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于2007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落成,是面对全国青少年和普通市民进行免费禁毒教育的政府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基地包括北京禁毒教育展、影视中心、北京禁毒在线网站、国际交流中心,是集教育、工作和交流培训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专业禁毒教育机构。
主要职责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拥有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和社会普及宣传两大职能,通过参观禁毒展览、观看禁毒影片、开展禁毒主题活动等手段面向全社会进行禁毒知识普及和毒品预防教育。同时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还将编辑制作平面及多媒体宣传品;与电视台、电台、网络和报刊媒体合办禁毒教育栏目,扩大禁毒教育的社会覆盖面,实现禁毒与法制的社会公益教育职能。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下设展陈接待部、社会活动部、多媒体教育部和
北京禁毒在线网站四个业务处室,以及办公室、保卫部、物业部和财务部四个综合部门。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服务职能。为北京市民提供文化服务;为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平台;为青少年提供维权帮助。以12355青少年心理与法律服务热线为依托,整合青少年服务志愿者团队,成立未成年犯罪帮扶社会工作服务站。
教育资源
硬件教育资源:
1、禁毒教育展:北京市禁毒教育展是面对全国青少年和普通市民进行免费禁毒教育的政府公益性单位。展厅分为“船”、“蛇”、“剑”、“路”及“心”五个部分,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展现长度为1100米,参观平均时间为45分钟,年接待参观者6万人次。展览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禁毒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普及毒品知识,反映毒品危害,变警示性的禁毒教育为体验式的教育,潜移默化中使参观者经历“参观者-参与者-志愿者-捍卫者”的角色转变过程。
2、摄影棚: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影视中心建有400平米中国最大的、三讯道的专业禁毒教育摄影棚、专业语录室、高标清摄录设备及专业的后期编辑机房,可以单独制作出专业水准的禁毒宣传节目,教学片、宣传片以及资料片。
软件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可挖掘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等):
1、教学工具: A、手机APP:禁毒宣传教育多功能应用程序“毒控” B、软件:北京禁毒教育数字展馆 C、视频:微电影、动漫、公益广告、教学短片 D、资源包:毒品预防教育教学资源包(中学版) 。
2、社会大课堂活动: A、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一堂课 B、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一堂课 。
3、禁毒教育展 A、参观禁毒教育展厅 B、体验禁毒游戏 C、学习禁毒手语 D、观看禁毒教育影片。
建筑布局
禁毒教育基地,有五千米的综合教育大楼,还有三千多平方米的电教馆和其他配套设施,总共近一万平方米。从整个基地的建筑规模到基地内部工作的构成形式,完全是按照复合型的工作基地筹建的。
工作成果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成立十年来,随着禁毒工作的深入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的工作要求,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不断地探索和推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内容信息化、手段多媒体化、渠道立体化、受众分级化、方式渗透化、合作社会化”的“六化”新模式,以有限资源最大限度整合社会力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深入地服务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北京禁毒教育基地采用多种形式初步建立起基地、学校、社会为一体的毒品预防教育体系,将禁毒教育工作常态化,充分发挥了“基地”作为国家禁毒教育示范基地的社会功能。
首先,“基地”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采用丰富的图文影视介绍毒品危害,运用互动体验方式进行警示性预防教育,使参观者在潜移默化中经历“参观者-参与者-志愿者-捍卫者”的角色转变过程。展览开馆至今,在国家禁毒办、北京市禁毒办、团市委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已经接待中外参观者近60万人次,包括英国、芬兰、瑞典、法国、加拿大、伊朗、美国等30余个国际代表团。
第二,“基地”在提供传统展厅讲解服务的同时,着重强调学生在学习毒品知识之后的输出环节,策划推出了“表演一个情景剧”,“参加一次比赛”,“讲好一个故事”,“创作一个作品”等禁毒主题教育活动模块,使展览内容得到拓展,教育效果得到提升,实现了毒品预防教育过程从直观输入到自我产出的综合效果。
