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是南开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1919年,南开大学建校之初开始发展政治学科,最初称为政治学门。
1923年,学校在原有政治学门的基础上设立政治学系。
1982年,学校设立社会学系。
1983年,学校建立
社会心理学教研室;同年,学校成立高等教育研究室。
1984年,学校重建政治学系;同年,学校获得全国首批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社会心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1987年,学校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室。
1997年,学校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学校设立
社会工作专业。
1998年,学校开始招收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同年12月,学校在原高等教育研究室基础上成立高等教育研究所。
2000年,学校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同年9月,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从学校本部行政单位中分离,高等教育研究所获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学校
行政管理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同年,学校设立
人口学硕士点。
2003年,学校设立行政管理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获得人口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立社会保障、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学原理硕士点,成立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始招收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后研究人员;同年6月,学校原属政治学系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交学三个教研室组成国际关系系;同年9月,学校在社会学系社会心理学教研室的基础上设立社会心理学系。
2004年5月,南开大成在政治学系、社会学系、行政管理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国际关系系、社会心理学系等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同年,学校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社会学专业博士点开设了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向。
2005年,学院获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4月8日,学院成立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2006年,学院社会学学科被天津市政府批准为重点学科。
2008年,学院获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学院获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授予权。
2010年,学院获批在社会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社会心理学二级学科并招生;同年,学院人权研究中心被批准为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1年,学院获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学院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人权研究中心被批准为
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
2014年8月,学校高等教育学科并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2015年4月3日,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独立处级单位建制取消,保留机构名称,调整为隶属学院的非处级研究机构。
2019年,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11月,学院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1年,学院社会学、行政管理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3年11月,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成立,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社会心理学系整建制划归社会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6个教学系,7个本科专业。
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行政管理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国际关系系、社会心理学系
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国际政治、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
学科建设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政治学学科获评A-等级。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
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城市发展与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心理学
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城市发展与管理、国际事务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公共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二级学科)
天津市重点学科:社会学(二级学科)
教学建设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设有MPA、MSW、MAP中心与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建有基础实验室、公共管理实验室、应用心理学实验室和社会工作实验室。
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行政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政府与政治》(线下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社会心理学》《中国政府与政治》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天津市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
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政府与政治》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若干;社会学系教师主持或参与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学理论评析》的编撰。
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2008年)
学院设有杨心恒奖学金、“环球时报”奖学金、南开华丹政治学奖学金、“九二公能”助学金等奖、助学金。
学院定期开展“中国政府发展”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中国社会理论与方法”暑期研修班、全国高校《全球治理概论》课程教学研修班、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公务员人权培训等活动。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9月,学院有教师与干部130人,其中教师103人,99%的教师有博士学位;有教授37人、副教授47人、讲师19人,有博士生导师29人;学院教师中,包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高校首届“教学名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5人。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朱光磊、高永久
国家级教学名师:朱光磊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高永久
全国高校优秀教学团队:中国政府与政策”教学团队
教育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朱光磊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高永久、孙涛、
刘银喜、
程同顺、
管健、
吴帆、
赵万里、
宣朝庆、
韩召颖宝钢全国优秀教师:朱光磊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全球问题研究所、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大学生生涯规划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院是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社会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周恩来研究中心、民族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心理学研究中心、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等机构的挂靠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
研究成果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近5年来,学院教师累计发表论文1500余篇,撰写调研报告近200篇,编写著作等100多部;累计获得各类科研项目370项,人均3.8项,其中国家社科与教育部重大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教育部、天津市社科等各类重要基金项目65项;获得科研经费总计4582万元;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注:以上内容来源)
学术资源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主办有创办于1986年的《南开教育论丛》学术季刊。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有图书资料中心。
学术交流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同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在政治与国际关系、公共管理、社会政策等方面多次召开国际和两岸的学术研讨会;学院曾主办或承办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跨文化人权国际研讨会、全国公共领域冲突治理学术研讨会、南开国际关系论坛等学术会议。
合作交流
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保持合作与交流的关系,两系成立了社会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学院与太和智库共建有边疆发展研究中心,和天津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天津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签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文化传统
社团文化
学院有文化传播协会、管理科学学社、三晋文化研究会、阜兴会、足球联盟、Fashion街舞团、义工联盟、新觉悟社、纸江湖、国乐相声社、翔宇剧社等社团。
学院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工作日主题活动、社会学师生党支部“午学汇”、研究生学术周末等活动。
文化刊物
学院设有学生工作院刊《雅治》以及 《新视界》季刊。
领导班子
现任领导
更新于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