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

台江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错落有致,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总面积110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台江县常住人口12.26万人。截至2023年6月,辖2个街道、4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台拱街道。

历史沿革
唐代,隶属于应州的陁隆县,宋、元、明、清为“化外生苗地”。
清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决定开辟苗疆,镇远知府方显至台拱诸寨招抚苗民,登记户名,赐苗族汉姓,编设保甲。雍正十一年(1733年)5月25日,建台拱厅,由镇远府设理苗同知一员分驻台拱,建台拱城。
民国二年(1913年)9月,改台拱厅为台拱县,棣镇远道,为二等县。置革东、来同(今台雄)、台盘、南省、占浓、施洞六区。民国四年(1915年),镇远县龙塘(今天堂)、偏寨、柏梓坪、八埂溪、施洞口、平地营、石家寨、塘龙等寨拨归台拱县。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镇远道,台拱县直属于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3日,台江解放,隶属镇远专区。
1953年1月,改台江县为“台江苗族自治区”,隶属镇远专区。
1954年4月,台江苗族自治区改为台江苗族自治县。
1956年7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属之;12月,台江苗族自治县改为台江县。
1958年12月,台江并入剑河县。
1962年5月,恢复台江县置。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27日,撤丹江县,以丹江河、羊排小溪向东顺山脉为界,东北部地域划入台拱县,取台拱之“台”,丹江之“江”为县名,更名台江县。同时调整地域,划拨插花地带。黄平县的革一、冷西、大小黑寨、白岩脚、万人坑、新寨、后哨、旧司、四新、屯上、革一大寨、田坝梨树坳划归台江,施秉县的平兆、井洞塘、井洞坳、猫鼻岭、芝麻寨、新寨划属台江。台江县的五岔、川洞、打老、干俄、寨章、屯州等划归剑河,平地营、施洞堡(今马号)、甘荫塘划归施秉。台江县设五区17联保106保1108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台江县废区制改设乡镇,辖2镇13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恢复区置。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设立雷山设治局,除绥阳乡仍归台江管外,原从雷山划入台江的区域重划回雷山。台江辖10个乡镇。
1949年12月3日,台江解放。台江县设三区10镇,乡下沿袭保甲制,隶属镇远专区。
1953年1月,将10个乡镇划为44个小乡镇。
1954年4月,将第一、二、三区改为台拱区、施洞区和革东区。
1958年9月,废区设公社,台江县设前进(驻台拱)、旭光(驻南宫)、幸福(驻革一)、清江(驻施洞)、和平(驻革东)五个人民公社。
1962年5月,恢复台江县置。台江县设11个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
1963年1月,台江县调整行政区划,把11个公社划为29个公社,恢复台拱、施洞、革东区。
1968年,废除区置,将29个公社合并为10个公社。
1970年4月,恢复区置,将10个公社改为28个小公社。
1984年4月,增设南宫区,废公社设乡镇,台江县辖4区一镇28个乡镇。
1991年12月,实施撤区建镇并乡,台江县辖9个乡镇,村组建制不变。
2003年,因建设三板溪电站,剑河县城搬迁,根据上级指示,将台江县革东镇划给剑河。至此,台江县八个乡镇。
2014年,台江县辖台拱镇、施洞镇、老屯乡、台盘乡、革一乡、排羊乡、方召乡南宫乡共八个乡镇。
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台江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一、同意撤销台拱镇建制,分别设置台拱街道和萃文街道。(一)新设置的台拱街道辖原台拱镇文昌社区、秀眉社区、文山村、台拱村、登交村、红阳村、温泉村,街道办事处驻文昌社区。(二)新设置的萃文街道辖原台拱镇萃文社区、翁你河村、桃源村、番省村、九里村、南省村,街道办事处驻萃文社区。二、同意撤销南宫乡、革一乡、方召乡建制,分别设置南宫镇、革一镇、方召镇,撤乡设镇后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三、调整后台江县辖2个街道、4个镇、3个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台江县辖2个街道、4个镇、3个乡;台拱街道萃文街道施洞镇南宫镇革一镇方召镇排羊乡台盘乡老屯乡,共有71个行政村(居、社区),385个自然寨,县人民政府驻台拱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雷公山北麓,地跨东经108°15′-108°34′,北纬26°23′-26°52′。东西宽36千米,南北长53千米,总面积11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台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错落有致,最高海拔1980米,最低海拔455米,平均海拔717.5米。
气候
台江县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水量1801.7毫米,无霜期320天。
水文
