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陆,男,汉族,1971年生于安徽合肥,中共党员。1997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7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学术经历
学术论文
117、《王逸<楚辞章句>与东汉安帝朝政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116、《现代“国文”教育中的文化思想与文体观念》《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3期转载)。
115、《中国文学史上的北游南归与文化认同》,《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文学研究文摘》转载)。
114、《<文心雕龙·乐府>“宰割辞调”重释》,《文艺争鸣》2021年第12期。
113、《建设贯通古今、本位而开放的中国文论》,《文艺报》2021年8月16日。
111、《<金瓶梅>词话本与崇祯本关系之内证》,《文学遗产》2021年第1期(《中国文学研究文摘》2021年第1辑)。
110、《从萧齐皇室争斗考察刘勰的丕植优劣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109、《民初通俗教育研究会的小说审查》,《文艺研究》2020年第10期。
108、《寒衣曲的古今演变》,《文学论衡》第36期,香港中国语言文学学会2020年。
107、《天教心愿与身违》(上、下),《名作欣赏》2020年第3、第4期。
106、《才性与事功:中古“文士”观念的确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105、《纯文学还是杂文学?现代“龙学”理论基础之反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9年第6期。
104、《读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文汇报》2020年1月17日。
103、《“文学”概念的古今榫合》,《文学评论》2019年第5期。
102、《学术范式的两次变革——新中国七十年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学术与探索》2019年第8期
101、《“纯文学”观的意义与局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100、《“非战”论与现代杜诗学》,《文艺研究》,2018年第12期
99、《从汉代宾客之盛衰谈班固<答宾戏>之主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学研究文摘》2018年第3期摘要
98、《20世纪30年代“词的解放”运动和“新乐歌”的创建》,《中华诗词研究》,第四辑,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
97、《传统文化应该往前走》,《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9日
96、《世说新语“三汇本”出版感言》,《文汇报》,2017年11月22日
95、《文道关系论之古今演变》,《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7年11期“论点摘编”
94、《吴澄<送何太虚北游序>本事钩沉》,《文学遗产》,2017年第1期。
93、《叶昌炽<辛臼簃诗讔>的批注与流传》,《文献》,2016年第2期
92、《近代诗人杨圻晚年行迹与创作》,《苏州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91、《叶昌炽<辛臼簃诗讔>与晚清政坛》,《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5年第1期
90、《冯复京<说诗补遗>浅论》,《中国诗歌研究》,第十三辑,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2016年
89、《五言“诗是于俳谐倡乐多用之”吗?》,《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第3期
88、《<钱本草>非唐代张说所作》,《文汇报》,2016年3月11日
87、《“小说改良会”考探》,《文学遗产》,2016年第2期。
86、《 “潘岳两次婚姻说”辨疑》,《文学遗产》,2015年第2期
85、《中国文学的渊与源》,《光明日报》,2015年10月27日
84、《洪业<杜甫传>出版的前前后后》,《文汇报》,2015年6月12日
83、《刘勰“文德论”新探》,《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1期
82、《文笔论重释与近现代纯杂文学观》,《文学评论》,2015年第5期
81、《刘勰论鸿都门学发微》,《上海师大学报》,2015年第2期,《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
80、《杨圻:从逊清遗少到爱国志士》,《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6日
79、《白居易与明代中后期诗坛》,《嘉定文派与明代诗文研究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78、《从<王介人集>考察王翃诗歌》,《复旦学报》,2014年第6期
77、《周汝登<唐诗助道>浅论》,《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76、《少年记忆与<秋柳>诗之微旨》,《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纪念王渔洋诞辰38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16年
75、《<文心雕龙·通变>辨正》,《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4年第2期
74、《俞平伯早年的<中国小说史讲授纲要>》,《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11期转载
73、《吴应箕钞本<甲乙遗诗>考》,《文献》,2013年第6期
72、《彭士望的诗集诗作与诗论》,《文学遗产》,2013年第4期
71、《略谈传统文论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意义》,《光明日报》,2013年7月2日
70、《胡怀琛的新派诗论》,《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第2期,民国旧体文论与文学研究,凤凰出版社2017年
69、《清代闺秀的诗论》,《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
68、传统诗学演进的内在动力,《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67、钱谦益与吴中诗学传统,《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66、传统文论现代化之反思,《
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1期
65、谢灵运诗歌评点的文献学问题,《复旦学报》2008年第2期
64、明代吴兴刻书家闵、凌二姓世系考,《
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63、高棅诗学二题,中国文学研究第十二辑
61、梁章钜《读渔洋诗随笔》,《中国诗学》第十一辑
60、清人批注李贺诗集稀见本汇要,《中国文学研究》第九辑
59、清代名家手批诗集五种提要,《中国文学研究》第十辑
58、关于高棅诗学的两个问题,《学术界》2007年第1期
57、试论曹寅的《北红拂记》,《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1期
56、应该加强文学评点研究,《社会科学报》2006年8月3日
55、王铎、钱陆灿批点《杜工部集》提要,《杜甫研究学刊》2006年第四期
54、从《讲义》到《大纲》朱东润研究文学批评史的一段经历,《古16、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6期
53、文学应关注社会底层,《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1期
52、《曹寅<北红拂记>刻本藏于上海图书馆》,《社会科学报》2005年11月10日
51、关于人文学术研究的几点认识,《上海社科通讯》2005年第5期
50、建立具有实践品格与个性化的中国文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三辑
49、建立具有实践品格与个性化的中国文论,《
追求科学与创新》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
