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华山庙碑

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所立碑刻

《西岳华山庙碑》是刊刻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的一方碑刻,又称“华山庙碑”“华山碑”等,碑文中有“郭香察书”四字,一说郭香察是书丹者,一说郭香是察书者,尚无定论。属隶书书法作品,原石已毁,现有重刻碑存于陕西西岳庙灵官殿。

碑刻内容
释文
(碑额)西岳华┘山庙碑┘
《周礼·职方氏》:“河南山镇曰华。”谓之西岳。《春秋传》曰:“山岳则配天。”乾𡿦定位,山泽通气,云行雨施,既┘成万物,《易》之义也。《祀典》曰:“日月星辰,所㫥卬也;地理山川,所生殖也;功加于民,祀以报之。”《礼记》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徧焉。”自三五迭兴,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诸侯。是以唐虞畴咨四岳,五┘岁壹巡狩,皆以四时之中月,各省其方,亲至其山,柴祭燔燎。夏商则未闻所损益。周鉴于二代,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亦有事于方岳。祀以圭璧,乐奏《六歌》。┘高祖初兴,改秦淫祀。┘大宗承循,各诏有司,其山川在诸侯者,以时祠之。┘孝武皇帝脩封禅之礼,思登假之道,巡省五岳,禋祀丰备。故立宫其下,宫曰集灵宫,壂曰存仙壂,门┘曰望仙门。┘仲宗之世,重使使者持莭祀焉,岁一祷而三祠。后不承前,至于亡新,𡩻用𠀌虚,讫今垣趾营兆犹存,┘建武之元,事举其中,礼从其省。但使二千石以岁时往祠。其有风旱,祷请祈求,靡不报应。自是以┘来,百有余年,有事西巡,辄过亨祭。然其所立碑石,刻纪时事,文字摩灭,莫能存识。┘延熹四年七月甲子,弘农大守、安国亭侯汝南袁逢掌华岳之主,位应古制,脩癈起顿,闵其若兹,深达和民事神┘之义,精通诚至礿祭之福。乃案经传所载,原本所由,铭勒斯石,垂之于后。其辞曰:┘巖巖西岳,峻极穹苍。奄有河𦙚,遂荒华阳。触石兴云,雨我农桒。资粮品物,亦相瑶光。崇冠二州,古┘曰雍梁。冯于豳岐,文武克昌。天子展义,巡狩省方。玉帛之贽,礼与岱亢。六乐之变,舞以致康。在汉┘中叶,建设宇堂。山岳之守,是秩是望。侯惟安国,兼命斯章。尊脩灵基,肃共坛场。明德惟馨,神歆其┘芳。遏禳凶札,揫敛吉祥。岁其有年,民说无疆。┘
袁府君肃恭明神,易碑饰阙。会迁亰兆尹,孙府君到,钦若嘉业,遵而成之。延熹八年四月廿九日┘甲子就。袁府君讳逢,字周阳,汝南女阳人。孙府君讳璆,字山𨹧,安平信都人。时令朱颉,字宣得,甘┘𨹧鄃人。丞张昘,字少游,河南亰人。左尉唐佑,字君惠,河南密人。主者掾华阴王苌,字德长。┘亰兆尹勑监都水掾霸𨹧杜迁市石。遣书佐新丰郭香察书。刻者颖川邯郸公脩、蘇张,工郭君迁。┘
(说明:加粗,表示碑作异体;┘,表示分行。)
创作背景
据碑文记载,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修封禅之礼,求成仙之道,巡视五岳,祭祀之礼十分丰盛,在华山之下建立宫殿,宫叫集灵宫,殿叫存仙殿,门叫望仙门。汉宣帝刘询执政时,特地派使者持节来此祭祀,每年一次求神祭祀,三次谢神祭祀。新朝灭亡时,宫殿逐渐荒废,但断垣残壁犹存。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倡导凡事要做得适中,祭祀要尽量节俭,每年只派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太守级别的)祭祀。每当遇到风灾、旱灾等灾害,到华山祷告祈请,没有不应愿的。此后一百余年间,皇帝因事西巡就趁便前来享祭。然而从前的碑石,镌刻的有关事迹,文字磨灭,无法认读。东汉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七月八日,袁逢来此境内主政,忧虑眼前这等境地,按照古制祭位,在废墟上修复败坏的建筑,重刻碑石,整修宫阙,但工程未完就升任京兆尹。继任太守孙璆到任之后,敬重前任善举,继续完成袁逢未竟之业,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四月二十九日全部竣工,刻《西岳华山庙碑》以记始末。至于书丹者,碑文中有“郭香察书”四字,一说郭香察是书丹者,一说郭香是察书者,尚无定论。
