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区,云南省昆明市辖区,位于云南省滇东高原腹地,滇池东岸,东临宜良县、澄江市,南接晋宁区,西隔滇池与西山区相望,北接官渡区,属亚热带气候,干湿季分明,总面积510.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8月,呈贡区辖10个街道。截至2023年末,呈贡区常住人口70.97万人。
历史沿革
呈贡历史悠久,在距今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昆明人”在此生息繁衍。
春秋战国,呈贡属于古滇国的中心区创造了青铜文化。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汉王朝在古滇国区域设置益州郡,呈贡属于益州郡谷昌县地。
隋唐时期,呈贡为昆州益宁县地。
南诏大理国时期,呈贡属于三十七部强宗部,彝族先民建有呈贡城。
元宪宗六年(1256年),立呈贡千户,隶属善阐万户,下辖呈贡、诏营、切龙、雌甸、塔罗、罗忽、安江、安棚、大吴龙和乌纳山区。至元十二年(1275年),割呈贡、诏营、切龙、雌甸、塔罗、罗忽6城及乌纳山区置呈贡县,为中庆路晋宁州领县。原呈贡千户所辖的南部地区被分设为归化县,不久呈贡县改为晟贡县。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复为呈贡县。
清康熙七年(1668年),归化县建制撤销,所辖2里并入呈贡县,并废里改乡。雍正五年(1727年),呈贡县改属晋宁州领县。
民国时期,呈贡县直隶云南省。
1950年1月12日,成立呈贡县人民政府,隶属云南省玉溪专区。
1958年12月10日,呈贡县建制撤销并入晋宁县为呈贡人民公社。
1961年4月,从晋宁县划出龙街、吴家营、大渔、洛羊、马金铺5个人民公社成立呈贡区,隶属
昆明市。
1965年9月1日,恢复呈贡县建制,仍隶属昆明市。
2011年5月,撤销呈贡县,设立昆明市呈贡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27年,呈贡县所辖6个乡改为4个区,区下共辖69个乡(镇)。
1950年1月,呈贡县下辖平原、三台、果园、七星、梁王、海宝6个区。8月,并平原、三台为平原区,并果园、七星为果园区,并梁王、海宝为梁王区,3区共辖27个乡。
1958年,全县建为乐园、幸福2个人民公社,下辖19个管理区。
1963年,呈贡区增设七甸人民公社,全区辖6个人民公社。
1984年,全县撤公社建为1镇6区,下辖59个乡、3个乡级镇和3个乡级办事处。
1988年,区(镇)改乡(镇),全县设龙城、洛羊2个镇和龙街、七甸、吴家营、大渔、马金铺5个乡,下辖65个办事处。
1999年,龙街乡更名为斗南镇,全县辖4乡3镇。
2007年12月,撤销龙城镇、洛羊镇、斗南镇、吴家营乡,设立龙城街道、洛羊街道、斗南街道、吴家营街道。
2008年5月1日,呈贡县马金铺乡的86.88平方千米范围委托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大渔乡的24.99平方千米范围委托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管理,洛羊街道的71.44平方千米范围委托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实管龙城、斗南、吴家营3个街道和七甸乡。10月,将实际管理的4个乡(街道)调整设置为7个街道,保留龙城、斗南、吴家营3个街道。新增设洛龙、乌龙、雨花3个街道。七甸撤乡改街道。
2009年,七甸乡和已托管的大渔乡、马金铺乡先后撤乡改街道。
2010年7月1日,呈贡县七甸街道的126平方千米范围委托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末,呈贡区辖10个街道,
洛羊街道、
马金铺街道、
大渔街道、
七甸街道4个街道先后由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托管。实际管辖
龙城街道、
斗南街道、
吴家营街道、
乌龙街道、
洛龙街道、
雨花街道6个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呈贡区位于云南省滇东高原腹地,
滇池东岸,东经102°45′~103°00′,北纬24°42′~25°00',东临
宜良县、
澄江市,南接
晋宁区,西隔滇池与
西山区相望,北接
官渡区。总面积510.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呈贡区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呈3级台阶状。西部为滇池东岸湖滨平原,是昆明断陷盆地东区,处昆(明)勐(腊)公路以西至滇池湖岸,面积约7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17%。该地域地势平坦,大部地区海拔1888~1910米,高差在22米以内;中部有浅丘,南部多海拔2000~2070米孤山。中部为丘陵,是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带,面积154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4%。该地地表波状起伏,大部分海拔1910~2000米,相对高差不足100米,多低山与浅丘分布。东部为石灰岩山地,属梁王山系余脉,元时称北段为乌纳山区,海拔2000~2820米,面积230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9%。
气候
呈贡区属亚热带气候,干湿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日温度变化大;夏无酷暑,雨量集中;秋季温凉,天高气爽;冬季日照充足,天晴少雨;多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日照时数2177.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05.2毫米。
2022年,呈贡区年平均降雨量670.9毫米;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日照时数2231.6小时。
水文
呈贡区境东界为金沙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岭地带。境内的马料河、洛龙河、捞鱼河、梁王河、南冲河均汇水滇池,瑶冲河(七甸河)在石夹子入落水洞,6河均属金沙江水系,境内总长99.1千米,迳流面积429.05平方千米。
土壤
呈贡区有棕壤、红壤、冲积土、水稻土、紫色土5个土类。棕壤类分布于梁王山一带,质地为中壤至轻壤,粒状结构,中性偏酸,无石灰反应,有机质含量丰富,自然肥力高。红壤类除大渔街道仅有517亩外,其余各街道海拔1900~2600米山地、丘陵广有分布,是全区粮、果等主要种植用地。冲积土类主要分布于滇池湖滨的斗南、梅子、江尾、乌龙一带,土层深厚,耕性好,肥力上等,保水保肥,35~38厘米深以下有潴育层,局部低洼涝渍,宜种蔬菜。水稻土类主要分布在呈贡西、中部,东、东北部较少。紫色土类主要分布于七甸东部阳宗海西岸附近,海拔2100~2300米,土层浅薄,养分低,岩层出露多,宜林。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呈贡区有耕地6636.32公顷,种植园用地3142.73公顷,林地16597.65公顷,草地1699.46公顷,湿地128.0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906.4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762.0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231.80公顷。
