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遗址

陕西省宝鸡市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岐山县,为西周时期周文化考古遗址。

历史沿革
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人首领公亶父率领族人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之用。
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丰都后,周原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
西周末年,由于西戎入侵的破坏,遂成废墟,废弃不用。
西汉神爵四年(前58年),周原地区发现西周青铜器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周原地区先后出土了大盂鼎大丰簋毛公鼎等铜器。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先后在周原地区调查、试掘。
1974年,周原地区白村一个窖藏中出土了铜器103件,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土铜器数量最多的一个窖藏,这也是学术价值最高的一批青铜器,其中有铭文的占74件,少者1字,多者284字。
1975年,周原地区董家村一个窖藏出土了铜器37件,其中的卫鼎、卫盉等器物的铭文中,记载了西周中期有关征伐、租田、诉讼等有关的内容。
1976年起,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大学考古系、西北大学考古系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初步查明,宫殿建筑(或宗庙)的遗址分布在岐山凤雏和扶风召陈两处。
1977年,凤雏建筑遗址的窖穴内出土了一万七千余片卜骨和卜甲,其中多是卜甲。在200多片卜甲上有刻辞,最多者30字。
1979年,扶风齐家也发现了5片有字的甲骨,内容主要是记述了周人和商王朝及其它方国的关系。此后,不断有青铜器出土。
2014年,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选择凤雏建筑基址周邻区域约100万平方米范围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勘探面积100万平方米,首次发现西周社稷建筑遗存与镶嵌绿松石的西周铜马车。
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在周原遗址内发现了一处西周晚期中低级贵族墓地。其中一座编号为M30的墓葬内,发现了6件青铜器、7件陶器和1件漆器,根据铭文显示,墓葬的主人名叫姬生母。
经过2020至2021年度的考古工作,周原考古队在周原遗址首次发现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是认定周原遗址先周时期聚落性质的关键材料。
2024年4月,周原考古队围绕先周遗址的内涵、西周城址的布局两项课题开展工作取得新成果:确认西周宫城遗址,通过陶制品上的陶文确定了战国晚期的美阳县遗址。
2024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称,经过80多年来几代考古人的不懈探索,考古人员确认了陕西宝鸡周原遗址西周时期的三重城墙,进一步明确了周原遗址核心区域是西周时期的都城。
2024年3月至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多方联合对周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王家嘴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群,以及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宫城南墙外的壕沟下层出土了200余片卜甲与卜骨,其中有字甲骨30片,初步辨识出刻辞180字;首次发现了一片记载着“秦人”二字的甲骨,这也是迄今为止对于秦的最早文字记载。
建筑格局
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岐山县,北倚岐山,南临渭河,海拔900米。遗址东西长达7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遗址保护范围占地约48.2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约33平方千米。遗址现已探明的单体夯土建筑遗迹约130座,数量为全国西周遗址之最,其中最重要的当数凤雏、召陈和云塘3处大型建筑群,是西周高等级建筑的代表。
主要建筑
西周都城遗址
