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窈

中国台湾省历史学者

周婉窈,生于公元1956年,中国台湾省历史学者,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其夫为亦任教于台大历史系的文学院院长陈弱水

人物经历
1981-1982,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班肄业;
1981,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
1978,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士。
2005.09-2006.08,台湾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
1998-2005,台湾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2006,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所兼任副教授;
1995-迄今,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1994-1998,台湾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助研究员 ;
1991-1993,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系讲师(Lecturer,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90-1991,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学系讲师(Lecturer, Department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周婉窈于1994年开始筹画、后于1997年出版的《台湾历史图说(史前至一九四五年)》以台湾为主体思考台湾历史。她提倡由在地本土观点所建构,以台湾岛(台湾本岛及其周边诸岛屿,也就是大台湾)的山、海、平原等三个以人群活动为主的重要构成要素与空间舞台所承载经历过的历史来建构融合成的台湾历史研究。
学术专业
周婉窈是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讲师、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
她的研究专长为台湾史与东亚/东南亚海洋史,领域包括海洋台湾、日本殖民统治、雾社事件、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籍日本兵、台湾教育史等。
研究领域:台湾史、清代妇女史。
学位论文
1.1991,“The Kominka Movement: Taiwan under Wartime Japan, 1937-1945,” Yale Un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2.1981,〈日据时代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之研究(1921-1934)〉,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学术专书
1.2003,《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统治末期台湾史论集》,378页。台北:允晨文化有限公司。
2.1997,《台湾历史图说──史前至一九四五年》,179页。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此书之韩文版於2003年由汉城新丘文化社出版;日文版将由日本平凡社出版,编排中。)
3.1989,《日据时代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265页。台北: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
期刊论文
1.2005.06,周婉窈。〈想像的民族风──试论江文也文字作品中的台湾与中国〉,《台大历史学报》,第35期,页127-180。
2.2004.12,周婉窈。〈写实与规范之间──公学校国语读本插画中的台湾人形象〉,《台大历史学报》,第34期,页87-147。
3.2003.12, 周婉窈、许佩贤。〈台湾公学校制度、教科与教科书总说〉,《台湾风物》,53卷4期,页119-145。
4.2003.06, 周婉窈。〈历史的统合与建构──日本帝国圈内台湾、朝鲜和满洲的「国史」教育〉,《台湾史研究》,10卷1期,页33-83。
5.2003.04,周婉窈。〈陈第〈东番记〉──十七世纪初台湾西南地区的实地调查报告〉,《故宫文物月刊》,第241期(2003年4月),页22-45。
6.2001.12,周婉窈。〈失落的道德世界──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公学校修身教育之研究〉,《台湾史研究》,8卷2期,页1-63。
7.1996.12,周婉窈。〈绡山传奇──贺双卿研究之检讨与展望〉,《新史学》,7卷4期,页159-197。收入邢义田、黄宽重、邓小南总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妇女与社会》(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页265-291。
8.1995.06,周婉窈。〈日本在台军事动员与台湾人的海外参战经验(1937-1945)〉,《台湾史研究》,2卷1期,页85-125。(1996年4月出刊)
9.1994.06, 周婉窈。〈从比较的观点看台湾与韩国的皇民化运动(1937-1945)〉,《新史学》,5卷2期,页117-158。
10.1993.10,周婉窈。〈清代桐城学者与妇女的极端道德行为〉,《大陆杂志》,87卷4期,页13-38。收入鲍家麟编,《中国妇女史论集 四集》(台北:稻乡出版社,1995),页185-251。
专书
1.2006 Chou, Wan-yao.“Between Heimat and Nation: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In The Dignity of Nations: Equality, Competition and Honour in East Asian Nationalism, edited by John P. Fitzgerald & Sechin Y.-S. Chien.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1999 周婉窈。〈明清文献中「台湾非明版图」例证〉,收於《郑钦仁教授荣退纪念论文集》,页267-293。台北:稻乡出版社。
4.1997 周婉窈。〈暧昧的台湾人──日本殖民统治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收於《何谓台湾?──近代台湾美术与文化认同论文集》,页250-263。
5.1997 周婉窈。〈美与死──日本领台末期的战争语言〉,收於黄富三、古伟瀛、蔡采秀编,《台湾史一百年──回顾与研究》,页85-99。台北:台湾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
6.1996 Chou, Wan-yao. “The Kominka Movement in Taiwan and Korea: Comparisons and Interpretations.” In Peter Duus, Mark Peattie, and Ramon Myers, (eds.), The Japanese Wartime Empire, 1931-1945, pp. 40-68.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7.1993 Chou, Wan-yao.“Renaming Oneself a True Japanese: One Aspect of the Kominka Movement, 1940-1945.” 台湾大学历史系编,《日据时期台湾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155-212。台北:台湾大学。