水资源
呈贡区辖区水资源总量4126.73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23.78立方米/年·人。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呈贡区境内植物分为木本、草本、水生三大类。木本植物按用途分为用材林、果林、薪炭林3种。共有野生草本植物112种438属602种。主要品种有禾本科76种,菊科62种,蝶形花科51种,唇形科27种,莎草科25种,蓼科14种。野生药材100余种,品种有柴胡、黄芩、草乌、沙参、仙鹤草等。水生植物尚存19科29种,组成11个以一种为主、伴生其他的混合群落类型,分别是芦苇群落、茭草群落、菖蒲群落、水花生群落、飘浮群落、浮叶群落、沉水群落、狐尾藻群落、马来眼子菜群落、红线草群落、苦草群落。
动物资源
呈贡区境内野生动物稀少,禽类有麻雀、燕、猫头鹰、鹭鸶、乌鸦、鹞、鹰、斑鸠、火雀、苦雀、戴胜等。爬行类较常见的有壁虎,量少不多见的有青蛇、乌稍蛇、麻蛇、青竹蛇、绿蛇、碎花蛇、秤杆蛇、气扁蛇、蜥蜴等。常见的害虫有米象、蚜虫、螟粘虫、稻飞虱、青虫、大蟋蟀、蝼蛄、蝗虫、蚱蜢、家白蚁等。
矿产资源
呈贡区矿藏品种不多,储量较小。区内主要蕴藏磷、硫铁、铝、石英砂岩、耐火粘土、烟煤、石灰岩、钴等,但没有大型矿床。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呈贡区常住人口70.9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4万人,出生率为5.7‰;死亡人口0.38万人,死亡率为5.41‰;自然增长率为0.29‰。年末全区城镇人口66.22万人,乡村人口4.75万人,城镇化率93.31%,比上年末提高2.7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呈贡区是一个以汉族人口居多的多民族聚居区。主要分为汉、彝、回、白、哈尼、壮、傣、苗、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瑶、藏、布朗、阿昌、怒、普米、德昂、独龙、蒙古、基诺、水、满、布依等44个以上民族。
经济
综述
2022年,呈贡区地区生产总值591.05亿元,增长5.9%,总量在昆明14个县区中居第六位,增速在14个县区中排名第二位。两年平均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40.99∶57.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926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12924美元。
2023年,呈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3.05亿元,比上年下降2.9%,总量在昆明14个县区中排官渡、五华、盘龙、西山、安宁之后,居第六位,增速在全市14个县区中排名末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79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8.93亿元,同比下降10.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56.33亿元,同比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6∶36.46∶62.1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160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11552美元。
人民生活
2023年,呈贡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68元,同比增长4%。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07元,同比增长3.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5元,同比增长6.9%。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374元,同比增长9.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691元,同比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833元,同比增长13.1%。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呈贡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26.8%。实际管辖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27.1%。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35.4%,非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6.6%。从三大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3.54%,第二产业同比增长41.12%,第三产业同比下降29.86%。
财政
2023年,呈贡区实际管辖区内财政总收入49.35亿元,同比增长22.5%。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4亿元,同比增长14.5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24亿元,同比增长24.5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78亿元,同比下降3.41%。
第一产业
2023年,呈贡区完成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8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农业产值11.93亿元,同比增长2.9%;林业产值0.68亿元,同比增长6.6%;渔业产值0.05亿元,同比增长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17亿元,同比下降5.6%。