艺术鉴赏
技法
书法上,《西岳华山庙碑》兼有《衡方碑》之朴茂、《曹全碑》之溢美流动和《夏承碑》之圆转古拙。其用笔方圆兼备,波挑收笔处或圆润,或峭拔,露锋收笔,往往将其“硬方折”部分敛紧,波磔弯曲显明并尾部上抬,出锋易见。撇画末端或圆转或方整,或丰满,或瘦峭,皆因字而异。横画大都平直或略向下弯,瘦劲秀丽,转折俯仰有致。字两侧的竖画多为斜曲状,如“其”字、“若”字、“品”字、“资”字等。点画灵活多变,各具形态。其结体方整匀称,骨节开张,风格统一,方正中见活泼,左右伸展适度,气度典雅,秀丽端庄。有些字力求展开,如“于”字、“石”字、“起”字等,采取了突出一笔的方法。无法展开的字取形较小,如“品”字、“闵”字等。其章法布局为典型汉碑方法,整肃庄重,布局疏密得体,神韵高雅脱俗。
(图册来源:故宫博物院)
作品评价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其行笔殊遒劲,督策之际,不尽如钟、梁二公,知唐人隶分之法,所由起耳。(《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四·西岳华山碑》)
明末清初金石书法家郭宗昌: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割篆未会时或肉胜,一古一今,遂为隋唐作俑。(《金石史·卷上·汉华山碑》)
清代书法家朱彝尊: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鸿都石经》《尹宙》《鲁峻》《武荣》《郑固》《衡方》《刘熊》《白石神君》诸碑是已。一种流丽,《韩勅》《曹全》《史晨》《乙瑛》《张表》《张迁》《孔彪》《孔伷》诸碑是已。一种奇古,《夏承》《戚伯著》诸碑是已。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曝书亭集·卷四十七·跋六·跋〈汉华山碑〉》)
清代书法家翁方纲:朱竹垞于汉隶最推是碑。以愚平心论之,则汉隶自以《礼器碑》为最。此碑上通篆,下亦通楷,借以观前后变割之所以然,则于书道源流是碑为易见也。夫使人易见者,非其至者也。(《两汉金石记·卷十·西岳华山庙碑》)
清代藏书家汪喜孙:是碑在汉人八分书最为险劲,已开魏碑之先河。(《汉华山碑题跋年表》)
清代书法家吕世谊:发笔收笔处洵是唐人所祖,若其积健为雄,藏骨于肉,断非韩、史诸家所及,故尤足尚。(《汉华山碑题跋年表》)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旁礴郁积,浏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艺概·卷五·书概》)
清代书法家方朔:乃知此本即长垣本,即天下三本之第一本也。字字起棱,笔笔如铸,意包千古,势压三峰。竹垞老人谓为汉隶第一,不自禁其惊心动魄也,良无欺哉。(《枕经堂金石跋·卷三·双钩长垣本汉延熹华岳庙碑跋》)
近代书法艺术家杨守敬:自朱竹垞极力叹赏,推为汉碑第一,后儒群起而称之,遂有千金之目。反令《娄寿》《刘熊》,未堪比价。其实不过与《百石卒史》相颉顽,亦未为绝诣也。(《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一·汉·附西岳华山庙碑》)
