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1924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39年6月参加革命,194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副教导员、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等职。1949年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1950年被华东军区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同年在北京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三次会议。先后当选全国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1983年12月离职休养。曾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2月25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2岁。
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时期,周建华同志先后参加了石灰山和沙水干战斗,作战中他英勇顽强、不畏艰难,出色完成任务,多次立功受奖。
解放战争时期,周建华同志先后参加了孟良崮、莱阳、淄川、兖州、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他对敌作战勇敢、不怕流血牺牲、指挥机智大胆,带领部队消灭和俘虏了几百名敌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在攻克兖州时,他孤身冲进敌人团部住的村庄,迫敌一个团、一个警卫连和一部分炮兵投降,表现出了优秀的军事才能,并荣立一等功。
朝鲜战争时期,周建华同志参加了为期半年之久的平康前线防御战和注字洞南山之战,作战期间他不畏强敌,坚韧不屈,表现出一名国际主义战士无畏的英雄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周建华同志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离职休养后,他离休不离志,退位不褪色,多年担任干休所党委委员、老干部支部书记,积极发挥余热,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人物事迹
1948年7月,山东兖州。
呼啸的炮弹,撕裂了长空,摇撼了大地。硝烟吞没了古城兖州。
沉睡了一百余年的兖州城墙,霎时,浓烟滚滚,砖石横飞。“天下第一碉”五个大宇,在炮火中崩裂、塌毁……。.
大炮几个小时的辛勤劳作之后,随着嘹亮的军号声,我军登城开始了。
城墙上的争夺,短兵相接,惊心动魄。
华东野战军七纵二十师是主攻部队之一。踏着云梯,冒着硝烟,顶着敌人疯狂的阻击,勇士们终于将第一面红旗插上了兖州城上。
城墙被我占领后,部队潮水般涌向城内,激烈的巷战开始了。
周建华所在的五十八团四连为团的二梯队,当时他担任连政治指导员。巷战中,当部队攻到旧县街陋巷西南角时,敌人的火力点封锁了前进的道路。当时连长负伤,部队由周建华负责指挥。他看了看周围的地形,大声命令道:“一排长迅速派一个突击班,从敌人侧翼插过去,捣毁敌人的支撑点!”突击班出发后,他来到机枪手面前,接着命令道:“迅速抢占有利地形,火力掩护!”他爬在机枪手身边,亲自指点射击目标。突然,一颗子弹射中机枪手的右肩,机枪手躺在了周建华的怀里,他命令卫生员抢救伤员,自己架起机枪一阵猛烈扫射,几十个负隅顽抗的敌人接连倒下。这时,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哑了,支撑点飞上了天。周建华抓住时机,大喝一声:“上!”战土们勇猛地向敌指挥所冲击,干净利索地消灭了敌一个加强连二百多人。部队正向纵深发展时,团部通信员跑步来到四连阵地,向周建华报告说:“指导员!政委让你马上到团部受领任务。”
“什么事?”周建华急切地问。
“不晓得。”通信员答道。
团部临时设在在天主教堂,李正清政委正在指挥部里看地图。见周建华进来,忙起身迎接,然后把他拉到办公桌前,指着地图说:“建华同志,你来看,这是城墙的东门,外援之敌很可能要从这里突进城内。你马上带两个排的兵力,打出东门,阻敌增援!明白嘛?”李政委用审视的目光望着周建华。
“明白。”周建华点了点头,然后说:“首长,我可以走了吗?”
李政委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怎么?着急了,是吧?”他接着说:“现在城内打得很激烈,敌人大势已去,解决战斗已是时间问题。虽然敌大部队的增援已被我兄弟部队拦截,但根据上级判断,城外仍有敌人驻守,目前兵力,番号、装备不详。兖州城快解放了,他们不会袖手旁观。你们的任务是牵制住敌人,不让他增进城内。”
周建华带着部队沿着西门大街,穿过佛爷庙,估衣市街,东桥大街,向老东门摸去,
来到东大门,他们愣了:几米厚的大门紧紧地关闭着,这儿城墙未经爆破,十几米的高墙依然坚固如初,怎么出城呢?
正迟疑着,突然一个战士大声喊道:“指导员!你看,那儿有个洞!”
周建华顺着那个战土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发现东门右侧几十米的地方有个小洞,他兴奋极了:“快!从洞里钻出去!”
出了城墙,外面是条护城河,大家涉水过河,对岸是一片开阔地,中间是一条宽畅的马路,两旁长满了庄稼。
时值八月,鲁南大地,骄阳似火,简直要把人烤成肉干:战土们早巳满身大汗。
怪!城内枪炮声大作,城外倒很冷清,路上不见行人,远处的时村庄有炊烟,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
“敌人驻守在哪儿呢?”周建华顿生疑团。
再往前走,是一条很长的交通壕。大家刚进了壕内,突然,不远处传来清脆的枪声,周建华命令战士们作好战斗准备。
枪声响了一阵,又恢复了平静。周建华命令一排长带部队原地监视敌人,自己带通信员前去侦察情况。
大约走了一里多路,突然刘·画有人喊:“有人!”还没等周建华作出反应,呼啦围上来二十多个敌人。
周建华见势不妙,灵机一动,拔出手枪,猛地跳山交通壕,大喝一声:“通信员,传达我的命令,一连靠左,二连靠右,三连跟我来!”
机灵的通信员迅速答道:“是!”
敌人不明真相,乖乖!听他这一喊,周围至少.要有一个营的兵力,吓得一个个跪下求绕:“长官饶命,长官饶命,别开枪,我们缴枪。”
周建华趁热打铁:“现在听我的口令,向后转!放下武器。向后转!向前五步走!”
