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印,男,汉族,1942年7月出生,河南卫辉人,大学文化,农艺师,196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卫辉市委副书记、新乡市委副书记、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当选为第十五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现任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
人物经历
1959年10月,吴金印参加工作。
1959年10月,吴金印在李源屯公社董庄村任会计。
1960年1月,吴金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11月至1961年4月,吴金印任李源屯公社董庄村任队长、会计。
1961年5月至1965年5月,吴金印任李源屯董庄村党支部书记。
1965年6月至1965年8月,吴金印在河南省团校学习。
1965年9月至1965年12月,吴金印任李源屯公社党委委员、团委书记。
1966年1月至1966年7月,吴金印在中央团校学习。
1966年8月至1968年2月,吴金印任狮豹头公社党委委员、团委书记。
1968年,吴金印前往太行山狮豹头乡任职。当地交通不便,居民饮食简陋,常以汤水泡野菜为食,缺乏盐分。在狮豹头工作的十多年间,他组织群众修建基础设施,包括打通6个山洞、筑85道大坝、建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8座公路大桥,并开垦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群众为感谢吴金印,在太行山峭壁上刻下“太行公仆”四字。
1969年1月至1971年4月,吴金印任狮豹头公社党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
1971年5月至1979年4月,吴金印任狮豹头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委员。
1979年5月至1980年5月,吴金印在狮豹头公社工作、任县委委员。
1980年7月到1983年5月,吴金印在上乐村公社工作,任县委委员。
1983年9月至1986年8月,吴金印任
汲县五四农场书记、场长。
1986年9月至1987年11月,吴金印任李源屯乡党委书记。
1986年12月,吴金印当选为中共
新乡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
1987年11月至1993年2月,吴金印任唐庄乡党委书记。期间开展下村调研工作。他注意到西北方向存在两条各长十多公里的荒沟,即后山沟和十里沟。吴金印与班子成员在高温天气下,步行数十公里,详细观察荒沟地形,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理计划。
1992年12月,吴金印当选为中共
新乡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
1993年3月至1998年1月,吴金印任中共
卫辉市委副书记兼
唐庄镇党委书记。
1995年12月,吴金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
1997年9月至1998年1月,吴金印任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党委书记。
1998年2月至2002年8月,吴金印任中共
新乡市委副书记兼唐庄镇党委书记。(期间,2001年3月至2001年6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1998年,从广东学习归来的吴金印,提出要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实现工业化。他请来省、市、县三级规划部门,在唐庄镇规划建设方圆15.6平方公里的集聚区,区内建成了五纵五横的道路,铺设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天然气网,实现了路、水、电、气等“七通一平”。
2002年9月,吴金印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唐庄镇党委书记。
担任职务
吴金印曾任卫辉市委副书记、新乡市委副书记、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当选为第十五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吴金印现任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
1997年7月,吴金印当选为中共新乡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1997年9月,吴金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当选为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99年2月,吴金印当选为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9月,吴金印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唐庄镇党委书记。
2002年10月,吴金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11月,吴金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3年2月,吴金印当选为中共新乡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2003年2月,吴金印当选为新乡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2月,吴金印当选为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3年3月,吴金印任全国政协委员。
2018年1月20日,吴金印当选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人物事迹
造地工作
1960年,18岁的吴金印担任李源屯公社董庄村队长。饥荒时期,主要任务是解决村民的温饱。村里土地资源有限,且面临多石荒山,年轻的村官萌生了在石头山上开垦土地的想法。吴金印向村民表达观点:土地可以带来收获,通过种植作物可获得回报。逐年增加耕地有助于改善贫困。在太行山区,由于山体和沟壑主要由石头组成,开垦土地难度极大。吴金印与团队深入考察山沟和荒岭,“频繁行走导致鞋子快速磨损”。经过调研,团队决定利用山石缝隙中的土壤,建造梯田。方案确定后,吴金印组织多次会议,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造地方案。开工时,未出现反对意见。
情系民众
吴金印倾向于与贫困家庭建立联系,并与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士交往。在唐庄镇任职时,他时常走访村民家中,参与日常劳作,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同时承担在村民家用餐的费用。
在砂掌村驻点时,吴金印发现五保户武忠健康状况不佳,遂与其同住以便照料。他注意到老人行动不便,经检查发现是脚趾甲嵌入肉中,于是为老人烧水洗脚,并清理老茧。