2023年,呈贡区粮食种植面积291.36公顷,粮食产量1949.03吨;蔬菜种植面积7884公顷,蔬菜产量20.74万吨;鲜切花种植面积494公顷,产量18318万枝。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呈贡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98.9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同比增长7.2%,重工业同比增长4.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0.6%,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1%。从主要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
建筑业
2023年,呈贡区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在库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541.16亿元,同比下降36.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168.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29%。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4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48%。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5.48亿元,同比下降27.5%。
2023年,呈贡区实际管辖区内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在库建筑企业全年完成产值29.92亿元,同比下降10.44%。其中,建筑工程完成产值26.08亿元,同比下降13.38%;安装工程完成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16.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365.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3%。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4.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5%。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呈贡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0.84亿元,同比下降0.6%。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8.27亿元,同比下降3%。分区域看,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46.80亿元,同比下降3.7%;乡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46亿元,同比增长23.3%。从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完成11.51亿元,同比增长17.2%;商品零售完成136.75亿元,同比下降4.9%。实际管辖区内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8.29亿元,同比增长12.9%。
2023年,呈贡区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6.25亿元,同比增长5.6%。全区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完成950.69亿元,同比下降3.5%;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199.95亿元,同比增长2%;住宿业营业额完成5.39亿元,同比增长43.8%;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0.41亿元,同比增长7.9%。
服务业
2023年,呈贡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43.59亿元,同比下降13.45%;营业利润5.14亿元,同比下降35.5%。
邮政电信
2023年,呈贡区电信业务总量9.80亿元,同比增长1.86%。全区邮政业务总量0.67亿元,函件48.34万件,报刊期发数1065.85万份。
金融业
2022年,呈贡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2.46亿元,增长24.83%。其中住户存款495.51亿元,增长35.14%。各项贷款余额957.03亿元,增长147.08%。其中,住户贷款373.96亿元,增长85.92%。
交通运输
综述
呈贡区交通便利,距长水国际机场17千米,西南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位于呈贡,附近有多条通往国外、省外、辐射云南的高速公路。沪昆、云桂等高铁及泛亚铁路的起点站昆明新南站落户呈贡,昆明南站是“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基础设施。
2023年,呈贡区公路货物运输量3215.4万吨,同比增长18.32%,公路旅客运输量8756万人次,同比下降14.56%,公路货物周转量209001万吨千米,同比增长18.36%,公路旅客周转量96316万人千米,同比下降0.27%。
公路
呈贡区的干线公路现阶段已建成黄马高速、呈澄高速、昆玉高速、昆石高速、G324福昆线、G213老昆洛路、呈黄路等。
铁路
2016年12月28日,
昆明南站正式投入使用,沪昆、云桂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呈贡进入高铁时代,呈贡由末端节点转向枢纽门户。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昆明呈贡与老挝万象之间实现朝发夕至。
公共交通
昆明地铁1号线、4号线、9号线经过呈贡新区,其中1号线、4号线已通车运营。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呈贡区共有普通中学22所(含高级中学2所),在校生31432人,专任教师2605人;普通小学24所,在校生37560人,专任教师2134人;幼儿园73所,在园幼儿20178人,专任教师1639人。小学毛入学率100.33%,小学净入学率99.49%。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03.88%,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99.55%。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9.94%。(不含洛羊街道)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7月,呈贡区已获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42家,其中规上企业11家,规下企业31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呈贡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406301册。