他的工作过程并没有太多可以创作发挥的空间,于是王小枪将目标放在了于敏的周围,“陆杰、老马,都是虚构人物,他们分阶段的与于敏产生一些意见分歧,并制造一些戏剧冲突。”
《默默无闻张富清》单元导演康洪雷和编剧陈枰加了一场戏,就是张富清离开三胡乡的时候,这位老人从大山深处走出来送他。经过这样的虚实结合,功勋人物们的故事也就丰富起来了。
相关活动
2021年10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北京召开重大题材电视剧《功勋》创作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交流总结《功勋》创作经验,深入研讨“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主题创作工作,努力推动电视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