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

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的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古代史
远古时代
1、约170万年前 云南省元谋县 元谋人 最早原始人
2、100—65万年前 陕西省蓝田县 蓝田人
3、70—20万年前 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 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4、18000年前 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山顶洞人 磨制石器人工取火母系氏族
5、6000多年前 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 河姆渡氏族 种植水稻建木屋过定居生活
6、5千~6千年前 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半坡氏族 彩陶、弓剪种植粟
7、4千~5千年前 山东省泰安大汶口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财产私有贫富分化父系氏族
8、4000多年前 黄河流域 黄帝和炎帝 炎黄子孙
夏、商、周
1、公元前2070年 夏 禹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公元前1600年 商 汤
3、公元前1300年 殷墟河南安阳) 盘庚
4、公元前19世纪末 殷墟 甲骨文 中国有文字可考史商朝
5、公元前11世纪中期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6、公元前1046年 西周 武王 都镐京(今西安)
7、公元前771年 平王东迁 犬戎攻镐京杀死周幽王
8、公元前770年 东周 周平王 都洛邑(今洛阳)
9、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时期
10、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 封建社会开端
11、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商鞅变法
秦、汉
1、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 灭六国统一全国
2、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陈胜吴广政权张楚 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
3、公元前206年 秦朝被推翻 刘邦占咸阳
4、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 刘邦、项羽 四面楚歌
5、公元前202年 西汉 刘邦称帝 都长安
6、公元前119年 匈奴战争 卫青霍去病
7、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8、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设置
9、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国号“新” 都长安
10、25年 东汉 刘秀 都洛阳
11、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2、97年 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13、11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 汉桓帝 <后汉书>
14、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
1、200年 曹操与袁绍 官渡之战 封建军事集团之间兼并战争 曹操统一北方
2、208年 曹操与孙权刘备 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3、220年 曹丕 魏国 都洛阳
4、221年 刘备 蜀国 都成都
5、222年 孙权 吴国 都建业(今南京)
6、230年??吴派卫温到夷洲(今台湾)
7、263年 蜀国灭亡
8、265年 司马炎 西晋 都洛阳
9、280年 西晋灭吴后统一南北
10、东汉末年 匈奴、鲜卑、羯、氐、羌少数民族内迁
11、316年 西晋灭亡 匈奴兵攻占洛阳和长安
12、317年 司马睿 东晋 都建康(今南京)
13、383年 前秦与东晋 淝水之战 苻坚与文稿谢安谢石谢玄
14、420年至589年 刘裕 南朝 都建康 宋、齐、梁、陈(四朝)
15、386年至535年 拓跋珪 北朝 北魏分裂东魏西魏后为北齐和北周
16、西晋末年 江南开发
17、439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
18、北魏前期 山西大同 云岗石窟
隋、唐
1、581年 杨坚 隋朝 都长安
2、589年 隋朝军队渡长江攻占建康灭陈 统一全国
3、605年 大运河开凿 中心洛阳东北涿郡东南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618年 李渊 唐朝 都长安
5、8世纪后期 回纥西迁改名为“回鹘
6、641年 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结亲
7、712年开始:唐玄宗开始“开元盛世”
8、九世纪前期 唐蕃会盟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9、755年 安禄山范阳(今北京)叛乱 安史之乱 郭子仪李光弼史思明
10、875年 王仙芝在河南起义、黄巢在山东起义 黄巢起义
11、881年 黄巢占领长安 国号大齐
12、868年 印制卷子
五代、辽、宋、夏、金、元
1、907年 朱温废唐建梁史称后梁
2、923年 李存勖建立后唐
3、936年 石敬瑭建立后晋
4、947年 刘暠建立后汉
5、951年 郭威建立后周
6、960年 赵匡胤后周建北宋
7、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北朝 都东京(开封) 陈桥兵变
8、1069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王安石变法
9、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国 都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南)
10、947年 耶律德光后晋石敬瑭取幽云十六州 契丹改国号“辽”
11、1004年 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
12、1038年 元昊 西夏 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13、1115年 完颜阿骨打 金国 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14、1127年 金军攻占东京掠走“宋徽宗”、“宋钦宗” 灭北宋 “靖康之变
15、1127年 赵构宋高宗) 南宋 都临安(今杭州)
16、1140年 岳飞 郾城大捷
17、1141年 宋高宗和秦桧 杀害岳飞
18、1206年 斡难河源大会铁木真称汗 “成吉思汗”
19、1260年 忽必烈继承汗位
20、1271年 忽必烈改蒙古国号“元” 都大都(今北京)
21、1276年 元朝军队攻占临安 南宋灭亡
22、1279年 元军灭南宋残余势力统一全国
23、11世纪中期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明、清
1、1368年 朱元璋 明朝 都应天(今南京)
2、1421年 明成祖 营建北京 防止蒙古贵族南下侵扰
3、1581年 张居正 一条鞭法 明朝中期一种赋税制度
4、1449年 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与明军大战 明英宗被俘 “土木之变
5、1616年 努尔哈赤 金史称后金 都赫图阿拉
6、1636年 皇太极国号金为“清”
7、1405年至1433年 郑和下西洋 刘家港出发
8、1628年 李自成 陕北地区农民起义 “均田免粮”
9、1644年 李自成改西安为西京 国号“大顺
10、1644年 崇祯宗在万岁山吊死 明朝灭亡
11、1644年 吴三桂 清军入关 定都北京
12、1553年 葡萄牙侵占澳门
13、1662年 郑成功荷兰殖民地手中收复台湾
14、1683年 清军入台湾
15、1684年 清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16、1690年、1696年 康熙帝两次打败叛军 粉碎噶尔丹分裂阴谋
17、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维吾尔族大小和卓 统一新疆地区
18、1727年 雍正帝设驻藏大臣
19、1685年、1686年 康熙帝两次在雅克萨组织自卫反击战
20、1689年 <尼布楚条约> 中俄双方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分为上古史和中世纪史两部分。
第一编世界上古史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概况
第三节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第四节 原始文化
重点:人类的起源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难点:人类的婚姻状态与社会组织的演变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特点及它的发展过程,掌握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和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条件,认识原始社会在各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古代埃及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自然环境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埃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三节 早王国、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的埃及
