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吕四中学(Lvsi Middle School, Qidong)创办于1952年,坐落于人杰地灵的千年古镇江苏南通启东吕四,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校名。她以精巧别致的校园布局、底蕴深厚的人文环境、丰硕骄人的教育业绩,成为南黄海之滨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办学历史
初创时期(1951—1952)
新中国成立之初,吕四工商联主任孙慎之等人为解决启东北部农、渔家子女上初中难的问题,决心在千年古镇吕四筹划创办初中。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吕四人民的赞助下,终于在1952年10月11日,“私立海滨初级中学”正式开学。当年录取初一新生三个班,学生总数210人,学生多数来自
吕四镇、三甲镇、龚家镇、
西宁乡、
天汾镇等地。此时,余平同志任私立海滨中学负责人,邢羡良同志任代教导主任,施家群、倪惠兴、张育恩等同志在校任教。
发展时期(1952—1966)
1952年以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初中,1953年至1959年,每年招收两个班,1960年招收四个班,1961年招收一个班,1962至1964年,每年招两个班,1965年又招三个班;高中,1958年至1960年,每年招收两班,1961至1965年,每年招一个班。
1956年8月,“私立海滨初级中学”转为公立,1957年5月更名为“启东县吕四初级中学”。1958年初,由于学校招收了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经
江苏省教育厅审核,学校更名为“启东县吕四中学”,郭沫若同志赐写校徽。到文革前夕,学校已成为启东北部地区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
这时期,余平同志一直担任学校副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1961年7月,周家相同志任党支部副书记;1963年10月,张勋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
这十四年间,培养初中毕业生1090人,高中毕业生348人,初、高中毕业生录取高一级学校的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1965年,51位高中毕业生中录取高校的学生有24人,名列全县第二。
这十四年,学校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办学条件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曲折时期(1966—1976)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风暴卷来。6月下旬,吕中校园出现大量
大字报,正常的教学秩序随之被打乱。7月,县委工作组进驻学校,副校长余平、党支部书记张勋等学校主要领导被夺权。此后,“内战”不休,被揪斗、住“
牛棚”的领导和教师有15人之多。1968年5月,学校开始复课,8月,成立了
革命委员会,张墨池任主任,此后,张墨池又担任党支部书记。
1968年秋,学校招收高一新生三个班,1969年秋招收初一新生两个班。高、初中学制一律由三年缩短为两年。“文革”十年中,初、高中毕业生共计3248人,其中,初中毕业生1629人,高中毕业生1619人。
十年浩劫,学校校容校貌遭到严重破坏,各种珍贵档案、图书资料散失殆尽,—支配套的教师队伍被冲散,一代人的教育严重受挫。
中兴时期(1976—1992)
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开始
拨乱反正,端正了教育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重视教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进修,努力抓好常规管理,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时期。
在这十六年中,学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初三中考上线率在35%以上,在吕四地区名列前茅。1991年陈小华、王姝两位学生的中考成绩并列全市第一,1992年录取中师、中专和启中的学生达35人,为全市第二。高考成绩也不俗,语文、数学、地理等多学科高考均分多年夺取全市第一,81届施伟夺得当年启东市高考理科状元,85届陈金飞录取了清华大学,同年袁中一同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十六年中,共有5546位学生毕业,其中初中毕业生2341人,高中毕业生3205人。
这十六年中,学校基础设施不断更新。1979年建造了二层教学大楼,1981年翻建了学生饭堂,1982年建成四层学生宿舍楼,1983年四层教学楼竣工,1986年四层十六套教工宿舍楼落成,1989年关闭向南老校门,改建向东新校门,1991年由教育局投资和教工自筹的四层九套集资楼建成。
这十六年中,学校规模先扩大后相对稳定。1981年秋初,高中全部实行四轨制,1983年秋季开始,全校稳定在24个教学班规模(初、高中各12个教学班)。1990年2月,学校更名为“启东市吕四中学”。
这十六年中,校级领导变更较大。1978年8月,洪澄同志任党支部书记;1979年8月,杨井元同志任校长,1979年9月,王树昌同志任副校长;1982年12月,王树昌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卢今元同志任校长;1984年8月,张裕生同志任副校长;1985年8月,张裕生同志任校长;1991年8月,朱柏生同志任副校长。
这十六年中,学校获得了一系列荣誉:1982年,校党支部评为启东市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1985年,学校被评为南通市级文明卫生单位;1987年,学校被启东县委、县政府评为双文明单位;1989年,校工会评为南通市先进教工之家。
1992年8月,学校隆重举行建校四十周年庆典活动。
这十六年,是学校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十六年。
攀登时期(1992—2002)
