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隶属湖南省娄底市下辖县,地处湘中腹地,东邻湘潭县、衡山县,南接衡阳县,西毗邵东市、涟源市,北界娄底市、湘乡市。双峰县东西长61千米,南北宽59.2千米,总面积1596平方千米,下辖11个镇、3个乡、2个街道。2023年末,双峰县户籍总人口为87.62万人,常住人口67.14万人。
历史沿革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湘南县,今双峰境域属之,隶长沙郡。
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连道,双峰境域分属连道、
湘南县,连道、湘南同属长沙国。
东汉建武初,从湘南县析置
湘乡县,双峰境域部分地属湘乡,隶荆州零陵郡;部分地属连道,隶荆州长沙郡。
吴太平二年(257年),置
衡阳郡,湘乡、连道皆属之。
南朝宋永初年间(420年—422年),连道并入湘乡,双峰全境属之。
隋开皇九年(589年),湘乡并入衡山县,隶湘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从衡山县析出,复置湘乡县,属
潭州长沙郡。
后粱太祖开平元年(907年),湘乡县属
楚国长沙府。
宋乾德元年(963年),湘乡复属潭州。
元元贞元年(1295),湘乡民至万户升为州,属湖广行省
潭州路。天历二年(1329年),潭州路改为
天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湘乡州复为县,属潭州府,知县招抚流亡,相继垦复荒田8000余亩。洪武五年(1372年),潭州府改为长沙府。
清乾隆三年(1738年),
县丞胡澍驻永丰,始建县丞署。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双峰隶属湘乡县。
1949年10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三师的一个团解放永丰。5日,双峰全境解放。同月,湘乡县各区相继成立中共区委会、区人民政府。双峰境内三个区机关所在地是:三区永丰镇、六区金溪大塘、七区青树坪。1951年8月,按湖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划出湘乡县的三、六、七区建立双峰县,属
益阳专区,县城设永丰镇。1952年11月20日,双峰县改属
邵阳专区。1977年9月,邵阳地区析为邵阳、涟源两地区。双峰县属
涟源地区。1982年,涟源地区更名为
娄底地区,双峰隶属娄底地区。1999年7月,娄底地区撤地设市,双峰隶属娄底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9年7月,双峰县设置13镇3乡(永丰镇、梓门桥镇、井字镇、荷叶镇、杏子铺镇、蛇形山镇、甘棠镇、洪山殿镇、三塘铺镇、青树坪镇、花门镇、锁石镇、走马街镇、印塘乡、石牛乡、沙塘乡)。
2017年,洪山殿镇梓木村、古塘村划归蛇形山镇管辖,蛇形山镇整体并入娄星区,全县设置12个镇、3个乡和1个经济开发区。
2019年7月8日,永丰镇、经开新区正式调整为永丰街道、金开街道两个新的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双峰县辖2个街道、11个镇、3个乡:
永丰街道、
金开街道、
荷叶镇、
井字镇、
梓门桥镇、
杏子铺镇、
走马街镇、
洪山殿镇、
甘棠镇、
三塘铺镇、
青树坪镇、
花门镇、
锁石镇、
石牛乡、
沙塘乡、
印塘乡。双峰县人民政府驻永丰街道蔡和森大道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双峰县地处湘中腹地,东邻
湘潭县、
衡山县,南接
衡阳县,西毗
邵东市、
涟源市,北界
娄底市、
湘乡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1°51′43″—112°31′7″,北纬27°12′31″—27°45′51″之间。辖区东西长61千米,南北宽59.2千米,总面积15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双峰县境域地貌形态呈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的立体轮廓,地貌类型呈山地连片、岗丘交错、平地绵展的组合;四周山丘环绕,中部岗盆宽广。县境东部、东南及东北群山连绵起伏,西部有猪婆山及山斗的抬升地带,北部丘岗起伏。全县最高是东部紫云山的仙女殿,最低点是东北涟、测水汇合处的
江口河谷,高差754.8米;海拔较低,地势平缓。境内海拔3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占88.2%,
坡度30度以下的占80.5%,其中20度以下的占68%。地势基本平缓;山丘岗平俱全,组合较为均衡。本县地貌成因有堆积、侵蚀溶蚀和侵蚀3个类型,按形态分有:
平原:面积409.1平方千米,占23.9%,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西南部丘岗之间。
岗地:面积340.9平方千米,占19.9%,属侵蚀溶蚀地貌,由
泥灰岩、泥质灰岩,
花岗岩、页岩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边缘及东南群山之间。
丘陵:面积484.9平方千米,占28.4%,属侵蚀溶蚀地貌,由沙岩、灰岩、变质岩、花岗岩、页岩组
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边缘及东南群山之间。
山地:面积447.4平方千米,占26.1%,主要分布于东南、东北部,由东南向东北延伸,组成该县东部的群山地带。
气候
双峰县属中亚
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暑热期长,伏旱明显;前秋干旱频繁,后秋天气多变;冬季严寒期短,阴晴少雨天多。双峰县年平均气温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
日照1500至1600小时,无霜期260至300天。
2023年,双峰县降水量1107.8毫米,比2022年下降7.6%。全年平均气温18.6℃,最高温度38.2℃(7月13日),最低气温-4.2℃(1月25日)。
水文
双峰县境内的
涟水、
测水、
涓水分为东西两大水系。全境共有长5千米的河流49条,总长655.6千米。其中涟水水系42条,流域面积1503平方千米,占双峰县总面积的87.6%;涓水水系7条,流域面积203平方千米,占双峰县总面积的11.85%;其余0.55%为
蒸水水系。县内主要河流