(含街道分馆、社区服务点藏书量)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8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3家,文化批零业1家,文化服务业14家。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呈贡区共有卫生机构321个。其中,医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59个,村卫生室73个;卫生技术人员316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29人,注册护士1295人,技师326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病床1031张。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呈贡区实际管辖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7877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完成率103.3%。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80181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5083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96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3%。全区(含大渔、马金铺街道)参加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47580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54560人。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张天虚故居
张天虚故居位于呈贡区龙街中段,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2008年修缮。坐东向西,占地193平方米。为四合院二层楼民居建筑,前三间临街为铺面。
张天虚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12月8日诞生于此。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列为市级挂牌博物馆。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冰心默庐
冰心默庐原名“华氏墓庐”,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居住于此,冰心在此居住时,取“墓”之谐音,改名“默庐”。冰心默庐于2003年5月被列为昆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0月经揭顶修葺后面向社会全面开放。2018年5月被创建为民进云南省委“民进会史教育基地”,2022年5月成功入选民进第二批全国会史教育基地,是省、市统战系统和民进组织、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基地。
民风民俗
板凳龙舞
板凳龙舞是呈贡民间的一种舞蹈形式,以戏耍为主,有一定表演性和自娱性,有庆丰收、祈平安的内涵,是一种以庆贺、热闹为主的汉族民间舞蹈,也称耍板凳龙。板凳龙制作一般采用农村家庭常用的四脚条形木板凳,加以简单的形象彩扎而成,故而有取材方便,体积小,重量轻,舞蹈动作套路简单、易学等特点。表演则根据场地大小,可以一条板凳龙也可以多条板凳龙组合在舞台或广场表演。
风景名胜
综述
呈贡区主要旅游景区(点)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斗南花市景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家(昆明市呈贡区洛龙公园景区、昆明市呈贡区三台山公园景区)和云上云特色小镇、花都海洋世界、七彩云南第壹城、第七街区、张天虚故居、冰心默庐、大古城魁阁、文庙等。
主要景点
斗南花市景区
斗南花市景区坐落于云南昆明市呈贡区滇池东岸的斗南花市,因花而盛、因花而闻名。斗南花市不仅仅是一个鲜切花的集散地,更是一个综合性的花卉产业链服务平台。从加工花卉到多肉植物,从花卉种子到花卉衍生品,涵盖了花卉产业的每一个环节。2017年,斗南花市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昆明市呈贡区三台山公园景区
昆明市呈贡区三台山公园景区,地处滇池东岸,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景区海拔高度1954.3米,占地面积7.28公顷,因山势三叠成台而得名。山上种植云南山茶、云南樱花等名贵花木及呈贡特产的宝珠梨、水蜜桃、红杏等树木,环境悠闲别致,闹中取静,是集游憩、观赏、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城市公园。
地方特产
呈贡宝珠梨
呈贡宝珠梨已有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说元朝初年,云南地方官员把宝珠梨进贡给朝廷,皇帝吃了赞不绝口,便要年年进贡,并赐名出产宝珠梨的地方为“呈贡”,呈贡县因此得名。呈贡宝珠梨外观为圆形,重量多在三百克左右,最大的能超过五百克,果皮很薄,为淡黄绿色,果肉雪白,吃起来口感很脆,果汁量大,味道香甜。
呈贡豌豆粉
呈贡豌豆粉成品色泽金黄,有豌豆的特殊清香,口感柔软嫩滑。豌豆粉的制作技艺复杂,先把干豌豆粒用水泡发后,去皮掺水磨成浆。磨好浆后,大锅烧水,水温适宜时,一边往锅里倒浆,一边顺一个方向搅。待浓淡合适时,让它在锅里慢慢煮,锅里的豌豆粉“卟吃、卟吃”冒泡,出锅前放入适量的盐。煮得稀一些的,就是“稀豆粉”,煮得稠一些的,经纱布过滤、冷却后凝固而成的就是“豌豆粉”。2010年,呈贡豌豆粉的制作技艺被列入昆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荣誉称号
2019年7月,呈贡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2020年2月,呈贡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
2020年6月,呈贡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1年7月,呈贡区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2年3月,呈贡区入选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
2022年4月,共青团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委入选“2021年度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