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昆(1901年-1941年),原名周维宽,字仲和。祖籍湖南,出生于广西桂林。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新四军副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委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1年,周子昆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中学教员家庭。早年曾参加
五四运动。
1919年,周子昆在广西甲种工业学校。
投身革命
1919年毕业后,入桂军刘震寰部当号兵,后任上士、事务长、排长。
1925年6月,周子昆投身革命,入
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任班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任叶挺独立团2营4连排长。
1926年,周子昆随军北伐,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等战役,曾任连长、第4军军官教导大队大队长、营长。
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广东失败后,随朱德、陈毅等转战闽赣粤湘边界。
1928年初,周子昆参加
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28团1营营长。4月,到
井冈山。后历任红4军教导队副队长、红6军第2支队支队长,红1军团第3军参谋长、军长,红5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福建军区总指挥、独立22师师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赣州、南雄水口等重要战役。在中央苏区期间,周子昆工作频繁变动,几上几下,但他一切听从党的安排,体现了共产党员的组织性和忠诚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德。
参加长征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周子昆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科长、红军总司令部第1局局长。
1937年初,周子昆入中国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兼任队长;同年12月,周子昆任新四军副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委员,协助叶挺、项英组建新四军,并参与组织部队向苏南、皖中、皖东敌后挺进,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8月,周子昆兼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他治军严格,重视司令部建设与部队的教育和训练,亲自编写教材和授课,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贡献。
不幸遇害
1955年6月,周子昆遗骸移葬于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人物事迹
早年经历
1925年5月中旬,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勾结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广州发动叛乱。广州国民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各界群众的支持下平息了这次叛乱。周子昆毅然投身国民革命军,并被调到中共所掌握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任班长,成为其中的一名一等兵。由于当时铁甲车队是共产党员最多的一支队伍,他在共产党人的影响、教育下,积极主动协助工人纠察队封锁香港,支援省港大罢工,思想觉悟迅速提高。同年10月,由廖乾吾、卢德铭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征程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挺进湖南。周子昆随部队参与智取汀泗桥、攻克贺胜桥、直捣武汉三镇等重大战役,表现英勇。10月,部队扩编,周子昆升任七十三团连长。1927年1月,参与武汉军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随后,调任第四军教导大队队长。宁汉分裂后,提升为七十三团营长。
1927年8月1日,周子昆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利后,随军南下广东。9月下旬至10月初,部队在潮汕地区遭受优势敌人围攻,周子昆率领本营战士多次与强敌展开激战,由于敌众我寡,战斗失败。这时,革命意志薄弱的人脱离了部队,周子昆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带领该营余部跟随朱德、陈毅经闽南、赣南、粤北转战至湖南,并于次年1月参加了湘南起义,夺取了宜章县城。3月下旬,湘南起义在强敌进攻下失败,周子昆率部随朱德向井冈山进军。同年4月下旬,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后,毛泽东亲自选定,由周子昆担任工农红军第四军教导队副队长(陈毅兼任队长),负责领导教学工作。
1929年1月,周子昆随毛泽东、朱德挺进赣南闽西,创建赣南革命根据地。
1930年1月,红三军成立,周子昆历任支队长、军参谋长、师长等职。在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中,协助军长黄公略指挥作战,取得重大胜利。
红军骁将
第一次反“围剿”期间,蒋介石集结了12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起攻击。1930年12月28日,敌军主力张辉瓒第十八师的9000余人驻扎在东固地区。红3军得知情报后,行军至君埠宿营。次日,红三军参谋长周子昆派遣一名战士伪装成农民前往龙冈侦察,确认张辉瓒部队已占据龙冈街。朱德、毛泽东收到情报后,于29日晚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作战计划。30日清晨,红三军占领关键阵地,向龙冈推进。当时,龙冈被雾气笼罩,呈现“雾满龙冈千嶂暗”的景象。随后,黄公略、周子昆率部向小别村推进,在小别亭遭遇敌军前锋,战役开始。经过肉搏战,红三军占领附近山头。中午,红十二军抵达战场,敌军陷入困境。下午,红军第二梯队加入战斗,与红三军协同作战。3时,周子昆根据总部指令,发出全面进攻信号,红三军战士发起冲锋,敌军溃败。张辉瓒试图逃往万功山,但被周子昆率领的红军战士迅速占领该山并活捉。龙冈战斗胜利后,红军士气高涨,于1931年1月3日在宁都县东韶再次取得胜利,歼灭谭道源第五十师部分兵力,其余敌军向北逃窜。
