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鸿杰,号大兴居士,幼时拜张建民先生、书法家苏万顺先生为师。遍临名家诸帖,真、草、隶、篆手模心啄,尤以行、草、隶见长。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首都书画院副院长,金丝楠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山书画社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画展获奖
1999年 《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特别金奖
2003年9月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二00三文化艺术邀请展——成都
2003年11月 百名书画名家作品交流展——北京
2004年5月 纪念“五四”青年节当代优秀中青年书画家八人展——北京
2004年7月 纪念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创作五十周年七人展——北戴河
2004年8月 京晋两地书画名家交流展——太原
2005年2月 应邀为中韩围棋对抗赛题写名称
2005年6月 应北普陀影视城之邀举办个人书画展——北普陀影视城
2005年9月 国务院机关离退休干部暨全国知名书画家作品展——军事博物馆
2006年8月 应邀在韩国清州举办书画展
2006年9月 应邀在日本东京举办书法展
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世足联、亚足联及各界人士收藏,多次被《艺术与收藏》《百年中国书画家名录》《当代书画精英百人画集》《长城颂书画收藏精品集》《厚德箴言——百德成语书法集萃》《和谐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集》《风雨同舟六十年——各民主党派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书画作品集》《艺术》《当代文萃》《城市文萃》《海峡两岸书画家辞典》《中华小记者》《百姓生活》、光明日报、参考消息、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发展报、北京法制晚报、人物周刊等多部画册、杂志和报纸发表刊登。
作品评价
山君之威猛跃然纸上--卢鸿杰的书与画
文/若禅
鸿杰其人,头脑聪敏,磊落不拘小节,强颈而又快意恩仇。不管是其作品,还是处事人格,均透出一股侠客的气度。每每高朋满座、满室茶墨生香,论道酣处,笔走龙蛇,墨翻惊浪,又往往语惊四座,令人玄机顿悟,击节当歌。
书画之道,全在灵性,然废画三千,弃笔成冢,亦是功力、学养不可或缺之历程。转益多师,云鹤交友,遍临名家诸帖,真、草、隶、篆手模心啄,契而不舍,自出机杼,尤以行、草、隶见长,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多师、多友、多游、多看、多读、多练,既尊古又敬贤,积跬步以成千里,纳涓涓溪流以成江海,是他一以贯之的风范。
鸿杰画虎,直逼乃师。强调以书法入画,抑扬顿挫,顺逆繁简,勾斫点染,放笔直下,皆以其雄强的笔墨,担纲携领,成其形体、润其色泽、全其骨气。笔下之虎,神情夸张,威猛雄健。观鸿杰画作,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自然界中万物生灵的阳刚之气弥散寰宇,心灵的呼唤尽在笔端。但见松涛阵阵,月挂西天,山泉呜咽,虎啸低吟;间或巨石满岗,草色苍莽,山君蓄势;亦或是狂风骤起,沙尘扑面,怒吼如雷,声激四野。无论是哪一种状态,整幅画卷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透出一股逼人的凛凛寒气。山君之威猛跃然纸上矣。
来自传统的追问
文/刘建伟
人群中,你可能忽视他;认识他,你一定会记住他;交往中,你就结识了一位透明的朋友。这就是青年书画艺术家卢鸿杰的写真。在当今浮躁的艺术创作环境中,他固执地守望着体现自己那个质朴,天真、坦诚的心灵家园,当他把这份努力和热情倾注到书画创作中时,人们的视觉被触动,内心被感染,精神被勾沉起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性格即命运的咒语,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对卢鸿杰先生的创作行为,我想引伸为性格即作品。如此说的原因,就是要区别于艺术界把艺品即人品作为真理的传说。人品有多面性,被取向的艺品更有多义性。反观卢先生,面对急功近利的艺术界,不迎合、不媚俗,更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就是这个固执的个性,才成就了或者说奠定了他现在的书画艺术张力。
