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南正村,别称南郑村、凤凰村。河北省美丽乡村。村境内平川沃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雨量充沛,灌溉便利,耕地面积1500余亩,盛产小麦、玉米等。年粮食总产15万公斤以上。
主要领导
党支部书记:赵国成。村委会主任:王秀华。
经济发展
近年来,南正村经济发展迅速,2015年成为石家庄市“美丽乡村”。
交通便利。
京深高速公路距该村约11.5公里;
青银高速公路距该村约5.5公里;
308国道距该村仅2.4公里;033省道距该村仅2.3公里;西林街距该村仅960米;凤翔街、国洨街穿境而过。村境处处通路,居民区街道硬化。
通讯发达。通讯设施完善,微波通讯数字
程控电话、无线移动电话、国际国内传真、国际互联网已全面普及,随时可与世界各地联通。
历史文化
据分析,该地在史前为河成湖。之后,湖水干涸,形成湖地平原,草木繁生。该村老人介绍,在20世纪中叶的一次掘墓,意外出土有大量的贝类躯壳;之后,在一次打井时,又在地下深处挖到一只树桩。
明永乐前,有人至于该地,见一隅风光秀丽、草木苍翠之地,河流环绕,
洨水于此西南方,流域水草丰美、鱼虾成群,灌溉生息皆可仰于此河,遂于此安居置田。此之乃立村之始。据传,当时因此地有一墓冢,碑曰南郑将军之墓,遂名此为南郑村。属
赵州平棘。
明永乐间,山西赵贵奉敕迁户于赵州城西五里南郑(正)村,是为南正村赵氏之始。其茔村东北(学校后数十米),截至六十年代, 茔地中有石桌石凳无数,其中有一石桌,长曰一米,宽约八十厘米, 高约一米,四棱雕刻桌腿,其形弯曲柔美,台面有记,载始祖由来及 后世七代,其文被文化馆在学校西南位井台抄录,后埋于东大街正北路东南位,据传后佚,部分文字见于《赵县地名志》。贵有二子,一 曰鸾(丹、龙),为前街赵氏世祖,一曰凤,为后街赵氏世祖。自此, 贵之后修身齐家,业兴丁旺,后由“烂银子赵家”之名显扬乡里。后 有良田两处,与野草湾各置千顷,号称“千顷牌对挂两面”。衍几世, 分“前门”“后门”二支。二支源来久矣,始祖莫考。“前门”中,有遗腹儿百川,其父为小李庄西南洨左新茔之 始,由先茔出。新茔有五世,末世只真妮箱葬一冢。六十年代,洨水 东移,全茔北迁,此后各房分散扎新。百川传五子,后称“老五股”。
2019年12月,南正村赵氏前门支系设立族谱并进行行辈世次排序,议定四十字,由九世孙始。九世孙长孙磊刚,十世孙长孙依恒。后附四十字。九至十三世 磊恒煊盛第十四至十八世 谋业仁道谈十九至二十三世 祖堂尚容定二十四至二十八世 恭睿焕睦年二十九至三十三世 敦修懋础垂三十四至三十八世 恩布桑安熳三十九至四十三世 恪遵丁章次四十四至四十八世 饶粲后昌绵
村名演变过程中,渐为南正村,沿用至今。
南正村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拥有文物多处。村西南的
济美桥(195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尤为重要,1963年洪水过县,桥上仍能渡人。1967年修缮洨河时被拆除。另外,学校北侧有南正村赵氏先茔,村东部有古河道,境内存古道沟。
据本村老人回忆,本村60年代前,有多处庙宇,其中龙天庙(村南)、三观庙(村内)、老母堂(村东)面积较大,文革初期,扫四旧时拆除。现今仍有路神庙在村南。据传说,南正村村东有个凤凰台,上有8亩好地,凤凰台的东头是个尖角,好似凤凰头,本村的前街向南伸出,好似凤凰的右翅膀,后街向北伸出,好似凤凰的左翅膀,村西口向西伸出一段,好似凤尾,整个形状像凤凰展翅飞向东方。
地方党史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本村村民组织起来做军鞋、抬担架,抗击侵略者和反动派,为石家庄的解放做出了贡献。据本村老人回忆:约在1941、1942年,日本侵略者到南正村进行扫荡,误以为村西南的济美桥桥栏杆顶上圆头石是埋伏的抗日志士,用机枪将其扫射,毁坏了济美桥的完整,这是日本侵略者罪行的印记。
赵光印,本村村民,退伍军人。1942年,日本鬼子侵占了距南正村半里地外的大李家庄村,夜晚聚集在一个院内烤火。赵光印摸清敌情后,挑选本村20多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傍晚时分,每人手持一把大刀,趁着敌人围坐一起搭柴烤火时,翻越墙头,杀入敌营,砍杀日寇。当时火光熊熊,敌人搞不清发生了什么事情,惊慌失措,大呼大叫,乱成一团。据说此次日寇死伤百余人,大涨了这一方村民的士气。赵光印回村后,大家称为虎胆大英雄,事迹流传至今。
王明喜,革命烈士,本村村民,1906年生人。1946年参加革命,解放军六纵队四十六团七连副排长,于1948年5月在山西省盂县东瑙村战役中牺牲,现葬于盂县小桃园村。
赵秀贵,本村村民。1946年参加革命。在攻打榆次战役中,曾任机枪班班长。1951年参加
抗美援朝。先后4次立功,并获得4枚军功章。
村建设史
解放前的中共党员:赵玉科、谷金贵、赵秀茂、刘春来、赵连顺
历任书记
第一任:赵秀茂,1946年任村长书记
第二任:刘春来,1948年任村长书记
第三任:赵庆元,1959-1964年任书记
第四任:赵根茂:1964-1967年任书记
第五任:赵书珍,1967-1971年任书记
第六任:赵素英(女)1971-1975年任书记
第七任:赵庆根,1975-1983年任书记
第八任:霍宝江,1983-1988年任书记
第九任:赵良新,1988-1990年任书记
第十任:霍春献,1990年任书记
第十一任:罗聚成,1990-1992年任书记
第十二任:赵国成,1992-1994年任书记
