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湾区

已撤销的上海市辖区

卢湾区,旧区名,位于上海市中心,全区面积8.0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5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50平方公里。全区人口31.01万人。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卢湾区于1996年5月撤销原8个街道建制,新建4个街道。各街道居民委员会所辖范围也在1996年、1997年、2000年、2001年屡作调整,居民委员会从1994年初的224个减为2003年底的73个。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卢湾区辖4个街道,74个居委会:打浦桥街道、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五里桥街道。
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同意将原卢湾区全境、原黄浦区全境并入新的上海市黄浦区统一管理,撤销上海市卢湾区编制。
地理环境
地势
地势北低南高,平均高程3~4米。地质和气候条件与市中心各区雷同,但在地质构造分布上略有差异。局门路以东和复兴公园以西地块,工程地质条件最好。
黄浦江
黄浦江是长江下游的支流,今上海地区最长最宽的干河,人称“上海母亲河”。发源于浙江省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主流源出淀山湖(114公里),西南接太湖,东北流入长江,全长320公里。上游支流在松江区境内汇流,以下始称黄浦江,由西向东经奉贤、闵行区境,在近闸港处转向正北,至龙华流入中心城区。
黄浦江最初名东江,在今松江区米市渡附近折向南,至金山卫以南入海。宋代称大黄浦,流到今闵行区闸港仍继续东流,经今南汇区新场附近入海。元代以后,改为在闸港折向东北,在今浦东新区高桥镇东的南跄浦口入海。据《上海市沿革地理》(祝鹏著)论证:黄浦江的形成,主要由于东江在芦沥浦的入海故道淤塞后,修筑捍海塘堰时又把仅剩的通海水道张泾塘也筑塞了,迫使淀山湖和三泖之水东流而成。东江之水原经由拳县城到澉浦入海,而非由芦沥浦和小官浦入海,唐代初因筑海塘造成碟形盆地状,使东江和浙西诸水开始向北倒流,从薛淀湖经赵屯、大盈等浦入松江(吴淞江,今苏州河)。南宋时,松江淤塞后,东流之水逐渐形成黄浦江水系。其间,重要水利措施是明永乐年间巡抚夏元吉及鲁汇人叶宗行等率众开凿范家浜,导黄浦之水直接入海。今闵行区闸港及邹家嘴水域称“浦江第—弯”。
人口民族
人口
1993年底,全境人口近42万,每平方公里5.24万人,为上海市人口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之一。
上海开埠之前,境域处于上海城厢外西侧,尚属农村风貌,散布村落。随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来和法租界的开辟,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工商业不断发展,人口日益增长。
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境域含芦家湾区和嵩山区的大部分,两区人口分别是14.39万人和31.89万人,至1949年分别增至18万和37.75人。
区境人口最高年份为1961年,达54.26万人。1982年后逐年下降,该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为49.91万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为47.58万人。1990年12月始,人口出现持续负增长,人口再生产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态势。1982年起,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1993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数20.48%。人口平均期望寿命1951年男性53.85岁、女性56.30岁,1993年分别提高为75.22岁和78.58岁。
2010年卢湾区常住人口为24877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28918人相比,十年共减少80139人,下降24.36%。平均每年减少8014人,年平均下降率为2.75%。
卢湾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本区常住人口为54000人,占21.71%。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95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9046人,增长54.49%。平均每年增加190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45%。
民族
1990年,区境内有少数民族20个,计4613人,另有入籍外国人3人。其中,回族占90%,分布各街道,以济南路、嵩山路两街道较多。内多社会知名人土,1991年,有高级职称者50人,市文史馆馆员5人。
区境内少数民族人士中,解放前有的参加辛亥革命、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有的投身抗日救亡,置安危于度外;有的出资助学、建寺筑墓,热心公益。解放后,立足本职,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当家作主,参政议政,先后有8个民族60余人当选或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有2人曾任区政府或政协领导职务。
