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街彝族乡,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地处永平县城南部,东与龙街镇相连,南与水泄彝族乡相接,西与杉阳镇相靠,北与博南镇毗邻,距永平县人民政府28千米,区域总面积35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厂街彝族乡户籍人口为19753人。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名龙马乡。
1950年,现厂街、水泄和龙街的一部分地区组成第三区,叫厂街区。
1958年初,撤区并乡后直属县。
1958年底,厂街区设厂街、瓦金、伟龙等5小公社,下设管理区,属龙街联社。
1962年,以厂街、瓦金、伟龙3公社为主设厂街区。
1966年,厂街区改为厂街公社。
1984年,厂街公社改为厂街彝族乡。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厂街彝族乡辖杨柳树、岩北、七昌、岔路、炉塘、义路、老鹰坡、三村、界面、瓦金、瓦畔11个行政村。
2005年,将永和彝族乡松坡村免粮库村民小组划入厂街彝族乡管辖,将厂街彝族乡岔路村里海冲上村、下村一社、下村二社3个村民小组划入博南镇管辖。
截至2011年末,厂街彝族乡辖岩北、七昌、岔路、炉塘、杨柳树、老鹰坡、三村、界面、瓦金、瓦畔、义路11个行政村;下设172个村民小组、216个自然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厂街彝族乡辖11个行政村:杨柳树村、岩北村、七昌村、岔路村、炉塘村、老鹰坡村、三村、界面村、瓦金村、瓦畔村、义路村,乡人民政府驻厂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厂街彝族乡地处
永平县城南部,东与
龙街镇相连,南与水泄彝族乡相接,西与
杉阳镇相靠,北与
博南镇毗邻,距永平县人民政府28千米,区域总面积3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厂街彝族乡境内山谷相间,河溪纵横;境内最高点位于七昌村老山,海拔2668.5米;最低点位于瓦金村河对门,海拔1458米。
气候
厂街彝族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5℃(1988年2月13日);7月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36℃(2005年7月25日);最低月均气温8℃(1988年2月),最高月均气温32℃(2005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3℃,最大日较差12℃(2004年8月3日);无霜期年平均258天,生长期年平均200天,最长达220天,最短为1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45小时,年总辐射785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0天,最多达90天(2008年),最少为60天(2005年);最大雨量1200毫米(2008年),最少雨量720毫米(2005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月最多。
水文
厂街彝族乡境内河道属澜沧江流域,其中银江河流域面积252.8平方千米,占90%;河流总长度31.6千米,河网密度0.8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0.4亿立方米,年排涝量0.2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0.3亿立方米,从北至南流经境内岔路、炉塘、义路、老鹰坡、瓦畔、瓦金6个行政村,长31.6千米,流域面积252.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3784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里海冲河、漂亮河、七昌河、小黑左河、厂街河、老鹰坡河、莽爪河、界面河等。
自然灾害
厂街彝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等,旱灾主要发生在2—6月,洪涝主要发生在8—10月。
自然资源
厂街彝族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铜、铁等;主要储藏在乡政府所在地的弥勒山、象山、狮子山下。据勘探表明,铜金属量为39864.1吨,钴2335.3吨,硫147265吨,砷31436吨,铋320.5吨,银20.295吨。
人口
1997年,厂街彝族乡有人口1.8万。
2005年末,厂街彝族乡总户数有4932户,其中,农业户数4510户,总人口18699人,其中男性9633人,女性9066人,农业人口18092人,占人口数的96.8%,非农业人口607人,人口密度52人/平方千米,人口出生率9.5‰,死亡率4.4‰,自然增长率5‰;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回族、傈僳族、白族、苗族等七个民族,彝族人口7779人,占总人口41.6%。
截至2009年底,厂街彝族乡有农户4783户,乡村人口19190人,其中男性9923人,女性9267人,其中农业人口18768人,劳动力9670人;非农业人口422人;其中汉族8893人,少数民族10297人,其中彝族9037人,其它民族1260人。
截至2011年末,厂街彝族乡总人口有19568人;另有流动人口83人。总人口中,男性10091人,占51.6%;女性9477人,占48.4%;14岁以下4538人,占23.19%;15—64岁12932人,占66.08%;65岁以上2098人,占10.73%;以汉族为主,达8893人,占45.4%;有彝、白、苗、傈僳、回、纳西等11个少数民族,共10675人,占54.6%;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有彝、回2个民族,其中彝族845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9.2%;回族1321人,占12.4%。2011年,厂街彝族乡人口出生率7.63‰,人口死亡率5.02‰,人口自然增长率2.6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4人。
截至2017年末,厂街彝族乡常住人口为18950人。
截至2018年末,厂街彝族乡户籍人口为19731人。
截至2019年末,厂街彝族乡户籍人口为19753人。
经济
综述
2006年,厂街彝族乡经济总收入8255.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4元;该乡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为主,主要种植泡核桃、白木瓜、花椒、桦杉松、枇杷、柑橘、香橼等经济林果。
2011年,厂街彝族乡财政总收入1314万元,比2010年增长18.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8.1%,是1949年的132倍,比197年增加52倍;人均财政收入671元,比2010年增长15.1%,是1949年的123倍,比1978年增加68倍。2011年,厂街彝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575元。
截至2018年末,厂街彝族乡有工业企业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截至2019年末,厂街彝族乡有工业企业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个。
农业
2005年,厂街彝族乡烟叶产量达335.45万斤,烟产值达1923.7万元;种植蚕桑和亚麻511.3亩和761.2亩;种植韩国辣椒220亩;种植日本冬萝卜50亩;泡核桃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产量已达637.1吨。
厂街彝族乡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5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1.2亿元,2011年达到1.675亿元,比2010年增长23.27%,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5%。厂街彝族乡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厂街彝族乡生产粮食10243吨,其中水稻1833吨,小麦986吨,玉米5191吨。厂街彝族乡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马铃薯、油菜、烤烟等。2011年,厂街彝族乡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1352吨;蔬菜种植面积0.17万亩,产量1.6万吨,主要品种有萝卜、白菜、南瓜、西红柿、黄瓜、菠菜、茄子、辣椒等,其中萝卜274吨,白菜265吨,南瓜133吨,西红柿120吨,黄瓜60吨,菠菜40吨,茄子30吨,辣椒100吨。厂街彝族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厂街彝族乡生猪饲养量4.17万头,年末存栏2.94万头;羊饲养量3.18万只,年末存栏2.61万只;牛饲养量1.51万头,年末存栏1.42万头;家禽饲养量15.79万羽,上市家禽9.29万羽。2011年,厂街彝族乡生产肉类2270吨,其中猪肉1550吨,牛肉420吨,羊肉170吨,禽肉130吨,禽蛋57吨;畜牧业总产值0.37亿元。2011年,厂街彝族乡水果种植面积1.23万亩,产量822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柑橘、桃子、柿子等,其中苹果59.5吨,梨260.5吨,柑橘200.5吨,桃子60吨,柿子195吨。
