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际武术大赛被福建省体育局列为群众体育重要竞赛活动之一,大赛被福建省体育局列为群众体育重要竞赛活动之一,同时被厦门市体育局列为厦门市群众体育联赛重要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指导,福建省体育局、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主办。
举办背景
中华武术是一种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套路和搏击为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其“博、大、精、深”之深层意义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心中,有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精神,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为海内外武术高手和广大武术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切磋、展示中华武艺的平台,经
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定于2014年9月12日至15日在厦门市海沧区体育中心举办2014年第三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
厦门已成功举办了2011年海西武术大赛、2012年“万杰隆杯”首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和2013年“融信杯”第二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2013年第二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有来自中国大陆、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西班牙、英国、波黑、爱尔兰、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8支代表队共计3030人报名参赛。
第三届
赛事概况
2014年第三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将于2014年9月12日至15日在厦门市海沧区体育中心举办。
本届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指导,福建省体育局、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福建省武术协会、厦门市海沧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厦门市武术协会承办,厦门华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策划执行。
2014年第三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以“武林盛会、品牌赛事、文化商旅”为主题,比赛项目包括传统、竞技武术套路、健身气功、跆拳道品势、竞技项目等。大赛不仅设置个人、集体金银铜奖外,还设置最大团队奖、武术个人套路全能王中王、武术个人套路全能奖、武术套路团体奖、跆拳道品势/竞技王中王、跆拳道团体奖、耆英奖、神童奖、优秀教练奖、道德风尚奖等多项现金大奖。为了营造浓厚的武术大赛氛围,吸引观众,扩大影响,本届大赛还将举办武术中、低段位申报与考试、武术与养生讲坛、摄影比赛、金门一日游、开幕式、闭幕式等配套活动。为更好的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武术交流平台,大赛将聘请国内外知名裁判进行赛事编排和裁判工作,倾力打造武术赛事品牌,提升赛事国际化程度,推动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赛程安排
2014年第三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赛程安排
9月12日
08:30--18:00裁判、运动员全天报到、跆拳道竞技比赛人员称重、组委会与技术会议
19:30--21:00开幕式
9月13日
08:30--12:00武术比赛、跆拳道品势比赛
13:00--18:00武术比赛、跆拳道品势比赛、武术与养生讲坛