台江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巴拉河、翁你河和巫迷河,水质优良,常年水量充沛,年径流总量705亿立方米。河流中长度10千米以上、集雨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24条,如属长江水系的清水江、巴拉河、翁你河和巫迷河等,总长为494.8千米。河网密度40.9千米/百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台江县境内植被保存完整,森林覆盖率达60%,是贵州的十大林区县之一。树种以松、杉为主,针、阔叶等多种珍稀树木及植物交错并存,有天然草场7万多亩;中药材有天麻、人参、银耳杜仲灵芝黄柏等;有取得了A级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证书和省优质果品称号的“苗疆牌”金秋梨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果品2000万公斤;有荣获93中国保健精品金奖、贵州省优秀新产品奖等8个奖项的远销海内外的“银角牌”苦丁茶基地10000亩,并以年均增种500-700亩的速度递增。山中有金丝猴、猕猴和蟒、蛇及穿山甲等多种动物繁衍栖息。
矿产资源
台江县地下有铅、锌、铜、铁和硅等多种金属及重晶石、大理石、磷、粘土、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
水能资源
台江县有水库山塘84座,面积9856亩(加空寨水库面积),其中:中型水库有岩寨电站水库、台雄水库和空寨水库三座,岩寨水电站总库容9801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亿多立方米,最大坝高62.5米,水库面积约5340亩,最大洪水流量3504立方米/秒,年水交换量达20次以上;台雄水电站总库容2481万立方米,水库面积约1800亩;台雄水电站总库容 万立方米,水库面积约  亩。小型水库有老屯电站、翁农电站、革一烂塘水库、麦少冲水库、杨家沟水库、汪一水库、交下水库等7座,总库容1413.5万立方米,面积2266亩。山塘77座,面积450余亩,利用率较低,约为20%。
土地资源
台江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台江县主要地类数据:
(一)耕地8244.87公顷(123673.05亩)。其中,水田6636.23公顷(99543.45亩),占80.48%;水浇地0.41公顷(6.15亩), 占0.01%;旱地1608.23公顷(24123.45亩),占19.51%。全县9个乡镇(街道)中,南宫镇、革一镇、台盘乡耕地面积较大。
台江县耕地均位于一年两熟制地区。全县耕地均位于年降水量800以上地区。毫米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89.51公顷(2842.65亩),占全县耕地的2.30%;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517.39公顷(7760.85亩),占6.28%;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543.38公顷(38150.70亩),占30.85%;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3058.31公顷(45874.65亩),占37.09%;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936.28公顷(29044.20亩),占23.48%。
(二)林地86758.58公顷(1301378.70亩)。其中,乔木林地74088.07公顷(1111321.05亩),占85.39%;竹林地75.37公顷(1130.55亩),占0.09%;灌木林地7434.85公顷(111522.75亩),占8.57%;其他林地5160.29公顷(77404.35亩),占5.95%。南宫镇、台拱街道、排羊乡、施洞镇林地面积较大。
(三)草地257.89公顷(3868.35亩)。其中,天然牧草地12.65公顷(189.75亩),占4.91%;人工牧草地0.42公顷(6.30亩),占0.16%;其他草地244.82公顷(3672.30亩),占94.93%。南宫镇、台拱街道、排羊乡、老屯乡、革一镇草地面积较大。
(四)湿地92.10公顷(1381.50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台江县湿地均为内陆滩涂,占100%。施洞镇、台盘乡、老屯乡湿地面积较大。
(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70.00公顷(32550.00亩)。其中,建制镇用地579.26公顷(8688.90亩),占26.69%;村庄用地1462.37公顷(21935.55亩),占67.39%;采矿用地110.22公顷(1653.30亩),占5.08%;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8.15公顷(272.25亩),占0.84%。
(六)交通运输用地1348.68公顷(20230.20亩)。其中,铁路用地55.72公顷(835.80亩),占4.13%;公路用地698.71公顷(10480.65亩),占51.81%;农村道路587.50公顷(8812.50亩),占43.56%;港口码头用地2.06公顷(30.90亩),占0.15%;管道运输用地4.69公顷(70.35亩),占0.35%。
(七)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89.87公顷(28348.05亩)。其中,河流水面1345.62公顷(20184.30亩),占71.21%;水库水面470.95公顷(7064.25亩),占24.92%;坑塘水面28.58公顷(428.70亩),占1.51%;沟渠10.23公顷(153.45亩),占0.54%;水工建筑用地34.49公顷(517.35亩),占1.82%。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台江县常住人口为122861人。
截至2023年末,台江县总人口为173782人,其中:男性人口92820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3.41%;女性人口80962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59%。按城乡划分:城镇人口50212人,乡村人口123570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1563人,出生率为8.99‰;死亡人口1033人,死亡率为5.94‰;自然增长率为3.06‰,比上年下降0.1个千分点。截至2023年末,台江县常住人口12.26万人。