会议论文:
2.2005.07.14 周婉窈。〈「进步由教育 幸福公家造」──林献堂与雾峰一新会〉,发表於「地方菁英与台湾农民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研究会台湾史研究所举办。台北。
4.2003.10..24 周婉窈。〈想像的台湾与中国的文化想像──江文也的文字作品初探〉,发表於「江文也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台湾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举办。台北。
5.2002.11.14-16 周婉窈。〈殖民统治与世代概念──试论日本统治下台湾的三个历史世代〉,发表於汉城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主办 ”Japanese Colonialism and East Asian Anthropology: The First Conference at Seoul”。韩国汉城。
6.2002.10.26-27 周婉窈。〈探索历史叙述的可能性──以十七世纪的台湾为例〉,发表於日本中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主办「第二回国际研讨会:近代台湾与日本」。日本名古屋。
7.2002.03.01-02 周婉窈。〈历史的统合与建构──日本帝国圈内台湾、朝鲜和满洲国的「国史」教育〉,发表於「文化差异与社会学通则:纪念张光直先生学术研讨会」,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举办。台北。
8.2001.12.27-28 周婉窈。〈从「南方调查」到南方共荣圈──以台湾拓殖株式会社在法属中南半岛的开发为例〉,发表於「台湾资本主义扩张及经济发展之长期趋势」研讨会,台湾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举办。台北。
9.2000.12.15-16 周婉窈。〈试论《田健治郎日记》的书写方式〉,「日记资料与台湾史研究——以《田健治郎日记》为中心」研讨会。台北。
10.1999.05.25-27 Chou, Wan-yao.“Coloni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of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Conference on Nationalism: The East Asian Experience, organized by Sun Yat-Sen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s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12.1996.09.13-14 周婉窈。〈暧昧的台湾人──日本殖民统治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何谓台湾?──近代台湾美术与文化认同」研讨会。台北。
13.1992.07.15-17 Chou, Wan-yao.“Renaming Oneself a True Japanese: One Aspect of the Kominka Movement, 1940-1945,” 日据时期台湾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
14.1991.08 Chou, Wan-yao.“The Kominka Movement in Taiwan and Korea: Comparisons and Interpretations,” The Conference on Japanese Wartime Empire, 1931-1945, Stanford, USA.
编译书
1.2006 担任《台湾史研究》第十三卷一期执行编辑。
3.2001 担任《台湾史研究》第七卷一、二期执行编辑。
4.2000 主编《新史学》
5.1999.12-2004.02 主编《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研读班通讯》第一期至第六期。
6.1998.11-1999.09 主编《台湾教育史研究会通讯》第一期至第六期。
7.1997.06 周婉窈译。後藤乾一著,〈日本之东南亚占领与「解放史观」〉,《东南亚区域研究通讯》,第2期,页37-59。
8.1995.06 周婉窈译。Choi Hyup著,〈海外韩侨及其适应模式〉,《韩国学报》,第13期,页205-215。
9.1995 担任《台湾史研究》第二卷第一期。
10.1989 周婉窈译。布洛克(Marc Bloch)著,《史家的技艺》,182页,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主编
1.1997 周婉窈主编。《台籍日本兵座谈会记录并相关资料》,323页。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
2.1997 周婉窈、蔡宗宪合编。《「台湾时报」东南亚相关资料目录(1909-1945)》,台北:中央研究院东南亚研究计划。
学术书评:
3.1997.06 周婉窈。〈评介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7期,页271-276。
其他著作:
1.2005.03 周婉窈。〈对当前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57期(2005年3月)。页247-254。
2.2005.03 周婉窈,若林正丈译‧付记。〈二度の「国引き」と台湾──黑住‧木宫两氏との对话〉,《Odysseus东京大学大学院总合文化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专攻纪要》,第9号(2004年;实际出刊2005年3月),页103-116。
4.2003.04 周婉窈。〈「世代」概念和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史的研究〉,《当代》,第188期,页64-77。
学术奖助
二○○四年二月至七月,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人
二○○三年四月二十日至六月二十日,英国国家学术院访问学人(The British Academy, Visiting Scholarship)
二○○○年一月二十日至五月二十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人(Columbia University, Visiting Scholarship)
一九九六年至二○○二年,“行政院国家科学发展委员会“研究奖助
一九九七年十月至一九九八年三月,日本日台交流中心历史研究者招聘 (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人)
行政院国家科学研究计画奖助 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六年;一九九九年至二○○二年
美国史丹福大学研究奖助 一九九○年暑假
美国学术会联合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海外研究奖助 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八年(赴日本暨回台湾收集博士论文材料)
美国耶鲁大学Anders Award 一九八七年
美国耶鲁大学奖学金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七年
美国史丹福大学奖学金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
出版图书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