9月14日
08:30--18:00武术比赛、跆拳道竞技比赛
9月15日
08:30--12:00武术比赛
13:00--18:00武术比赛、厦门市武术中低段位申报与考试
19:30--21:00闭幕式
比赛项目
2014年第三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比赛项目
其中,武术类竞赛项目包括
武术套路比赛和健身功法比赛;
跆拳道竞赛项目包括
跆拳道品势比赛(个人/男女混双/团体)、跆拳道操比赛及跆拳道竞技比赛。
竞赛规程
武术类竞赛规程
2014年第三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武术类竞赛规程
竞赛项目
(一)武术套路比赛
1、个人项目:凡南北派武术、
太极拳、木兰拳、武术段位等各拳种单练拳术和器械的个人项目。
备注:以上个人项目,凡同类拳种、器械集中编排。
2、对练套路:各流派武术、太极拳、武术段位的徒手、器械、徒手与器械等对练套路。
3、集体项目:凡南北派武术、太极拳、木兰拳、武术段位等徒手、器械、徒手与器械的集体项目。
(二)健身功法比赛
1、健身气功普及功法(个人项目及团体项目):
易筋经、
五禽戏、
六字诀、
八段锦、马王堆导引术、
大舞、导引养生功十二法、
十二段锦、太极养生杖;其他健身功法。
2、健身气功竞赛功法(个人项目及团体项目):
参赛办法
(一)比赛分为个人项目赛、个人全能赛、集体项目赛、团体赛
(二)规则
武术套路比赛采用
中国武术协会2012年审定的《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试行)》2000年审定的《木兰拳竞赛规则》; 武术健身气功比赛采用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制定的《
健身气功竞赛规则》(试行)和《健身气功竞赛功法》(试行)教材中的难度动作、扣分内容及标准,其它健身功法参照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制定的《
健身气功竞赛规则》(试行)执行。以及本次大赛有关补充规定。
(三)报项目规定
1、武术套路个人项目:南北派武术套路、 太极拳套路、木兰拳套路每人起报2个单项(拳术、器械各一项),同一门派的拳术或器械只能报1项,不得同时报2项,可兼报对练和集体项目。
2、武术健身功法个人项目: 每人起报2个单项, 普及功法套路、 竞赛功法套路和其它健身功法套路不限,可兼报集体项目。
3、武术套路和武术健身功法个人项目并组原则: 每个单练项目按拳种、组别分别编组,凡同一拳种报名人数不足3人(含3人)时,将与其风格相近的拳种和年龄组别并组录取成绩。凡同一年龄小组的单练项目报名人数不足3人,并入同一年龄大组。 即A组(A1-A2)、B组(B1-B2)、C组(C1-C2)、D组(D1-D2)、F组(F1-F2)。
4、武术对练项目不超过3人,男女可混编,可跨越年龄组。
5、集体项目: 武术套路每队集体项目限报2项(徒手、器械), 不得同时报2项徒手或器械,拳与械套路归入器械录取。健身功法集体项目:每队可报2项不同功法套路。
6、集体项目不少于6人(含6人),每少一人扣0.5分,超过10个获奖者给予集体奖状。
(四)套路完成时间的规定
1、武术套路完成时间:
(1)武术套路拳术、器械不超过2分钟(太极拳类项目除外)。
(2)太极拳不超过4分钟。演练至3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3)太极器械、太极对练不超过3分钟。演练至2分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4)对练项目不少于40秒。
(5)太极拳和太极器械规定套路因时间关系减少动作不予扣分。
(6)集体项目不超过4分钟, 须配乐(自备CD光盘),音乐伴奏中不能出现说唱等内容,若出现说唱裁判长总扣0.1分,未配乐者裁判长总扣0.1分。
2、武术健身功法套路时间:
(1)健身气功普及功法、 健身功法均采用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制作的6分钟音乐,其它健身功法可自配6分钟 的音乐。
(2)健身气功普及功法及其它健身功法在保持套路动作原貌的基础上减少重复次数。以上运动员完成套路时间,以裁判组的秒表所计的时间为准,时间不足或超出时间的扣分按规则执行。
(五)比赛服装规定:在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穿民族传统形式的比赛服装、武术鞋或健身鞋
(六)武术套路个人项目竞赛年龄分组
1、儿童组(A组):
A1组:6岁以下(2008年1月1日以后出生)
A2组:7~10岁(2007年12月至2004年1月)
2、少年组(B组):