这个时期是学校“树百倍信心,创一流吕中”的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是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档次创新高、上台阶的兴旺时期。
1998年6月1日,学校通过了南通市教委的评估验收,确认为南通市重点高中,同年12月,授予“南通市模范学校”光荣称号,从而谱写了学校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实现了办学档次的历史性登攀。
十年间,学校荣誉纷沓而至:1993年,被评为启东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启东市首批常规管理优秀学校;1994年,荣获南通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1998-2001年,连续4年荣获启东市文明单位称号;1999-2001年,校党支部连续被评为启东市先进党支部、启东市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学校被评为南通市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在启东市教育系统学校综合考核中列甲等学校;1999年,被评为南通市新长征突击队(团委),启东市绿化达标单位;2000-2001年,连续评为启东市安全文明学校;2001年,获诸多荣誉——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南通市模范家长学校、南通市会计基础工作先进单位、南通市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南通市最佳中学生团校、启东市初中素质教育评估甲级第二名、启东市模范家长学校、南通市三门球赛冠军、省三门球赛第五名、启东市女排亚军;2002年,学校被评为启东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启东市红旗团委、南通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
十年间,学校教育质量令人瞩目:自1993年起,连续9年荣获启东市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自1995年起,连续6年荣获启东市初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中考成绩一直保持吕四学区首位,在全市完中中领先。高考成绩不断创新高。94届徐约可在高二时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同年,彭国雄以全市理科最高分(启中外)录取上海交通大学,顾海霞夺得全市文科第二名,江苏省文科第十名,录取南京大学,周春梅夺得全市文科总分第三名,录取南京师范大学(属该校当年录取新生中的最高分),吴卫星以高分录取南京大学;1995年高考上线达121人,首次突破百名大关;1999年,192人参考,147人上线,陶荣以620分高分录取南京大学;2000年,219人上线,上线率达93%,本科上线113人,本科率达51.6%,创造了学校历史上上线人数超双百,本科超百的新纪录;2001年,324人上线,上线率99.08,本科上线143人,3位考生总分超过600分,陈晓霞以633的高分列全市43名(含启中);2002年,294位考生,高考上线率100%,达本科线214人(含民办)。十年中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共4923人,其中初中毕业生2346人,高中毕业生2577人。
十年间,办学条件日臻完善:1994年,由教育局投资、教职工借资的北24套教工宿舍楼竣工;1996年,投资150万元,兴建了办公大楼、总务楼、公寓式女生宿舍楼,还建造了南24套教工集资宿舍楼;1998年,投入117万元,建造了科技楼、封闭式篮排球田径运动场、浴室楼,加层改造了高中教学楼;1999年,投入46万元,建造了绿亭长廊,还集资兴建了32套教工宿舍楼;2000年,投入255万元,兴建了三层学生餐厅楼;2001年,投入170万元,建造了五层教学楼;2002年夏,投入30多万元,把原北24套教工宿舍楼改成学生宿舍楼。十年中,学校还建造了语音室、微机室、音乐室、演播室、多媒体教室等,开通了校园闭路电视,建立了无线发射有线接收电台。
十年间,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从1998年秋季起扩为6轨,2000年秋季扩大为8轨,2002年秋季又扩为10轨。初中从1998年秋季开始,与吕四港镇联办
启东市鹤城初级中学,由学校顾仲林副校长全面负责管理,到2001年秋季,中止联合办学,鹤城初中交予吕四港镇管理。学校在2000年秋季招收了两班公办民助初一班。
十年间,校级领导力量不断充实。1995年8月开始,葛祖周同志任校长、党支部书记,张林同志任副校长,潘卫斌同志任校长助理;1997年8月,潘卫斌同志任副校长;1998年8月,张裕生同志任党支部副书记,顾仲林同志任副校长;2000年3月,张裕新同志任校长助理,2001年8月,张裕新同志任副校长。
2002年10月,学校隆重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
这十年,是学校不断攀登高峰,谱写发展新篇章的十年。
跨越时期(2002—今)
2004年4月,学校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二星级学校。同年,学校提出了创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的奋斗目标,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信心百倍。
面对老校区面积过于狭小,发展遭遇瓶颈这一老大难问题,学校千方百计,多方呼吁,寻求硬件上的突破。2007年,学校终于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推进启东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根据《中共启东市委、启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大惠民行动计划的决定》,2007年8月,中共启东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将吕四中学整体易地重建的决定,2008年3月,