测水,为涟水的一级支流,从青树坪镇旺村入境,流经侧石桥、湄水桥、永丰、湾头、街埠头,于江口汇入涟水,全长105千米,境内流程65.2千米,流域面积1347.3平方千米,平均坡降0.89‰,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双峰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9.1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容水量2.62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3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23年,双峰县基本农田面积38526.7公顷,批准建设用地97.5公顷,建设占用耕地21.4公顷,补充耕地271.3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0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量331万立方米,年末林地面积77341公顷,森林覆盖率44.97%。
植物资源
双峰县常见的农作物及茶果资源有34科84属1700多个品种。双峰县森林资源有128科820余种,乡土树种43科14种,尚存古老、稀有、珍贵树种20余种。
矿产资源
双峰县境内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矿产资源已探明金属矿(黄金矿、铅锌矿、钨、钼矿、锑矿、铌钽矿、铁矿、锰矿、钒矿、铜矿)和
非金属矿(煤矿、石膏矿、黄铁矿、大理石矿、花岗岩、
陶瓷土矿、耐火粘土矿、石灰岩矿、磷矿、钾长石、重晶石、硅石矿)有27个矿种,99个矿点。储量位于全省前10位的矿产有:石膏、大理石、黄铁、煤、耐火粘土、黄铁矿等。
人口
2023年末,双峰县户籍总人口87.62万人,比2022年末下降0.03%;常住人口67.14万人,下降0.33%,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77万人,城镇化率42.85%,比2022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双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6亿元,比2022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88.1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147.3亿元,增长3.6%。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0.6:29.7:49.7。
2023年,双峰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2亿元,比2022年下降4.41%,上划中央税收3.44亿元,下降4.14%,上划省级税收9388万元,增长65.25%。完成地方收入7.05亿元,下降9.61%,其中税收收入4.93亿元,下降8.34%,非税收入2.12亿元,下降12.44%,税收收入占地方收入的比重为69.98%,比2022年提高0.97个百分点;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亿元,比2022年减少9.76%。
2023年,双峰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下降6%,非国有投资增长6.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5%,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3.5%,比2022年下降0.2个百分点。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三次产业投资占全县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8%、39.7%、56.5%。本年施工项目113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50个,本年投产项目55个。
2023年,双峰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6.3%。商品房销售面积2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商品房销售额13.91亿元,同比下降17%。
2023年,双峰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万元,比2022年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万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万元,增长7.3%。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万元,增长7.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4万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万元,增长9.3%。
第一产业
2023年,双峰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2亿元,比2022年增长3.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7亿元,增长8.4%。
2023年,双峰县粮食播种面积78.27千公顷,比2022年增长0.04%;蔬菜种植面积13548.7公顷,增长2.8%;油料种植面积1.44万公顷,增长7.7%。粮食总产量51.51万吨,增长1.5%,蔬菜产量50.3万吨,增长3.4%;油料产量2.5万吨,增长2.7%。肉类总产量7.97万吨,下降3.3%,禽蛋产量1.22万吨,增长22%;水产品产量2.89万吨。全年生猪出栏93.2万头,下降5%;出栏牛2.72万头,下降1.8%;出栏羊8.88万只,下降2%;出栏家禽426.3万羽,增长10.9%。
2023年,双峰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70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5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5.6亿元,增长4.8%,实现利润4.5亿元,增长3.4%。农民专业合作社1872家,休闲农业主体596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201万人次,同比增长4%。
第二产业