外城(大城)位于内城东南,基本包括了周原遗址的核心部分。北起强家—云塘(即内城北墙延长线);东至下雾子—召陈,南达庄白—刘家北,西抵王家沟。东西约2700米,南北约1800米,形状规整,方向352°,面积约520万平方米。除西南城墙因取土破坏无存,其他部分大都保存有断续的夯土基槽。是所见全国规模最大的西周城址。
东墙自下雾子村东至召陈村南,长1770、宽5米。在召陈建筑基址的东北有90米长的一段基槽宽约10米。全面揭露后发现门道,长17米、宽5.3米,南北两壁有单独夯筑的薄墙。门道曾遭火焚,被倒塌的红烧土覆盖,地面上出土西周晚期的铜器腹部残片。门道北侧有嵌入城墙的门塾,面阔7.5、进深8.9米。城内一侧连接曲尺形夯土台,限定了入城后要向南转向,类似瓮城结构。门道南侧的城墙内外各发现马坑一座,可能是与城门有关的祭祀遗存。
东南城角位于召陈村东南,平面揭露完整,可见纵横的夯土板块。南墙宽7.5米,东墙宽7.2米。解剖显示夯土厚0.65米,夯层清晰,厚约0.08米,下压西周晚期灰沟或灰坑。夯土内出土西周晚期陶鬲。东南城门由城台、外瓮城、南北门道、门塾、内瓮城、入城道路、门内建筑群等部分构成。城台南北跨度95米,入城道路宽约30米。该城门规模宏大、结构完备。
南墙自召陈村东南至礼村西南,长2415米、宽约10米。平面揭露两处,铲刮断面3处,可知基槽内有4块平行夯土,基槽底部不平,深的地方可达2米,遇生土则不深挖基槽。夯土内包含西周晚期陶片,又被西周晚期灰坑打破。
内城(小城)位于周原遗址的西北部,东西约1480米,南北约1065米,整体呈规整的长方形,方向352°,面积约175万平方米,规模远大于以往发现的同时期西周城址。
城址北、东、南三面有人工城壕,西面以王家沟为壕。东城墙起自齐家村北,至云塘水池转向东北,于强家村西与北墙交汇。城墙只存基槽,宽约8米,部分被后期道路叠压。开设解剖沟一条,基槽残深0.8米,保存夯土13层,层厚0.06~0.12米。夯土被西周中期的灰坑打破。东墙以东14.9米为城壕,口宽21.2米、底宽7.2米、最深3.75米,有5次清淤行为。南城墙自王家沟转角至齐家村北,保存基槽宽25米。平面揭露一段10米长的城墙,并辅以断坎剖面了解结构,基槽由6块平行的夯土组成,每块宽4.2~5.7米,厚0.6~0.8米。夯土下叠压商周之际的灰坑,又被西周晚期灰坑打破。西城墙自凤雏村西至贺家村西,距王家沟30~50米。开设解剖沟两条,可见墙基宽12.5~13米,由三块平行的夯土组成,夯土厚0.6~0.85米。墙基上发现商周之际的奠基小墓,又被多座西周晚期灰坑打破。内城墙的验证工作共开设探沟4条、铲刮断坎5处。工作表明城墙始建于商周之际至西周早期。
宫城位于内城(小城)北部正中,面积约50万平方米。通过对北墙、西北角、南墙及南门的发掘,判断宫城年代基本与内城(小城)共时。钻探发现宫城内遍布夯土,多条道路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布局。
先周大型建筑遗址
先周一号建筑基址位于王家嘴中北部。南北总长68米,东西宽34至37米,总面积逾2500平方米,由门塾、东西厢房、前堂、后室、前后庭院构成。已揭露的南部建筑正堂宽19米、进深12.5米,是一座面阔6间、进深3间、前面有廊的房屋。推测整体结构为前堂后室,类似凤雏甲组建筑。这座建筑是周原遗址首次发现的先周时期大型建筑,建筑规模之大,形制之清楚,皆为先周时期之最。
基址的台基部分已被战国文化层和明清堆积平毁,但保存了上百个夯土础坑,可见规整的柱网布局。四周庭院多处保存路土。建筑地基保存厚至1米,其下叠压着商代京当型晚期、仰韶、龙山时代的灰坑。地基用土取自原地,混匀筛选后夯打,所以土质驳杂。夯土被先周晚期小型墓葬、瓮棺和灰坑打破,前后庭院里埋有6座先周晚期小墓,并经碳十四测年,年代上限为京当型晚期,下限为先周晚期。
战国二号建筑基址位于一号基址以西25米,东西宽41米,南北长30 米,面积1200平方米。基址四角没有夯土,发现有踩踏面。基址内由10道贯通的墙基槽分隔成9条,每条内不规则分布着大量柱础坑,础坑直径0.4~1米。
二号建筑的夯土也是就地取用早期文化层,杂质多而小,夯打得更加坚硬。基址被20多座战国晚期瓮棺打破,解剖时发现夯土内包含战国晚期陶片,因此年代为战国晚期。建筑废弃地层中出土带“公”字铭文的陶量,结合建筑特殊的形制、密集的木柱,推测可能是干栏式的大型粮仓。
凤雏甲组建筑基址
凤雏甲组建筑基址,是一处由庭堂、室、塾、厢房和回廊组成的台式建筑遗存。基址位于岐山县凤雏村南,1976年2月由陕西省周原考古队进行发掘。基址南北长43.2米,东西宽32.5米,面积1469平方米。正门(朝南)之前横筑一长4.8米的门屏,门的两边是东西塾,各有三间。入门即为庭,面积约222平方米。中庭后即为主体建筑殿堂,共6间,各宽3米,进深6米,四周回廊环绕。殿堂后面是后庭,分为东西两个小庭,各为63平方米,有过廊和前后建筑相连。基址最里为5间后室,面宽23米,进深3米。后檐墙与东西厢房的后墙相连,使整个建筑通为一体,厢房筑于东西两边,对称排列,各8间,通长42米,进深6米。
召陈建筑基址
召陈建筑基址于1976年3月在扶风县召陈村发现。基址共有15处,其中以三处(F3、F5、F8)保存较为完整,并经过发掘规模也较大。F3的夯土台基残高0.75米,东西长24米,南北宽15米。基址东西间排列着七排柱础, 中间3排间距5.5米,西侧两排间距3米。中间3排由南到北排列着5个柱础,两侧2排各有6个柱础。F8的夯土台基残留0.76米,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其四周有卵石铺成的散水。基址上每间隔3米从南到北列有4排柱础,由东到西有8排柱础,两道夯土墙将基址分为三部分。F5南半部已遭破坏,仅存北半部分,东西长28米,南北残宽8米,东西排列9个柱洞,南北排列4个柱洞。周原的这两处西周建筑基址中出土了大批建筑材料,数量最多的是板瓦、筒瓦,另有一些半瓦当。瓦和瓦当有大、中、小型之分。板瓦饰绳纹,部分带瓦钉,用之于固定;筒瓦饰三角纹或雷纹;瓦当均为半圆形,其中有部分回纹。
