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坝 ,全国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传统村落,位于“中国长寿之乡”-钟山县凤翔镇境内,隶属“世界长寿市”--贺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与市区仅一山之隔,素有贺州市后花园之称。于明朝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立村,已有四百多年的光辉历史,据传因村庄后方水坝潺潺流水似铜鼓响声,故名“铜鼓坝”,现名同古坝。
景点简介
同古坝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越,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是钟山县少有的古村落之一。村落里还完整的保留着大量的清代建筑民居、牌匾、壁画、炮楼等。村落的古西门楼和古南门楼上均悬挂有象征荣耀的进士古牌匾,在两个古大门前面各有一方大水塘,很好的验证和体现了钟山古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四百多年的历史里同古坝村民风淳朴、勤劳勇敢、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明、清两个朝代涌现出了大批文人志士
举人进士,文武名人代表分别有:杨汝砺,会元;杨文立字景芳,嘉庆庚午科武举;其他的如甘吉胜字品高,杨玠字泰然,甘含英字如松,杨瑞魁,杨殿高等。现代的甘传干,曾任中共钟山县保险公司党支部书记,被评审为“经济师”录入国家专业人才库,杨秀会为凝聚态物理博士等。如今同古坝学子布遍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中科院、武汉大学、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医学院、天津医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深圳大学、
玉林师范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南宁学院、
贺州学院、梧州学院、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
地理位置
同古坝的百度地图
历史文化
节日
同古坝人热情好客,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高朋满座,热闹非凡。除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外,同古坝村至2023年保留一些其他古老的传统节日,其中较为隆重的当属关圣磨刀和
秋社日。
【关圣磨刀】:即
雨节,雨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唯一以自然现象命名的节日。不过,这个节日并非雨的生日,也不是用来纪念天神雨神的。众所周知,我国数千年来以农业立国,而这农业又一直是园艺式农业,庄家丰收靠地利,更仰赖天时。所以,阴晴雨旱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在人们的心中也就格外有分量。人们创造了雨师、龙王等等来奉祀,也格外关注雨旱的情形。农历五月,是庄家收获好坏的关键时节,所以人们注意到了所谓的“分龙雨”,也设置了驱除旱魅的雨节。
相传宋代真宗的时候,旱魅肆虐(旱魅是主旱的怪兽,它到哪里,哪里就会大旱久旱不雨),湖里的水都给晒干了,
宋真宗没有办法,求助于张天师,张天师派关公去降旱魅。
关公(即
关羽,字云长)苦战七天,终于降伏了旱魅,天降霖雨。由此,人们把关公的诞辰五月十三作为雨节。相传五月十三又是关公单刀赴会期,为单刀赴会,这一天关公要磨他的青龙偃月刀,而关公磨刀之时,天公必定降雨给他做磨刀水,这雨叫关公磨刀雨。鉴于关公曾降伏旱魅及磨刀需要磨刀水,所以民间信仰相信五月十三这天一定会下雨,无论旱了多久,到这一天也会普降甘霖,因而民谚有“
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之说。既然雨节之雨与关公有关,民众当然不会被动地等待雨,而是需主动地祈祷关公,求其显灵降雨。由此,每逢五月十三,关圣磨刀日,同古坝家家户户均到关帝庙焚香、祀神、聚餐,场面十分隆重,以祈求关公保佑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社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社”字从示从土,“示”表示祭祀,“土”是土地,即社就是祭土地,“社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中国历史上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社会形态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基于对土地的崇拜,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们的祭祀对象,而重点祭祀的那个日子,就是“社日”。如今所用的“社会”一词,早先也不过是社日的一种活动。《
礼记·郊特牲》曰:“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又《
孝经·援神契》云:“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也就是说,古人尊立社神并加以祭祀,是为了报答土地滋养生民的恩德。