区人民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工作,1953年1月设宗教办公室,1956年改民族宗教事务科,“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1979年10月恢复宗教民族事务科,随后各街道设立少数民族联络组,1985年,改科为局。1989年成立区少数民族联络委员会,1991年改区少数民族联合会。
2010年卢湾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5995人,占98.8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84人,占1.1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79497人,下降24.42%;比重减少0.0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642人,下降18.74%;比重增加0.08个百分点。
经济概况
工业
清康熙年间沿城厢的斜桥一带出现前店后场式商办工场。19世纪末,斜桥一带皮坊林立,使用土法制革。清同治六年(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高昌庙,中国第一台车床、第一艘兵轮、第一炉钢、第一艘万吨级运输轮都产自该局及其衍生的江南造船所。其规模、设备,一时执近代中国工业的牛耳。嗣后,沿肇嘉浜渐为工业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设立英商耀华施德之药厂,光绪二十九年开设民营久成丝厂。至民国23年(1934年),区境内有江南造船所、美亚织绸厂、信谊化学制药厂,天厨味精厂等大小工厂529家。佛手牌味精、金钱牌搪瓷器、马头牌美术颜料、民生墨水、大无畏电池、爱华葛等民族工业产品名闻遐迩。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备受摧残,江南造船所被侵华日军所占。抗战胜利后不久,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业发展停滞。解放前夕,区境内有厂983家,但多为弄堂小厂作坊,结构畸形。
解放后,许多濒临破产的工厂恢复生机。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营工业实行公私合营。经裁并改合,初步组建一批骨干企业。1962年,共有工厂210家,其中纺织业56家,轻工业86家,重工业68家。1964年后,按行业归口由市主管局管理。
区境内工业以纺织工业为最。民国23年有278家,职工12863人,占工厂总数52.55%和职工总数的57.5%。民国38年,为466家,职工18211人,占工厂总数47.4%和职工总数45.65%。公私合营后,有纺织厂337家,职工23532人,占工业总产值46.6%和职工总数34.8%,其中染织业产值比重最高,占工业总产值22.6%。1962年,纺织厂56家,职工18566人,产值和职工数分别占36.84%和35.7%。
区境内工业以中小型为主,多布于徐家汇路以南。民国23年,百人以上工厂仅江南造船所、美亚织绸厂、益丰搪瓷厂、龙章机器造纸厂、天厨味精厂、冠生园食品厂、光华染织厂、大东南烟厂等37家,占境内工厂总数的7%。徐家汇路锦同村(今肇嘉浜路62弄)时有大东南烟厂等19家,工人622人;徐家汇路同丰里(今608弄)有10家,工人161人;金神父路大生村(今瑞金二路410弄)有5家,工人390人。三条弄堂共有厂34家,占境内工厂总数6.4%。民国38年,983家中,百人以上56家,占5.7%。大生村有家庭工业社等13家厂;锦同村有12家;长仅464米的泰康路上,聚集大中工业社、福华烟厂、鉴臣香精二厂等30家。纺织小厂以徐家汇路9弄最为集中,有14家;印刷业集中在顺昌路,有11家。解放后,对弄堂小厂多次裁、并、改、合、迁。1956年有工厂1251家,其中百人以上工厂122家。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先导,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为着力点,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以区境内企业为母体的上海异型钢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等相继设立。中英合资的斯米克金刚石工模具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被誉称“斯米克现象”。江南造船厂的“中国江南型”散装货轮在国际市场亮牌,三枪牌针织内衣、安字牌抽芯铆钉、飞人牌缝纫机、双工牌工业缝纫机、船牌床单、飞轮牌涤纶线等名牌产品持续保持市场声誉。同时,按照中心商业区规划要求,关停并转迁一批污染严重、场地狭小的造纸、化工、染织等工厂,或实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换,如上海电解锰厂、红光造纸厂、上海碳酸钙厂等。1993年末,境内有市(部)属企业138家,工业总产值62.68亿元,利税总额5.29亿元。
区属工业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品结构调整中,形成服装缝纫、纸制品、印刷、文体用品、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及通讯设备、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工业门类。开发桑塔纳轿车座椅头枕总成、199细胞培养基等一批为支柱产业配套的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大工业配套、出口创汇和自产自销的产品结构比重分别占19%、15%和66%。1993年,有工厂252家,工业总产值83567.95万元,利润6864.59万元,其中年利税总额100万元以上企业12家。外贸出口加工企业17家,完成出口产值14880万元。三资企业39家,私营企业15家。石龙路和浦东顾路工业小区的建设,为区属工业提供新的产业空间。