工业
厂街彝族乡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500元,增加到1978年的20万元;2011年,达到0.82亿元,比2010年增长12.7%,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3%。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厂街彝族乡有商业网点116个,职工156人。2011年,厂街彝族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4万元,比2010年增长13.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198万元,比2010年增长15%。
金融业
2011年,厂街彝族乡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564万元,比2010年增长9.8%;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325万元,比2010年增长35.79%,是1978年的98倍;人均储蓄5320元,是1949年的1200倍,比1978年增加620倍;各项贷款余额5057万元,比2010年增长8.8%,是1978年的723倍。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09年底,厂街彝族乡建有小学30所,校舍建筑面积15573平方米,拥有教职工129人,在校学生1670人,建有初级中学1所,拥有教职工63人,校舍建筑面积8884平方米,有学生717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387人,其中小学生1670人,中学生717人。
截至2011年末,厂街彝族乡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620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11所,在校生2613人,专任教师16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厂街彝族乡教育经费达1066万元。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厂街彝族乡有科技示范基地2个,科普村1个,科技示范户35个,科普书屋11个;各类科技人才127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0人,经营管理人才200人,技能人才428人,农村实用人才12000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厂街彝族乡有文化站1个,乡图书室1个,藏书4000册;村图书室9个,藏书1.25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50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人,实现增加值28万元,比2010年增加17.8%。截至2011年末,厂街彝族乡有体育场地3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9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截至2011年末,厂街彝族乡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户5804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到2009年底,厂街彝族乡有17594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68%;有2083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该乡建有乡中心卫生院1所,占地面积3409.51平方米,有医务人员20人,医疗设施齐全;共建有村卫生室13所,村卫生室面积882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0人。
截至2011年末,厂街彝族乡有村卫生室11个;设病床69张,固定资产总值1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4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人、执业(助理)医师0.25人、注册护士0.05人。2011年,厂街彝族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800人次。2011年,厂街彝族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8768人,参合率95.16%。
社会保障
2011年,厂街彝族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65户,人数100人,支出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城市医疗救助13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0人次,共支出0.2万元,比2010年增长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23户,人数2153人,支出237万元,比2010年增长2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4人,支出7.7万元,比2010年增长19%;农村医疗救助15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243人次,共支出11.2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济68人次,支出5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8.6万元,比2010年增长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5.32%,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0246人,参保率91%,已享受养老补助1882人。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厂街彝族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85千米,投递点23个,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13个;固定电话用户0.51万户,比2010年增加1000户,电话普及率96.7%,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0.6万户,比2010年增加2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230千米,主干电缆达100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0.07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0.04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01万户,比2010年增加40户。
交通运输
截至2011年末,厂街彝族乡有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41千米;村组公路79条,总长430.74千米;永昌公路站为主要交通枢纽,日均发送30辆次客车,日客运量20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60万吨。2011年,厂街彝族乡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90辆,1080吨位;客运汽车30辆、210个座位;货运量125万吨,货运周转量1000万吨·千米,客运量5.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0万人·千米。
历史文化
厂街彝族乡因明末清初,古人在境内开采铜矿,办厂铸币形成集市,故名厂街。
厂街彝族乡古迹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双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