民族构成
台江县有苗、汉、侗等23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8%。
经济
综述
2023年,台江县实现生产总值47.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7.92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19.82亿元,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61:34.37:43.02调整为21.29:37.37:41.3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9万元。
2023年,台江县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80元,比上年增加1601元,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46元,比上年增加1050元,增长8.8%。
2023年,台江县财政总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1.6%。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2023年,台江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其中:房地产项目开发完成投资下降3.3%。
第一产业
2023年,台江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977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8131万元,林业总产值43524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0432万元;渔业总产值978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899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6673万元,增长4.3%。
2023年,台江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8071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0396.79公顷,面积同比下降0.65%,粮食总产量4.93万吨,产量同比下降1.48%;其中:谷物播种面积6105.3公顷,产量37907.8吨,产量同比下降1.28%;豆类播种面积397.23公顷,产量444.2吨,产量同比增长4.57%;薯类(折粮)种植面积3894.2公顷,产量10949吨,产量同比下降2.42%;棉花种植面积3.13公顷,面积同比增长4.44%,棉花总产量3.31吨,产量同比增长5.41%。油料种植面积2230.23公顷,增长13.32%;油料总产量3823.1吨,增长9.84%。蔬菜种植面积为4308.6公顷,下降5.12%,蔬菜总产量109258.61吨,增长2.98%。
2023年,台江县造林面积2700公顷;育苗面积150公顷;当年四旁(零星)植树26万株。
2023年,台江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23.86万头(只、羽),同比增长7.35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452.93吨,增长4.3%。牛存栏21289头,增长10.74%;牛出栏7697头,下降6.53%。羊存栏3905只,下降4.34%;羊出栏5531只,增长0.34%。猪存栏49489头,下降3.84%;猪出栏59225头,增长6.98%。活家禽存栏45.12万只,增长16.61%;活家禽出栏64.03万只,增长2.76%。
第二产业
2023年,台江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34.7%。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增长9.7%。
第三产业
2023年,台江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4亿元,增长5.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完成2.03亿元,增长10.8%;零售业销售额完成12.17亿元,增长8.4%;住宿业营业额完成0.49亿元,增长21.6%;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09亿元,增长9.6%。
2023年,台江县招商引资新签项目40个,签约资金27.47亿元,产业到位资金12.78亿元(含续建项目)。
根据第三方反馈,2023年,台江县旅游接待289.14万人次,同比增长74.87%;旅游综合收入33.33亿元,同比增长94.66%。
截至2023年末,台江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0435万元,增长10.5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48699万元,增长14.33%。
交通
台江县有东西部交通大动脉沪昆高铁、沪昆高速、320国道以及南北干线211国道穿县而过,距州府凯里仅半小时车程、凯里黄平机场仅1个半小时、凯里高铁站不到1个小时车程,属“凯里半小时经济圈”、黔中经济区辐射范围,北上重庆,南下广州,东出湖南,西进贵阳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已形成。