1993年,区境内共有工厂390家,职工11.2万人,工业总产值71.04亿元。江南造船厂、三枪集团有限公司、飞人机械总公司和区属企业上海篷垫厂等13家企业进入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00强行列。
2010年实现区增加值12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二产业区增加值6.85亿元,增长8.2%
商业
区境内古代商业主要布于城厢边的斜桥、万生桥和高昌庙一带,淡井庙、晏公庙间有庙会集市。清中叶,日晖港旁形成柴草市场。清同治、光绪年间,伴随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入和发展,高昌庙市、内日晖市、外日晖市,万生桥花市相继形成,近代商业于此起步。
20世纪初,区境北部先后辟为法租界,随着道路的辟建和人口增多,八仙桥、南阳桥一带渐成商市,并自八仙桥沿宝昌路(今淮海中路)由东而西发展。民国初年,今重庆路太仓路处,形成打铁浜市。民国6年(1917年),建成太平桥室内菜场,环周出现粮油食品、烟杂、理发各类店铺。20年代起,俄国侨民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设店经营,华商与他国商人接踵而至。30年代中期,霞飞路已成为沪上仅次于南京路的第二商业街,并沿支路辐射,连接原来的商业街市,形成霞飞路、太平桥、南阳桥、八仙桥、斜桥、打浦桥的“一街五桥”商业局面。民国26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大批商店因避战而迁入区境北部,商业进一步发展,又形成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奥利和路(今浏河口路)的棉布集市,平济利路(今济南路)旧铜锡器、红白木家具为主的旧货市场,爱来格路(今桃源路)一带零布摊贩集市。但南部高昌庙、内外日晖港各市,被侵华日军炮火破坏殆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外侨商店大多停业或转盘,霞飞路西段商店骤减。民国31年日伪政权实行粮食配给,月配量不足10日之需。次年8月,强征棉布棉纱,形成米店无米、布店无布局面。抗战胜利后,以美货为主的外货大量倾销,西药、百货、拍卖、旧货等业兴旺一时。民国37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限制物价,市场掀起抢购风潮,至限价解禁,物价暴涨,商店损失惨重,倒闭甚多。上海解放前夕,区境内共有商店5000余家。主要分布于林森中路(今淮海中路)、太平桥、南阳桥、八仙桥、巨鹿路、打浦桥等处,布局呈北重南轻的状况。除林森路上商店稍有规模外,家庭型商店占相当比重,以粮食、油酱、燃料、烟杂、百货等行业为主,饮食点心和服务行业居次。
解放初,先后开设国营粮油零售商店9家、消费合作社粮油门市部8家,煤球店5家,以控制物价上涨,保证人民生活。1951年4月,开设上海市百货公司第二门市部(今上海市第二百货商店)。1954年5月,开设国营淮海旧货商店。同年,实行粮、油、棉、煤统购统销,开设国营八仙桥棉布商店、打浦桥棉布商店和上海市棉布第四批发部,对50余家私营布店、88家私营粮店、217家油酱店、76家煤球店全面实行代销、经销。1956年初,对138个行业4793家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未纳入公私合营企业的小商小贩,按行业组建合作小组或合作商店。同时,全面调整商业网点,于区境南部形成鲁班路商业街市,发展斜桥、瞿溪路等地段的商业网点,初步改变北重南轻的格局。三年困难时期,大力开展以卖带修业务,辟建成都南路修配一条街。1961年,于老松顺、大同、绿野、远香居、红房子、宝大、复兴等7家中西餐馆供应高价中西菜肴,沧浪亭点心店、长春食品店、哈尔滨食品厂、凤凰食品厂等商店敞开供应高价糕点、糖果,以平衡消费需要。“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店名被更改,特色商店、特色商品、特色服务被视为“为资产阶级服务”而取消,商业管理机构遭破坏,企业规章制度被废除,计划供应商品的范围扩大,“吃饭难、住宿难、做衣难”加剧,供需矛盾突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业日趋活跃繁荣。1979年起,进一步调整网点,组建大中型商店扩大经营规模;调整经营结构,恢复发展特色经营、特色服务,恢复发展老店、名店经营特色,形成一批工艺精湛、服务优质、服务独特的专业特色商店。80年代以来,获市、区名特商店称号有57家,获国内贸易部命名的中华老字号30家,被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34种,被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24种,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产品称号1种。90年代初,结合市政工程、旧区改造等城市建设项目,加强商业改造改建力度,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结合地铁一号线工程,淮海中路进行全面改造。又运用土地使用权有限期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加快商业改造步伐。至1993年,已新建成富丽华大酒家、益民商厦、瑞兴百货公司、雪豹商厦、光明村大酒家、国际购物中心、新歌商厦等现代化多功能大型企业。全国文明商业街——淮海中路商业街展现出文明、高雅的商业文化氛围。打浦桥商业副中心和建国东路建筑装潢街市已初具规模。商业形成行业配套齐全,商品花式新颖,种类繁多的新局面。
