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畬耕

南宋范成大诗作

《劳畬耕》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分两段,前十六句为一段,描写峡农的畬耕生涯;后二十八句为一段,描写吴中田夫生活情境。通过两幅不用的图景,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峡农的同情,揭露和谴责了封建官府对吴中田夫的残酷剥削与压榨。全诗语言简练,意喻曲折。

作品原文
劳畬耕1(并序)
畬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2,众木尽蹶3;至当种时,伺有雨候4,则一夕火之5,藉其灰以粪6;明日雨作7,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无雨反是。山多硗确8,地力薄,则一再斫烧始可蓺9。春种麦豆,作饼饵以度夏;秋则粟熟矣。官输甚微10,巫山民以收粟三百斛为率11,财用三四斛了二税12,食三物以终年13。虽平生不识秔稻14,而未尝苦饥。余因记吴中号多嘉谷,而公私之输顾重15,田家得粒食者无几16,峡农之不若也。作诗以劳之。
峡农生甚艰,斫畬大山颠。
赤埴无土膏17,三刀财一田18。
颇具穴居智19,占雨先燎原20。
雨来亟下种21,不尔生不蕃22。
麦穗黄剪剪23,豆苗绿芊芊24。
饼饵了长夏25,更迟秋粟繁26。
税亩不十一27,遗秉得餍餐28。
何曾识秔稻,扪腹尝果然29。
我知吴农事,请为峡农言:
吴田黑壤腴30,吴米玉粒鲜。
长腰匏犀瘦31,齐头珠颗圆32。
红莲胜雕胡33,香子馥秋兰34。
或收虞舜余35,或自占城传36。
早秈与晚䆉37,滥吹甑甗间38。
不辞春养禾,但畏秋输官。
奸吏大雀鼠39,盗胥众螟蝝40。
掠剩增釜区41,取盈折缗钱42。
两钟致一斛43,未免催租瘢44。
重以私债迫45,逃屋无炊烟46。
晶晶云子饭47,生世不下咽48。
食者定游手49,种者长流涎50。
不如峡农饱,豆麦终残年。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劳畬(shē)耕:安慰刀耕火种的峡农。
2.斫(zhuó):用刀斧砍。
3.蹶(jué):扑倒。
4.伺:观察。雨候:下雨的征兆。
5.火:放火烧。
6.藉:通“借”,凭借。
7.明日:第二天。
8.硗(qiāo)确:土地坚硬瘠薄。
9.蓺(yì):种植。
10.官输:指向官府缴纳的粮食。
11.斛(hú):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改为五斗。率(lǜ):计算标准。
12.财:通“才”。了(liǎo):了结,完结。二税:春秋两次租税。
13.三物:指峡农种植的麦、豆、粟。
14.秔(jīng):同“粳”,粳米。
15.输:缴纳的赋税。顾:反而,却。
16.粒食:以谷物为食。无几:没有多少。
17.埴(zhí):黏土。《释名·释地》:“土黄而细密曰埴。”土膏:土地中的肥润成分。
18.田:作动词用,种。
19.穴居:上古人以洞穴为居所,此指峡民文化落后。
20.占(zhān):预测。
21.亟(jí):急迫地。
22.尔:如此。蕃:茂盛。
23.剪剪:同“翦翦”,整齐的样子。
24.芊(qiān)芊:草木茂盛。
25.了(liǎo):度过。
26.迟:期望,等待。
27.不什(shí)一:指租税不到十分之一。什一,十分之一。
28.遗秉:原指收割时遗落的庄稼,此指纳租后剩余的粮食。餍(yàn):吃饱。
29.扪(mén):摸。果然:饱足的样子。
30.腴(yú):土地肥沃。
