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伦(1463年11月23日—1542年8月11日),字伯明,号贞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人,明朝中期大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天顺七年十月十三日(1463年11月23日),周伦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伦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九岁时,父亲周绍亲自手书《大学》章句教授周伦,周伦能迅速领悟。十二岁时,周伦开始跟随乡里先生黄足庵学习
《易经》,研习科举的学说,每次下笔成文,言辞不凡,令众人感到惊奇。
成化十八年(1482年),周伦进入县学成为生员,被补为廪膳生。
弘治五年(1492年),周伦参加应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弘治九年(1496年),周伦在礼部会试中考中贡士,但考虑到祖母张氏去世尚未安葬,且自己身患疾病,于是未参加殿试,上疏请求归乡。
登科入仕
弘治十二年(1499年),周伦考中进士,观政工部。冬天,周伦被任命为保定府新安县知县。周伦到任后,立即询问百姓的疾苦,他平均百姓的徭役负担,并将桑蚕丝税全部减至低于以往的水平,这极大地惠及了百姓。
弘治十三年(1500年)秋,新安县遭遇严重的旱灾,县南的易阳地区蝗虫聚集如云。周伦亲自率领官员和随从,赤脚徒步到神庙祈求降雨,第二天天降大雨,蝗虫都死去。
弘治十四年(1501年),新安发生了水灾,周伦上疏请求停止派遣伐木的任务,并请求发放寄养的马匹。此事交由兵部商议,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长沟等地的河堤被水淹没,成为百姓的忧患。周伦向巡抚请求发放粮食进行赈济,并让人各自召集泥土来填筑河堤,只有在开始填土时才发放粮食,百姓们都踊跃参与,不久河堤就修筑完成了。周伦还疏通了各个乡村的水道,教导百姓使用
戽斗来灌溉田地,于是新安县开始广泛种植水稻。当时百姓饥饿,粮价飞涨,周伦再次向巡抚请求,仿照古代常平仓的办法,降价出售粮食以救济饥民。第二年新安县稻谷丰收,粮价下跌,周伦又下令按照原价收购粮食归还给官府,官府没有遭受损失,而百姓也没有再遭受饥饿之苦。当时,大理寺右寺丞
吴一贯因河南赈济事务路过保定,了解到周伦的贤能,特意上疏推荐他。
弘治十五年(1502年)秋,周伦进京朝见明孝宗,领受敕令后返回新安县,他提议并处理了养马所需的土地问题,使得百姓免除了这项重负。周伦刚到任新安县时,他增修了学庙,到了这个时候,他又改建了静修书院,用来祭祀元朝的大儒
刘因。在公务之余,周伦会亲自与学生们讨论经义,这使得当地的士人都热衷于学习。周伦曾两次代理安州和祁州的州印,每到一处都深得民心,因此巡抚都御史
王沂和巡按御史乔恕都联名上奏保举他。
弘治十六年(1503年),周伦前往吏部提交任职期间的政绩报告,因考核成绩优异而再次被任命原职。巡按御史
陈恪对周伦在任期间的政绩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估,认为他政绩卓著,因此周伦的父母和妻子都获得了朝廷的封赏。
考选御史