B1组:11~15岁(2003年12月至1999年1月)
B2组:16~20岁(1998年12月至1994年1月)
3、青年组(C组):
C1组:21~30岁(1993年12月至1984年1月)
C2组:31~40岁(1983年12月至1974年1月)
4、中年组(D组):
D1组:41~50岁(1973年12月至1964年1月)
D2组:51~60岁(1963年12月至1954年1月)
5、老年组(E组):
E1组:61~70岁(1953年12月至1944年1月)
E2组:71~75岁(1943年12月至1939年1月)
E3组:76 岁以上(1938年12月以前出生)
(七)武术套路个人全能项目竞赛年龄分组
1、儿童组(A组):10岁以前 (2004年)
2、少年组(B组):11 ~ 20岁 (2003年至1994年)
3、青年组(C组):21 ~ 40岁 (1993年至1974年)
4、中年组(D组):41 ~ 60岁 (1973年至1954年)
5、老年组(E组):61~71岁以上(1953年至1943年以上)
录取办法
(一)按境内组、境外组分别录取成绩
(二)武术、健身功法个人项目录取方法
个人单练项目按年龄组,男、女分别录取金奖20%、银奖30%、铜奖30%、优秀奖20%。以上录取比例均按照实际参赛人数录取。
凡个人单练项目报名不足3人并组后,仍不足1人时,将根据以下比赛成绩录取金、银、铜、优秀奖。
表1 儿童组(A组)——少年组(B1组)等级评分标准
表2 少年组(B2组)—老年组(F组)等级评分标准
(三)对练项目录取办法
对练项目不分年龄和男女组别,按
南拳类、
北拳类、
太极拳类的徒手对练、器械对练(拳与械对练归入器械对练),分别录取金奖20%、银奖30%、铜奖30%、优秀奖20%。以上录取比例均按照实际参赛人数录取。
(四)武术个人全能录取方法
1、按竞赛项目类别,设
南拳类、
北拳类、
太极拳类、木兰拳类4大类个人全能。以上个人全能按组别男、女分别录取前六名;
2、计分方法: 武术按拳术、单短器械、长器械或传统器械三项最高得分之和计算; 太极拳按拳术、
太极剑、
太极刀或其它太极器械三项最高得分之和计算; 木兰拳按拳、剑、单扇三项计算。 总分多者名次列前, 总分相等以获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第二名多者列前,以此类推。如获得所有名次均相等,则并列。
(五)集体项目录取方法
集体项目按南拳类、 北拳类、 太极拳类 、木兰拳类、健身功法类的拳术、器械(拳与械套路归入器械),分别录取金奖20%、银奖30%、铜奖30%、优秀奖20%。以上录取比例均按照实际参赛队数录取。
(六)武术团体成绩录取方法
1、团体赛不分男女、年龄组别,录取60%。
2、武术类计分方法: 以15个以上运动员的个人单练项目获金、银、铜奖的分值和集体项目获金、银、 铜奖的分值总和计算。各奖项的分值按金奖9分、银奖6分、铜奖3分计算。总分多者名次列前,总分相等以获金奖多者列前,如仍相等, 则以获得银奖多者列前,以此类推;如获得所有奖项均相等,则以参赛人数少者列前;若再相等,则并列。
跆拳道竞赛规程
2014年第三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
跆拳道竞赛规程
参赛资格
(一)年龄区分(不分男、女)
1、儿童A组: 2005年以后
2、儿童B组: 2002年1月~2004年12月
3、少儿组: 1999年1月~2001年12月
4、少年组: 1996年1月~1998年12月
5、青年组: 1995年1月以前出生
(二)参赛服装要求:要求所有参赛选手比赛是要统一穿戴世界跆联公认的
道服和
腰带(三)参赛人员要求
1、参赛运动员必须是身体健康的。由参赛单位严格审查,并出具统一证明, 严禁冒名顶替,虚报年龄等弄虚作假行为。如发现违反规定者,取消该参赛单位所有名次及得分。
2、在发送报名表时附加参赛人员本人户口薄复印件或二代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护照), 确认符合条件方具有参赛资格。
3、各参赛单位必须为参赛运动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含比赛期间),领队会期间出具保险证明和参赛意外伤害责任协议书,否则不予参赛。
4、竞技比赛参赛选手要在比赛前一天进行称体重。参赛运动员报到时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一个月内的健康证明(心电图和脑电图), 签署参赛自愿书。 一旦出现重大意外伤害事故,组委会将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但免责。
5、代表、领队会议在大会开赛前一天,召开代表、领队会议,各队必须参加。
比赛项目
品势参赛的选手只参加相应组别的比赛,参加竞技比赛项目每人只能参加相应组别中的一个相应级别比赛,但按照参赛项目缴纳参赛费。