近代书法家康有为:①于是《衡方》《乙瑛》《华山》《石经》《曹全》等碑,体扁已极,波磔分背,隶体成矣。(《广艺舟双楫·卷二·体变第四》)②《华山碑》后世以季海之故,信为中郎之笔,推为绝作。实则汉分佳者绝多,若《华山碑》实为下乘,淳古之气已灭,姿制之妙无多,此诗家所薄之武功、四灵、竟陵、公安,不审其何以获名前代也。(《广艺舟双楫·卷二·本汉第七》)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钟明善:左规右矩,法度森严,立汉碑风范的。这类碑刻在汉隶碑刻中为最多。其代表作有《熹平石经》《礼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华山碑》《孔宙碑》《朝侯小子残石》《韩仁铭》《杨叔恭残碑》《白石神君碑》《刘熊碑》等。历来人们认为这类碑刻是汉隶碑刻的典范。这一派在当时是开风习、树“八分”法则的革新派,后世则视之为汉隶中之“馆阁”。(《中国书法简史》)
历史传承
原石流传
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西岳华山庙碑》原石毁于关中大地震。一说嘉靖中期原石仍在,一县令修西岳庙石门时碎为砌石。
拓本流传
《西岳华山庙碑》的拓本主要有4种:
①长垣本(商丘本)。明代,藏于长垣王鹏冲家。清代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商丘宋荦得到后携至江南。清代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归商丘陈崇本收藏。清代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成亲王永瑆购得。约清代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归诸城刘喜海。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至四年(公元1865年)间,归乐平黄泾祥(字琴川)收藏,后归上元宗源瀚。清代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入端方宝华盦。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已为日本中村不折收藏。现藏于日本东京上野书道博物馆。
②华阴本(关中本)。明代藏于华州东肇商(字云驹)、东荫商(字云雏)兄弟家。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归华州郭宗昌。清代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由华州王弘撰收藏。清代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上海黄文莲得于安徽歙县。清代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黄文莲赠予大兴朱筠。清代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长乐梁章钜在北京与洋商争购。清代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入端方宝华盦,后归崇德吴乃琛收藏。公元1959年,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③四明本。明清间,经鄞县丰熙、鄞县全祖望和宁波天一阁递藏。清代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宁波天一阁主人送予嘉定钱大昕之子钱东壁。清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仪征阮元在杭州购得。清代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转归长白完颜崇实收藏。清代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归端方收藏。清末,端方之女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权成婚时用作装奁,后曾质于济宁李汝谦,经潘复胡惠春递藏。