80年代,开设柳林路、长乐路两处以服装为主的小商品市场,交易兴旺。浏河路工艺品市场、斜徐路鲁班路旧货市场、永嘉路花卉夜市以及成都路、自忠路、南昌路、永年路、瞿溪路、蒙自路、打浦桥等7处农副产品贸易市场,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1991年,沪港合资开设南希庆丰速食企业。尔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简称三资)商业企业相继开设。
区境的锦江饭店,是解放后上海接待来访外国元首的重要宾馆。80年代,又建成新锦江大酒店、花园饭店(上海)和城市酒店,瑞金宾馆也对外营业。每年接待大批国际友人、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省市来沪者,对区境,特别是淮海中路西段商业、服务业产生巨大的推动和影响。
1993年,共有商店4901家,其中区商委系统1102家,社会商业823家,三资企业11家,私营商店37家,个体商业户有2928家。该年商业销售总额653581万元,其中区属商业销售额400715万元;卢湾区商业利润总额15484.2万元,其中区属商业利润额6145.1万元。
2010年商业零售业实现区增加值2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2010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627.66亿元。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46.50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121.46亿元,增长25.9%。至年末,卢湾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2个,全年成交额5.68亿元。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8.2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42亿元,增长31.2%。
金融
民国十年(1921年),区境内开设首家典当。民国十六年,区境内首家银行开业。其后,多类金融机构竞相设立。银行多分布于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典当散设于烟窟、赌场及劳动人民聚居处。八一三抗战爆发之初,数十家银行、典当从战区迁入区境北部。民国36年,区境内有典当71家,银行22家,证券号2家。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官僚资本金融机构,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设第二十三办事处于延安中路349号。1952年6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卢湾区办事处。1952年,对私营银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典当业公私合营,组建小额质押贷款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基本建立。在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下,金融业发展曲折,于集中财力,维护、巩固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特有职能和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组建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中国工商银行等专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并存,业务相互补充的金融体系。1985年初,成立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卢湾区办事处,1992年,改为卢湾支行,承担工商信贷、结算和储蓄等业务。1980~1993年,净回笼现金1070137万元,1993年底,存款余额326367万元,贷款余额125053万元,特别是外币存款余额折合美元9747万元,列全市工商银行各区县支行之首。
1984年,日本三菱银行在区境设上海办事处,1993年6月改为分行。
1993年,区境内有各类金融机构45家,其中银行6家,城市信用合作社8家,保险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20家,信托投资公司1家,邮政储蓄营业处9家。
社会事业
医疗
南卢湾最具规模的医院是位于瑞金二路上的瑞金医院。除此之外,还有东南医院、瑞金医院分部,距红房子医院、第九人民医院也比较近,居民就医较为便利。
北卢湾板块内中、小学及幼儿园较多,包括瑞一幼儿园、大同幼儿园、七色花小学、淮海路小学、向明中学、东风中学、比乐高中等,给市民子女上学提供了极大便利。而高等教育资源多为职教、成教,相对与初中等教育实力略显不足。
文化