土地神原属自然崇拜神灵,后来逐渐人格化,叫社神,俗称
土地爷,又称福德正神,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称土地奶奶。早期被奉为社神的相传为远古
共工氏之子句龙,名曰
后土,掌土地与农业之事。《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东汉郑玄注:“社,后土也,使民祀焉,神其农业也。”有时,土地神和谷神合祀,这就是古代所谓的社稷了,东汉
班固《
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
汉以前,仅有春社,汉以后才有春、秋二社日。《
北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李士谦传》记载:“李氏宗党豪盛,每春秋二社,必高会极宴,无不沉醉喧乱。”元代赵善庆《山坡羊·燕子》曲曰:“来时春社,去时秋社”。春、秋二社祀神的功能有所分别,即所谓春祈秋报,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社则以收获报答感谢神明,古代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神报谢。
社日起先并无固定日期,通过“占卜”的方式来确定,多用甲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记载:“择元日,命民社”,又《礼记·郊特牲》:“社祭土……日用甲,用日之始也”。唐宋以后社日一般用
戊日同古坝的社日又以秋社为最,其隆重与热闹程度仅次于春节的大年初三,因秋社大多在农历八月份,故民间习惯称秋社日为八月社,亦称大社。
社日具体算法以秋社,即八月社为例: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按
天干地支,一戊为十天,如果立秋当天恰好是戊日(
山堂肆考:戊日立秋不算),那么往后第10天为立秋后的第一个戊日,往后第50天便是社日;如果
立秋那天不是戊日,则找到立秋后第一个戊日后推40天即为社日。春社日的算法跟秋社日类似。
同古坝八月社算法简单归纳如下:
A:从万年历中先找到立秋日,然后再找到立秋之后的第五个戊日即是八月社;
B:因
天干地支中的天干是以十为周期(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当于1到10),亦可按立秋后第一个戊日后推第40天即是八月社。
举例:2020年八月社为9月22日,农历八月初六。
①首先找到立秋日,2020年8月7日,壬午日,非戊日;
②再找到立秋之后的第一个戊日,8月13日(戊子日);
③第二个戊日,8月23日(戊戌日);
④第三个戊日,9月2日(戊申日);
⑤第四个戊日,9月12日(戊午日) ;
⑥最后找到第五个戊日,9月22日(戊辰日),即为秋社日,也就是八月社了。
诗曰:
春祈秋报祀地神。
同古坝村八月社,
炮竹阵阵香火明。
家家传得码声响,
高朋满座贺佳节。
语言
同古坝人的母语为钟山土话。钟山土话是钟山县特有的语种,也是大多数钟山人的母语,没有文字,全靠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在钟山境内广为使用、流通。钟山土话中国方言的一朵奇葩,它博大精深、历史悠久、韵味独特、言简意赅、妙趣横生,细细品析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据语言专家考证,钟山土话是中国特有的稀有语种之一,全国范围内只有钟山县的几十万人会说,其中又以董家垌(主要包含回龙镇、石龙镇、凤翔镇、珊瑚镇全境和公安镇、同古镇的部分村寨)的钟山土话最为正宗。
董家垌人及超过半数的钟山人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及交流中都是使用钟山土话。钟山土话与粤语靠的最近。有这么一句话:“广东(粤语)兼本地,捱子(客家话)兼识字(普通话)”,指的是广东话里可以听到钟山土话的声音,客家话里可以听到普通话的声音。钟山话的许多词语是无法用字来表达的,连音译加意译也很难说清楚。
关于钟山土话,简单举些例子:
吾(我)、吾刚(音译 爷爷)、吾麻(音译 奶奶)、大虫(老虎)、诱鱼(钓鱼)、精(聪明)
银纸(钱币)、车衣(缝纫机)、牛草(稻草)、吃酒、筛酒(饮酒)、羹顺(菜汤)
唔努(音译,哪里)
佢、佢地(他、他们。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也有这个第三人称的代词:「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渠同佢)
个子(这样、这样子。「个」是「这么、那么」的意思。
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其中的「个」跟钟山话的「个」意思接近,谓因忧愁而生的白头发有三千丈那么长)
因此说钟山土话的用词包含许多社会信息,如地方习俗、先民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词汇的深入探究,可以了解先民是如何认识事物、解释世界的,可以说钟山土话是古代社会的一块活化石一点也不为过。
古榕情深
在同古坝村前面开阔田野间的左前方不远处,有一颗高大茂盛的古