启东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市长办公会议正式布置启动。吕四中学新校区占地130亩,建设总投资人民币1.19亿元,完全按照江苏省四星级高级中学标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学校规模设计为16轨,48个高中班。新校区由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整体规划设计。学校行政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学生运动区、休闲娱乐区等科学规划、各自独立,形成功能齐全、区划明晰的布局,其中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8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室外体操场、乒乓球馆、网球场及体育馆、游泳池等运动设施,能充分满足全校师生陶冶身心、强身健体的需求。新校区充分考虑与吕四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相协调,以和谐、古典、园林式的校园景观,厚重、严谨、恢宏的组团式建筑群体,来营造优美典雅、环保节能,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是一所独特的融现代气息与古典韵味于一体的花园式学校。2011年9月,吕四中学新校区正式启用。
在学校整体易地搬迁的大好形势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市教育局的全程指导下,在全体吕中人的积极参与下,2009年10月,学校有条件通过了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的验收,可喜可贺。
这十四年,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各种荣誉纷至沓来:2003年,被评为启东市首届模范学校、启东市文明单位、启东市无流生学校、启东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启东市先进职工之家、启东市教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启东市《国锻》先进单位;2004年,荣获南通市安全文明校园、南通市校园网建设先进单位、启东市文明单位、启东市二星级教科研基地、启东市平安学校、启东市社会治安安全单位、全国三门球赛亚军、江苏省三门球亚军、启东市女排冠军、启东市男排亚军等称号;2005年,被评为启东市2005~2006年度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集体、启东市2005~2006年退教协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获得中科院心理所726项目(国家级)研究中心全国示范学校(2006-2008)、启东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启东市中小学德育特色项目——吕四海洋文化的开发与教育、2006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2007年,被评为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最安全学校、启东市文明单位、启东市绿色学校、启东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启东市2006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南通市绿色学校、南通市最佳中学生团校、启东市文明单位、启东市法治建设工作先进学校,荣获启东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团体银奖;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和谐校园、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学校、南通市五四红旗团委、启东市文明单位、启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启东市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启东市新长征突击队,荣获启东市中小学两操比赛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启东市法治工作先进学校、启东市“四校同创”达标学校,获启东市“多媒体教学与网络学习竞赛”团体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奖)、江苏省平安校园、南通市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三星级)、南通市德育测评优秀学校、启东市文明单位等;2012年,被评为全国科研项目示范校、江苏省绿色学校、启东市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启东市文明单位;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南通市工人先锋号;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银奖)、南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启东市先进校务监督委员会;2015年,被评为启东市先进校务监督委员会、启东市文明单位。
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关键。这十四年,学校校以打造一支“境界高远、师德高尚、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五高”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系列活动为抓手,创建学习型教师群体,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截至2010年10月24日,学校专任教师177人,其中有高级教师51人。
