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级市

吴忠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级市。被评为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创建示范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原为古灵州城和金积县驻地,地处宁夏平原腹地,地势南高北低,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总面积2.14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全市辖2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2023年末,吴忠市常住人口140.27万人,户籍总人口144.07万人。

历史沿革
早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吴忠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古羌族、戎族和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这里逐水草、牧牛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蒙恬北逐匈奴,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沿河筑三十四县,其中有富平县,是宁夏平原最古老的城市,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
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在河之洲,设立灵洲县,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古城,是宁夏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的设置年代记载的古代城市。
东汉,改为灵州县。
北魏薄骨律镇,后置灵州。
隋唐,亦为灵州,也称灵武郡,简称灵武。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亲临灵州(今吴忠)接受异族归附;“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出逃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灵武郡即灵州,今吴忠)登基,灵武成了全国政治军事中心。
西夏时,党项族首领、西夏国皇帝元昊统治的腹地在吴忠一带。
元太祖成吉思汗灭西夏,设宁夏路。
清朝,置宁朔县,县署治小坝堡;置平远县,县署下马关。
明朝洪武(公元1368--1398年)初年,当时灵州守御千户所领十三个屯堡之一,以屯长吴忠命名为吴忠堡。
民国二年(1913年),成立盐池县,隶朔方道
1949年9月,吴忠全境解放,成立吴忠堡市,由宁夏省直辖;11月,缩编为吴忠镇,归灵武县管辖。
1950年10月,吴忠镇正式改为吴忠市,宁夏省直辖。
1954年4月,宁夏省河东回族自治区成立,辖金积、灵武、吴忠、同心四县市(1955年4月代管盐池县,12月正式管辖),并与吴忠市人民政府合署办公。9月,宁夏省建置撤销,河东回族自治区隶属甘肃省
1955年2月1日,河东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吴忠市人民政府分署办公。4月28日,河东回族自治区更名为吴忠回族自治州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自治州撤销,吴忠市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3年4月至1958年10月,设立吴忠回族自治州,辖吴忠、金积、灵武、同心、盐池
1960年,撤销金积县,撤宁朔县改名为青铜峡市
1963年,撤销吴忠市、青铜峡市设立吴忠县和青铜峡县。
1972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银南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3年4月,设立银南行政公署,属自治区派出机构。
1984年,撤销吴忠县、青铜峡县恢复吴忠市、青铜峡市。
1998年5月,撤销银南地区和县级吴忠市,设立地级吴忠市,县级吴忠市改称利通区。地级市辖利通区、青铜峡市、灵武市、中卫县、中宁县、盐池县、同心县。
1998年9月5日,成立县级红寺堡开发区
2002年10月,灵武市划归银川市代管。
2003年12月,中卫县、中宁县划归新设立的地级中卫市
2009年10月,红寺堡开发区设区。同月,利通区分署办公。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吴忠市辖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等2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44个乡镇、4个街道,66个社区和497个村。市人民政府驻地利通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地处宁夏平原腹地,介于东经105°7′—107°47′,北纬36°34′—38°15′,总面积2.14万平方公里。北连银川市,西接中卫市,南接固原市,东部与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毗邻,东北、西北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相连,东南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接壤。
地形地貌
吴忠市东西长而南北窄,东西最宽处297千米,南北最长处200千米,地势南高北低,市境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市境东部属鄂尔多斯台地,东北接毛乌素沙漠。市境南部为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与黄土高原北部衔接地带,东南部为黄土丘陵,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市境西部贺兰山纵亘,牛首山横卧,形成由南向东北从高向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地貌形态为山地、低山丘陵、缓坡丘陵、洪积扇地带、黄河冲积平原和库区。川区平均海拔1200米,山区1300-1900米。
气候
吴忠市地处西北内陆,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征:四季分明,气候干燥,蒸发强烈,降水集中,大气透明度好,云量少,日照充分,热量丰富,温差较大,无霜期短,风沙较多。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次年2月。多年平均气温9.3℃。历年平均降水量184.6—273.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46.5天,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8月,8月最多。太阳辐射年总量约为148.1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
吴忠市黄河干流流经69千米,全市有苦水河、清水河、甜水河等集水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山洪沟42条,水库13座。吴忠城市共有9条水系(黄河、秦渠、清水沟、清宁河、南环水系、惠农渠、汉延渠、大清渠、罗家河),全长57.9千米,其中城东水系42.2千米,湖泊15个;城西水系15.7千米,湖泊17个。总面积为1.96万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吴忠市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和过境的黄河水,南部丘陵主要来自降水,引黄灌区主要来自客水补给。吴忠市取水总量为19.275亿立方米(地下水0.93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取水量18.10亿立方米(地下水0.198亿立方米),工业取水量0.795亿立方米(地下水0.421亿立方米),城镇生活取水量0.179亿立方米(地下水0.161亿立方米),农村人畜取水量0.201亿立方米(地下水0.153亿立方米)。耗水总量为11.214亿立方米(地下水0.49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耗水量10.568亿立方米(地下水0.152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0.392亿立方米(地下水0.140亿立方米),城镇生活耗水量0.053亿立方米(地下水0.048亿立方米),农村人畜耗水量0.201亿立方米(地下水0.153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吴忠市境内饲用植物常见的禾本科优良牧草有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隐子草、孤草、草地早熟禾、垂穗鹅冠草、蒙古水草、画眉草、戈壁针沙生针茅、短花针茅、长芒草、粒草、虎尾草、中亚白草、稗草、落草、马唐等;豆类植物有扁蓿豆、色棘豆、薄萼棘豆、牛枝子、二色胡枝子、多色胡枝子、沙珍棘豆、草木、获黄芪、春黄芪、乳白花黄芪、野大豆、细叶百脉、根牧地香豆、红花岩黄芪、歪头菜、狭叶火米袋等。药用植物甘草、麻黄、柴胡、锁阳、苦豆子、地骨皮、黄芪、蒺藜、茵陈、远志、升麻、知母、大荆、苁蓉、薄荷、白鲜皮、酸枣、羌活、南沙参、百合、穿地龙、地黄、银柴胡、蒲黄、扁蓄、芦苇、旋复花、车前予、小蓟、地丁、槐花、免丝子、艾、蒲公英、次序蒿、漠蒿、阿尔泰铬哇花、苦荧菜、山莴苣等。