第四节 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的埃及
第五节 古代埃及的文化
重点:古代埃及国家的形成和埃及国家政权的特点
难点:埃及中央集权君主制形成的原因;埃及文明结束的原因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古代埃及国家的形成和埃及国家政权的特点,了解埃及历史发展过程、特点和文化成就。
第三章 古代西亚
第一节 古代西亚的地理范围、自然条件及居民
第三节 古代巴勒斯坦叙利亚的国家
第四节 古代伊朗
重点:西亚文明的特点;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犹太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难点:古代西亚的民族与历史发展进程;西亚的文化成就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西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主要特点,掌握西亚的文化成就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古代印度
第一节 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对印度历史的影响
第二节 上古居民和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四节 列国时代
第五节孔雀王朝
重点:哈拉巴文明的特征;婆罗门教种姓制度原始佛教
难点:种姓制度与奴隶制的关系;佛教兴起的原因及其基本教义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阶段、重大事件,了解种姓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以及佛教的发展概况,掌握古代印度历史发展的特点。
第五章古代希腊
第一节 自然环境和居民
第二节 爱琴文明
第三节荷马时代
第四节 古风时代
第五节 古典时代
重点:爱琴文明的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斯巴达国家的统治特征;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意义。
难点: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希腊文明高度发展的原因。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希腊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掌握希腊城邦制政体的形成、发展及特点,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认识,了解古希腊文化成就及其对世界历史的贡献。
第六章 古代罗马
第一节 地理环境和居民
第二节 王政时代
第三节共和时代
第四节 帝国时代
第五节罗马文化
重点:罗马共和国前期贵族和贫民的斗争及其结果;罗马的对外扩张;骡马向帝制的转变;罗马帝国的衰落。
难点:平民争取政治权力地斗争;罗马对外扩张的动因;罗马向帝制转变的原因;基督教的兴起和演变。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罗马历史发展进程,掌握古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罗马奴隶制的特点及崩溃的原因、基督教的起源和演变,进一步增强对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学说的理解,认识罗马帝国在历史上的地位。
第二编世界中世纪史
第一章 公元前后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第一节 亚欧大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
第二节 亚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第三节 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重点:民族大迁徙的方式及其结果
难点:民族大迁徙的意义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大迁徙的基本方式,意义和影响。理解古代世界民族迁徙是扩大交往和联系的一种方式。
第二章 西欧封建社会
第一节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封建西欧政治
重点: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和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欧洲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基本过程及特征,认识西欧的封建制度是在民族大迁徙冲击下中,在罗马因素和 和日耳曼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进一步认识社会形态演变的复杂性。
第三章 东欧封建国家
第一节拜占庭国家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文化
第二节基辅罗斯地区封建制度的形成
第三节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重点:拜占庭国家封建制度的特点;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难点:拜占庭国家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拜占庭和俄罗斯地区封建制的发展状况,掌握东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认识拜占庭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第四章 东亚 南亚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一节日本大化革新及其封建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印度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印度教的兴起
重点:大化革新;印度教的兴起
难点:大化革新的意义;印度教对印度文化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日本和印度封建国家的发展状况,了解中国文明在东亚的领先地位;了解印度教的兴起、种姓制度的发展演变、佛教的传播。
第五章 阿拉伯帝国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产生
第二节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第三节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重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
难点: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认识伊斯兰教在西亚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第六章 蒙古帝国
第一节 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对外征服
第二节 蒙古帝国的分裂
第三节 蒙古帝国时期东西交通与文化交流
重点: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对外征服
难点:蒙古帝国时期东西文化交流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的兴起、发展和扩张的基本概况,认识其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意义。
第七章 新兴伊斯兰教国家
第一节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发展和演变
重点: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难点:伊斯兰教的发展和演变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新建立的伊斯兰国家;了解伊斯兰教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而对当今的伊斯兰教世界有基本的认识。
第八章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
第二节 英法王权的加强
第三节 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
第四节 西班牙国家的形成
重点:英法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难点: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封建制度的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掌握西欧各国封建化的具体情况,为客观地分析各国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基础。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