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心全意求突破。这十四年,学校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开拓教育思路,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努力寻求教与学的最佳合作模式。2003年,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省级规模的如东“金帆杯”大型教学研讨会,切磋交流,取长补短;2005年,学校举行了“05金秋新课型”大型教学研究活动,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六认真”的各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规范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大课型,从各中层、备课组长到全体教师,人人过关,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率;2006年,学校规范了高三复习课的课型,提出了“正课必须以指导性训练为主,自习课必须以检测性训练为主”的复习新模式,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2007年,根据市局要求,结合本校情况,学校扎实开展了“有效课堂过关年”活动,全校所有教师人人考核,个个过关;2008年,学校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效课堂巩固年“活动,让“有效教学”理念在全校教师心中深深扎根;2009年,学校进一步开展了”有效课堂提高年”活动,让“有效教学”真正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2009年第二学期,“循环大课堂”有序推进,该模式用“课上”控“课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2010年,在市局的指导下,改进“循环大课堂”的模式,扎实推行“15/20/1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课型规范,效果明显;2015年,推进“三段四模块”课堂模式,课堂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课堂收获的最大化,积极打造“吕中好课堂”。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连年提升、连创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秋季招收的两个初中班,2006年中考成绩列吕四学区首位、启东市前茅,学校获得启东市2005~2006年度初中教育质量优胜奖的荣誉。高考成绩捷报频传。2004年,384人参考,上线率达99.2%;2005年,397人参考,上线率100%,夏玉同学以高分录取南京大学;2006年,391人参考,上线率为100%,二本以上达线率为31.4%,三本以上达线率为 57.8%;2007年,514人参考,二本以上达线率为31.8%,三本以上达线率72%,施雷雷同学以高分录取山东大学,学校获启东市2006-2007学年度教育系统考核二等奖;2008年,534人参考,二本以上达线率为32.2%,超省平均7.2%,三本以上达线率为78%,其中,许勤同学在历经层层严格筛选后,脱颖而出,被空军航空大学正式录取,成为南通恢复高考以来唯一被录取的女飞行员,也是当年江苏省唯一被录取的女飞行员; 2009年,510人参考,二本以上达线率为32.3%,三本以上达线率为79.6%;2010-2013年高考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14届高三参考人数475人,本科达线298,达线率为62.6%;2015届高三参考人数316人,本科达线229人,达线率为69.5%;2016届高三参考人数284人,本科达线200人,达线率为70.4%,高考高分增长数列南通市49所高中第三名,岑铭锋同学被海军航空兵学院录取(江苏全省共15人),张丽铧同学录取中国美院,可喜可贺。
在教学质量屡创新高的同时,学校还不断彰显教育特色。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吕四海洋文化的开发与教育为主线,从吕四的沿革、吕四方言(即
通东话)、吕四的风土人情、吕四的海洋资源、吕四海洋生态等方面入手,创建“海洋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而成熟的校本资料。先后出版《吕四方言》《吕四海洋文化》等书籍,老校长卢今元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内外相关部门及学术团体的交流研讨活动,多篇论文发表于专业刊物,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应,扩大了学校特色教育的社会影响。在正常开展校本学习的同时,学校还开发实施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学生们撰写了一些有关海洋文化和环保方面的小论文,制作了各种海洋生物标本和一些贝壳类工艺品,丰富了学校素质教育成果,激发了师生更加爱学校、爱吕四、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2006年,学校被评为南通市第二批德育特色活动学校——海洋文化教育。2016年,学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利用吕四地区海洋资源,创建海洋文化韵味特色学校研究》顺利结题。心理健康教育——“心海阳光工程”是学校的另一特色教育。学校设立了“海阳心理工作室”,对学校师生进行个案咨询和团队咨询;建立了“海阳心理档案”,开展教师及学生的心理测量与评估分析;设计了“海阳心理课程”教案,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举办了“海阳心理讲座”,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编写了《中学生心理自测与调适》《家长心理自测与调适》《教师心理自测与调适》等校本读物,为广大师生、家长提供良好的服务。截至2010年10月24日,学校有23名国家