弘治十七年(1504年)五月,周伦被选拔前往吏部参加考选,最终被任命为山东道试监察御史。同年十月,他开始巡视西城。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周伦正式被任命为山东道监察御史。当时明孝宗驾崩,朝廷在乾清宫举行佛教法事,同时邻近边境的州县正官也前来进香,周伦都认为这些做法不妥,于是上疏请求停止这些活动。当时宣大地区有警报传来,周伦随即准备了应对敌寇的六条策略:一是清理并储备军需物资,二是确保军饷充足,三是谨慎防守战略要地,四是慎重选拔任用人才,五是严守漕运河道,六是安定民心,这些策略都切中时弊,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朝廷将这些建议交由兵部讨论后执行。同年十一月,周伦奉旨前往居庸关,并一直巡视到龙泉关,负责巡视那里的军务情况。
正德元年(1506年),发生了太监李兴未经允许擅自砍伐皇家禁林山木的事件,周伦上疏弹劾。相关奏报提交后,明武宗下令交由司法部门审议并回复。明武宗对周伦的直言不讳表示赞赏,并特别赏赐了他羊、酒和钱钞。同年七月,周伦再次奉旨前往边疆关隘进行实地考察。九月,他得知父亲周绍病危,于是请求回家养病,但当他赶回家时,父亲已经去世了。
正德二年(1507年),周伦按照惯例前往京城,领取孝字勘合(一种用于证明官员因父母去世而丁忧的凭证)。然而,在途中,周伦得知了宦官
刘瑾新颁布的条例,规定凡因病请假超过一年者,将被强制退休。他的朋友劝他说:“你因病回家,现在又因丧父之事进京,恐怕难以避免被强制退休的命运。如果你能借钱贿赂刘瑾,或许还能保住官职。”但周伦回答说:“用金钱来换取恶名,这不是我所愿意做的。”于是,周伦继续前行,但当他回到家时,已经超过了规定的一年期限,因此按照规定被强制退休。
周伦曾在朝廷上推荐过被革职的都御史
雍泰,认为其正直应被重新起用。然而,在正德三年(1508年),刘瑾翻出了他之前的推荐奏疏,作为处罚的依据,罚他缴纳二百石粮食到大同。又因为周伦之前曾揭露过国库西库中布花(一种货币)的积弊,又被罚一百石粮食到京城粮仓缴纳。当时,有一位和周伦同年的进士担任御史,在两淮巡盐,有人劝周伦去找这位御史帮忙,可以立即解决粮食问题。但他拒绝说:“这样做只会加重我的灾祸,我宁愿破产来缴纳罚款。”人们都对他的高风亮节表示敬佩。
正德五年(1510年),宦官刘瑾被诛杀。同年十一月,朝廷决定重新起用因故离职的官员,但周伦因母亲年迈而没有立即赴任。
正德七年(1512年)八月,周伦前往京城,担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他上疏力图解决积弊,共列举了五件事项,其中关于囚犯纸张罚款的规定,后来被正式确立为法令。在他提出的建议中,有一项是推荐遗落的人才,包括大学士
谢迁、尚书
刘大夏、编修
许赞、
谢丕,以及检讨
许诰、柳史、
李熙等人,这些人都是因为触怒了权贵或犯了错误而被贬谪的,周伦恳请重新起用他们。明武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此外,周伦还多次弹劾大学士
焦芳和总兵官张洪,他的这些举措深得民心,与舆论高度一致。
巡按山西
正德八年(1513年)二月,明武宗命周伦巡按山西。当时,鞑靼骑兵入侵,越过了十八个险要的关隘,副总兵神周因轻敌而失利,周伦上疏弹劾神周,并陈述了边防事务的见解。
同年六月,周伦又上疏提出了关于庆远军的八项建议,这些建议都被朝廷采纳了。周伦还上疏进一步论述道:“宣大、延绥、雁门等边疆地区,虽然各自独立为镇,但实际上在防御上需要相互联络。现在的情况是,各镇遇到鞑靼入侵时,只要鞑靼进入自己的领地就声称应该联合应援,一旦鞑靼离开自己的领地就说是要坚壁清野,各自为政,互不相救。这种闭门不出的观望态度使得鞑靼更加嚣张,长此以往,实在令人担忧。我请求朝廷调动各镇的机动部队和官军,让他们驻扎在靠近边疆的地方,根据鞑靼的态势,相互支援,这样各镇就能团结一心,边疆的防线也就稳固了。”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各镇都各自为政,只知自保,不相救援,导致鞑靼入侵时往往不能独自抵御,从而失守,所以周伦特别提出了这个问题。