动物资源
吴忠市境内水生动物有水獭、水貂、鲤鱼、鲫鱼、麦穗鱼、长须铜鱼、瓦氏雅罗鱼、鲶鱼、鲇鱼、白鱼、沙鱼、鸽子鱼、泥鳅、鳖、蚌、螺、虾、蟹等。兽类有狼、狐狸、獾、黄鼠狼、黄羊、青羊、蒙古兔、跳鼠、黄鼠等。禽类有野鸭、沙鸥、麻雀、小海鸥、猫头鹰、乌鸦、喜鹊、鸿雁、斑鸠、布谷鸟、鹰、沙鸡、鸢、雉鸡、大白鹭、衰羽鹤、石鸡。环节、节肢、软体动物有河套沙晰、乌龟、丽斑麻晰、蛇、齿突蟾、青蛙、中国林蛙。昆虫类有蝴蝶、靖蜓、黄蜂、土蜂、螳螂、蟋蟀等。
矿产资源
吴忠市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矿石、天然气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石油储量3700万吨,天然气储量8000亿立方米,是陕甘宁油田的核心部分。煤炭储量64.7亿吨,石灰岩储量49亿吨,冶镁白云岩储量23.69亿吨。水电、火电资源丰富,总装机容量占全宁夏的54%,是宁夏重要的能源基地。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吴忠市常住人口为1382713人。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73792人相比,增加108921人,增长8.55%,年平均增长率为0.82%。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02838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679875人,占49.1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3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性别比104.47相比,下降1.09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17406人,占22.96%;15-59岁人口为887886人,占64.21%;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421人,占12.8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7259人,占9.20%。
2023年末,吴忠市常住人口140.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2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6万人,出生率为10.42‰;死亡人口1.03万人,死亡率为7.35‰;自然增长人口0.4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0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94%,比上年增长0.92个百分点。2023年末,吴忠市户籍总人口144.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0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4.02%。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吴忠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18594人,占44.7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64119人,占55.26%,其中回族人口为755108人,占54.6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02人,增长1.08%;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02319人,增长15.46%,其中回族人口增加96642人,增长14.68%。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4年,吴忠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3.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比1-9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0.9亿元,比上年增长5.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99.9亿元,比上年增长9%,比1-9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2.9亿元,比上年增长3.6%,比1-9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2024年,吴忠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54元,比上年增长4.5%,位居全区五市第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0元,比上年增长7%,位居全区五市第三。
2024年,吴忠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7%,增速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比全区高3.8个百分点,位居全区五市第三。一是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加快。地方投资中第一产业比上年下降24.1%;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15%,比1-11月份加快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0.9%,比上年加快6.9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市场呈趋降态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5%,其中,住宅投资比上年增长9.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49.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7%,比1-11月份收窄5.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9万平方米,下降7.9%,比1-11月份收窄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79.1亿元,下降8%。其中,住宅销售额72.6亿元,下降11.4%。
2024年,吴忠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1亿元,比上年增长9%,比全区高6.2个百分点,位居全区五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9.4亿元,同比增长2.4%,比全区高1.4个百分点,位居全区五市第二。
第一产业
2024年,吴忠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8.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增速位居全区五市第三。农业实现产值125.3亿元,比上年增长3.8%;林业实现产值1.8亿元,下降22.6%;牧业实现产值130.8亿元,增长8%;渔业实现产值3.3亿元,增长30.2%;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7.6亿元,增长4.7%。
第二产业
