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竹草堂军旅拾印》是1997年5月1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少华。
内容介绍
1997年5月,印书《友竹草堂军旅拾印》出版。
出版之前,分别求上海钱君陶、胡铁生,苏州程质清,上海高式熊,北京康殷、周克玉、李铎、夏湘平、熊伯齐等名人名家阅过书稿。
名家们分别为本书题字、作序、批注,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感激之情。
图书目录
《友竹草堂军旅拾印》注释 陈少华
(一)荣光。白文,金文入印,2.5×2.5cm。
(二)中华。红文,砖刻,11×11cm。
(三)兵强马壮。红文,金文入印,5×5cm。边款:兵强马壮,庚午少华。
(四)国泰民安。白文,仿石鼓刻石,5×5cm。边款:国泰民安,京西少华。
(五)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红文。5×5cm。边款: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卢照邻句,少华。
(六)战苦军犹乐,功高将不骄。白文。边款:战苦军犹乐,功高将不骄,皎然句,少华。
(七)洪湖将军章。白文,仿凌江将军章,4×4cm。程质清批:有急就章味,很好。李铎注,很好。
(八)一马当先。白文,仿石鼓,4×4cm。
(九)马到成功。红文,参封泥,4×4cm。李铎注,好。
(十)吾车既工。红文,石鼓文入印。2.8×2.8cm。
(十一)、(十二)执而勿射(白文),君子乃乐(红文)3.8×3.8cm。边款:录石鼓文句治印,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印社联合举办首届北京金石书画节,于一九八九年九月十日开幕,大校陈少华并记。康殷圈定。李铎注,好。
(十三)百炼成钢。白文,仿白石治印,2.5×2.5cm。李铎注,似宜刻得更拙实老成些。
(十四)孙子兵法研究会。白文,金文入印,5×5cm。边款:孙子兵法研究会。少华刻。程质清改『究』字。
(十五)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白文,古玺布印,4×4cm。边款: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一九八九年五月于山东惠民,京西少华治印。康殷圈定,注:法字于古玺中甚简。
(十六)后勤学术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白文,5×5cm。康殷圈定。李铎注,很好。
(十七)卢沟桥建桥八百周年纪念。红文,依秦公簋式治印,3.8×3.8cm。边款:卢桥建桥八百周年纪念,一九八九年,少华刻。
(十八)湖光山色。白文,参楷隶治印,2.8×2.8cm。
(十九)光明磊落。红文,仿金文入印,2.8×2.8cm。
(二十)孺子牛。红文,参封泥,2.5×3.2cm,随形。
(廿)学习雷锋。白文,3×3cm。李铎注:很好。
(廿二)树立新风。红文,3×3cm。李铎注:好。
(廿三)公私分明。红文,2.5×2.5cm。程质清注,拟四字玺,甚精。李铎注:有意思,精之至。
(廿四)两袖清风。红文,仿杨白?,4.8×4.8cm。李铎注,朴拙、劲丽、极佳
(廿五)邓小平玺。白文,仿古玺治印,7×7cm。
(廿六)江泽民印。白文,仿古玉印,4×4cm。程质清注,线条爽朗流畅,极美。李铎注,此印极佳,为印之精品也,吾最喜之,特注。
(廿七)李瑞环印。白文,仿古玉印。4×4cm。程质清注,有切玉印味,甚好。李铎注,布局好。
(廿八)傅全有。白文,仿古印。4.8×4.9cm
(廿九)周克玉印。红文,金文入印,4×4cm。李铎注,好。
(三十)叶子龙。白文,仿古印,3×3cm。
(三十一)李伦。白文,仿古印,4×4cm。李铎注,好。
(三十二)、(三十三)陈雷(白文)中州人也(红文)4×4cm。李铎注,两方皆好。
(三十四)毛岸青。红文,2.8×2.8cm。
(三十五)邵华。白文,仿石鼓文治印,2.8×2.8cm。
(三十六)其华。白文,仿古印,2.5×2.5cm。
(三十七)、(三十八)李铎(白文),字仕龙号青槐(红文)3.8×3.8cm,仿汉印,封泥。
(三十九)赵可铭印。白文,仿秦印,2.8×2.8cm。康殷批,赵所从之?,汉印皆如此,本不讹,唯说文讹作?也。李铎注,好。