此外,周伦还主持修筑了省城太原南关的城墙,新建了宁武归关的十一处土堡,修复了代州城及各关口的垛口和月城共计一万一千多丈,并疏浚了三千多丈的护城河,这些工程增强了防御能力,足以抵御鞑靼。当时,大盗绒王等人猖獗,周伦派遣军队进行围剿,捕获了他们的首领四十五名,安抚了余党,但他都将功劳归于将领和士兵,自己并未居功。
八月,周伦负责监考乡试,他公正严明,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他还修复了泽州的汤王庙,恢复了祭祀用的田地,修建了平阳尧舜禹祠,表彰了孝子和节妇,使百姓们懂得了崇尚美德。这一年,黄河从平陆县到怀庆府的三百多里河段,连续五天清澈见底,周伦上疏称这是地道安宁的象征,建议朝廷在皇宫和后宫中验证是否果然康宁和和洽,如果真是如此,就应当派遣官员去祭祀,以答谢神灵的恩赐。他还引用《春秋》中记载的大有年(丰收之年)作为例证,说明这虽然是异象,但并不一定是吉祥之兆,而是希望朝廷不要因此而懈怠,这是孔子教导后世万代的道理,希望皇帝能够明察。这一观点被当时的人们视为正论。
周伦在山西任职一年间,兴利除害,激浊扬清,不遗余力。他审理释放了被冤枉的囚犯,表彰了善良的人,惩罚了邪恶的人,以严明的风纪和清正的操守,使得山西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肃清和安宁,因此他的名声在朝廷中也非常显赫。他所推荐的布政使
孟凤、知府刘文庄、通判韩邦奇等人,后来都被朝廷重用,人们都称赞周伦有知人之明。
返回京师
正德九年(1514年)秋天,周伦奉命返回京城,并再次接受明武宗的敕令,负责拣选京城的军营官军。他上了两道奏疏,分别论述了选拔操练军队以充实军营队伍,以及清除长期存在的弊端以整肃军营的八项措施。这些建议被下达到兵部进行商议并付诸实施。
当时,明武宗即位已久,但朝廷的礼仪制度却长期被荒废。周伦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上疏,请求朝廷整顿朝仪,以作为天下的表率,这实际上是一种委婉的劝谏。按照旧例,朝廷应该每五年派遣一次官员去审录全国各地的囚犯,但自从流寇兴起,各地纷纷动荡不安,刑部上奏请求暂时停止这一制度,这一停就是十年。周伦看到这一弊端,便趁灾异之变上言,指出如果宽恤的典章制度长期被忽视,那么积压未决的案件就无法得到清理,这将会伤害社会的和谐,引发异常现象,而这未必不是由此造成的。他建议朝廷应该恢复派遣官员审录囚犯的制度,这样就能体现皇上的大仁大德,同时也能招来祥和之气。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将此定为固定的制度。
同年冬天十二月,朝廷派遣司设监太监划允前往乌思藏(今西藏地区)执行某项任务。当时划允的势力正盛,周伦上疏极力陈说派遣此人前往的弊端,虽然这份奏疏被明武宗留中未发(即未予批示),但划允也因此稍微收敛了一些。
官路顺平
正德十一年(1516年),周伦被提拔为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七月,
朱宸濠发动叛乱,南京形势危急。周伦负责镇守定淮门后方,以确保这一重要地区的安全,后来因功受赏。
正德十六年(1521年)六月,周伦升为大理寺右少卿。
嘉靖元年(1522年),周伦升为大理寺左少卿,并因明世宗登基获得赏赐,包括一锭白银。在郊祀礼成之后,周伦又获得了一表里文绮的赏赐。此外,还因为改元恩典,他上奏请求将封赏移给家人,明世宗恩准了他的请求。同年六月,周伦被提拔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嘉靖二年(1523年)四月,因为母亲李氏年事已高并思乡心切,周伦上疏请求辞官归乡,以便亲自送母亲还乡。明世宗特旨允许他乘驿马归乡,这在当时是一项特殊的恩典。然而,不到一个月,李氏夫人在京城去世。周伦再次上疏请求取消乘驿马的恩典,以表示哀悼和节俭,但明世宗并未准许。周伦回到家乡守丧,按照礼制操办母亲的丧事。
