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1982年,前身是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营养教研室;1999年学校编制由空军转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归并第四军医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营养检验系;2004年8月,随学校整体移交吉林省,并更名为公共卫生系;2011年12月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现为吉林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吉林省食品学会理事单位。
学院规模
学院现有8个教研室,数学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物理教研室、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管理学教研室、流行病学教研室、医学仪器教研室、电子学教研室;两个实验中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实验中心。
开设专业
有预防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卫生检验与检疫学专业4个专业。其中,预防医学专业为吉林省一流专业、校级特色专业和校级高水平A类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学专业是吉林省创新教育试点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系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传染病与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监督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相关管理学科。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化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病毒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健康教育与促进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监督和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学。
就业方向: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医院、学校、海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工作。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四年制、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较强学习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部门、环境卫生监测部门、食品卫生监测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医学检验等领域从事技术、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宽口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主要课程:医学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卫生微生物学、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流行病学、毒理学、医学实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卫生检疫学、免疫学检验、细菌学与病毒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空气和水质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化妆品检验和卫生检疫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就业方向:疾病控制中心、海关卫生检疫技术部门、食品卫生检验机构、环境卫生监测部门、医院检验科及第三方检验机构、血站和医院输血科、医学院校、医学科研机构、公安法医检验部门、检验仪器设备研发、生产及维修企业、生物试剂与医药企业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卫生学、食品安全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实际问题及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从事食品分析检验、产品开发及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安全评价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Ⅱ、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与检验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预防医学、流行病学、食品营养学、仪器分析、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就业方向: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与农产品检测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从事食品生产和经营、质量与安全控制、分析检测、监督管理、安全评价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四年制、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医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政府机构和社区医疗卫生部门、各级医院营养科、健康咨询中心等事业单位及食品营养相关企业,从事营养指导、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食品营养专业人才。
主干学科: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科学。
主要课程:预防医学、营养学、临床营养学、食品化学、医学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院、宾馆、酒店、学校、社区医疗保健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咨询中心、食品行业、药品食品及保健品企业和美容、健身、养生中心等单位。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14人,硕士生导师7人。获批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创新团队1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科研成果
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立项课题42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发表论文370余篇,其中SCI论文24篇(Q1论文3篇)。建设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6门,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课程3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在线课程A类3门,校级在线课程B类4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
建校思想
学校坚持“教育创新、科技强校”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原则,积极构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互为支撑,传统特色和前沿领域共同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得益彰的科研格局,通过创新机制奖励冒尖,形成一批结构合理、团结奋斗、朝气蓬勃、求真务实的科技团队,在激发科技活力的同时,为教学改革、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科研概况
学院组建以来,学校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一方面高度重视、重点扶持原创性基础研究,
先后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
纵向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类别、科研成果奖的数量和层次、申请与授权专利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学校还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教学、科研、医疗第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现有8个教研室,一个预防医学实验中心,一个研究所。开设6个本科专业: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院引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海外归国博士1人,博士毕业生1人,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2人,高素质专业负责人10人。学院具备了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实力。先后完成国家、军队重点课题26项,获得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奖10项,各级教学成果奖和教育技术成果奖10余项。
学院承担了国家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在教学科研方面,获教改课题立项13项,其中,省级课题9项,地市级课题4项;发表教学文章43篇;省级科研成果奖4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项,转隶以来,主编或副主编教材20部,其中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在专业教研方面,学院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室、进毕业论文,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近三年,共有科研课题立项26项,其中,省级部级课题24项,地市级课题2项;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7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校级先进单位1个(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对外交流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开拓思维、扩展视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展示自己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进修,近三年,参加学术交流3人次,其中,国际1人次、国内1人次、进修一人次。学院还将积极鼓励聘请海内外专家来院讲学、担任客座教授,为学院的科学研究提供指导;积极鼓励与海内外实验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支持学院的科技工作者到国外求学深造,外出吸取科技营养。要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开展积极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来学院举办讲座,把学术交流的内容从
生命科学拓展到理学、
哲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多种学术团体的形成,以营造自由探索与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学院领导
党总支书记:李卫华
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赵臣
党总支副书记:高辉
副院长:王长文、张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