(一)个人赛
(1)竞赛项目:
(2)竞赛办法:
比赛采用
中国跆拳道协会最新审定的《跆拳道品势竞赛规则》。5人一组对抗赛,先进行预赛后决赛。
每场比赛时间需在1分30秒内完成。
(3)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
每组5人通过预决赛评选出1、2、3名(如儿童A组有40人参加,大会将把40人分成8组,每组5人。每组产生第一名1人、第二名1人、第三名3人、每个组的第一名参加这个级别的“王中王”决赛)。
跆拳道品势比赛中金奖计9分,银奖计7分,铜奖计6分。每个组别人数在15人以上将进行王中王的比赛,金牌奖金伍佰元现金。
2、男女混双品势
(1)竞赛项目:参赛内容同上
(2)竞赛办法:
比赛采用中国跆拳道协会最新审定的《跆拳道品势竞赛规则》。4队一组对抗赛混双比赛4队为一小组进行比赛,每场2队选手上场进行预赛,比赛胜方进入决赛。每场比赛时间需在1分30秒内完成。禁止使用音乐。
(3)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
混双比赛4队为一小组进行比赛,每场2队选手进行预赛胜方进行决赛,评选出 1、2、3名 (如儿童A组混双有8支队伍参加比赛),大会将把8队分为2组, 每组产生第一名1队, 第二名1队, 第三名2队。跆拳道混双品势比赛中金奖计9分,银奖计7分,铜奖计6分。
3、团体品势
(1)竞赛项目:同上
(2)竞赛办法:
比赛采用中国跆拳道协会最新审定的《跆拳道品势竞赛规则》。
5人一队进行团体比赛,4队为一小组依次上场比赛。
每场比赛时间需在1分30秒内完成。
(3)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
团体比赛4队为一小组进行比赛,每场1队选手直接进行决赛依据打分评选出1、2、3名,每组产生第一名1队,第二名1队,第三名2队。
跆拳道混双品势比赛中金奖计18分,银奖计14分,铜奖计12分。
(二)跆拳道操
1、竞赛项目:自编跆拳道操
2、竞赛办法:
(1)比赛采用中国跆拳道协会最新审定的《跆拳道品势竞赛规则》。
(2)每队参赛人数为6-10人。
(4)把跆拳道动作(必需含有横踢、 侧踢、前踢三个动作否则扣3分)根据音乐或其他乐器而编排的体操动作。根据技术性(动作的一致性、跆拳道技术的协调、 技术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与音乐的协调性、独创性、位置移动的多样性)来决定名次。
(5)上衣可任意选择,但必须穿跆拳道裤子并带腰带。
(6)音乐自备,在比赛前交与组委会音响管理处。
3、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直接进行决赛,依据裁判打分评选出1-3名。
(三)竞技比赛
1、竞赛项目:
(1)儿童A/B组:
男子:26KG、29KG、32KG、35KG、38KG、41KG、45KG、49KG、+49KG
女子:23KG、26KG、29KG、32KG、35KG、38KG、41KG、45KG、+45KG
(2)少儿、少年组:
男子:34KG、38KG、42KG、46KG、50KG、54KG、58KG、62KG、68KG、68KG+
女子:30KG、35KG、39KG、43KG、47KG、51KG、55KG、59KG、63KG、63KG+
(3)青年组:
男子:50KG、54KG、58KG、62KG、68KG、72KG、72KG+
女子:47KG、51KG、55KG、59KG、63KG、67KG、67KG+
2、竞赛办法:
(1)比赛采用中国跆拳道协会最新审定的《跆拳道竞技竞赛规则》。
(2)竞技比赛采用进行个人对抗赛。
(3)采用单淘汰赛制。每场比赛进行两个回合,每回合进行1分30秒,局间休息30秒。
(4)级别报名不足3人,则该级别运动员参加上一个级别比赛。
(5)各省、市注册专业运动员不得参赛。如查出取消比赛资格一切费用自理。
(6)运动员必须着符合规定的道服,自备护裆、护臂、护腿、护齿和手套,大会提供跆拳道(护胸、头盔)。
(7)WTF比赛规定竞技道服为白色长袖套头道服,品势道服只能参加品势类比赛。
(8)参加竞技比赛的运动员报到时须上交参赛自愿书。
(9)竞技比赛凭二代身份证或户口簿称重、检录。
(10)参加竞技比赛的运动员大会将统一组织申请专业跆拳道比赛保险,20元/人。为了保证比赛的安全、顺利进行,主裁判将及时终止实力悬殊的比赛以及分差达到7分。
3、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
(1)每5人一组通过预赛评选出1、2、3名(如儿童A组有40人参加,大会将把40人分成8组,每组5人。每组产生第一名1人、 第二名1人、 第三名3人 (分组后超出的人数,两人以内进行组别合并, 6人一组)。三至四人单列组别比赛)。每个组的第一名决赛参加这个级别的“王中王”决赛。