2023年,双峰县工业增加值70.96亿元,比2022年增长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66.06亿元,增长4.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2.9%,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8家。
2023年,双峰县建筑业增加值17.12亿元,增长8.5%。全县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2.8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0.6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7.52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3年,双峰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亿元,比2022年增长8.3%。按限额类别分,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4.02亿元,增长10%,限额以下零售额119.07亿元,增长8.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24.7亿元,增长10.3%,餐饮消费额10.39亿元,增长5%。
2023年,双峰县实现进出口总额7.37亿元,比2022年下降38.4%;其中出口额7.09亿元,下降37.5%,进口额0.28亿元,下降54.8%。实际利用外资2万美元。
2023年,双峰县接待国内游客510.35万人次,同比增长5.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3.0%;接待入境游客639人次,同比增长261.02%,实现国际旅游收入9.85万美元,同比增长266.17%。
2023年,双峰县电信业务总量6.47亿元,比2022年增长6.8%。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4652户,增长12.0%;移动电话用户71.76万户,增长8.3%;互联网宽带用户24万户,增长8.6%。
2023年末,双峰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2.54亿元,比年初增加47.71亿元,比2022年增长11.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29.34亿元,增长12.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4.59亿元,下降9.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0.12亿元,比年初增加37.52亿元,增长18.5%;其中住户贷款111.19亿元,增长16.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27.43亿元,增长19.3%。贷存比50.81%,比2022年增加3.14个百分点。
2023年,双峰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8.53亿元,比2022年增长10.1%;保险赔付支出3.14亿元,同比下降17.8%。
2023年,双峰县证券交易额85.93亿元,同比下降16.6%。
交通运输
公路
2023年,双峰县公路货运量1852.1万吨,比2022年增长1.6%,货物周转量18.9亿吨千米,增长3.2%;公路客运量626.5万人,下降0.1%,旅客周转量2.29亿人千米,增长2.9%;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3千米。
铁路
娄邵铁路过境,境内设有双峰北站。
双峰北站位于双峰县洪山殿镇境内(龟灵村、大旗村),距太平寺2千米,距双峰县城约25千米,是集高铁动车组、普速列车、货运列车同时在轨运行的准二级站点,车站设两个站台(一个客运站台,一个货运站台),铺设7股道。
航运
2019年末,双峰县有通航河道32.2千米。
公共交通
2019年末,双峰县拥有营运载客汽车373辆,载货汽车2296辆;拥有二级客运站场2个,三级客运站场1个,四级客运站7个;客运线路101条,其中县外客运线路47条,县内客运线路54条;公交车32辆;巡游出租车公司3家,出租车122辆;网约出租车公司3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双峰县普通高中10所,在校生20219人;中职学校1所,在校生3928人;初中学校54所,在校生29141人;普通小学150所,在校生49472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生52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5528人;各类民办学校8所,在校生12578人。
2023年,双峰县6058人参考,600分以上考生共计307人,比去年增加78.5%人;2085人上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比2022年提高3.41%。全县共有6名学生上清华北大分数线,实际录取3人。
科学技术
2023年,双峰县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6.6亿元,比2022年增长6.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6.3%。专利授权43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8件,实用新型150件,外观设计257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178件,同比增长12.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4件,同比增长14.8%。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77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4件,同比增长48.1%。全县共有检验检测机构7个,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77批次,定期抽查合格率91%。
文化事业
2023年,双峰县共有乡镇文化站16个,公共图书馆25个,自助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6个,博物馆和纪念馆1个;全县共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24个;完成公益电影放映5676场次;全县共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44458户,较年初净减少1548户。