2023年,台江县货物周转量35094.36万吨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1220.1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公里,国道130.888公里,省道41.17公里,县道184.918公里,乡道244.253公里,村组道599.87公里。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台江县共有各类学校74所,其中,幼儿园42所(民办10所),小学26所(含教学点12个),初中4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全县共有学生31896人,其中,普高3315人,中职6686人(全日制3366人,非全日制3500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0210人(其中小学12602人,初中7608人),学前幼儿5005人(其中民办1554人)。全县教职工数为2908人。2023年, 台江县民族中学在扩招100人的情况下,高考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实现稳中有升,参加高考1011人中,一本上线304人,比上一年增加20人,首次突破300人,上线率达30.07%;本科上线831人,比上一年增加68人,首次突破830人,上线率达82.2%;总分600分以上达13人,比上一年增加3人,22人被985高校录取。2023年台江职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加大与广东等地优质企业对接联系,拓展“订单式”培养,探索“3+3”“1+2+2”“3+4”办学模式,就业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98.94%和83.35%,就业人均工资4580元。
文化事业
2023年,台江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台江苗族刺绣博物馆、台江芳佤苗族民俗博物馆-注:台江芳佤苗族民俗博物馆在施洞镇,民营性质)。广播电视转播台1座;建有四级应急广播,我县应急广播体系有3套县级平台(其中1套为县级综合平台),9套乡镇(街道)级平台、75套村级平台(63个行政村,6个移民小区,4个社区,1个居委会,1个开发区管委会)、811个终端点位(681个收扩机带1362个高音喇叭和130个音柱)和去年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以我县方召镇养汪村和南宫镇交宫村为应急广播全覆盖试点,增加建设40套应急广播音柱终端设备,现我县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6%。
体育事业
2023年,台江县体育场地有213个(含2个公共体育场馆在内)生态体育公园2个,健身步道2条,体育产业注册有10个,体育协会5个,体育中心在编人员4人,备案制人员1人,临聘人员2人。
村BA
台江县台盘村是“村BA”的发源地,台盘村有村民1186人,大多数是苗族,打篮球是台盘村从1936年延续至今的传统,尤其在“六月六”吃新节(苗族传统节日,当地村民为预祝粮食丰收举办各种活动)这天,篮球赛是最热闹的活动。2022年7月至8月,台盘村举行的“村味”十足的篮球系列赛事被发布至网络。台盘村火爆全网。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台江县共有卫生机构178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民营医院1个,卫生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台江县卫生综合行政执法大队1个,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其他卫生机构163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750张,其中城镇652张,乡镇(街道)卫生院98张;县乡两级卫生技术人员1073人(在编782人(含备案制),临聘291人),全县建有村卫生室139个(含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台江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05942人(包括职工养老保险1317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2765人);失业保险的人数为4894人;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3948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支出5548.8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支出10672.7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支出3233.38万元;失业保险金支出202.54万元;工伤保险金253.2万元。
截至2023年末,台江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5476人,参保率为100.86%;全年各级共筹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48亿元,报销医疗费达1.14亿元。开展医疗救助17476人次,发放救助金1744.63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保障对象20137人次、发放保障金874.54万元。农村低保全面实施,全年发放保障对象100794人次、发放保障金3519.6654万元。全年发放特困供养人员3958人次、发放保障金474.81万元。
环境保护
2023年,台江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其中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7%,综合指数为2.22;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域2个地表水断面(平敏大桥、施洞)水质达标率为100%。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27日,撤丹江县,以丹江河、羊排小溪向东顺山脉为界,东北部地域划入台拱县,取台拱之“台”,丹江之“江”为县名,更名台江县。