嘉靖四年(1525年),服丧期满。十一月,周伦改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负责提督操江事务,并协理都察院事务。明世宗特地从家中起用他,并颁发了敕令。
嘉靖五年(1526年)六月,周伦被提升为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负责协助处理都察院的事务。同年七月,他上疏讨论操江(即管理长江水师)所管辖地区的相关事务,这些建议被下达到相关部门进行审议和勘查。到了十二月,他斋戒并撰写庆贺明世宗的表文,准备前往京城进献,同时他也因灾异之变而自我反省,但明世宗并未允许他因此辞职。
嘉靖六年(1527年)四月,周伦返回南京,与吏部一同对南京的职官进行了考察。同年五月,他被提升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六月,他又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九月,他正式上任,并奉旨负责清理军队官员的履历档案。到了十二月,明世宗特别命令他协助处理都察院的事务。
嘉靖七年(1528年)正月,周伦被提升为南京兵部左侍郎,并奉旨提督武学(即负责军事教育和训练)。
南北刑部
嘉靖七年(1528年)十一月,周伦升为南京刑部尚书。
嘉靖八年(1529年)五月,周伦改任刑部尚书。同年八月,他前往京师,受命侍奉明世宗在经筵(皇帝讲学的御前讲席)旁听。然而,到了九月,明世宗又特别下旨,将他改任为南京刑部尚书。当时,由于
桂萼因谏官的弹劾而离职,明世宗下旨逮捕并审问其亲信李梦鹤等人。这个案件被交由刑部处理,但少傅
张孚敬请求解除自己在该案中的职责。周伦则回应说,已有公道的裁决和律例可循,因此不应有所偏袒。恰逢南京刑部尚书的职位空缺,明世宗特别下旨改任周伦担任此职,于是之前负责此案的官员被下诏狱并免去了官职。同年十月,周伦抵达南京并正式上任。
嘉靖九年(1530年),周伦在掌管刑狱期间,命令各司每日上报囚犯数量,并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考核官员的勤勉与懈怠情况,使得官署内部秩序井然。他奉旨参与审理外国或边疆地区的罪犯,表现出公正、恒心和明察秋毫的态度。此外,他还上疏推举并阐明了七条与律例相关的事项,这些建议被下发给法律机构进行会议讨论并付诸实施。
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由于郊祀大典的恩典,明世宗颁发了诰命,晋升周伦为资政大夫。同年闰六月,周伦奉特别旨意,与内守备(皇宫内的守卫长官)及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一同复核并记录罪犯的罪行。七月,周伦上疏应对灾害,并自我陈述请求退休,但明世宗并未准许他的请求。
嘉靖十一年(1532年),周伦年届七十,秋八月,他的任期考核期满,他上疏自我陈述并请求退休,但明世宗并未准许。九月,周伦在朝见明世宗时,再次上疏以年事已高为由请求退休,但仍然未能如愿。吏部为此上奏明世宗,明世宗最终下旨让他复职。
嘉靖十二年(1533年),周伦前往南京刑部重新担任尚书之职。四月,他与吏部、都察院一同考察本部属官的政绩。
谢政归乡
嘉靖十二年(1533年)五月,周伦再次诚恳地上疏请求退休,得到了明世宗的批准。