认识卢先生近二十年了,今天介绍卢鸿杰,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性格。笔者以为,卢先生在书画艺术创作中取得的成绩,他那与生俱来的性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又因为这个性格,决定了他把投入书画艺术创作的行为,选择为自己一生的生活方式。因此,欲要了解卢先生,首先要走进他的世界,尤其对一个不善言辞又全身心倾注在艺术韵律的他,我们一定要看看卢先生以行书写就的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水调歌头》《阮郎归》《定风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以及陈师道的《清平乐》等;用铁线书写的《百顺图》《 百虎图》《 百龙图》和唐诗宋词等;以隶书写的《千字文》《弟子规》《春江花月夜》等大量的巨幅长卷,大量的八尺、四尺整纸,大量的尺牍小品,其中还绘制了形式形象各异的《群虎图》《三君图》《猛虎下山》、《浩然独存》《积健为雄》和神态多变的虎头塑造。这样大量的作品,无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尤其是那现代书画家少有问津的铁线篆书。正是卢先生对各种书体,风格、线条语言得心应手的掌握和运用,才有了今天的卢氏风格。人可能说假话,作品只能说真话。
这些曾参加过中外各种书画邀请展、个人书画展的作品;这些被国内外各界收藏的作品;这些广泛刊登于艺术刊物、报纸、网络、电视台和书画集的作品;每每谈到这些品类繁多的创作时,他没有那种如数家珍的自豪,往往是记不清了,有时还要感谢别人告诉自己已被收藏的地方和内容以及在那里陈列。这又是他性格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面。
我们知道,所有的艺术创作活动,不动起来就不能够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充分表现,不静下去则不足以用心沉积艺术内在的联系,感悟艺术的精神气韵,开拓艺术的创造活力。
我们在卢先生的大量创作中发现,一方面是行笔挥洒自如,气势豪迈侵人,另一方面又呈现着庄重、秀丽、柔美的视觉感染。放眼看去他几乎完全以书法线条入画绘制的老虎,其威猛造形自有一种雄健和大气。卢先生作为大师胡爽庵先生的第三代传人,虽然没有付出更多的传统摩绘,其对虎画别开生面的贡献却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对卢先生已经走过的艺术创作道路,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性格使然经历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静态阶段。那是还在青少年时代,他完全凭着自己对线条懵懂的吸引,在描摹中产生着强烈而难舍的兴趣,愿逢机缘,有幸拜了画虎名家张健民先生和著名书法家苏万顺先生为师。这期间,他大量临摹、书写,饥渴择食,充分释放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兴趣。
第二阶段,即进入动态阶段。由于他的聪颖好学,在广取博收的耕耘中,不到而立之年已是频繁参加展览,应邀出席笔会,各种社会活动纷沓至来,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这时,一位比自己年长的油画家朋友宴明的行为引起他的关注。宴明自从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后,由于渴望艺术创作的自由状态,一直没有去分配的艺术院校报到,尽管生活过得拮据简单,但全部热情倾注在艺术创作中,历多年而矢志不移,终于画出了不可替代的艺术风格。由此卢先生经常反思,自己这样每天不断地写、每年不断地画,方向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他陷入了人生的第一次困惑,用他自己的话说:“外面的世界馈赠了自己丰富的营养,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污染。”
人的一生,一旦选择了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也就注定了无法廻避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宿命。献身艺术的人,不仅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劳动,而且需要具备出众的勇气。因为,在艺术的有情和无情之间,成功者可能跻身艺术殿堂,有望成为照耀后人的一颗星辰;失败者中能成为同道的垫脚石已是幸运,更多的则是徒劳无功,望洋兴叹。卢先生面临着社会的多重影响,他想到了战胜自己。