48、中国古代诗学大势鸟瞰(上),《中国文学研究》第七辑
47、沧浪诗话对《唐才子传》唐诗观的影响,《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6期
46、杜甫诗论的诗学史定位,《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
45、翁方纲批点渔洋山人精华录考辨,《
文学评论丛刊》7卷1期
44、红楼梦史表-红学史上最早的“表解”著作,《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
43、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手批《陶渊明全集》,《文献》2005年第4期
42、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手批陶渊明全集叙录,《文学遗产》2005年第4期
41、1600部《中国文学史》不能完全抹煞,《社会科学报》2005年3月3日;
40、李商隐诗歌评点的若干文献学问题,《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2期
39、翁方纲批点《山谷外集》辑考,《古籍研究》2004年上
38、从汉魏思想到陆机的“诗缘情”,《江淮论坛》2004年第5期
37、明代评点《韩诗外传》二种,《学术月刊》2004年专号
36、黎简批点昌黎先生诗集注,《文献》2004年第1期
35、原人——当代文论的思想起点,《河北学刊》2004年第6期
34、探索的兴味与思想的馈赠,《华中师大学报》2004年第5期
33、章太炎讲演《文心雕龙》辩释, 《复旦学报》2003年第6期
32、试论《儒林外史》的明史观,《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
31、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国学研究》第九辑
30、窦警凡的《历朝文学史》,《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6期
29、窦警凡的《中国文学史》是国人自著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 《中华读书报》2002年1月16日。
28、关于窦著文学史的答复, 《中华读书报》2002年2月27日。
27、《
文木山房诗说》纂成时间考, 《文献》2002年第1期。
26、从杜诗接受史考察黄生《杜诗说》, 《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4期。
25、《文木山房诗说》三题,《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2期转载。
24、关于《诗说》收藏者王献唐的信, 《
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3、试论杜诗的正典化, 《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
22、王夫之的杜诗批评, 《船山学刊》2000年第3期。
21、诗史之誉和以史证诗,《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
20、高棅《唐诗品汇》为何列杜甫为“大家”,《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3期。
19、金圣叹《杜诗解》的文学批评学解读,《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
18、吴敬梓失传《诗说》在上海发现,《光明日报》1999年6月24日。
17、吴敬梓《诗说》劫后复存,《复旦学报》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1期转载。
16、《文木山房诗说》整理, 《学术界》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1期转载。
15、还沧浪诗话本来面目――《
沧浪诗话校释》据“玉屑本”校订献疑, 《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1期转载。
14、古文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文汇读书周报》2001年8月4日。
13、走向学科独立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12、新世纪之初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思考, 《复旦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5期转载。
11、寻找古文论研究的新起点, 《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2日。
10、章太炎讲演《文心雕龙》记录稿残存于世,中华读书报
9、重读1949年版《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华书局《书品》1999年第2期。
8、回顾历史,应该遵循历史主义原则, 《中华读书报》2001年4月26日。
7、摆脱历史的近视, 《中国文化报》2001年5月7日。
6、研究文学学术史也应该从文献做起, 《光明日报》2002年元月2日。《旧书信息报》2002年元月28日转载
5、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学术理念的进程,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4、从《诗说》考察《儒林外史》主旨,《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6期。
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维方式及其演变, 《阜阳师院学报》1997年第3期。
2、读杜甫的诗《江汉》,《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
1、宋代杜诗研究的基本模式,《东方丛刊》1996年第4期。
出版图书
学术著作
1、《
诗歌评点与理论研究》,
凤凰出版社2011年,专著。
2、《吴敬梓诗说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专著。
3、《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总论卷》,
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专著。
4、《
渔洋精华录汇评》,齐鲁书社2007年,古籍整理。
5、《人间词话批注》,凤凰出版社2009年,批注。
6、《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晚清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参编教材。
7、《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精选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参编教材。
8、《
明清小说分类选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参编教材。
9、《复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合著。
10、《人间词话》导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合著。
11、《姜斋诗话》精论, 《美学精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合著。
12、《原人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参著。
科研项目:
1、渔洋精华录汇评,2005年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结项。
2、中国古代诗歌评点研究,20065,教育部一般项目,结项。
3、明清时期未刊文学评点本的整理与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进行中。
4、杜甫精神的后代传承,2007年上海市一般项目,在研。
获奖情况:
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集体)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集体)
4、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集体)
5、复旦大学研究生优秀教材奖(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