周伦离职后,回到了故乡,闭门谢客,过着隐居生活,他修养身心,追求高尚的情操和愉悦的精神状态。他与同乡的几位老朋友共同倡导并实践着一种简约而高雅的生活方式,注重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对当地的风俗教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每当兴致所至,他便登山临水,设宴赏景,欣然驾车出游,与朋友们觞酒弈棋,吟诗作对,乐而忘返,完全忘却了疲惫。周伦的高洁品性和超然物外的态度,使得纷扰的世事中保持了一份难得的清醒和超脱。
嘉靖十八年(1539年),周伦开始遭受足部疾病的困扰,从此之后,他不得不依靠小轿或他人扶持来行走。
因病去世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一日(1542年8月11日),周伦的病情急剧恶化,尽管身体虚弱,他仍强撑着起身,梳理仪容,并处理家务,甚至还亲自为自己诊脉,随后叹息说自己的气息已经虚弱不支,随后便安详离世,享年八十岁。当他的讣告传到朝廷时,明世宗念及他是旧臣,特赐两座祭坛以表哀悼,并派遣中书舍人徐岱前往料理他的丧事,还加赠他为太子少保,赐谥号为“康僖”。
主要影响
政治
周伦历仕三十余年,史称“古之贞臣”,其主要功绩如下:
新安县知县任上:通过多项措施改善民生、应对自然灾害及推动文化教育的事迹。他减轻百姓负担、祈求降雨灭蝗、上疏请赈治水、引导农业种植与灌溉、平抑粮价救济饥民,并增修学庙与书院,促进当地教育与文化发展。周伦的贤能得到了上级官员的认可与保举,他在任期间深得民心,有效解决了新安县的多项难题。
山东道监察御史任上:上疏反对朝廷举行佛教法事及邻近官员进香活动,并提出应对边患的六条策略获朝廷采纳。随后,他奉命巡视居庸关至龙泉关军务,后因弹劾太监李兴擅伐皇家禁林而获明武宗赞赏与赏赐。
江西道监察御史任上:上疏提出多项治国建议,其中囚犯纸张罚款规定被立法。他推荐多名因故被贬官员重新起用,获明武宗采纳。周伦还多次弹劾权贵,深得民心与舆论支持。
山西道监察御史任上:弹劾失职将领,提出边防改革及军事合作建议,加强防御设施,平定盗匪,并推动教育、文化和道德建设。他公正监考,修复古迹,倡导美德,同时关注黄河异象并上疏分析。在山西任上,他整顿吏治,兴利除弊,推荐贤能,政绩显著。回京后,他提出整顿军营、恢复审录囚犯制度等建议,并成功推动实施。周伦还上书劝谏恢复朝仪,反对派遣不当人选执行外交任务,展现其忠诚与正直。
南京大理寺右寺丞任上:参与平定朱宸濠叛乱。
南京刑部尚书任上:秉持公正处理案件,不因权势偏袒。到任后,他严明纪律,整顿官署秩序,并通过日常监督考核提升效率。同时,他公正审理边疆罪犯,并提出七项律例相关建议,经讨论后实施,展现了他的司法才能与公正精神。
文学
周伦喜为诗,所到之处,必有记述以娱性情。遇到好山佳水或名胜古迹,他便挥毫题咏。其《
贞翁净稿》是由赵士英删定而成的。赵士英说周伦的诗“摹拟晋唐间人格律,而于陶元亮、王摩诘尤切嗜之,故冲澹清和、藻思俊发,得其门法为多”。实际周诗内容就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评论的,犹“沿台阁旧源,不免肤廓”。《贞翁净稿》多为题咏酬唱送别之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平正雅和的,缺乏情致和活力。第一首有“圣主绥柔意”之类歌功颂德的陈腐语,第四首的艺术风格更是平正雅丽。由此可见,尽管周伦力学
陶渊明、
王维,却仍旧逃脱不了台阁体的影响,诗作缺乏个性特点。
历史评价
林俊:①人贵有守,然须悃愊酝藉,求之当时,其周伯明乎?(《周康僖公传》引)②周相先业儒,贞庵世独不收,有儒效,醇质隐行,往往名吴会间,以久久而大,固然也。贞庵周谨雅淡,入可知孝,出可知忠,敛而寂,待清而出,可以知时。余兹入也,幸得友因焉。蓉溪翁谓公兹行于名教尤系,不可无诗,诗不可无叙,于某乎属谫劣之言,非以赠君子也。(《周贞庵奉母得告序》)