社祭建筑基址
社祭建筑遗址于2014年8月到2015年1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对周原遗址开展考古教学实习发掘工作首次发现。发掘选择在岐山京当凤雏建筑基址周邻区域约100万平方米范围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发现了一系列重要遗迹,基本廓清了区域地下遗存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位于凤雏基址南侧钻探发现的夯土建筑、车马坑、墓葬遗存进行了发掘。发掘的夯土基址与凤雏基址相距仅数十米,为两座独立的夯土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平面呈“回”字形,东西宽约56米、南北长约47米,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西周时期单体建筑;中部有一长方形院落,东西宽27.6米、南北长25.7米,也是规模最大的西周单体院落。尤为重要的是,在院落中部发现了社祭遗存,其主体部分是一巨型社主石,截面呈“亚”字形,上部已残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达1.68米。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坛,东西宽4.2米、南北长4.6米,系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在社主石和坛的东侧则发现多座祭祀坑。另一座呈长方形,位于前者的东南侧。初步判断,两建筑从西周早期沿用到西周中期。
夯土建筑基址
夯土建筑基址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京当镇王家嘴村西北,坐北朝南,基址整体东西宽38米、南北长约58米,总面积逾2200平方米。整体结构为前堂后室的两进四合院式建筑,已揭露南半部分,初步判断由正堂、东西厢房、庭院、附属建筑等组成。根据叠压打破关系判断,建筑年代上限为京当型商文化晚期,下限不晚于先周文化晚期,进而认定该建筑年代应为先周时期。这座建筑是周原遗址首次发现的先周时期大型建筑,建筑规模之大,形制之清楚,皆为先周时期之最,由此表明王家嘴一带是周原遗址先周时期聚落的中心。
铸铜作坊
铸铜作坊于1999年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工作队,对周原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在6个灰坑里,出土了一批精细的陶模、陶范。但多数已经破碎。经过对这些陶模、陶范的纹饰等仔细研究确定为一处西周时期铸造青铜器的作坊。
车马坑
车马坑地处岐山县京当镇贺家村村南田地,位于“凤雏遗址”南侧100米,经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其年代为西周中晚期,距今3000多年。车马坑车头朝南、车尾朝北,南北长4.3米,东西宽3.2米,自深1.0米,填土内包含有散乱的朱砂痕迹,在东端钻探出有青铜残片,初步推断为埋有不少青铜器的遗迹。为确保文物安全,8月18日下午考古队开始对该遗迹进行发掘。探方挖掘深度至1米时,在探方的北壁中间部位露出2件青铜遗物,初步辨认为车轮的轮牙部位。进一步工作确认,该遗迹为一座南北向车马坑,南北长4.3米,东西宽3.2米,自深1.0米,内埋一车。随后,考古队按照车马坑的特定清理办法(即破壁反边清理)进行发掘。由于东轮已暴露出坑口,决定先从东侧面开始发掘,从而保证车轮的完整。东轮周围填土清理至60厘米处时,车辖、车軎相继露出。兽面纹车軎镶嵌绿松石,甚为精美;木制轮辋外包铜壳,以往商周时期同类形制车发现甚少。车轮直径约1.4米、周长约4.4米、轮牙宽5.7厘米、厚1.9厘米,测算重约24千克。初步判断,该车马坑的年代为西周中晚期。
文物遗存
庄白窖藏
1976年12月,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村南发现窖藏器物103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铜器数量最多,学术价值最高的一批。其中74件铸有铭文,主要是微氏家族四代所铸的铜器,史墙盘有铭文284字,记述了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功业和史墙的家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许多器物造型纹饰精美。如折觥的盖前呈羊首,后为大兽面,通体遍雕夔龙纹,形制别致。
董家窖藏