31.长腰:粳稻的米。匏(páo)犀:即瓠(hù)犀,瓠中瓜仁,以其洁白而齐整,常用以比喻美人牙齿。此喻米粒。
32.齐头:一种米名。
33.红莲:早稻名。雕(diāo)胡:菰(gū)米,亦即茭白,可作蔬菜。其果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以作饭。雕,同“雕”。
34.香子:一种米名。馥(fù)秋兰:比秋兰还芳香。馥,芳香。
35.虞舜余:指虞舜传下来的良稻种,称舜王稻。而这种稻种据说又是虞舜的父亲瞽瞍传给他的。
36.占城:古南海国名,在今越南中南部。占城稻种,宋真宗时,从福建传入中国。此稻穗长,不择地而生。
37.秈(xiān):同“籼”,一种稻米。䆉(bà):䆉稏,稻子。
38.滥吹:用“滥竽充数”之意。因为秈摆属稻米中的下品,故有此语。甑(zèng)、甗(yǎn):两种炊具。甗,中部有算子,可下煮上蒸。按:“长腰”八句,诗人自注云:“长腰米,狭长,亦名箭子;齐头白,圆净如珠;红莲,色微赤;香子,亦名九里香,斗米入数合作饭,芳香满案;舜王稻,焦头无须,俗传瞽烧种以与之;占城种,来自海南;䆉秈、秈禾,价最贱。以上皆吴中米品也。”
39.雀鼠:五代后唐于正赋之外,设“雀鼠耗”,即预偿雀鼠之损耗,是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雀鼠耗”语出《梁书·张率传》,张率遣人载米,“既至,遂耗大半。率问其故,答曰:‘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
40.胥(xū):指乡间里正一类专司催赋的人。螟(míng)蝝(yuán):螟蛾与未生翅的蝗虫,田间害虫。
41.掠剩:掠取剩余之财物。釜(fǔ)、区(ōu):皆古量器名。一斗二升八合为区,五区为釜,即六斗四升。
42.取盈:取满时所定之额。折:折变。缗(mín)钱:用绳(缗)穿连成串的钱,即贯钱。此句是说粮食不够就用钱来折抵。
43.钟:量器名。致:含有充作之意。钟比斛大,六斛四斗为一钟。此言官府巧取豪夺。
44.催租瘢(bān):因催租而得的伤痕。瘢,伤痕。
45.重:加上。私债:高利贷。
46.逃屋:指主人已经逃离的空屋。
47.云子:传说为神仙服食之物。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后世遂以饭为“云子”,以其如云子之白也。
48.生世:一辈子。
49.游手:游手好闲的人。此指不事耕种之人。
50.“种者”句:是说耕种的人反而吃不上粮食。
白话译文
所谓畲田,就是峡中农民刀耕火种的一种土地。春初的时候,他们上山砍伐树木而使之仆倒遍地。到了正当播种的季节,山民们看到了下雨的征兆,便在头一天的晚上将砍倒的树木烧掉,借用它的灰来作肥料。第二天下了雨之后,又乘热土下种,这样,禾苗就长得茂盛,并且收成加倍。如果没有遇到雨,结果就同这完全相反。遇有不毛之地,由于地力贫瘠薄弱,那就要如此这般地砍伐焚烧一两次才可下种。山民们在春季种植麦和豆,并用这两种粮食作成饼一类的食物来度过夏天。如果到了秋天,那种植的粟谷又成熟了。至于官税也非常少。巫山农民缴纳官税,就拿收粟三百斛来计算吧,仅只用三四斛就能了结春秋二季的官税。此后,他们就可以吃麦、豆、粟这三种粮食去度过一年的生活了。他们虽然一生当中并不知道粳稻是什么样子,但是从来没有饥饿的苦痛和折磨。于是我想起吴中那地方号称出产许多品种优良的稻谷,然而公税私税特别严重,农家得以吃上几粒饭的却没有多少。三峡地区的农民却不是这样啊。于是我写了这首诗来安慰他们。 
三峡的农民生计极艰难,刀耕火种需爬上大山巅。
赤色的黏土没什么肥气,畲耕两三遍去种一次田。
然而他们卓有穴居的智慧,估计要下雨就马上去烧山。
下雨后他们及时去下种,不这样种子萌发很困难。
看那黄色麦穗多么整齐,看那绿色豆苗多么嫩鲜!