非遗
截至2021年,台江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有14个。其中由台江县直接申报的项目有10个(《苗族古歌》、《反排苗族木鼓舞》、《苗族姊妹节》、《苗族多声部民歌》、《苗族独木龙舟节》、《苗族服饰》、《苗绣》、《苗族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舞龙嘘花习俗》);由州级层面统筹申报的、流布地含台江在内的项目有4个(《仰阿莎》、《苗族贾理》、《苗医药(九节茶药制作工艺)》《嘎百福》)。
苗族服饰
台江苗族服饰是根据服饰的款式和苗语方言来划分的,有方你型、方纠型、方南型、方翁型、方黎型、方白型、方秀型、翁芒型、后哨型等九大类型100多种款式。
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苗族服饰的起源无考,但唐代的“鸟章卉服”当是苗族服饰的最早的汉文献记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台江的苗族服包括了苗族长裙、中裙和短裙三大系列的绝大部分亚系列,在各种类型的服饰中,女装最具文化内涵,其中,刺绣的蝴蝶、锦鸡等图案是氏族的族徽,银饰的牛角造型是图腾的象征。台江的苗族服饰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文物
截至2022年,台江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2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不定级文物单位76处,馆藏文物共490件。积极协同住建等部门申报了国家级传统村落41个,其中反排、九摆、南瓦3个村寨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名单。
民族风情
舞龙嘘花习俗
苗族舞龙嘘花,是台江县苗族同胞闹元宵的一项民间传统习俗。其渊源可追溯到苗族台江定居后有近千年历史。
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五开始,台江市民群众就准备着手编扎龙灯。龙灯分为“草龙”“亮龙”和“硬龙”三种。草龙,当地俗称草靶龙,用稻草编制而成;亮龙,俗称节节龙,用彩绘布编制而成,民间认为是汉族的龙,硬龙,用篾条扎制而成,民间认为是当地苗族的龙。每年元宵节的舞龙嘘花,惊险火爆,壮观激烈,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2014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敬桥”是台江苗族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时间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到了“敬桥”这天,当地苗族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盛装前往“敬桥”,儿童穿戴一新,胸前都挂着装有彩蛋的网袋,堪称为苗族的“儿童节”。在敬桥架桥饮宴中,若遇过往行人,首次前来踩桥,认为是吉祥之兆,桥主要留住就餐,热表款待,并以彩蛋和糯米饭相送。
贵州苗族姊妹节主要是指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以及剑河县部分地区的苗族人民在每年季春时节由妇女们主持的吃姊妹饭的节日。节日礼仪古朴独特,最为典型壮观的要数台江县施洞地区清水江畔的三月十五至十七苗族姊妹节。
清水江的台江施洞龙舟及其龙舟节,已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有关人士的重视。它具有独特的子母独木舟文化现象,贵州省有关部门已经在台江县施洞镇建立了龙舟博物馆。
吃新节
“吃新节”是台江苗族集祭祀和娱乐为一体、“人神同娱”的重要的传统节日。苗族称为“努嘎西”(意为吃新米)或“努莫”(意为吃卯),日期各地不一,有的在农历六月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卯日过,谓“吃卯”;有的在农历七月、八月的“丑”、“亥”日过,谓“努嘎西”。“努莫”以孕穗的秧苞为祭品,“努嘎西”以新产香糯为祭品。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们穿上盛装,挑肩糯米饭、肉、鱼、鸡、鸭等礼品,赶着斗牛来到主人村寨过节。
苗年节
苗年节,是台江苗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苗族的历法的岁尾节。是台江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节日。苗年也是苗族的历法,台江苗族历法与中国阴历一样,一年有十二个月,但是台江苗族认为十一月和十二月是农闲的月份,即称之为冬月、腊月(意思这两个月是没有生产活路的月份)。为了庆祝一年的收成,即择日举办庆祝活动。
开秧门
开秧门,苗语叫“气依”,即在插秧之前,要举行“开秧门”仪式。在台江大部分苗族地区,过去都有“秧头”。在开始插秧那天,“秧头”带上一只公鸡、香纸、酒糯米饭、五根茅草和一根六七尺长的、去了皮的、有五个杈的泡木树,于天刚亮时去到田里,先把泡木树和茅草插在田中,再用供品敬祭。
爬坡节
爬坡节,苗语称“纪波”,是苗族青年男女们醉心向往翘首以待的一年一度特有的择偶恋爱的欢聚盛会。当今的施洞一带“吃姊妹饭节”就是“爬坡”的外延)。每至春意盎然的二三月,县内各寨都举行,地点多半在女方寨子某一风光旖旎的名胜的地方,或传统的地点。
风景名胜
红阳万亩草场景区
红阳万亩草场位于南宫森林公园红阳景区南部,国家3A级景区,距台江县城28公里,景区包含红阳草场和红阳苗寨两大区域。草场面积约5万亩,最高海拔1760米,东西长10余公里。其集旅游观光、风力发电、养殖于一体。草场主要为山地灌丛林草地,四周分布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由杜鹃山、蒿廊池、蒿廊峰、天蛙谷、瓮翁往土城遗址、掌水坪等自然景观,以及张秀眉练兵场、莲花屯土城址等人文景观组成。由于放眼望去都是连绵的草山,故名万亩草场,春夏季节,会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现实景象。
