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武

原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吴振武,男,汉族,1957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976年4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任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78年考取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古文字方向研究生
1981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毕业后留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任讲师
1987年升副教授
1992年升教授
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考古学博士生导师
1993年至1996年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1995年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高级访问学人暨中文系研究员
1996年3月起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2002年应邀赴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任客座教授,专业领域为中国古文字学
2005年11月起任吉林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任吉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学副校长
社会兼职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法人代表)、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学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古籍研究中心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贡献
学术论文
1、曹锦炎、吴振武:《关于〈爰釿两考〉一文的商榷》,《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第24-25页。
2、曹锦炎、吴振武:《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第2期,第215-217页。
3、《古文字中形声字类别的研究——论“注音形声字”》,《研究生论文集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期。
4、《释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器物铭文中的“ ”和“私库”》,《史学集刊》1982年第3期,第68-69页。
5、《湖北随县刘家崖、尚店东周青铜器铭文补释(两篇)》之一,《考古》1982年第6期,第663页。
6、《战国货币铭文中的“刀”》,《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1983年7月,第305-326页。
7、《〈古玺汇编〉释文订补及分类修订》,《古文字学论集(初编)》,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83年,第485-535页。
8、《读侯马盟书文字札记》,香港:《中国语文研究》第6期,1984年。
9、《战国“ (廪)”字考察》,《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4期,第80-87页。
10、《谈徐王炉铭文中的“闾”字》,《文物》1984年第11期,第84页。
11、《释“受”并论盱眙南窑铜壶和重金方壶的国别》,《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辑,中华书局,1986年6月,第51-59页。
12、《〈辅师 簋〉补释》,《〈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第217-218页。
13、《谈新近公布的两枚战国齐莒刀》,《文物研究》第3期,黄山书社,1988年9月,第139-141页。
14、《于省吾先生二三事》,《文物天地》1988年第4期,第2-4页。
15、《战国“信完”封泥考》,《中国文物报》1989年8月25日第三版。
16、《古玺合文考(十八篇)》,《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中华书局,1989年6月,第268-281页。
17、《说“苞”“郁”》,《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第32-36页。
18、《燕马节补考——兼释战国时代的“射”字》,江苏太仓:“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八届年会”会议论文,1990年。
19、《释 》,《文物研究》第6辑,黄山书社,1990年10月,第218-223页。
20、《试说齐国陶文中的“锺”和“溢”》,《考古与文物》1991年第1期,第67-75页。
21、《说梁重釿布》,《中国钱币》1991年第2期,第21-26页。
22、《战国玺印中的“虞”和“衡鹿”》,《江汉考古》1991年第3期,第85-87页。
23、《释战国“可以正民”成语玺》,《湖南博物馆文集》,岳麓书社,1991年1月,第49-51页;又见《印林》第16卷第4期,1995年。
24、《释战国文字中的从“ ”和从“朕”之字》,《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中华书局,1992年8月,第490-499页。
25、《战国玺印中的“申屠”氏》,《文史》第三十五辑,中华书局,1992年6月,第48页;又见《印林》第16卷第3期,1995年
26、《十六年喜令戈考》,《海角濡樽集:罗继祖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长春文史资料》1993年第1辑,第94-95转111页。
27、《谈战国货币铭文中的“曲”字》,《中国钱币》1993年第2期,第16-21页。
28、《鄂君启节“ ”字解》,《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1993年10月,第273-292页。
29、《古玺辨伪二例》,《文物》1993年第11期,第77-78页。
30、《古玺和秦简中的“穆”字》,《文史》第三十八辑,中华书局,1994年2月,第6页。
31、《释双剑 旧藏燕“外司圣鍴”玺》,《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第162-165页。
32、《战国官玺释解两篇》,《金景芳九五诞辰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4月,第190-195页。
33、《燕国铭刻中的“泉”字》,《华学》第二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47-52页。
34、《楚帛书“ 步”解》,《简帛研究》第二辑,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第56-58页。
35、《齐官 考》,《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53-161页。
36、《武陵新见古兵三十六器集录》,与张光裕合作,《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六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年。
37、《赵铍铭文“伐器”解》,《训诂论丛》第三辑,高雄: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训诂学会,1997年,第795-806页。
38、《赵十六年守相信平君铍考》,《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语言及文学系,1997年10月,第397-414页;又见《赵十六年守相信平君铍考》,《张其凡教授荣开六秩纪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619-625页。
39、《焂戒鼎补释》,《史学集刊》1998年第1期,第4-6页。
40、《赵二十九年相邦赵豹戈补考》,《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第170-172页。
41、《东周兵器铭文考释五篇》,《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古文字研究专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第551-557页。
42、《燕国玺印中的“身”字》,《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96-199页。
43、《释三方收藏在日本的中国古代官印》,《中国文字》新廿四期,台北:艺文印书馆,1998年12月,第83-93页。
44、《“ ”字的形音义——为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而作》,《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5月,第287-300页。
45、《陈曼瑚“逐”字新证》,《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46-47页。
46、《古玺姓氏考(复姓十五篇)》,《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98年10月,第74-88页。
47、《战国玺印中所见的监官》,《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17-121页。
48、《赵武襄君铍考》,《文物》2000年第1期,第65-69页;又见《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13-124页。
