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镇,隶属海南省儋州市,位于儋州市南部,东与兰洋镇接壤,东南与琼中黎母山镇为邻,南连兰洋镇,西邻白沙黎族自治县阜龙乡,北接那大镇。辖区面积228.8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丰镇常住人口23234人。
历史沿革
南丰镇因地处儋州市南部且土地丰腴而得名,清朝中期称南通,清末改称南丰,历来是黎汉物资交易集镇。
1953年,为南丰乡,属临高县五区。
1957年,划归那大县。
1958年冬,设立南丰公社。
1964年,划出南丰公社一部分区域,成立番加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南丰区。
1987年,改为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8年,南丰镇下辖10个大队。
1983年,南丰镇下辖10个乡。
1987年,南丰镇下辖10个管理区。
1995年,南丰镇下辖1个居委会和10个村委会。
2011年末,南丰镇辖南丰居民委员会,尖岭、头佑、陶江、松门、武教、南丰、油麻、苗族、新村、油文10个村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2020年6月,南丰镇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另辖1个村级单位,镇人民政府驻南丰村。
地理环境
南丰镇位于
儋州市南部,东与
兰洋镇接壤,东南与琼中
黎母山镇为邻,南连兰洋镇,西邻白沙黎族自治县
阜龙乡,北接
那大镇,距儋州市区13千米。辖区面积228.87平方千米。
南丰镇东部、南部和西部是山区,北部和中部是丘陵,地势由北向南渐高,平均海拔高度193.4米。
南丰镇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9℃,1月份平均气温20.3℃,7月份平均气温28.6℃;年平均降雨量1652毫米。
主要河流为南茶河和那京河;松涛水库东、西干渠道横贯境内,水源丰富。
自然资源
海南省最大的水库—松涛水库在其镇境内。此外,尚有角要和那旦两宗蓄水量各23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南丰镇境内矿产资源有石灰岩、页岩、花岗岩,地质储量1.5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万立方米,集中分布在东部油文村一带。
截至1990年,南丰镇拥有耕地面积21299亩。截至2011年末,南丰镇耕地面积2.6万亩,人均0.92亩。
人口
2011年末,南丰镇辖区总人口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00人,城镇化率8.3%。另有流动人口60人。总人口中,男性1.65万人,占55.0%,女性1.35万人,占45.0%;14岁以下1.19万人,占39.71%;15至64岁1.35万人,占44.94%;65岁以上4598人,占15.35%总人口中,以黎族为主,达1.78万人,占59.33%;汉族1.02万人,占34.0%;苗族1553人,占5.18%。人口出生率16.3‰、人口死亡率1.67‰、人口自然增长率14.63‰。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丰镇常住人口23234人,占全市比重2.67%。
经济
综述
2011年,南丰镇财政总收入365.4万元,比2010年增长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万,比2010年增长12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房产税34万元、印花税6.4万元、土地使用税26万元、非税收收入8.8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96.6万元。
2019年,南丰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5亿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4元。
第一产业
2011年,南丰镇农业总产值3.31亿元,比2010年增长26%。
2018年,南丰镇农业实现总产值32663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2.6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达13899元。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番薯为主。2011年,南丰镇生产粮食8500吨,人均283.7千克,其中水稻5000吨,玉米1500吨,番薯20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荔枝。橡胶种植面积7.84万亩,产量4900吨;槟榔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800万吨;荔枝种植面积600亩,产量1300吨。水果种植面积5630亩,产量1100吨,主要品种有龙眼、荔枝,其中龙眼350吨,荔枝750吨。
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家禽、肉鸽为主。2011年,南丰镇生猪出栏量3.53万头,年末存栏1.8万头;羊饲养量2.8万只,年末存栏6200只;家禽饲养量49万羽;肉鸽出栏量9万只,年存栏量1.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1806万元,占国内总产值的26%。
第二产业
2011年,南丰镇工业生产总值2400万元,比2010年增长5.8%,拥有工业企业4家,主要以建筑材料(机砖)、烟花爆竹为主。
2018年,南丰镇有工业企业3个、规模以上企业1个。
第三产业
2011年,南丰镇有商业企业47家,从业人员364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亿元,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540万。2018年,南丰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2011年末,南丰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9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各项贷款余额1129万元,比2010年增长15%。
2011年末,南丰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0千米,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6000件,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000件,征订报纸5000万份、期刊1万册,业务收入50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1100户,比2010年增加6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95%,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比2010年增加5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0%,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10千米,主干电缆达1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15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800个,宽带接入用户150户,比2010年增加3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85万元。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南丰镇镇文化活动中心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个、自然村活动中心4个,图书室4个,藏书1万册。每年三月三,黎族群众集会进行以跳竹竿舞为主的民俗活动。境内有篮球场11个,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有100人。有线电视用户1800多户,入户率30%。
教育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南丰镇有1间小学,在校学生200多人,教职工15人。截至1990年,南丰镇有中学1间,在校学生500人,教师40人;小学22间,学生2920人,教师146人。
2011年末,南丰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0人,专任教师5人;4个完小,6个教学点,在校生975人,专任教师1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04人,专任教师7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7.4%以上。教育经费达11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6%。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南丰镇有镇级科技110服务站1个,农技人员17人,一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期,受训人数400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南丰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0个,其中卫生院1所;床位10张,固定资产总值34.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4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万人次。11个村(居)委员会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南丰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年供水15.6万立方米。
2011年末,南丰镇镇区供电所营业部1个。
2011年末,南丰镇镇区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11年,南丰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户,人数59人,支出11.34万元,比2010年增长15.2%,月人均170元,比2010年增长11.2%;城市医疗救助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8人次,支出55.33万元,比2010年增长1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4户,人数874人,支出23.28万元,比2010年增长27.1%,月人均80元,比2010年增长25.9%;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支出4.2万;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3人,支出36.6万元,比2010年增长3%;农村医疗救助2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8人次,共支出55.33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济325人次,支出19.5万元,比2010年增长10.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8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13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1万元,比2010年增长12%。社会福利费7.65万元,比2010年增长7.2%;社会服务单位1个,床位10张,其中收养机构床位10张,社区服务床位10张,收养10人。
交通运输
南丰镇境内有县级公路那南路1条,总长13千米;镇内有村村通硬化道路。
历史文化
南丰镇是少数民族乡镇,属水库移民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生态保护区,镇内黎苗少数民族文化、中原客家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相互交融促进。全镇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为黎族、苗族,原生态的黎苗族文化传承至今;全镇通用语言为客家话,故有“客家镇”之誉,客家文化气息浓厚;自清朝末年开始,南丰成为黎苗汉物资交易集镇,素有“黎汉通衢”之称,逐步建起成群的南洋风格骑楼,历史上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曾设在南丰,领导琼崖人民进行武装抗日斗争,现存的总部旧址是琼崖红军“23年红旗不倒”的重要实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