做成的饼团能度过长长的夏天,茂盛的粟谷又将会收获在秋天。
一亩田的官税不到十分之一 ,剩下的粮食全家人都可饱餐。
他们一辈子何曾看到过粳稻?可是摸摸肚皮却像果实一般。
我很熟悉那吴地的农民生活,请让我向三峡的山民进几言:
吴地的农田土质又黑又肥沃,吴地的稻米颜色就像玉一般。
长要稻种瘦长得像胡芦瓜子,齐头稻种肥团得像珍珠项链。
红莲米比那雕胡米还好吃,香子米的香气的确胜秋兰。
有的收获自古相传的舜王稻,有的收获传自占城的海南稻。
至于一般的那些晚䆉和早籼,只不是供甑子蒸一些普通饭。
春天里管理庄稼倒可以不辞劳苦,一到秋天农民们便害怕催租的官。
奸佞的官吏像吃粮的大雀鼠,强盗似的户长同害虫样嘴馋。
加大升斗的容量去征收租税,贬低谷物的折价来渔利税钱。
明明是两钟却只算一斛,农民只能够频添催租伤瘢。
私债难偿债主们横加迫害,离乡背井农村里不见炊烟。
眼睁睁看着那白晶晶的云子饭,农民们一辈子也莫想往嘴里咽。
享受者只是那不劳而获的人,庄稼汉只能够对着粮食而垂涎。
那能够象三峡的农民得到温饱,又吃豆又吃麦准能度过一整年。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诗人由桂林赴成都,途径四川巫峡时作此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前十六句为第一段,写巫山农民的畬耕生活。起二句说“峡农”的生活困难,在大山顶上刀耕火种,是总冒。“赤埴”二句,说土地坚硬黄赤,不肥沃,要三斫才能一种田,申述起句的“艰”字。以下转写艰难中还可喜慰的一面。“颇具”四句,写峡农的经验和智慧:能观察气候,在雨前烧山,雨来赶快下种,懂得不这样作物就生长不好。“麦穗”二句,以“黄剪剪”“绿芊芊”表作物的长势好,以长势暗示收成好。“饼饵”二句,紧接“长势”、越过“收成”,写一年中的生活:夏天吃豆麦做成的饼饵,秋天等待小米丰收作粮食。“税亩”四句,说每亩纳税不到收成的十分之一,纳税剩下来的粮食可得饱餐,虽一生没见过水稻长成的粳米,但摸着肚皮却经常填得饱饱的。这一段先冒后转,以冒作陪,以转作主,结构上主次分明;叙事则不仅分明,而且简洁;“麦穗”一联对偶句,尤其妍炼生动;“扪腹”一句用《庄子·逍遥游》“腹犹果然”语,与“穴居智”呼应,勾勒出峡农带原始性的生活,使人感到他们的生活虽较安定,但毕竟是很落后的。他们的落后生活,是复杂的社会病态造成的,读过之后,会油然兴起怜悯同情之心。
后二十八句为一段,历举吴地农民的生活情况,以安慰“峡农”。开头二句表明是作者的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吴田”十句写作者故乡吴中一带的江南农民种水稻的情况。接下来十四句写江南农民受官租私债剥削的情况。结尾两句是发言的总结:江南农民在平地种着好水稻,还不及“峡农”用豆麦过年那样能够吃得饱。这一段与上段是一个大的对比:山地农民种植困难,生活简陋,但僻居野处,受剥削较轻,还能勉强用粗粮填饱肚子;江南水乡农民居住富庶地区,种得好稻谷,但是官租私债的负担重,结果还是吃不饱饭,不免于逃亡断炊;苦乐情况各有不同。该段又自为一个小对比:以收成稻谷的美好和农民生活的困苦作对比。小对比把农民受剥削的情况揭露得很鲜明、很尖锐。大的对比,则似乐而苦的“吴农”实际是苦,似苦而乐的“峡农”本质也是苦。对后者的安慰实出于勉强,代前者作控诉乃真正有力。这一段先把稻米写得极香美,多用对偶句,词句也像“珠颗”“玉粒”那样美,劳动成果越美好,越显得农民不能享受自己成果的不公平,显出封建剥削的罪恶。后写农民被剥削,也多用对偶句,也写得简练、集中、生动。“早秈”“晚䆉”与“齐头白”“长腰米”等已先作呼应;“螟蟓”“鼠雀”“云子”等又重加比喻。此段实是一幅宋代江南农村生活的真实的历史图卷。
全诗以朴素、简练和鲜妍的语言,曲折而又分明地反映宋代山区、水乡农民的艰苦劳动和受严重剥削的情况,表现了作者同情农民,反对“奸吏”“盗胥”“官租”“私债”的罪恶的进步思想,是一篇很深刻、很典型的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诗篇。
名家点评
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陈祥耀诗词例析》:“诗的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提供例证,使读者看到,剥削之害更烈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即所谓‘苛政猛于虎’之义。”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南宋诗人。绍兴年间(1131—1162)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