文征明:公端靖修谨,不立厓异,而临事舒缓,出言平实。平生未尝以色待人,又能与人为善,人所为,苟当其意,辄为之倾尽。居官持大体,不事苛刻,然敬慎不苟,有所施置,必当于理,外宽和而中实介辨……余识周子于举子时,今五十年矣,和厚质木,未尝见其忤物。林公一代伟人,平生刻廉操切,讦直自将,尤慎许可,乃有取于周公,必有所以深当其意者。观其在逆瑾之时而不容于瑾,处张、桂之间而不有所附离,是岂脂韦委琐,一于和厚者哉?崔元始有言:贞一之士,不曲道以妮时,不诡行以邀名。周公其贞一之士哉!(《周康僖公传》)
顾鼎臣:巡按监察御史周君伦瞻拜兴嗟,毅然以修饬厘正为己任。(《三圣庙碑》)
韩邦奇:公,宰相器也。奇昔尝事公,而察其所安。公有容无我,敛多能而若无他技,相度也。栋隆井洌,可大受而克勤细物,相才也。厚重如山,弗可激之怒,弗可媚之喜,相节也。当今明天子寤寐元老,公方懋厥德。异时朝廷下白麻之诏,置之黄阁之地,公竭十朋之益,以酬三接之宠,相与保国家熙和之治于千万年者,诸君子之所望也,朝廷简贤图治之意也。(《赠大司寇贞庵周公考绩归南都序》)
王同祖:公为人坦夷端雅,不事矫饰,外宽中严,操履耿介,得失之际,喜怒不形于色,其德量诚有未易及者。为政持大体,不尚苛猛,而识岳奏,当悉比于法。遇大辟,必虚心按验,无使失入,故人皆以长厚称之。或有于请,未尝色拒,而执法持正,一无所挠。与人言,无少长,皆不失意。至崇论宏议,每激发抗直,无少阿徇,此则公之大节也……窃惟尚书公起家为县令,有惠政及民,至今列祠名宦。为名御史,忤权遭废,节介炳炳。比登历部院,掌宪执法,为天下平。虽震撼摧抑,而不为沮屈,卒以功名保始终,享寿考。若公者,可谓古之贞臣矣。谨列叙其行实,以侯信史采择焉。(《明故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贞庵周公行状》)
王世贞:善大书,有眉山豫章风骨。(《吴中往哲像赞》)
王圻:周尚书伦行书法豫章吴兴,至径寸外颇遒劲,而苍卤不甚工。( 《续文献通考》)
张大复:①康僖公性嗜书善行草,今刑部壁有其书,识者谓似山谷。(《昆山人物传》)②康僖公其貌恂恂不疾言,然终不可犯以非义,是非所在屹然山立,不可动摇,盖侃侃古大臣之风矣。(《梅花草堂集》)
轶事典故
俭约教家
周伦生性节俭朴素,即使身处高位,依然保持着如同儒生般的清贫与朴素。他在家中教育子孙后代,以安分守己、谨慎自持为首要任务。他效仿范氏义田的做法,制定了周济家族成员的方案,以资助三族中的贫困者。
嗜医济众
周伦平生没有其他的嗜好,唯独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他认为通过养生之道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在他的家乡,曾经有一次痢疾流行,周伦施以
香连丸这种药物,使得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
严格赐墨
在书法方面,周伦擅长行草,其风格遵循晋人的法度,而当他放笔大写时,其气势又逼近于宋代
黄庭坚的风格。向他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但他总是严格选择,不是他认为合适的人,他不会轻易赐墨。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周伦著有《贞翁净稿》二十卷、《奏议》十二卷、《西台纪闻》二卷、《医略》四卷。其作品典雅明了,内容以阐述道理为主。
史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