解放后,区境内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广场、国泰、淮海、长城、嵩山、建国、大众、大庆、大华、雅庐等影院、剧场、书场,屡经改建,特别是文化广场曾为市级大型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创办区图书馆、文化馆、区工人俱乐部以及欢乐宫等一批街道文化中心,形成市、区、街道三级文化网络。新建卢湾电影院,改变南北文化设施不均局面。在建设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区级文化阵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有被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先进集体和连续6次获得市文明单位称号的国泰电影院,有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文明图书馆称号的区图书馆,有弘扬民族文化,年演评弹超千场的雅庐书场。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在全市首创广场文化和家庭读书活动,组织艺术节和多种形式的群众自娱自乐,涌现“老妈妈合唱队”等一批群众文艺队伍,五里桥文化站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
科技
50年代,区境内科技协作、技术革新、新产品研制等广泛开展,区属企事业单位普遍建有科技组织,时由区委宣传部统管。1958年,区科技协会成立,设有纺织、化工、机械、电子、医药卫生、数学、物理、化学等学会、学组,开展学术、科普、交流活动和直接服务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活动,建立业余科技进修学校,为各行各业培养科技人才。“文化大革命”中,科协活动被迫中断。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恢复区科技协会、并建立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区科委),制定区科技发展规划,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协作,改革科技体制,扶植民营科技企业,开办科技市场,发展科技产业,走科技兴区之路,在科技兴贸及发展地区工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80年代以来,区境内科技成果迭出,区属企业1989~1994年星火计划立有64项,其中开发新产品54项,瑞金二路街道经济、社会、科技综合发展示范点和科技兴贸研究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教育
卢湾区境内近代教育始于清末。清同治九年(1870年)上海广方言馆迁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美国教会安息浸礼会在斜桥西创办惠中学塾。光绪二十二~三十年,钟天纬的三等公学,经元善的经正女学和史量才的上海女子蚕桑学堂先后创设于高昌庙桂墅里。光绪三十二年中等商业学堂设于打铁浜;次年泉漳公学创立。光绪三十四年,马相伯所创震旦学院暨附中迁吕班路。同年,水木业公所董事杨斯盛创通惠小学(今马当路小学)于打铁浜。清宣统元年(1909年),曾铸在局门路创办上海贫儿院,进行半工半读教育。
民国以来,区境北部法租界人口增多,教会、法租界公董局、社会团体与热心教育者陆续创办各类学校。仅大专院校就有20余所。民国11年(1922年),刘海粟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于斜桥南设第三院,之后本部迁菜市路(今顺昌路)。民国13年,徐谦创办上海法政学院;民国15年,徐朗西创办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民国17年,顾执中创办民治新闻专科学校等。中小学有同义中学、博文女中、萨坡赛小学、喇格纳小学等。民国19年,中华职业教育社迁华龙路(今雁荡路)新所,民国21年设中华职业补习学校。较著名的卫生职业学校有人和高级助产士学校和高级护士学校、生生高级助产士学校、广慈医院护士学校等。民国20年迁境的大同幼稚园,由中共地下组织创办,专门收容革命烈士和中共领导人子女。
八一三事变后,难民大量涌入租界,区境北部人口骤增,新本、晓光、励志等中小学大量兴办;上海中学、务本小学、启秀女中、民立女中、明德女中等一批学校伴随迁区境。抗战胜利后,比乐初级中学、常州旅沪中学、法电工人子弟小学等中小学相继创设。
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影响下,泉漳、中华女子初级职业补习学校、华东、启秀、新本女中、务本小学、鄞光中小学等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探索实践新教育,在全市颇有影响。此外,萨坡赛路小学以管理严格、教学质量高而名扬全市。黄炎培、孙起孟于民国35年创办比乐初级中学,以升学教学与职业训练兼顾为特色,曾施行职业指导实验尝试。
上海解放时,区境内有附设幼稚园(班)50所,小学83所,学生22055人,教职员工1048人;中学18所,学生6677人,教职员工532人;大学6所。大多分布区境北部。至1951年,区境南部尚有私塾14所,塾师14人,学生456人。
1949年6月,市军管会派员接管公立学校,并陆续对私立学校进行整顿。50年代,致力于扫盲和业余教育,青壮年脱盲率居全市前列。1953年起,区境南部陆续新建卢湾中学、鲁班中学、斜二小学等校。经1956年和1959年区划调整,先后有10所中学、52所小学、3所幼儿园并入。1956年,私立中小学及附设幼儿园均改为公办。次年,兴办丽园、勤奋等6所民办中学,日晖等28所民办小学,形成公立学校为主体,民办学校为补充的格局,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1958年,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参加社会实践,发动师生改革教材教法、自编教材,因未遵循教育规律,一度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旋即纠正。60年代起,认真贯彻中小学工作有关条例,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小学生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教育工作渐趋健康发展。