三级心理咨询师,为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学校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至2008年,每年秋季高中招收十个班,2009起秋季扩为12轨,截至2010年10月24日,学校在校学生1632人,在编教职工19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人、本科生176人。
这十四年,校级领导变动如下:2003年8月,施启兵同志任校长、党支部书记; 2003年8月,周勇同志任校长助理,2004年8月,周勇同志任副校长;2004年8月,崔卫刚同志任校长助理,2005年8月,崔卫刚同志任副校长;2010年9月,徐正辉同志任校长、党支部书记;2014年8月,袁冬晖同志任副校长,2015年8月,李凯同志任副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精诚合作,学校管理水平与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奖励。
这十四年,是学校不断改革、勇于创新、屡创辉煌、跨越发展的八年。
栉风沐雨,不懈拼搏创伟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展宏图。在一代又一代吕中人执著的脚步中,学校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全体吕中人将一如既往,求真务实,勇往直前,共创一流办学业绩,打造人民满意教育。
办学条件
启东市吕四中学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726项目全国示范学校、南通市
文明单位、南通市模范学校。有1617名学生,165位教职工。校园内楼宇林立、亭台参差、
松柏苍翠、
绿意盎然,与
鹤城公园相毗邻而浑然一体,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理想佳境。
截至2011年11月24日,学校177名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占比近100%,硕士研究生9人,在读研究生13人,高级教师51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4人,赴国外进修7人,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23名。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和充满朝气的教坛新秀组成了学校整个教师团队,为吕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
领导班子年轻富有活力,在施启兵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办学思想先进,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以“文明、团结、勤奋、进取”的校风训导人,以“勤、韧、搏”的学风鞭策人,以“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教风培育人,
积极探索学生思想、知识、能力快速提高的有效途径,着力彰显“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教学宗旨,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继2007届高考取得辉煌成绩后,在2008届高考中该校再创辉煌,取得重大的历史突破,全校534位学生参考,高考语数外三门总均分达294.1分,选修科目
B级达B率远远超过同类学校。本科上线445人,上线率83.3%,其中本一线330分以上高分人数25人,
本二线300分以上233人,本二上线人数超过教育局下达指标13人,实际录取529人,
录取率为99.06%,列全市第三。
所获荣誉
学校是
江苏大学、
南通大学、
常州大学等本科院校的优秀生源基地,也是江苏省绿色学校、南通市数字化校园、江苏省健康促进银牌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南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数学教师团队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称号,语文学科组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学科组,学校是启东市政府重点建设的高中,是启东教育的北部窗口。
截至2016年03月15日,吕四中学所获荣誉如下表所示:
文化传统
学校充分发掘吕四渔港的教育资源,编撰《吕四海洋文化》等校本教材,加强
海洋文化教育课题研究,实现海洋文化与
沙地文化的完美融合,激励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学校鼓励学生不仅要有升入大学的愿望和实力,更要有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志向和能力,形成了“勤奋、团结、求实、创新”的淳朴校风和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踏实学风。努力推进 “三段四模块”高效课堂模式,科学指导学生的成长,让每个吕中学生获得最快发展最大进步,做最好的自己。
校训
新形势下的吕四中学,秉承“求真、尚善、臻美”的
校训,以“劲风满篷、扬帆远航”的学校精神向着创建省四星级高中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进。
校歌
吕四中学校歌为《吕中之歌》,歌词如下所示:
吕中之歌
作词:潘海燕
作曲:陆忠
音乐制作:陆忠
海风吹 浪翻飞
仙鹤展翅翔
扬风帆 搏激浪
吕中好儿郎
古镇渔港歌嘹亮
鹤城学府书声琅
啊……
吕中
精英荟萃
桃李飘香
根植吕中
谱写辉煌
精英荟萃
桃李飘香
情系吕中
永创辉煌
洒汗水 播希望
红烛放光芒
迎朝霞 披星光
学子当自强
青春年少立志向
栉风沐雨成栋梁
啊……
吕中
精英荟萃
桃李飘香
根植吕中
谱写辉煌
精英荟萃
桃李飘香
情系吕中
永创辉煌
永创辉煌……
学校领导
截至2016年09月23日,吕四中学管理职责分工如下表所示:
备注:袁永辉负责高一年级,秦卫负责高二年级,葛东华负责高三年级。
此外,吕四中学还开展校务监督工作,设立吕四中学校务监督委员会,由副校长秦卫担任校监会主任(2023年6月29日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