第三,“基地”连续七年开展中小学生禁毒教育小课堂活动200场次,近30000名学生现场接受禁毒科普教育。课堂内容按照《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大纲》的要求,引入禁毒教育参与式理念,通过讲师团队深入校园,组织学生观看流动展览、填写调查问卷、听讲座、填写学习单、观看禁毒短片、表演情景剧、小组讨论和创作禁毒主题绘画作品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初步识别毒品,了解危害,提升防毒拒毒的能力。此外,面向中学生,在课堂教学后,开展“一战到底”禁毒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既普及禁毒科普知识又具有竞赛性质。
第四,“基地”作为北京市的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面向学校班主任、德育以及心理卫生教师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培训,内容涵盖毒情形势,毒品知识、法规,禁毒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等板块。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600人次。
第五,经过常年深入校园一线,“基地”开发制作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用的禁毒教育资料,包括禁毒教育专题展板、调查问卷、动画视频、互动活动以及教师教学资源包,为教师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
第六,从高校自身特点入手,创建“禁毒教育高校公益联盟”。为探索新时期禁毒工作新理念和新方法,引导学校把禁毒教育工作落到实处。2013年,在国家禁毒办指导下,由
中国禁毒基金会、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北京禁毒办、北京团市委、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禁毒教育高校公益联盟。它是由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在京高校自愿聚合在一起的公益性质联合体。目前,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8所高校及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家科研院所。
第七,“基地”以“健康生活,正确减压,合理用药“等话题为切入点,采用集中培训、站点宣传、户外活动及网上互动等形式,覆盖近70个商务楼宇,设立禁毒公益宣传栏250个。送活动进社区,聚焦“三失”(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选取流动青年聚集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依托北京团市委社区“青年汇”将毒品预防教育活动送进社区,每年覆盖“青年汇”80余家,直接受教育青少年1600人次。送电影进工地,聚焦外出务工青年。以“电影快车”的形式,将禁毒主题影视作品送进建筑工地。提升外出务工青年防毒拒毒技能。
几年来,“基地”通过全媒体手段,充分利用 “四网”及“四微”,变被动灌输为交流互动。“四网”是北京禁毒在线网站、禁毒视频网站“626TV传媒”、“6.27工程”重点工作平台中国禁毒展览馆网站(“626CHINA”)和一线希望网站;“四微”是“北京禁毒”、“北京禁毒教育基地”、“禁毒在线”以及“禁毒高校公益联盟”四个公众号。“基地”联合网易开办“走进禁毒基地专栏”,携手百度开通“禁毒知道”。三年来推送禁毒内容3000余条,超过2000余万网民受益。2014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与北京网信办合作,在国内首次发布“十大毒品问题”、“十大戒毒与康复问题”和“毒品易感人群搜索大数据分析报告”,并组织30余位专家为网友答疑解惑,受益网民达5400万人。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作为国家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毒品预防教育形式的创新和多样化发展。
在基地教育领域,充分发挥禁毒教育展厅、禁毒影视中心、北京禁毒在线网站、626TV视频、国际交流中心和电教馆等资源优势,面向团体开展禁毒教育。
在公共场所毒品预防教育领域,开展包括“中国禁毒志愿者汽车万里行”、“首都公交车厢流动禁毒与法制教育大课堂”、“世界百家书禁毒”、“百名艺人携手禁毒”等一系列禁毒宣传品牌活动。
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领域,制订相应的教育思路:小学启蒙教育、中学认知教育、高中能力教育和大学综合素质教育。
在社区毒品预防教育领域,商务楼宇开展健康教育;在城乡结合部利用禁毒宣传流动大篷车。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大纲》的要求,由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及一线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发了一套专门针对小学生的禁毒教育方法和资源。引入了参与式的培训理念,借鉴国际毒品教育模式,组织学生观看禁毒展览、填写调查问卷、接受课堂教学、使用学习单、观看禁毒动画短片、表演禁毒情景剧,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交禁毒主题绘画作品等八个环节来达到教育目标,使参与活动的小学生能够初步识别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毒拒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