“文化大革命”湖间,教师、干部受到严重迫害,1147人被立案审查,35人致死,12人致伤致残。学校组织瘫痪、设备破坏,又恣意改变学制,改变课程、教材,改变招生、毕业、升留级制度,教学秩序极其混乱,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80年代起,改革普通教育体制结构,恢复并大力发展职业学校,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形成多门类,多层次,结构合理的教育体系。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初中、办好小学的同时,发展职业教育。至1986年,开办10所职业学校,有4所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并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改革教学目标、内容和考试方法,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办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外,创办并形成闻裕顺幼儿园、七色花小学、区教育学院附中的从幼儿到中学的系列艺术教育。此外,第四聋哑学校、辅读学校和工读学校的特殊教育,取得较好成绩。1992年,区教育局与区职业教育中心都被评为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成人教育继职工文化补课后,重点逐渐转入职工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社会办学日趋增多,1993年,成人业余学校达56所。1993年,卢湾区被国家教委、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
在开展社区教育基础上,发动全社会关心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有较大增加,教育设备不断添置更新,办学条件逐年改善。1993年,区境内共有幼儿园93所,幼儿14022人;小学47所,学生33066人;预备班学生5998人;中学24所,学生15893人;有大学2所、中专2所、技工学校11所,职业中学7所。区教育局属中、小、幼、职教职员工6235人,其中特级教师15人,高级职称教师337人,中级职称教师2715人。校舍占地290635平方米,建筑面积277968平方米。
20世纪90年代初,生育高峰带来的入学高峰逐步向初中、高中移动,给教育的校舍、场地、师资、设备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区政府实施了“84422工程”(“8”把原有的100多所中小学合并扩大成80所;“4”建成4个教育小区;“4”培养400名中青年教育教学骨干;“2”建造两幢教工住宅大楼,改善教工住房条件;“2”筹集2000万教育奖励基金),逐步解决了入学高峰。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生源下降和市政建设带来的人口动迁,区境内学生人数明显下降,区内拆并了许多条件较差的学校,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各类学校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创设名师工作室等积极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培养,不少学生取得诸多国际级、国家级奖励。到2003年,区内有各类学校53所,学生33863人,中小幼专任教师3543人。
交通
解放后,区境南部辟建多条公交线路,设立丽园路邮电支局、安装了大批传呼电话。至1993年底,区境共有公共交通线23条,计无轨电车6条,各种公共汽车线路17条,其中越江线路2条,还有市郊长途客运线路3条,过江轮渡站2处,以及出租汽车等,组成区境内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设有水陆货运企业180余家,汽车货运能力3400车吨;辟设邮电支局4所,长途电话代办点38个,电报收报代办点4个。60~80年代,还曾建立上海市第一所自动化设备的卢湾区邮电局。90年代以来,电话发展甚快,有夜间应急电话116处,私人电话拥有量剧增,两座分别拥有6万门和8万门容量的电话分局正在兴建。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流量剧增,因车流量与道路设施矛盾引起的公共交通拥挤的问题比较突出,虽已采取各种方法努力缓解,但还需在城区改造、市政和公用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中予以解决。
历史遗迹
卢湾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史迹。区内有历史遗迹100余处,中共“一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周公馆、中山故居、韬奋纪念馆及郭沫若故居等,闻名海内外。区域内还有一批近代优秀保护建筑。
卢湾区是上海最能体现东西方文化相融、交流的区域之一。无论是三十年代号称东方香榭丽舍大街的霞飞路(今淮海路),还是散落在区内的18幢欧式优秀保护建筑和蓝天白云下绿树掩隐着的幢幢小洋房。这里曾经吸引了巴金、梅兰芳、柳亚子、郭沫若、许广平、徐志摩、郁达夫、刘海粟、丰子恺等近代几十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文化人、艺术家在此生活、工作。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