(四十)周跃飞印。白文,仿汉印,3.2×3.2cm。
(四十一)傅玉璋。红文,仿汉印,2.5×2.5cm。李铎注,好。
(四十二)陈满卞玺。白文,仿古玺,3×3cm。
(四十三)刘宝川印。白文,仿汉印,5×5cm。康殷批,汉皇姓刘,汉印中刘姓者何虑数千,皆作刘,从无作镏者,何不从之,而师从许氏讹篆?李铎注,好。
(四十四)宋之杰。白文,仿汉印,2.4×2.4cm。康殷圈定。程质清批,此印如玉印,极佳品也。李铎注,很好。
(四十五)文承保印。白文,仿汉印,3.8×3.8cm。
(四十六)颜家桢。白文,仿汉印,1.8×1.8cm。康殷圈定。李铎注,好。
(四十七)李铎。红文,仿汉印,2.4×2.4cm
(四十八)王志安印。白文,小篆入印古玺布局,2.6×2.6cm。康殷圈定。熊伯齐序赞。
(四十九)陈柏江印。白文,仿汉印,2.8×2.8cm。康殷圈定。李铎注,好。
(五十)、(五十一)宋映雪印(白文)程快乐印(红文)3.6×3.6cm。李铎注,好。
(五十二)许猛子。白文,参白石意,2.8×2.8cm。
(五十三)志安。红文,泉文入印,3.6×3.6cm。康殷批,志安二字非同代之文也。
(五十四)赵桂中印。白文,仿汉印,3×3cm。
(五十五)、(五十六)陈玉文印(红文)庄成瑶印(白文)3.8×3.8cm,仿秦印。李铎注,好。
(五十七)李铎之玺。白文,仿战国『南门之玺』,3×3cm。
(五十八)、(五十九)赵金光珍藏(红文,2.5×2.5cm)季强(白文,3×3cm)李铎注,不错。
(六十)李长华。红文,虫鸟篆入印,3×3cm。
(六十一)安东尼。白文,仿缶翁,3×3cm。
(六十二)、(六十三)徐文生(白文)王念五(红文)2.4×2.4cm,仿凿铜、刻陶印。李铎注,好。
(六十四)碣石山人。红文,仿砖文,2.4×2.4cm。
(六十五)张有卿印。白文,仿汉印,4.8×4.8cm。边款:张有卿印,一九九○年三月,陈少华刻于京西友竹草堂。
(六十六)约余特。红文,3×3cm。
(六十七)、(六十八)石方乾(白文)圆坤(红文)2.5×2.5cm。李铎注,好。
(六十九)、(七十)黄毅(白文)黄毅之印(红文)3×3cm。程质清批,黄毅之印一印宜删。李铎注,上方好。
(七十一)辛济仁印。白文,仿汉印,2.5×2.5cm。
(七十二)、(七十三)孙印(红文,1.9×1.9cm)吉庆(白文,2.5×2.5cm)程质清批,『孙』字『子』旁头上一点稍加重。李铎注,好。
(七十四)艾丽斯。白文,取秦诏版文意入印,3×3cm。
(七十五)尼古拉。红文,仿封泥,饰鱼边,3×3cm。
(七十六)、(七十七)任城闲人(白文)兆群之印(红文)3×3cm。仿秦印。李铎注,好。
(七十八)马年大吉。红文,金文入印,2.5×3.5cm,椭圆形。
(七十九)惠安之玺。白文,仿古玺,2.8×2.8cm。熊伯齐序赞。李铎注,好。
(八十)克里斯蒂安。红文,简隶入印,3×3cm。
(八十一)吴文忠印。白文,3.8×3.8cm。李铎注,好。
(八十二)大山正宏。红文,金文入印仿古玺,2.4×2.4cm 。
(八十三)、(八十四)许氏(白文,碑楷入印,3.4×3.cm),许佩(白文,仿秦印,2×2cm)李铎注,上方不错。
(八十五)吕罗拨印。白文,古玺布印,3.5×3.5cm。
(八十六)观望。白文,大篆入印,2.8×2.8cm。李铎注,好。
(八十七)哲农。红文,镜文入印,1.8×1.8cm。李铎注。好。
(八十八)赛冰书画。红文,拟砖文,3×3cm。
(八十九)愚汉。白文,2.8×2.8cm。
(九十)、(九十一)陈基球印(红文)李洁云印(白文)4×4cm。李铎注,好。
(九十二)乐斋。红文,1.6×2.8cm,随形
(九十三)其华翰墨。白文,似汉印,2.4×2.4cm。康殷圈定,并注:平正。李铎注,好。
(九十四)盘山。红文,封泥意入印,2.4×2.4cm。李铎注,好。
(九十五)若无长进扪面羞。白文,师杨白?,2.9×2.9cm。
(九十六)、(九十七)太湖洪氏(红文)雪竹(白文)3×3cm。李铎注,好。
(九十八)心画。红文,1.2×4cm。
(九十九)陈梦然。白文,仿汉印,2.2×2.4cm。李铎注,很好,不过『然』字最后一点再宽绰一些似会更好些。
(一〇〇)张忆波画印。红文,参魏晋印式,3×3cm。程质清批,张忆波画印宜删。
(一〇一)三人行必有吾师。红文,甲骨文入印,1.4×3cm。随形。程质清批,必字『匕』两笔粘连即可。
(一〇二)、(一○三)少俊藏书(红文)杨少俊印(白文)参秦汉印,1.8×1.8cm。李铎注,好。
(一〇四)万事如意。红文,碑楷入印,5.2×5.6cm,随形。
(一〇五)徐文涛。白文,依玺意,2.9×3cm。李铎注,好。