医疗卫生
2023年,双峰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90个,其中医院18个,包括综合医院10个、中医医院2个、专科医院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包括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69个,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721个、诊所83个、卫生所(室)1个、医务室12个、门诊部36个。卫生技术人员418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36人,注册护士1683人。医院床位数3388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934张。妇幼保健方面,全年共有产妇4370人,婴儿活产数4425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双峰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2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48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1%,比上年同期减少0.02个百分点。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45.27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参保12.0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3.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22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5.2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0.7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47万人。
2023年末,双峰县共有3431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711.9万元;20536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6184.9万元;全县养老机构23个,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265个,提供养老机构床位数5453张。
风景名胜
2023年末,双峰县有旅游等级区(点)11家,其中4A级及以上2家。
雷锋山,位于双峰县洪山殿镇,为上瑞高速公路娄扶连接线4千米处起至8千米处以东,纵深1千米,以西5千米,两侧是上瑞高速公路和洛湛铁路娄邵段,约12平方千米。雷峰山为南岳七十二峰,海拔320多米,峰顶有始建于清代的雷峰山寺,山腰新建的双修庵,放置着湖南省惟一的多年未腐的肉身“活佛”清雷法师,雷峰山还有圣帝殿,娘娘庙、仙人洞等佛教场所。
紫云峰,位于荷叶与沙塘交界处,距县城东24千米,海拔818.8米,系双峰县域内第一高峰,峭壁秃顶,独有两巨石兀立其上。天气好时,站在山顶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九峰山,白石峰等高山,甚至可以隐约看到南岳祝融峰。
九峰山森林公园,位于双峰县东南部30千米,在石牛乡、荷叶镇与衡阳县接界。该地为弧山地形,主山脉呈弯曲的“一”字型,从西北走向东南。主峰正托峰海拔750.4米,位于公园南端。九峰山森林公园分为古罗坪、槐花托两个景区,共有一级景点4个:定慧庵、千年连理枝、揽胜峰、五松迎客;二级景点4个:神鳅吐水、美女梳头、铁钉寨、雷祖殿;三级景点有钵孟山等十余个。
两丝潭瀑布景区,位于双峰县石牛乡,从采桑进冲,过横城、洪家即到。两丝潭瀑布景区旅游资源有两丝潭瀑布、桃树坳凉亭、洪家滚龙石、早禾埂雷祖殿、仙人桥等。
水府庙水库又名溪口水库,位于双峰县杏子铺镇溪口下游0.5千米的双峰、湘乡、娄星区三县市区交界处,为韶山灌区的源头。水府庙水库有100多千米长的库岸线,拥有100多个库湾34个岛屿,最大的3平方千米。
地方特产
永丰辣酱,湖南省双峰县的传统特色产品,因原产于该县
永丰镇而得名,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丰辣酱既是一种调味品,又是一种风味小吃,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永丰辣酱多次被评为省、部级名优产品。1999年、2000年、2001年连续三届被评为湖南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2007年7月,在首届长沙(国际)辣椒博览会上,双峰荣获“中国辣酱第一县”称号。12月,永丰辣酱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著名人物
双峰县著名人物有三国蜀相
蒋琬,元朝大学士
冯子振,明代大理寺右评事
贺宗,清代中兴名臣
曾国藩,晚清著名外交家
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
禹之谟,中共早期领导人
蔡和森,著名妇女运动领袖、共和国第一任妇联主席
蔡畅等。
荣誉称号
2021年1月29日,双峰县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同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湖南省文明城市”称号。同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同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同年12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2022年12月,双峰县入选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3年1月,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2023年2月,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