于是他进入了第三阶段,即重新的静态阶段。这期间他仍然是每天在写、在画,但显然远离了社会的干扰和心态的浮躁,同时,静下来看书时,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了,他在对自己的反省中,在对传统的追问中重新找到了创作的动力,和过去同样的东西,由于新的感知,新的眼光使他看到新的境界。虽然伴随着炼狱般的痛苦,也品尝到艺术破解的快感。正像卢先生自己说的,过去仅靠兴趣学艺的时候,伴随自己的只有形式的美,当把心都交给艺术的时候,感觉伴随自己的却是汉字的灵魂。一个近乎闭关修行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八年过去了。
2011年初秋的一个晚上,沉寂多年的卢先生突然给我打电话,他说闷的太久了,想借各界朋友的眼睛挑挑毛病,于是又动起来,又出现在故交新知的面前。当在新闻大厦酒店二楼沁元春茶馆,遁世八年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卢先生,以他不变的纯朴个性,为我们奉献出多种形式又极具个性形象的作品。这一切都在说明,正是在对传统书画艺术不急不忙的细嚼慢咽中,他追问着传统,反思着自己,并吸收为己用。
无疑,这次重出江湖的动态行为,已然构成了他从艺的第四个阶段。回顾走过得路,有人说静为动之母,有人说动为静之母,或说动静互生互利。其实事情也没那么复杂,每个书画家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会有或小或大的个体差异,或者完全相反的作用和结果。卢先生艺术创作的成绩,经历了这四个阶段,艺术创作上出色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远离喧闹艺术圈那段安静时期,艺术之手为他种植的一颗颗种子不断在心里发芽。每次谈到于此,卢先生心里总是溢满了感恩之情。当然,各个阶段中,是否遗留了什么隐患或遗憾,目前也是尚未可知。所幸的是,卢先生现在的状态,显然进入了一个亦静亦动,动静随心的境界,他很享受这种可以控制的为己所用的创作环境。笔者以为,这个状态可以成为卢先生今后从艺的第五个阶段,希望作者把这种状态更长地延续下去,假以时日,我们将会看到什么样的卢先生呢?(作者为资深记者、知名评论家)
存在与不虚无
文/鲁力于福建泉州
我所认识的卢鸿杰是一位凭天份和激情为书法艺术疯狂到底的人。那一年冬季的夜里,我作为游子投宿在北京大兴属于他的家的沙发上,凌晨三点醒过来时,他还在悬着笔管……这便是充分的证据。当然,他有时也很冷静,这种情况往往是他痛苦的倦缩在我曾睡过的那张床上的时候,我曾告戒过其他朋友,这种时候最好不要惹他,否则他“六亲不认”,待他把问题想清了后,他就是正常的人。这就是艺术家的通病——那是在倾听灵魂的脚步。
中国书法艺术是不会被西方艺术接管的中国人文文化领地,他以其恢宏的气魄,捍卫着中华文化的尊严。但在当代商品文化中,他有时让人觉得清贫,像似一位寒风中清瘦的侠义孤客,却胸怀浩荡,且他手中的那柄剑所能划出的轨迹,则是宇宙规律的飞舞。这一点终会被世人所识。
卢鸿杰的字,给人拙朴而不煽情的表现,这与源自他灵魂中缺少媚世的成分有关,两个油饼半斤酒便忘形而得其意,快乐因此而起,因此通宵达旦乐此不疲。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中国书法艺术才绵绵不竭,令人由衷敬意。
冬至节令刚刚过了,那天才与几位朋友,吃着南方的圆子聊起了北京的冬天,是时我真想挎上行囊,北上故地、踏着雪迹、乘着月色,敲开鸿杰的家门,把我南方的好酒拿将出来与这位年轻的书法家痛饮良宵,共叙往昔,也祝他高峰更上。
社会活动
名师亲临校园讲授 学生领悟传统文化
——北航附中邀请著名青年书画家卢鸿杰老师讲授中国传统书画
2014年4月10日,北航附中音美教研组联手初一年级开展了“名师进校园”讲座活动,邀请了著名书画家卢鸿杰老师为初一年级同学讲授中国传统书画。
在讲座过程中卢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了自己的书画创作方面的心得,并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书画作品做了深入的讲解。在师生面对面环节,初一二班马芸茁、付思维、朱逸阳同学分别展示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卢老师现场对同学们的书法作品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同时老师也对大家在书画学习方面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对同学们今后的专业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个讲座在轻松、互动的氛围中结束,这次活动帮助同学们更深入的领悟到了中国绘画、书法无以伦比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今后附中还将邀请专家来校指导,相信同学们经过努力,一定会在专业方面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