(一〇六)银海金桥。红文,古泉形。3.5×5cm。
(一〇七)杨平位。白文,凿印味,2×2cm。程质清批,此印甚佳。李铎注,好。
(一〇八)、(一○九)铜声(2.6×2.6cm)朱少军印(1.2×1.2cm)白文,仿汉印。李铎注,好。
(一一〇)丁丑。红文,武丁期甲骨文入印,2.4×4.8cm,随形。
(一一一)张士言印。白文,仿秦印,2.4×2.4cm。李铎批,印言二字结体欠美。
(一一二)寿如金石佳且好兮。红文,临黄牧甫,2.5×2.5cm,李铎注,好。
(一一三)会文斋书画社。红文,仿金文治印,4.2×4.2cm。李铎注,好。
(一一四)有容乃大。红文,依瓦当形治印。圆形,φ3cm。程质清批,四角『四点』削去,简洁大方。李铎注,不知为何要设此四角点。
(一一五)抱松斋。红文,3×8cm。程质清批,手部几个转角处,稍修去硬角,较美观。李铎注,好。
(一一六)墨牛。白文,3×3cm。康殷批,墨字讹。李铎注,不错。
(一一七)永受嘉福。红文,依瓦当形治印,圆形,φ4cm。边款:永受嘉福,已已,芒生。李铎注,好。
(一一八)杨平位印。白文,仿汉凿印,2.5×2.5cm。李铎注,此印很好。
(一一九)谦受益。红文,3.5×5.4cm,随形。
(一二〇)王晨之印。白文,甲金文字布印,5.8×5.8cm。边款:王晨之印,略似甲金,丙子仲冬,伯齐德中之命,友竹草堂陈少华。
(一二一)厚钧翰墨。红文,3.9×3.9cm。李铎注,好。
(一二二)逊雪三分白。白文,桂林滑石治印,10×10cm。李铎注,好。
(一二三)输梅一段香。红文,桂林滑石治印,10×10cm。
(一二四)、(一二五)惟吾德馨(白文)旁若无人(红文)4×4cm。程质清批,惟吾德馨印宜删。李铎注,下印不错。
(一二六)避雨牛胯。红文,3×3cm。
(一二七)舒怀。红文,金文入印,3.3×5cm。随形。程质清批,浑朴可爱。李铎注,边饰似嫌太花。
(一二八)、(一二九)水调歌头(红文),1.3×1.9cm(椭圆)念奴娇(白文,1.4×3cm)程质清批,『水调』印宜删。李铎批,缺少眉目。
(一三〇)倚马援笔。红文,4.4×6.4cm,随形。
(一三一)北京印社中人。白文,3×3cm。康殷圈定,批:京字俗。
(一三二)印学话西泠。红文,4×4cm。
(一三三)师真。白文,耐火砖刻,11.8×11cm。李铎注,这种形式不大耐看。
(一三四)学兵法也学书法。红文,5×5cm,取缶翁意治印。
(一三五)干军事还干印事。白文,5×5cm,取赵之谦式治印。
(一三六)惟楚有材。白文,草篆入印,3.3×3.3cm。程质清批,『惟楚有材』宜重新创作(并集毛公鼎字设计印式)。李铎注,『惟有』二字上方结合所过于凹陷,且形成一条毕直斜线,似有碍美之嫌。
(一三七)武汉。白文,3×3cm。
(一三八)陈少华玺。白文,金文布印。3×3cm。
(一三九)芒生。红文,2×2cm。程质清批,此印安排茂密,极品也。
(一四〇)陈少华。白文,小篆入印,1.1×1.1cm。李铎注,很好,佳品。
(一四一)友竹草堂主人。白文,3×3cm。康殷圈定,并注颇有新意,然非主而似丁。程质清批。『』主字如上。李铎注,(主)应与丁异。
(一四二)麦斋。红文,甲金文入印,2.5×2.5cm。
(一四三)陈少华玺。白文,2.5×2.5cm。
(一四四)少华之玺。红文,1×1cm。康殷圈定。熊伯齐序赞。
(一四五)陆军中士印徒。红文,仿封泥治印,3×2.9cm。边款:陆军中士印徒,少华。熊伯齐序赞。
(一四六)大校印徒。红文,2.5×2.5cm。边款:少华自作用印。
(一四七)十年一印。红白文,仿汉印,2.5×2.5cm。
(一四八)马不停蹄。红文,碑楷入印,1.4×3.8cm。李铎注,随意本好,但过则欠佳。
(一四九)、(一五〇)三十功名过去(白文)八千里路未来(红文)3×3cm。小篆布玺,魏晋印式。李铎注,上方较佳。熊伯齐序赞。
作者简介
陈少华,字芒生,别署友竹草堂。祖籍湖北云梦,一九四二年六月生于武昌李家桥。一九六一年八月大学预科肆业入伍,一九七七年三月调入北京。一九八八年九月授予大校军衔,正师职军官,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退役。是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社员,武昌东湖印社社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研究员、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