49、《古文字学一世纪》,《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1期,第14-15页。
50、《〈合〉33208号卜辞的文字学解释》,《史学集刊》2000年第1期,第20-23页。
51、《阳文秦印辑录》,《中国古玺印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0年。
52、《古文字中的借笔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辑,中华书局,2000年3月,第308-337页。
53、《楚文字中的“陵”和“陲”》,长沙:“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1年。
54、《古文字中的“注音形声字”》,《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文字学组:古文字与商周文明》,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2年6月,第223-236页。
55、《谈济南市博物馆藏元年相邦建信君铍》,《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305-308页。
56、《释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中的“ 公”》,《追寻中华古代文明的踪迹——李学勤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年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57-58页。
57、《关于古文字工具书编纂的三个问题》,《中国文字研究》第三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03-104页。
58、《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114出土叔夨方鼎及相关问题研究笔谈》,《文物》2002年第5期,第73-74页。
59、《蔡家岗越王者旨於睗戈新释(提要)》,《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辑,中华书局,2002年6月,第100-101页。
60、《广东省博物馆藏王孙遗者钟辨伪》,《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2002年7月,194-198页。
61、《“ ”字的形音义》,《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月,第139-148页。
62、《假设之上的假设——金文“ 公”的文字学解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8页。
63、《新见古兵地名考释两则》,《九州》第三辑(先秦历史地理专号),商务印书馆,2003年4月,第131-140页。
64、《战国文字中一种值得注意的构形方式》,《汉语史学报专辑(总第三辑):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先生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92-93页。
65、吴振武、于闰仪、刘爽:《吉林大学文物室藏古陶文》,《史学集刊》2004年第4期,第94-97页。
66、《关于温县盟书中的“ 公”》,《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06-207页。
67、《朱家集楚器铭文辨析三则》,《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第291-299页。
68、《关于新见垣上官鼎铭文的释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5-10页。
69、《试说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器物铭文中的“ ”字》,《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44-46页;又见《试说平山战国中山王墓铜器铭文中的“ ”字》,《中国文字学报》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第73-76页。
70、《谈虎溪山〈阎氏五胜〉中的几个字》,《康乐集——曾宪通教授七十寿庆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35-37页。
71、《新见西周爯簋铭文释读》,《史学集刊》2006年第2期,第84-88页。
72、《说徐王粮鼎铭文中的“鱼”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辑,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24-229页。
73、《说甚六鼎铭文中的“以鹿四方,以从句吴王”句》,《简帛》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4页。
74、《〈鉴印山房藏古玺印菁华〉序》,《鉴印山房藏古玺印菁华》,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75、《试释西周㺇簋铭文中的“馨”字》,《文物》2006年第11期,第61-62页。
76、《先秦“替”字补证》,《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二)》,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第421-425页。
77、《〈古兵器收藏系列丛书——弩机〉序》,《古兵器收藏系列丛书——弩机》,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
78、《新见十八年冢子韩矰戈研究——兼论战国冢子一官的职掌》,《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7年9月,第1-26页。
79、《范解楚简“蒿(祭)之”与李解㺇簋“燹夆馨香”》,台北:“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07”会议论文,2007年11月。
80、《说仰天湖1号简中的“蔖疋”一词》,《简帛》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第39-45页。
81、《〈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序》,作家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4页;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文字编(一~五)〉序》,《中国文字研究》2008年第一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6月,第121-122页。
82、《〈燕国铭刻中的“泉”字〉补说》,《古文字学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230-235页。
83、《释西周㺇簋丙铭中的 字》,《华学》第九、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第131-132页。
84、《谈珍秦斋藏越国长铭戈》,《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2008年9月,第311-317页。
85、《〈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序》,齐鲁书社,2009年1月,第1-2页。
著作教材
1、《〈古玺文编〉校订》,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于省吾,1984年10月。
2、《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编撰及释文:吴振武、林澐,文物出版社,1987年9月。
3、《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主编:姚孝遂,副主编:肖丁,编辑:何琳仪、吴振武、黄锡全、曹锦炎、汤馀惠、刘钊,中华书局,1988年2月。
4、《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主编:姚孝遂,副主编:肖丁,编辑:何琳仪、吴振武、黄锡全、曹锦炎、汤馀惠、刘钊,中华书局,1989年1月。
5、《甲骨文字诂林》,主编:于省吾,按语编撰:姚孝遂,编辑人员:肖丁、王贵民、王宇信、谢济、何琳仪、吴振武、汤余惠、刘钊,中华书局,1996年5月。
6、《珍秦斋藏印【战国篇】》(考释部分),澳门:澳门基金会,2001年6月。
获奖记录
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
199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
1994年被评选为首届“长春十大杰出青年”,
199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199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1997年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
1998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1998年、2002年被批准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
2006年被批准为吉林省高级专家,
2011年被批准为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任免信息
2019年9月6日,学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宣布教育部党组对我校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职决定:免去吴振武的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常委职务,吉林大学副校长职务。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