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乐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地处乐业县城区及周边,东与河池市天峨县、凤山县相邻,南与凌云县玉洪乡接壤,西与田林县百乐乡毗连,北接南盘江与贵州省相连,区域总面积312.1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同乐镇户籍人口为48881人。
建置沿革
清朝时,属凌云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乐业区及乐业乡,属凌云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乐业县。
1950年,设同乐乡。
1958年,设同乐公社。
1984年,由同乐公社改为同乐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同乐镇下辖新业、新兴、三乐、兴新4个社区,平寨、鱼塘、龙门、武称、达存、石合、百龙、常仁、上岗、六为、刷把、丰洞、央林、龙洋、九利15个行政村;下设27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同乐镇下辖4个社区、15个行政村:三乐社区、新兴社区、新业社区、立新社区、常仁村、平寨村、龙洋村、央林村、丰洞村、刷把村、六为村、上岗村、九利村、石合村、百龙村、武称村、龙门村、达存村、鱼塘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兴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同乐镇地处
乐业县城区及周边,东与河池市
天峨县、
凤山县相邻,南与凌云县
玉洪乡接壤,西与田林县
百乐乡毗连,北接南盘江与
贵州省相连,区域总面积312.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同乐镇为半石山区,属高峰岩溶地貌,地势略似壳形,西北高,东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700米以上,最高点位于刷把村赶对,海拔1536米;最低点位于石合那朵,海拔731米。
气候
同乐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半年盛行偏北风,温度低,有霜雪,降水量少而干燥;夏半年盛行偏南风,温度高,降水量多而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6.5℃,1月平均气温7.7℃,极端最低气温-5.3℃;7月平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34℃;最低月均气温1.2℃,最高月均气温29.8℃;平均气温年较差15.7℃;生长期年平均300天,无霜期年平均309天,最长达357天,最短为27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70.1小时,0℃以上持续期358.8天;年平均降水量1360.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82天,最多达223天,最少为135天;最大雨量2033.2毫米,最少雨量945.7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7月最多。
水文
同乐镇境内河道属小清河水系,河道长1千米,由西向南流入地下河。
自然灾害
同乐镇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冰雹、大风等。1979年6月末—7月初,同乐镇遭遇多次暴雨,降雨量共452毫米,造成30年来罕见的大洪灾,县酒厂、纸厂、农机修造厂、煤矿等厂矿的设施、器材和原料被淹泡、冲毁,直接经济损失9.2万元。
自然资源
同乐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金、白云石、煤、金属硅等20多个矿种,其中黄金200—300吨,煤炭1.3亿吨,白云石1.3亿吨。2011年,同乐镇有耕地45989.7亩,其中水田18685.5亩,坡地27304.2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同乐镇总人口有约430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357人,城镇化率28%;总人口中,男性22790人,占53%;女性20210人,占47%;14岁以下11610人,占27%;15—64岁28380人,占66%;65岁以上3010人,占7%;以壮族为主,达18920人,占44%。2011年,同乐镇人口出生率13.2‰,人口死亡率4.43‰,人口自然增长率8.6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75人。
截至2017年末,同乐镇常住人口为47990人。
截至2018年末,同乐镇户籍人口为48111人。
截至2019年末,同乐镇户籍人口为48881人。
经济
综述
2003年,同乐镇生产总值达13735万元,人均纯收入1181元。
2011年,同乐镇财政总收入574万元,比2010年增长4.30%。
截至2018年末,同乐镇有工业企业76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截至2019年末,同乐镇有工业企业76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农业
2003年,同乐镇农业总产值3856万元,粮食总产量638.9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52公斤。
2004年,同乐镇完成了100亩烤烟、100亩蘑菇、3000亩金银花、200亩柠檬的示范种植基地。
2011年,同乐镇农业总产值11139万元,占同乐镇总产值的12%。同乐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同乐镇生产粮食6420吨,人均144千克,其中水稻0.34万吨,玉米0.27万吨。同乐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同乐镇蔬菜产量1.2万吨,主要品种有白菜、黄瓜等。同乐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同乐镇生猪饲养量21408头,年末存栏13361头;牛饲养量4165头,年末存栏1956头;羊饲养量4670只,年末存栏1182只;家禽饲养量29.12万羽。同乐镇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2011年,同乐镇用于养殖的淡水水面34.1公顷,产量66吨。2011年,同乐镇水果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77.80吨,主要品种有橙子、橘柑、桃果、猕猴桃等。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同乐镇有商业网点6个,职工132人。2011年,同乐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9050.4万元,比2010年增长19.43%。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同乐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69618万元,比2010年增长17.3%;各项贷款余额45002万元,比2010年增长41.7%。
邮电业
2011年,同乐镇邮政业务总量2.39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445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同乐镇有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900人,专任教师17人;小学21所,在校生3447人,专任教师1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5%;初中1所,在校生630人,专任教师3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同乐镇主要学校有乐业县一小、乐业二小、乐业中学、乐业二中等。2011年,同乐镇教育经费达167.6万元。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同乐镇有文化站1个,有村文化活动中心19个;各类文化专业户5户;有各类图书室19个,藏书500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成员12人。截至2011年末,同乐镇有学校体育场(篮球场)2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截至2011年末,同乐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0.8万户,入户率9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同乐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5个,病床4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张;固定资产总值2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3人,注册护士7人。2011年,同乐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4977次;13个行政村村民(社区居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同乐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512户,人数910人,支出318.05万元,比2010年增长20%,月人均291元;医疗救助15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704人次,共支出11.12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65户,人数3980人,支出257万元,比2010年增长10%,月人均109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9.5万元,比2010年增长56%;有敬老院1家,床位30张,收养农村五保2人;有社区服务站1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4004人,参保率87.53%。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同乐镇邮政代办所1处;有电信企业4家,服务网点8个。
2011年,同乐镇有沼气站点9个,共有沼气池3135个,覆盖同乐镇19个行政村(社区)。
交通
截至2011年末,同乐镇境内有百乐、田林至乐业二级路,天峨至乐业、罗甸、山至乐业二级路,乐业至望漠二级路共3条公路干线。
历史文化
同乐镇因意为大家“共乐同乐”,故名。
同乐镇有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七、红八军胜利会师旧址。
风景名胜
综述
同乐镇主要景观有
大石围天坑群、穿洞天坑、罗妹莲花洞、火卖生态村、五台山高山原始森林及映山红等。
主要景点
大石围天坑群位于同乐镇刷把村与
花坪镇浪筛交界处,由大石围附近的25个天坑组成,密集地排列在方圆20平方千米范围内。天坑底部有原始森林和地下溶洞及地下暗河。
罗妹莲花洞拥有200多个莲花盆。该洞分上下层,上层洞为化石洞(干洞),由西至东呈狭长的S形廊道状展布。洞长970米,宽10—50米,高1.5—50米,洞底部面积为20350平方米。洞内分为六大景区,有59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