1975年2月,岐山县岐山南麓董家村西150米处窖内共出土37件青铜器,其制作时代由穆王至宣王时。 其中有铭文者30件,史料价值较高的有卫鼎卫盉等。铭文是中国最早的一件诉讼判决书,是古代重要的法律史文献。九年卫鼎记恭王九年裘卫与矩以物换地的史实。
齐家窖藏
1960年,扶风县齐家村南的窖藏发现了39件铜器,其中几父壶、柞钟、中义钟、中友父簋、白邦父鬲等28件铸有铭文。1963年,又在齐家村东发现了日己方尊、日己方彝、日己觥等器物。1960年,扶风召陈村发现的散车父器等19件器物。1974年,扶风强家村发现师臾钟、即簋等7件器物。1978年,扶风齐村发现即簋等器物。
甲骨卜辞
1977年夏和1979年春,陕西省周原考古队在发掘岐山凤雏西周建筑基址时,在房内发掘了两个窖穴,出土了大批西周时期的甲骨。这些甲骨共计17275片,包括卜甲16371片,卜骨687片,其中刻字292片。后来在扶风县齐家村发现了刻字大龟版1块,牛肩胛骨5片。这样,周原遗址总共出土刻字甲骨近300片,总字数1009个,有不同的单字360多个,每片字数多少不一,少则一字,多则30余字,内容有卜祭、卜告、卜年、卜出入、卜田猎及人名、地名、官名、月象及其它内容共十大类。时间大都为武王灭商前后。
2024年3月至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多方联合对周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西周都城遗址宫城南墙外的壕沟下层出土了200余片卜甲与卜骨,其中有字甲骨30片,初步辨识出刻辞180字。内容中,有王令诸侯的记载,反映了西周时期国家管理的内外服制度,也有反映西周时期天文历法相关的记载,以及西周时期的国族名、人名、地名等。同时,本次发掘首次发现了一片记载着“秦人”二字的甲骨,这也是迄今对于秦的最早文字记载。
青铜马车
2014年8月,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周原遗址附近新发现一座车马坑,10月14日坑内发现一辆青铜马车。在这辆青铜马车的前方,还发现了马匹骨骼,数量可能是三匹或四匹。“中间一匹马的骨骼有些游离,到底是两匹还是一匹马的骨骼,要等发掘后才能确定。”由于马车的东车轮最先露出坑口,为保证车轮的完整,考古队先从东侧发掘。当东车轮周围填土清理到60厘米处时,铜车的“车”、“车”、“车”相继露出。马车的木制轮辋外包铜壳,车轮直径约1.4米、周长约4.4米、轮牙宽5.7厘米、厚1.9厘米,个别处见到钉眼、测算重约24千克。尤其是其兽面纹车軎镶嵌绿松石,甚为精美,在以往商周时期同类形制车发现甚少。
关于该青铜马车的用途,还难以确定,有专家认为可能是战车,但在发掘现场尚未获得佐证;也有专家认为,可能是一辆“观礼车”,车主人的级别可能是诸侯以上。由于发掘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车马坑的整体结构、性质等诸多问题仍待进一步工作解决。
历史文化
周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诗经》曾用“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赞美周原。
三千多年以前,居住在豳(今陕西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的姬姓部落,由于经常受到戎狄的侵扰,在其首领古公但亶父率领下,举族迁徙,“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下”,定居周原,建立了岐邑,经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在这里励精图治,国力日强,成为殷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西方强大的诸侯国。
周原作为周人重要发祥地和祭祀天地、祖宗、神祇的圣地,一些重大国事活动都在此举行,西周灭以后,岐邑毁于兵火,但周人在周原的活动遗迹被历史保留下来。
文物价值
周原遗址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和扶风县的交界处,是中国现知周族灭商前都邑中保存最完整的遗址,历史内涵丰富,文物遗存数量繁多。遗址中发现的甲骨卜辞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对于确定周原的性质和研究周人历史至关重要。它与殷墟卜辞一样,都是历史研究和古代文字研究的珍贵资料;出土的带铭文的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关系的重要资料;周原铸铜作坊的发现,对西周青铜器产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解决了青铜器是在何处铸造的谜题。