公元1975年,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④顺德本(小玲珑山馆本)。明清间,先后被仁和金农、江都马曰璐收藏。清代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归江宁伍福收藏。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阳城张敦仁在邗上购得。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顺德李文田督学江西,从张敦仁后人手中购得。清代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李文田于北京去世,其子李渊硕携返广东,后由其孙李棪(李渊硕之子)继续保存。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
重刻情况
清代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五月,翁方纲借得金农双钩本钩摹一册,又借朱筠藏华阴本细校,后又重新摹写一本寄毕沅,刻碑于华阴庙。同年,陈崇本得翁方纲摹本而刻。此前,陆耀刻石于吴中,姜白蒲摹刻于吴中。清代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阮元按四明本刻于扬州北湖墓祠。此外,钱定甫从四明本双钩勒石于华岳庙,时间不详。江藩为阮元《华山碑考》所写序中称有歙州巴氏、江氏翻刻。阮元于清代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所作跋称有卢敏肃刻碑于华阴庙。2007年7月15日,陕西西岳庙文物管理处将重刻碑复立于西岳庙灵官殿内。重刻碑以“四明本”的字间布局为基础,以文物出版社出版的4种版本剪贴本为内容,选择字形、字口最好的字体,以原大粘贴而成。
版本信息
《西岳华山庙碑》的4种拓本文字损泐情况如下:
①长垣本(商丘本)。碑额完好。第一行自“山镇”的“山”字起各字略有损泐,“职”字、“方”字、“谓”字、“泽”字、“既”字被墨遮掩。第二行“物”字、“民”字被墨遮掩,“报”字下端纸破,“殖也”二字略损。第三行“焉”字、“其”字、“五”字被墨遮掩,“或在”二字右侧有石泐,“四”字下端稍损。第四行“夏”字、“益”字被墨遮掩,“则”字小损,“十”字下半稍损。第五行“有二”的“有”字、“殷”字笔画稍损。第六行“高”字上横稍损,“祀”字墨重。第七行“司”字中间损。第八行“礼”字稍损,“封禅之礼”四字被墨遮掩,“备”字稍损,“故”字笔画损。第十一行“礼从其”三字中间有斜石泐,“往”字小损,“祠”字左边下半损。第十二行“百有”的“有”字纸破,“亨”字第二笔末端斜损连及“祭”字中间,“然”字被墨遮掩,“石刻”二字左边有石泐,“纪时事”三字稍损,“字摩灭”三字左边有石泐。第十三行“掌华岳之主”五字间有斜石泐,“其若”二字稍损。第十四行“所载”的“所”字小损。第十五行两个“巖”字稍损,“资”字小损。第十七行“基”字稍损,“明德惟馨”的“明”字中损坏一细道,“惟”字中间损,“馨”字左端损。第十八行完好。第二十行两个“讳”字被墨遮掩。第二十一行“𨹧”字笔画稍损,“昘字少”三字被墨遮掩,“苌”字左方损。第二十二行“亰”字左半稍损,“掾”字左半损,“𨹧”字左旁存半,右半稍损,“杜迁市”三字左边损,“书佐”二字稍损,“香”字被墨遮掩,“邯郸公”后各字左边均损。
②华阴本(关中本)。碑额完好。第一行“氏”字后缺二十二字。第二行“义”字后缺二十一字。第三行“及”字后缺二十字。第四行“四”字后缺十六字,“四”字半损,“夏”字右上半稍损,“十”字稍损。第五行“有二”的“有”字、“殷”字笔画损,“殷”字后八字中四字损泐。第十行“焉”字被墨遮掩,“存”字第二笔左端小损。第六行“高”字上横稍损,连及“口”字之上笔,“祖”字的“示”旁损,“祀”字下有石泐。第七行“司”字中间损,“山”字下半损。第八行“礼”字全损,“思”字上半损,“备”字右半损,“故”字右上半损。第十行“莭”字右半损,“祀”字全损,“焉”字左边损,“至”字全损,“犹”字右上小损,“存”字第二笔左端小损。