第十三任:王瑞亮,1994-1996年任书记
第十四任:霍保江,1996-2001年任书记
第十五任:赵国成,2001-2021年任书记
第十六任:王勇辉,2021年至今任书记、主任
村支部带领村民经历了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互助组、
人民公社阶段。
1983年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1958年全国民兵大练武运动中,全村共动员男女基干民兵(18岁-25岁)120名,在民兵连长赵根茂和教练员赵秀飞的带领下,经过半年操练,在全国基干民兵大比武打靶比赛中,打出了好成绩,被评为河北省模范红旗连。为此,民兵连长赵根茂到北京参加大会,亲自受到毛主席接见,并授予本人一支半自动步枪,带回家乡。后来将步枪交到县武装部保存。(县武装部有备案)
1975、1976年,来到此村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约20名,与本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979年分别返城。1976年前,村大队依靠牲畜和小型机械耕作,粮食产量低,人均年口粮360斤。之后,村大队利用本村河槽内分包剩下来的百亩河滩地,建起大队小农场,四个生产队每队派出四个人,共16人进行耕作,农业收入归大队所有,利用积累资金,购置两台大型拖拉机(铁牛55和丰收37),农田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从此粮食产量成倍增长,每年向国家贡献统销粮80多万斤,群众口粮指标也大大增加。
1978年县委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南正村大队被评为夏粮产量过长江大队,获得锦旗一面。为解决吃水难问题,村大队利用小农场积累资金,打吃水井一眼,购置高压抽水泵一台,铺设了塑料输水管道,供全村群众吃水。接通了两路电(525路和526路),解决了夜间照明和农业用电问题,大大便利了村民和农业生产。
科教文卫
1958年,聘请民办教师赵存怀开办夜校,为30名村民上课扫盲。六十年代,本村建一小学,仅一个班,约20名学生,之后增加初小,名为南正村小学。1992年南正村小学迁至村东北院内,2007年学校停办,本村学生到赵州镇学校就读。原校址改为老年福利院、村图书馆。王祥顺、赵乱省、王宝彦、赵庆根、霍保江、王平顺、赵藏怀、赵庆江曾在校任教。七十年代前,逢年过节,村民将提前制作的灯笼和采集的谜语,悬挂于村中心街道,全村村民携儿带孙聚于街中,进行猜谜游乐,喜气洋洋。目前,每天皓月初上,本村30人左右的广场舞队,伴着音乐,舞于村中心街间。
1960年,原本村夜校教师赵存怀任村医生,以中医治疗为主。属赤脚医生。
1977年,本村村民赵玲华,医校毕业后,任该村医生至今。同时本村村民赵志谦,任村医生。为了既节约土地,又解决村民住房问题,1976年,村支部在县包村干部(县委副书记郭振勇,县宣传部部长范考毅)的指导下,开始了新的街道房屋十年规划,制定了“棋盘大街”方案。南北两条大街每条长96丈,东西方向十三条路每条长88丈。每户给宅基地四丈,按大队规划线拆旧房盖新房。实施建设规划初期,村大队组建建筑班子,为村民建设住宅,每家出资约17元,每户4间房。统一标准,房屋墙里面为土坯,外墙为砖瓦结构。经过8年努力,到83年时,本村新规划街道基本成型。
1984年进行再规划,现存规划图纸。之后,村住宅建设按村规划逐步实施。八十年代初期,村民赵云起、赵云雪、赵乱叫最早组建个体联合建筑队,为本村村民建设住宅,同时外出揽活。
2010年,新建村委会办公室,占地544平米,楼房共两层。同时建有会议室、医务室等。
2012年,征用土地77亩,由兴海纺织集团建设春燕生态饭店。
2013年,街面道路硬化5条,4413平方米。修建水塔一座。投资30万元,建设占地5.7亩村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投入资金40余万元,打520米深井一眼。铺设便道砖1670平方米。安装路灯38盏。 现居委会院前树立石碑记述。
2014年,河北省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基层建设年),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帮扶,进行了环境、绿化、住宅等整体规划;清理多年沉积垃圾6000余立方米;春季环村植树4780棵;投资40余万元绿化街道12400平米;投资8万元修建村东带状公园;投资108万元铺设村地下排污管网6480米,从此结束了历史上农村污水乱流问题,使农村住宅提高了档次;投资93万元硬化街道13362米,村街道硬化率达到100%,改变了村民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状况;投资50万元粉刷街道墙壁6万余平方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改造厕所378个;安装自家通往街道下水管道3780米。2016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美丽乡村,是全县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村庄。全村干部群众决心再接再厉,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