周原遗址是周人灭商前的都邑,是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址,在全国西周文化遗址中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已出土文物数量最多且精品最多,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或是遗址性质而言,周原遗址都是周文化的核心。遗址包括以农立国、西周都邑、手工业集聚地和建筑艺术等西周文明的辉煌成就,彰显着周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是中国历史轴心时代对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殿堂。
周原遗址是全国西周遗址中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现有学术成果最丰富的代表性遗址。周原遗址面积大、等级高,堪称西周最重要城址。周原遗址发现9座带墓道大墓,数量之多,远非其他西周遗址可比;发现的凤雏建筑区、召陈建筑区、齐镇-云塘夯土建筑群等大型夯土建筑,数量是全国西周遗址之最。凤雏建筑基址首次发现西周时期的社稷建筑遗存,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稷建筑遗存;发现的西周铸铜、制骨、制玉作坊遗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西周时期遗址之最;池渠遗存数量也位居全国西周遗址之最。
与此同时,周原遗址为典型代表的周文化遗产所彰显的典章制度、礼仪规范、哲学思想、行为准则等,对后世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周原遗址的保护、展示,能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周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周原遗址的知名度、关注度和影响力,从而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处理好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开发建设与遗产保护、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保持周原遗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围绕遗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能使周原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文物保护
1982年2月23日,周原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1月,周原遗址在原有基础上建立起周原博物馆。
2015年2月15日,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建设工程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开工建设,建成后成为全国文博单位建立的第一个研究基地和国内外周文化研究中心。
2021年10月12日,周原遗址被中国国家文物局纳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2022年1月21日,周原遗址被宝鸡市人民政府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10月,根据陕西省正式公布的《周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陕西省拟建设周原博物院,计划投资3.7亿元,将宝鸡周原博物院岐山县周原博物馆将合并为周原博物院。
所获荣誉
2003年,周原铸铜作坊遗址入选200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2016年5月16日,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2年1月24日,入选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2月8日,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6月,陕西宝鸡周原贺家车马坑室内清理及车舆修复工程入选2022年陕西优秀文物保护工程获奖名单。
2025年1月12日,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名单。
参观信息
周原遗址核心区位于岐山和扶风两县的交界处,范围东到美阳河(孟家沟以北),西到眉麟公路(公路之南祝家庄),北到岐山脚下,南到纸白、范家营,宝鸡周原博物院位于属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
北京——京广高速——连霍高速——麟法高速——法门镇——周原遗址
上海——沪陕高速——连霍高速——麟法高速——法门镇——周原遗址
广州——京广高速——连霍高速——麟法高速——法门镇——周原遗址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