某年冬季,吴金印在检查防火工作时,遇见一对母子艰难地抬着高位截瘫者韩志明行走。在了解到韩志明家庭经济拮据且因村庄规划出行不便后,次日他便组织镇干部为韩志明修建了一条从家至大街的道路,并与其建立了友谊。此后,吴金印不仅协助韩志明修缮漏雨房屋,还在冬季提供新棉衣和棉被。
吴金印不仅自己深入群众,还要求其他干部效仿。为确保执行,他制定了相关表格,规定每位干部每月在群众家居住的时间,并实施定期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干部提出批评。
为民服务
吴金印一生致力于服务民众,常言干部应为人民办事,否则愧对群众。40余年来,他放弃晋升机会,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树立良好形象。在卫辉市狮豹头公社,他改善基础设施,使山区巨变。1987年调任唐庄乡党委书记后,他建设“六个万”产业园区,坚持治山治水,打造产业集聚区,吸引多家工业企业,使唐庄镇经济腾飞。2018年,唐庄镇总产值达107.76亿元,产业结构转型,进入全国经济发达镇序列。
传承家教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吴金印从传统文化入手,教育子女从小养成尊敬师长、勤学好问、吃苦耐劳的品格,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对党、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在世时,无论他平时工作再忙,回到家总要抽时间为父母洗洗脚,他也要求每一个子女至少每周为长辈洗一次脚,用这种朴素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养成孝敬老人的良好习惯。子女参加工作以后,见面的时间少了,但是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子女的教育,时常打电话询问子女的工作、学习情况,反复谆谆教导。
扎根基层
当年与老吴共事的伙伴中,部分人成为地、市领导或进入省机关。然而,老吴多次婉拒组织上调至上级机关的机会,坚持在基层和群众中工作。群众为表达感激之情,多次为老吴立碑刻传,但他均予以拆除。一次,群众趁老吴出差,在镇里西山景区最高岩石上刻下“吴公山”三字。老吴归来后对此表示不满,要求立即凿除。
老吴得知“吴公山”由老同事李庆一刻写后,感激但拒名,建议改为“唐公山”,代表唐庄群众公有。李庆一覆盖“吴”字,计划更改,并表示对老吴的感激和铭记。
所获荣誉
吴金印先后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先进工作者、学习焦裕禄的好干部、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焦裕禄样式好干部等称号。
人物生活
“干部是面镜,群众是杆秤。要想打好铁,必须自身硬。”
“劳动能使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劳动能打破官阶,劳动能强身健体。”
“只要你听了群众的意见,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好处,尝到了甜头儿,群众自然不会反对你。”
“老百姓养一头猪,一年能挣几百元;养一只鸡,一年能攒一罐鸡蛋。咱们当干部的,吃的是群众的粮食,花的是群众的税收,如果不替群众办事儿,还不如一头猪、一只鸡!”
“唐庄能有这么大变化,能富裕起来,是唐庄的乡亲们用自己的双手劳动得来的,都是群众的功劳,我最多只是个带头的,咋能都贪了,我可不能当功劳的贪污犯!”
“只要你长期坚持走群众路线,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所想的,干群众想干的。代表了群众的利益,听了群众的意见,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好处,尝到了甜头儿,群众自然不会反对你,把你当亲人看待。”
“只有生活在群众中才知道群众想啥,才知道自己该干点儿啥。”
“土地是聚宝盆,春天种下几粒种子,秋天就能收到几十倍的回报。每年多造一点地,咱们脱贫就多一分空间。”
“我们干部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
“老百姓养鸡为下蛋,养狗为看门,养我们干部为啥?如果我们不为老百姓办事,连鸡狗都不如。”
“我们农村领导干部,吃的粮是农民种的,拿的工资也是靠农民交的税。在工作上要是不给群众办事,不带领农民致富,对不起人民啊。”
“群众好比土地,我不过是一粒种子,只有把根扎到土里,才能开花结果。”
“基层的事儿,涉及群众的事儿,桩桩件件很具体,要想一一解决,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想着群众的利益,才能办好。”
“劳动能使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劳动能打破官阶,劳动能强身健体。”
人物评价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吴金印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视人民群众为父母,见不得群众有难处。(
红色文化网 评)
吴金印同志是老典型,他几十年如一日,与群众同甘苦,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践行群众路线的榜样,他的事迹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生动教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 评)
一位普普通通的乡镇党委书记——吴金印,他的身上却绽放出了最伟大的光芒。他的伟大并不在于他为唐庄人民做了什么,而在于他用40多年“心不离群众,身不离劳动”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一个榜样。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扑下身子,放下身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帮群众治穷致富,才是真正的联系群众,群众才会把他刻在心碑上。(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吴思瑶 评)
人物影响
人物书籍
《此心此念——太行山之子吴金印》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任林举,讲述了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优秀基层共产党员吴金印的故事。
《太行金印》是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长利。本书描绘了吴金印在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上奋斗40多年基层奉献的历程。
学习榜样
1996年10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吴金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199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吴金印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向“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 吴金印同志”学习的活动,引起了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