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河哈尼族乡,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南部,东南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毗连,西南接惠民哈尼族乡,西连酒井哈尼族乡,东北与糯扎渡镇相邻,行政区域面积118.8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户籍人口为16624人。
历史沿革
发展河哈尼族乡原称营盘区。
清代时期,营盘区先属大雅口土都司,后土都司分封其第三子为营盘土司。
民国时期,先后属第三区、新雅乡。
1949年,解放后划归宁江县,属第三区。
1953年,宁江县撤销,改为营盘区,重归澜沧县管辖。
1969年,改为立新区。
1971年,改为称营盘公社。
1984年,复为区。
1988年,撤区建乡时因其驻地在发展河村、哈尼族人口较多而改为发展河哈尼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辖4个行政村:发展河、营盘、勐乃、黑山;下设72个村民小组。有56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发展河哈尼族乡辖4个行政村:发展河村、勐乃村、黑山村、营盘村,乡人民政府驻发展河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发展河哈尼族乡地处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南部,东南与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毗连,西南接
惠民哈尼族乡,西连
酒井哈尼族乡,东北与
糯扎渡镇相邻,行政区域面积118.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发展河哈尼族乡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北部高,南部低主要山脉有孔明山、八哥梁子、大黑山、荒坝后山、二宝寨梁子、蚌塘后山、酒房后山和装钱山。境内最高点位于大黑山,海拔2344米;最低点位于南脚河,海拔1060米。
气候
发展河哈尼族乡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不明显,只有雨、旱季之分。多年平均气温18.1℃,1月平均气温12.5℃,极端最低气温0.7℃(2011年1月3日);7月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6.0℃(2010年5月29日),最低月均气温5.0℃(201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1.0℃(2010年5月)。年平均气温17.5℃。生长期年平均310天,无霜期年平均345天,最长达355天,最短为3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12.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51.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77.9天。极端年最大雨量2090.4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409.8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水文
发展河哈尼族乡境内主要河道有勐宋河、南抗河、勐乃河;三级河流总长76千米。四级河流发展河,长31千米。河流总长107千米河网密度1.30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43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发展河,长31千米,流域面积11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南南河、勐宋河等。
自然灾害
发展河哈尼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山体滑坡等。洪涝灾害每年均有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9年7月25日,降雨量90毫米,涉及境内25个村民小组,2100亩农作物受灾,减产80吨。最严重的一次山体滑坡发生在2010年6月25日,造成310间房屋不同程度的受损。
自然资源
发展河哈尼族乡境内地下矿藏主要有铁矿、铅锌矿、锡矿等,未开发利用。另有野生古茶资源近3万亩,有野牛、马鹿、黑熊和孔雀等珍稀动物。
2011年,发展河哈尼族乡有耕地面积4.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1万亩,旱地面积3.5万亩,有林地面积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8%。
人口
2011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总人口1684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9人,城镇化率2.8%。另有流动人口143人。总人口中,男性8824人,占52.4%;女性8017人,占47.6%;14岁以下2729人,占16.2%;15—64岁12944人,占76.9%;65岁以上1168人,占6.9%。总人口中,以拉祜族为主,达6240人,占37.1%;汉族3769人,占22.4%;另有哈尼、彝、傣、佤等其他9个少数民族,共6832人,占40.5%。2011年,人口出生率1‰,人口死亡率0.6‰,人口自然增长率0.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4人。
2017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常住人口为15884人。
截至2019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户籍人口为1662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发展河哈尼族乡完成财政总收入848.3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1万元,比上年增长65.4%。
2019年,发展河哈尼族乡有工业企业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3个。
农业
2011年,发展河哈尼族乡实现农业总产值5958万元。
发展河哈尼族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7964吨,其中稻谷4658吨,玉米3185吨,为麦121吨。经济作物有茶叶、咖啡、草果、甘蔗、蚕桑、蔬菜等。2011年,茶园面积1.9万亩,产量1433吨;咖啡种植面积203亩,产量1吨;草果种植面积711亩,产量4.2吨;甘蔗种植面积9309亩,产量41891吨;桑园面积1120亩,蚕茧产量15吨;蔬菜瓜果种植面积2000亩,产量1400吨。
发展河哈尼族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3万头,年末存栏1.7万头;牛饲养量5123头,年末存栏3430头;羊饲养量1855只,年末存栏1215只;家禽饲养量6.5万羽,上市家禽3.7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690.4吨,其中猪肉370.5吨,牛肉117.9吨,家禽肉202吨;禽蛋3.6吨。
商业
2011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有商业网点129个,职工661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金融业
2011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各项贷款余额7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有小学4所,在校生1064人,专任教师5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60人,专任教师3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18.3万元,比上年增长5.8%。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有技术开发机构5个。各类科技人才4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00人,经营管理人才70人,技能人才80人,农村实用人才15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4个;各类图书室4个,藏书2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8人,占全县社会从业人员的0.32%。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515户,电视拥有量达3910台,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有篮球场21个。自1996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发展河哈尼族乡民族运动会。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被评为云南省体育健身指导站和云南省体育特色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4个;病床15张。专业卫生人员20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500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4256人,参合率98.4%;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5.8‰、8.1‰、6.2‰。
社会保障
2011年,发展河哈尼族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户,人数42人,支出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206元,比上年增长11%;城市医疗救助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2人次,共支出1.3万元,比上年增长5.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41户,人数5350人,支出487.9万元,比上年增长1%,月人均76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1人,支出7.6万元,比上年增长1%;农村医疗救助340人次,支出28.2万元,比上年增长0.4%;农村临时救济598人,支出30.6万元,比上年增长28.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5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0千米,投递点4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3200件,征订报纸300份、期刊150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150户,比上年增加2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14.5%;移动电话用户40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54%,光缆线路总长50千米,主干电缆35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45个,宽带接入用户150户,比上年增加20户。
交通运输
2011年末,发展河哈尼族乡有县乡柏油路全长58千米。日发客车2班次,日客运量40人次。
历史文化
发展河哈尼族乡因发展河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