(2)每个组别人数在15人以上将进行王中王的比赛。
(3)跆拳道竞技比赛中金奖计9分,银奖计7分,铜奖计6分。
报名报到
报名时间
2014年第三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报名报到方式
5月10日—8月12日止
微信报名方式
微信报名:关注“厦门国际武术大赛”官方微信平台,回复5了解本届赛事相关报名信息,同时发送“单位/队名+报名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箱”至本官方微信平台,届时将有工作人员为您进行报名相关服务。
报到时间及地点
各参赛队于2014年9月12日16:00前到
厦门市海沧区体育中心报到
第五届
比赛主题
定于8月19日至22日在厦门举办的2016年“国旅联合杯”第五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将以“云集四海高手,汇合两岸雄风”为主题,体现两岸的特色和国际化、专业化水平。
参赛信息
已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和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等24个国家和地区共275支队伍、3180名选手确定报名参赛。其中,来自国际和港澳台武术运动员共有22支队伍、156名选手。
奖项设置
据介绍,本届大赛将进一步提升赛事竞技水平、观赏性和含金量,主要开展武术套路为主,跆拳道、健身气功为辅的比赛。在奖项设置方面。除设置个人金银铜奖牌外,还设置武术最大团队奖、团体名次奖、个人全能精英奖、跆拳道品势/竞技王中王奖、武德风尚奖等。
2015年,该大赛首次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参与主办,使赛事规格由地方级上升为国家级,集国家层面的资源和优势,大大提高了赛事的竞技水平和含金量。
第六届
举办时间
11月17日电,2017年第六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在中国著名侨乡厦门市集美区嘉庚体育馆启幕,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4300余名武术好手,云集厦门,将在18日至20日三天赛程中,一较高低,共同展示中华武术运动的魅力。
参赛队伍
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福建省体育局、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集美区政府主办的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美国、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以及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337支队伍、4356名选手欣然到场参赛。
设置奖项
在奖项设置方面,除设置个人金银铜奖牌比率外,还设置武术最大团队奖、团体名次奖、个人全能奖、武德风尚奖,跆拳道品势/竞技王中王奖等奖项。
第七届
参赛概况
第七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在集美区嘉庚体育馆开幕,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加拿大等2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河南等27个省市区的405支队伍、6068名选手参加此次大赛,人数创历届之最。
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福建省体育局、厦门市体育局、
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赛事为期4天。
赛事安排
赛事以“云集四海高手,汇合两岸雄风”为主题,着力体现两岸特色和国际化、区域化特色。主办方还加强了奖项设置,以高奖金和多奖项吸引境内外高水平运动员参赛。同时,不断规范赛事规程,按国家级赛事标准在竞赛项目、参赛办法、竞赛办法、录取与奖励办法等方面做了规范,重点体现赛事的专业化。
为丰富赛事内涵,本届赛事还举办了颁奖仪式、武术段位考试、摄影比赛等配套活动,体现了赛事的多样式。此外组委会还通过组织观摩人文集美行活动,让与会运动员领略集美建设成就,提升集美的体育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