榕树特别惹人注意。关于这棵大榕树,远近非常有名,据传有一个迷人的故事:很久以前,一只美丽的小鸟衔着一颗榕树种子从这里飞过时,非常迷恋这里的风土人情,加上景色优美,宛如世外桃源,于是它选择此处种下榕树种子。因种植榕树种子的地方刚好是由溪水冲积成的小洲,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非常适合榕树的生长,慢慢地,随时时光的推移,于是就有了群众看到的大榕树。古榕树非常高大且枝繁叶茂,真可是独木成林,姿态万千,特别是榕树的根部更是盘根错节,起伏不定,竟分不清哪里是根哪里是树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榕树根竟夹几块青石而生,仿佛在向世人述说它和同古坝人的深厚情谊和其动人的故事。要是有机会爬到树上,会觉得自己一下子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空中花园,景观奇特雄伟,让人心旷神怡,再看看四周,居高临下,一切美景便尽收眼底。悠悠岁月,几百年来,古榕和同古坝人就像古榕和那嵌入古榕的青石一样再也分不开了。
新貌变化
随着国家
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勤劳勇敢和敢于拼搏奋斗的同古坝人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使古老的村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村委的领导下,把改善民生、结合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把乡村绿化美化作为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积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座座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自来水工程、道路工程、环境工程、文化建设工程、幸福院工程等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落实,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均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处处换发勃勃生机。
(1)、2008年筹建重建同古坝小学,2010年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2)、2010年‘关圣帝君并诸神宫殿’重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3)、2012年村文楼建成工程完工、筹建凤翔镇翔龙循环农业生态产业示范园;
(4)、2014村级幸福院工程、
自来水工程、村正大门工程和环村硬化道路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5)、2016村内硬化道路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6)、2017年大岭头凉亭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7)、2018年醒狮队、相关旗帜、文化挖掘、本村特色春节晚会等文化建设完善;
(8)、2019年大牛路至茶籽林脚道路硬化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9)、2020年初获得国字号荣誉:全国首批
国家森林乡村,广西森林村庄;
(10)、2021年由甘恒壹、杨其察、杨仲原编辑完成体现村中文化的《同古坝文献集录》;
其他新农村基础建设在不断建设中……
旅游攻略
贺州市钟山县文化和旅游局推荐,【走进国家森林乡村】系列报道,生态宜居的同古坝,风景如画人如景,风景如画画如诗,是不可多得的休闲旅游好去处。
最佳时间
1、农历五月十三;
3、正月初三;
必看景点
建议找当地人作为陪伴导游,否则相当容易迷路。
1、关圣帝庙:全称同古坝关圣帝君并诸神宫殿,始建于清朝乾隆己卯年,公元1759年,重建于公元2010庚寅虎年。是中国
钟山县政府对外宣传重要风光取景之一,殿前有对联云:志在春秋到此笃行忠孝礼,心仪社稷于兹拜读圣贤书;横批:秉烛观书。武圣关公,千古忠义,感天动地,浩然正气,光昭日月。
2、明清古民居: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穿梭于同古坝明清古民居建筑群,零距离触摸历史的痕迹,真切的体味古老的民风以及古老的文化文明精髓。
3、西门古韵:同古坝古西门楼,名为全安第,寨主门楼,立村有之,重建于清同治甲戌年,门楼对联云:全室铜声光甲第,安门鼓响起文风,充分反映了古村的变迁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漫步古门楼之中,仿佛穿越了历史,近距离一睹古代“进士”风采,深切感受同古坝文明古村的文化氛围。
4、两仪水塘:两方大水塘共同形成阴阳
两仪、和谐相生布局,蕴含“圆满”之美好寓意,验证和体现了钟山古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建筑和人文史料价值。
5、旗杆夹:亦称
旗杆石,有些地方也叫石桅杆,是明、清时代乃至更早些时候科举制度的标志和产物,封建社会科举功名的象征。凡立此石者,必是出过
举人、进士,竖旗杆以光耀门楣,彰显身份,昭示世人,并激励后人努力用功进取。
6、百年古榕:古榕伴清风,清风迎客来,亲临榕树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任由微风拂面,看云舒云卷,忘却尘世中的喧嚣,梦醉于这诗画般的世界,体验的是另一种别样幸福、享受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