施洞苗族文化旅游景区
施洞苗族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台江县施洞镇辖区内,总面积0.26平方公里。距县城34公里,距凯里70公里,距镇远古城35公里。有“百年商埠”之称号,景区自古是清水江沿岸最繁华的航运码头,在湘黔航运历史时期曾商贾云集、过尽千帆。2022年11月14日,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贵州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
贵州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黔东南州台江县,总面积376.89公顷。
世外桃源交宫旅游景区
世外桃源交官旅游景区位于台江县南宫镇,国家3A级景区,全村居民全部为苗族,森林覆盖率为85%,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境内河流清澈见底,野生动物穿于山涧,村中有年代久远的古银杏、红豆杉等国家珍稀植物。交宫村有两个不同支系的苗族同胞居住,从生活习俗、文化韵味等相互融合、相互团结,共同发展了烂璀的民族文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团结和谐、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旅游村寨。村寨内吊脚楼随处可见,有苗家青年谈情说爱的风雨桥,民族歌舞表演的踩鼓场,供人休息乘凉的六角凉亭等。
锦绣长滩景区
锦绣长滩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黔东南州台江县老屯乡,是集生态农业、民族风情、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地。景区有田园风光、青山绿水、古树古道等自然旅游资源,及民族节庆、民间歌舞、传统工艺、特色建筑等人文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五彩荷花、小桥流水、风雨长廊、多彩田园融为一体,组合度高,是集生态农业、民族风情、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地。景区内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众多,有三月十五姊妹节、敬牛节、五月二十五龙舟节、吼呗节(花脸节)、吃卯节、苗年节等。长滩村村民热情、淳朴,喜饮酒,善歌舞,苗族刺绣、苗帕等手工制品精美。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较多,2013年长滩村还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是全国第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地方特产
美食
糯米饭
糯米饭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人们认为吃粘米饭不顶饿,味淡,不及糯米饭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着吃极为方便。凡逢走亲访友的礼品,各种节日(姊妹节)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
酸菜
台江县境苗族人民喜食酸辣味汤菜,家家户户都有酸菜、酸汤和酸辣子。苗族的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将收割下来的青菜、白菜、韭菜、萝卜等洗净晒干,切细,调糯米粉、糯米饭或米汤、辣面、盐水等与菜拌匀腌于坛内即成。生食可作劳作午餐的下饭菜,冰雪封冻时节可开汤就食。
羊瘪粉
羊瘪粉的秘诀就是配料中的羊瘪;羊瘪加水、山奈、花椒、胡椒等煮沸制成,气闻之清雅浓郁,味食之舌尖微微略略的甘苦萦绕不绝。
酸汤系列
台江酸汤分两种,白酸汤和红酸汤;红酸汤用西红柿、红辣椒、酒等发酵而成。白酸汤,是用淀粉发酵而来,比如玉米水、淘米水等酸汤菜就是用白酸汤制作而成,炎炎夏日,酸爽开胃!
在台江,似乎万物皆可酸汤;除了酸汤鱼之外,还有酸汤猪脚、酸汤排骨、酸汤猪脚酸汤粉等,秘制的酸汤火锅,爽口开胃配上辣椒蘸料。
炒香虫
苗族因居住在丛山峻岭,溪坎堰旁。这些地方都自然栖息着各种虫类。他们选取其中的少部份作为食品。如昆虫类的大马蜂、花脚蜂、七里蜂、小米蜂的幼虫。
姊妹饭
台江姊妹饭是台江县独有的特产,原自于台江县老屯乡、施洞镇一带。姊妹节(农历三月十五)前,苗族未婚女青年都上山去采撷南烛木叶、姊妹花等花草树叶,剁碎后,提取植物的天然叶汁拌于浸泡后的糯米一同蒸熟,制作出黑、红、黄、蓝、白五色糯米饭,气味清香诱人。
苗王鱼
苗王鱼,主要食材取台江本地高山水田出产的稻花鱼,辅以烧制的青椒,西红柿,加上葱花、蒜泥等。
美酒
苗族很早就掌握了酿酒的技术。因而形成了饮酒嗜好之一,大部分农户都能自制酒,自酿甜酒、泡酒和烧酒,但以烧酒最普遍,在苗族社会中,酒的用量是很大的,如建新房、过年过节、婚、丧、祭神、敬神、敬祖宗等,都要用酒,特别是做重活,放工时餐餐离不开酒。
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台江县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县市”。
2020年6月30日,台江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台江县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021年11月3日,台江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3年2月,台江县入选2023年贵州省国家级生态农场建设项目实施县。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