2024年,吴忠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4%,增速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比全区高2.8个百分点,位居全区五市第一。其中,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1%,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6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14.8%,比1-11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3.8个百分点。制造业贡献突出。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比1-11月份加快2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增长8%,分别比今年1-11月份、上年加快0.3个和6.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24年,吴忠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02.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增速比1-9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位居全区五市第三。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1.7%;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7%;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3%;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
2024年,吴忠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9亿元,比上年增长3.8%,增速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位居全区五市第二。城乡消费均实现增长。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3%;乡村实现34.4亿元,增长5.7%。批发餐饮恢复加快。全市批发业零售额52.5亿元,比上年增长3.6%;零售业106.6亿元,增长3.3%;住宿业1.4亿元,下降3.3%;餐饮业30.5亿元,增长5.9%。餐饮收入增速高于商品零售。商品零售159亿元,比上年增长3.4%;餐饮收入31.9亿元,增长5.4%。
2024年末,吴忠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9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3%,加快1.4个百分点,比全区高2.5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5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4%,加快0.1个百分点,比全区高9.2个百分点。
2023年,吴忠市实现保费收入3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34亿元,增长15.7%;寿险保费收入16.40亿元,增长19.0%;健康险收入4.05亿元,下降5.7%;意外伤害险收入0.36亿元,下降17.6%。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额1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财产险赔付10.47亿元,增长23.3%;寿险业务赔付3.74亿元,增长66.7%;健康险赔付0.94亿元,增长13.4%;意外伤害险赔付0.18亿元,下降34.1%。
2023年,吴忠市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7.6%;邮政行业业务收入3.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2%;电信业务收入10.5 亿元;快递业务收入2.15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全年订销报刊期发数1488.68万份,增长1.1%;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2万件,与上年同期持平。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7.53万户,增长31.0%;移动电话用户166.1万户,增长2.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5.2万户,增长10.6%。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2年,吴忠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25家,232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红利8亿元。全年科技成果登记6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96亿元。全市注册商标量达到12008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1件。专利授权量173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3件。
教育事业
2023年,吴忠市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1所,新增学位8040个。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2816人,在校生7607人,毕业生2483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招生2557人,在校生8495人,毕业生2785人;普通高中12所,招生11715人,在校生35070人,毕业生11602人;初级中学53所(其中普通初中4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招生22014人,在校生66238人,毕业生20757人;普通小学239所,招生21476人,在校生130208人,毕业生21982人;特殊教育4所,招生197人,在校生539人,毕业生123人;幼儿园280所,招生19253人,在园幼儿42913人,毕业生21975人。
文化事业
2023年,吴忠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50个,文化馆6个(国家一级馆4个),公共图书馆6个(国家一级馆4个),博物馆11个,美术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个。广播电视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9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96%。
医疗卫生
2023年,吴忠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计981个,其中医院4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3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7630张,实有床位7014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5856张,公立医院实有床位3850张,乡镇卫生院实有床位859张。卫生技术人员共计1004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702人,注册护士4499人,公共卫生人员916人,全科医师448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40个,卫生技术人员502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卫生技术人员278人,社区卫生服务站33个,卫生技术人员224人;乡镇卫生院44个,卫生技术人员1383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189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526人;卫生监督所5个,卫生技术人员90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7.16人,每千人拥有编制床位数5.44张,每千人拥有实有床位数5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64人,每千人拥有公共卫生人员0.65人,每千人拥有全科医师0.32人。
体育事业
2022年,吴忠市举办2022年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
人民生活