第十一行“礼从其”三字石泐加宽,“往”字下半损,“祠”字全损,其它上半损。第十二行“亨祭”二字间石泐加宽,“纪时事”三字全损,“字摩灭”三字左旁稍损。第十三行“掌华岳之主”五字间石泐加宽,“其若”二字稍损。第十四行“所载”的“所”字小损。第十五行两个“巖”字稍损,“资”字小损。第十七行“基”字稍损,“明德惟馨”四字石泐加宽,“馨”字左端损。第十八行完好。第二十行完好。第二十一行“𨹧”字笔画稍损,“苌”字左方损。第二十二行“亰”字左半损,“掾”字左半损,“𨹧”字左旁存半,右半稍损,“杜迁市”三字左边损,“书佐”二字稍损,“丰”字上半左边损,中间右竖笔稍损,“邯郸公”后各字右边损泐加宽。
③四明本。碑额的“西”字左边损泐,“山”字笔画损,“庙”字左撇末损,“碑”字右上损。第一行“氏”字后缺二十二字。第二行“义”字后缺二十一字,“礼”字损泐。第三行“及”字后缺二十字。第四行“四”字后缺十六字,“四”字损半,“夏”字上大半全损,“十”字大半全损。第五行“有二”的“有”字损不成字,“殷”字笔画不可辨认,“殷”字后八字中四字损泐。第六行“高”字上大半全损,“祖”字左半全损,“改”字左半末笔上损,“祀”字左下半损,右边末笔中间损。第七行“大”字第二笔中间损,“司其”二字中央损,“山”字下半损,“侯”字笔画全损,“侯”字后缺一字,“以”字右上半损。第八行“礼”字全损,“思”字上半损,“巡”字右半损,“备”字右半损,“故”字右上半损,“门”字稍损。第十行“之世”二字捎损,“莭”字大半损,“祀”字全损,“焉”字左边及右上损,“至”字全损,“犹”字、“存”字笔画损。第十一行“之”字第二笔损并连及末笔左端,“礼从”二字右半损,“其省”的“其”字左边损渤较华阴本加宽三倍,“往”字下半损,“祠”字全损,“其有”的“其”字上半损。第十二行“亨”字笔画损,“祭”字中间损甚,左旁只存半笔,“纪时事”三字全损,“字摩灭”三字左旁稍损。第十三行“子”字右上角损,“掌”字右边稍损,“华岳”二字中间损甚,“其若”二字稍损,“民”字上右端损,“事”字勾笔末端损,“神”字右半稍损。第十四行“所载”的“所”字小损,“载”字被墨遮掩。第十五行两个“巖”字稍损,“资”字小损。第十七行“望侯”二字有石泐,“望”字稍损,“共”字被墨遮掩,“坛”字稍损,“场”字损,“明德惟馨”的“明”字左上半损,“德”字右半损,“惟”字中间损,“馨”字笔画损。第十八行“札揫敛”三字笔画稍损,“民”字右大半和“说”字全损,“疆”字被墨遮掩。第二十行“周”字笔画稍损。第二十一行“𨹧”字已不成字,“字少游”三字小损,“唐”字左边有石泐,“苌”字左方损。第二十二行“亰”字全损,“勑”字损甚,“掾”字左半损又被墨遮掩,“𨹧”字残损较多,“书佐”的“书”字左上全损,“佐”字损并有墨掩,“丰”字损,“刻”字稍损,“邯郸公”后各字损泐严重并被墨遮掩。
④顺德本(小玲珑山馆本)。装裱时碑额的“山”字上端被裁去。第一行“周礼”二字捶拓过轻,不甚明晰,“传”字下半纸破。自“山镇”的“山”字起各字略有损泐,但因棰拓不重,用墨适中,故石泐较显著。第二行“卬也”的“也”字纸破,“殖也”的“也”字完好,“也”字略损。第三行“四”字下端稍损,其余字均完好。第四行“岁”字捶拓轻,不明晰,“则”字完好,“十”字下半稍损。第五行“有二”的“有”字、“殷”字捎损,“圭璧”二字完好。第六行“高”字小损,“祀”字完好。第七行“大”字纸破,“司”字完好。第八行“孝武”和“禋祀丰”五字纸破缺字,“门”字右半、“岳”字下半纸破,“备故”二字完好。第十行已佚。第十一行前十字已佚,“其省”的“其”字、“往”字完好,“祠”字小损。第十二行完好。第十三行“华”字稍损,其余字完好。第十四行“所载”的“所”字小损。第十五行两个“巖”字小损,“河𦙚”后二十五字已佚。第十七行“基”字小损,“明德惟馨”四字完好。第十八行完好。第二十行完好。第二十一行“𨹧”字小损,“苌”字左方损。第二十二行“亰”字左半纸破,“掾”字左半小损,“𨹧”字左小损,“杜迁市”三字和“书佐”二字左边稍损,“新”字左下纸破,“邯郸公”后各字左边均损。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