1931年5月16日至31日,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围剿”,集结兵力20万。黄公略、周子昆率领的红三军根据总部指示担任主攻任务,对抗公秉藩师。5月16日早晨,敌军抵达伯佐村地区活动。7时,周子昆发出作战指令,随即枪声响起,红三军战士迅速出击,攻势猛烈。敌师长公秉藩对此表示惊讶。敌军遭受重创,失去组织。19日,周子昆领导的先头部队占领白沙南面大路右侧的山岭。22日,周子昆在中村南麓协助当地赤卫军作战,并拦截逃跑的敌军。27日,在广昌县城,红三军歼灭胡祖玉第五师。5月31日,红三军与红四军合作,在建宁县城击败守军刘和鼎第五十六师,占领该城。至此,红军成功打破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蒋介石在第三次“围剿”中集结30万兵力亲自指挥,但红军3万余人采取灵活战术,从8月6日至9月15日取得六战五捷的成绩,其中黄公略、周子昆率领的红三军发挥关键作用。黄公略在东固大渡坳战役中牺牲,周子昆随后接任红三军军长,后调任红5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福建军区司令员兼三十四师师长、二十二师师长等职。在反“围剿”中,周子昆运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屡建战功,荣获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周子昆任红九军团二十二师师长,担任后卫任务,虽完成任务但部队受损严重。长征中,周子昆对李德的指挥提出异议,幸得毛泽东保护免遭陷害。遵义会议后,他任红五军副参谋长。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随左路军行动,任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科长,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斗争,并积极提高学员指挥能力。周子昆曾三次负伤,长征中又患肺结核,但仍身先士卒。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周子昆调任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局长,一度代理总参谋长。1937年初,他前往“抗大”学习,后曾任红军代总参谋长。
以身作则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在南昌成立,周子昆担任副参谋长及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他为新四军组建及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出了贡献,同时针对部队中出现的不良风气进行了大量思想工作,强调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传统,倡导与国民党军比较作战本领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而非生活标准。周子昆以身作则,生活简朴。
1939年春,周子昆兼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利用军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教学,为党培养军政干部。他还协助叶挺、项英制定重大决策,并主持制定新四军多项工作条例。
坚定革命
1940年,周子昆得知妹妹因贫病去世,母亲患肺结核。他写道:“知道老母的肺病很重……我真是欲回不能,加之我的处境甚为贫困,因为我不是军阀,更不是贪官,乃是一个决心牺牲自己的一切,而为人类幸福与解放向前奋斗的革命者。”他为新四军的迅速发展壮大倾注了全部心血,并且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英勇牺牲
1940年10月,日军出动1万余人“扫荡”皖南,矛头直指新四军军部。周子昆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歼敌千余人,乘胜收复泾县县城,进一步巩固了皖南抗日根据地。
1940年冬,国民党顽固派为了扩充自己的地盘,借日军之手削弱八路军、新四军、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黄河以北。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率9000余人从云岭转移,途中在茂林地区遭国民党8万余人围攻,发生皖南事变。周子昆与叶挺等指挥部队突围七昼夜,因力量悬殊,损失严重,被迫分散突围。周子昆、项英等十余人突出重围后隐蔽在大观山。顽军封锁路口、渡口并搜山。周子昆等人面临食物和水源短缺,依靠玉米芯、草根和雨水生存。他们设法北渡时,于1941年3月13日在赤坑山蜜蜂洞内被叛徒杀害,周子昆终年40岁。
所获荣誉
2014年,周子昆入选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周子昆在大观山上曾说:“干革命是随时要准备牺牲的,我们这次虽然失败了,但也是暂时的,不管革命有多少千难万险,一定是会成功的。我们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冲出去,找到部队继续战斗!”
亲人家属
夫人:何子友。生前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武艺总教官、原南京军区司令部离休干部(副军职待遇),曾单挑“山大王”,拳打匪首,横扫马匪骑兵,被誉为“何铁拳”、“双枪何奶奶”。
女儿:周民。
人物评价
周子昆是从桂林走出去的革命英烈,他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激励后人。(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黄利明 评)
一颗将星殒落了,但周子昆却留下一片光芒。他激励着后人,照耀着后人前仆后继,开创未来。(中国军网 评)
后世纪念
人物书籍
《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周子昆传》是2019年由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辅一,张学亮。本书为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第三辑之一。
纪念展陈
1955年6月19日,周子昆烈士和项英烈士、袁国平烈士的遗骸一起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安葬,被称为“三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