2023年,吴忠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96元,比上年增长8.0%。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47元,增长5.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4150元,增长3.9%;人均经营净收入6413元,增长12.3%;人均财产净收入1213元,增长10.6%;人均转移净收入5871元,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44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8717元,增长6.4%;人均经营净收入8108元,增长10.8%;人均财产净收入126元,下降0.8%;人均转移净收入1893元,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为2.0,比上年缩小0.05。按常住地分,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313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959元,增长6.6%。
社会保障
2023年末,吴忠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16万人,其中,参加机关事业制度职工养老保险人数5.3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8.30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7.45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6.9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0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1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59万人。2023年末,吴忠市共有14050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0109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集中供养特困人员556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261人;全年临时救助33308人次。全年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待遇的优抚对象3471人。
交通运输
吴忠市境内包兰铁路、大古铁路、太中银铁路太中银铁路联线4条铁路穿境而过,京藏高速、古王高速、盐中高速、滚红高速、银西高速、古青高速6条高速纵贯市域,距4E级航空港银川河东国际机场40千米,已形成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路网密集便捷,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商贸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吴忠与丝路沿线国家有天然的“黄金纽带”。
2023年,吴忠市旅客周转量比上年下降16.2%;货物周转量增长11.0%。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0.9%。年末全市等级公路为9986.584公里,比上年增长0.4%。其中:高速公路627.7公里,一级公路388.96公里,二级公路1073.738公里,三级公路1560.146公里,四级公路6336.04公里。
2023年末,吴忠市各种民用汽车保有量33.6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26.87万辆;公共汽车运营车辆259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490标台。
风景名胜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核心地带,拥有宁夏引黄古灌区、青铜峡水利枢纽、一百零八塔、青铜长峡、大禹文化园五大奇观。峡谷全长十余里,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峡谷,将北方山川的壮观和黄河母亲的柔美完美融合,峡谷内观音台、天书阁、鳄鱼石、群虾壁、三道沟、洗心泉、青铜峡石刻、睡佛山等景观,形成黄河流域上独具特色的峡谷地貌,享有“青铜长峡·黄河之魂”之美誉。
黄河坛旅游区
黄河坛旅游区是与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共同形成的国家4A级景区,为黄河金岸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吴忠青铜峡市,“天下黄河富宁夏”,为了表达宁夏人民热爱黄河、敬畏黄河、感恩黄河的伟大情怀而建。黄河坛于2010年5月开工建设,2011年4月底建成。黄河坛长999米,宽200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背靠贺兰山山脉,隔河屹立牛首山,左傍万里黄河臂弯,右依青铜峡峡口。站在黄河坛向下望去,黄河及滩地正好成一个太极阴阳八卦图
黄河楼
黄河楼为国家4A级景区,内设黄河中国历史文化展览馆、黄河宁夏历史文化展览馆、黄河印象展览馆、黄河文化演艺厅等。黄河楼主要由主楼和角楼、牌楼、12生肖图腾柱、镇河铁牛等附属建筑和雕塑组成,总建筑面积22115平方米。黄河楼工程设计风格为仿明清塔楼式古建筑,顶部造型为地方风格的重檐十字屋脊,屋面为金黄色琉璃瓦,主体建筑为混凝土框剪结构。黄河楼的建筑标高为108米,其中:黄河楼龟形山高19米,底部城台两层高16.2米,主楼高72.8米,楼体由地下部分、城台部分和楼阁部分三部分组成,主楼地上为九层(包括两层夹层),地下为二层。
盐池哈巴湖旅游区
盐池哈巴湖旅游区为国家4A级景区,位于盐池县中北部,属盐(同)香(山)干旱草原荒漠区。南北长38千米,东西宽64千米,总面积16万公顷。属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之一。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在区系上属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地区,中国黄土高原草原与内蒙古草原的过渡带。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荒漠类型景观,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积毛柳、沙柳、柠条群落,还有面积可观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园、绿洲及众多的文物古迹。
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
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坐落在宁夏中部的同心县县城南郊,占地325亩, 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红军西征为主题的纪念场所,是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之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宁夏移民博物馆
宁夏移民博物馆是红寺堡区的标志性建筑,建筑面积9436.88平方米。国家3A级景区,共分为序厅、宁夏移民史刻、新时期宁夏新移民三个展厅,馆藏文物、实物2000余件。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宁夏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宁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忠市第一批党史教育基地、红寺堡区国防教育基地。宁夏移民博物馆还是红寺堡区移民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和移民文化产品集中展示区。宁夏移民博物馆不但可以作为各类教育基地,而且还将成为国家红色旅游线路、宁夏“黄河金岸”旅游带、东部环线边塞文化旅游板块节点上一处独特的新景观。
董府
董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铜峡市峡口镇任桥村,占地14391平方米,是清末著名将领、甘肃全省总提督董福祥的府邸,因董福祥曾官加“太子少保”衔,又称“宫保府”。董府建成于1905年,由护城河、外城、外寨、内城和城内四合院等组成。历经百年,现仅存内城和城内四合院。距今已有115年历史的古文化大堡寨,是宁夏唯一保存完好的达官府邸,在西北地区清末建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董府内宅为长方形,主体建筑的三路六院,共116间房屋,以中院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形成三组双四合院。南北中院又分为前后两院,共六个院落。在建筑上运用了雕刻、彩绘等手法,又以碑匾、书画、楹联、棂格等点缀装饰,精雕细琢,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传统居住审美情趣与礼制习俗,是研究宁夏百年以上建筑史的实物例证。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