他下达完口令,腰插手枪,双手一背,来到敌人面前,“你们哪个是当官的?” “我……我。”队伍中走出一个瘦高下、子来。
“你是什么官?”周建华问他。
“小……小连长。”他战战兢兢地说。
“小连长算个屁官!我问你,这里一共有多少兵力,番号是什么?你们是来干什么的?”
“我们这儿驻守的是一个机动团,城里打起来了,团长命令我前来探探虚实。团里已作了增援的准备,等我回去就出发。”
“团指挥所在哪里宁”
“就在后面的村子里。”
“离这有多远?”
“不到两里路。”
周建华审讯完敌连长,对敌士兵们说:“蒋介石就要完蛋了”全国就要解放了,你们还在这儿卖什么命?”
敌士兵们一听,七嘴八舌的议沦开了;“是真的吗?那咱们可就好啦!”
有人发牢骚:“早他妈不想干了,我老娘还不知道死活呢。“
“我老婆来信说,家里解放了。我要再打解放军,她就上吊自杀……”
周建华把通信员叫到一边,低声说:“你把他们押回去。告诉一排长,迅速跟城里取得联系,把这里的情况向团首长汇报。”
“那你,¨…”通信员似乎明白了什么。
“放心,我不会有危险的,执行命令吧!”周建华说,通信员刚一转身,他又说:“把身上的手溜弹都给我。”
周建华来到敌连长面前,说:“你跟我走一趟,不老实的话………”周建华举了举手榴弹。敌连长吓坏了:“唉,不敢,不敢。”
通信员押俘虏走了。周建华在敌连长的带领下继续沿着交通壕往前走。一路上,他又对敌连长进行了形势和政策教育,说话间。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敌连长把周建华带进了一个小四合院。
周建华把手榴弹弦拉开, 攥在手上,大摇大摆地径直往里闯。
哨兵上前挡架:“干什么的?”周建华把手溜弹—举:“怎么?你活到头啦!”
穿过走廊,里面是一个大客厅,屋里坐满了人,桌上摊着地图,还有电话,发报机、电台和杂乱无章的办公用品,大厅里烟雾缭绕,满地部是纸屑垃圾。
周建华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虽然他事先作边预想,但事到临头,还是吃了一惊:看来,今天真的是只身入“虎穴”了。他心思想道。
他知道,此时此刻,任何犹豫,怯懦都要不得,需要的是勇敢、机智、果断、冷静和智慧。不然自己丢掉性命是小事,牵制敌人的任务就没办法完成了。于是,他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
对着地图发愣的敌人见大摇大摆地虐进来一个解放军,手里还握着拉了弦的手榴弹,像大白天见了鬼,不由地大惊失色。警卫人员纷纷操起抢来,几十个黑涧涧的枪口对准了周建华。
周建华毫无惧色,蔑视丁他们一眼,声音不高不低地说:“放下武器!我要见你们的团长。”
墙上的挂图下面站着一位身材高大、胖乎乎的指挥官,他就是敌机动团的团长。城里打响后,他与上司失去了联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打还是不打?打,没接到增援的命令,再说共军的大炮那么凶,登城速度那么快,城里一个军的兵力都守不住,我这个团上去不也是白送死吗?不打,上司再怪自己见死不救、对党国不忠怎么办?他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战斗打响的第一天,他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第二天他再也坐不住了,派人去城里探探虚实,十几里的路程,按说早该回来了,但一直没有消息。他感到不妙。这个解放军的突然闯入,使他一下子懵了:难道共军是神兵,这么快就打出城了了
但他毕竟是个团长,况且这是在自己的地盘里,一个瘦瘦的共军,单枪匹马,又能把我怎么样。于是,他冷静了下来说:“我是团长。”
周建华不慌不忙地来到他面前说:“你们被包围了,赶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
敌团长一惊,脸上的肌肉激烈地抽搐了几下,声音有些发抖地晓:“城里解决了嘛?”
“不解决,我们是怎么打出东门的呢?我又是怎么跑到你的团部里来的呢?”周建华坦然地说。
“那你是干什么的?”敌团长反问一句。
“我是华东野战军派来与你谈判的代表。”周建华镇定自若,流利地说道。
“你……?”敌团长用疑问的目光紧趵·着周建华。
“怎么?不像?”周建华冷笑了一声。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你既然是解放军上边派来的人,一定对我们的上司也了如指掌喽。那我问你,我们驻守兖州的部队属于第几绥靖区,司令是谁?我们这个团隶属第几军,军长叫什么?”敌团长诡谲地一笑,心想:这几个问题他要是答不对,就说明他这个谈判代表是假的,也说明城里根本就没有解决战斗?这样,我就可以先动手了。
周建华怎么也没抖到敌团长会来这一手,他不由地紧张了一下,但极力使自己保持平静。这时,他忽然想起受领任务时,发现李政委的案头上摆着敌高级将领的名单。于是坦荡地笑了一声:“你以为凭这些就能考住我嘛,哼!听着,你们驻充州的部队顾于国民党第十绥靖区,司令李玉堂。你们团隶属十二军,军长霍守义,你们是机动团。”
敌团长又吃了一惊:说得一点也不差!但他突然把脸一翻,猛拍了一下桌子。吼起来;“少跟我来这一套,我先收拾了你再说,来人!”说着就去腰间掏枪,周建华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他的手,眼睛紧盯着敌团长的脸说:“怎么,想同归于尽吗?我这手榴弹可不是吃亲的!”
敌团长被震慑了,所有的敌人部被震慑住了,一个个魂不附体;敌团长垂头丧气地坐在椅子上,屋内的空气凝结了。
周建华想起了临行前李政委的嘱咐,要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于是,他慷慨激昂地声说:“我们都是中国人,难道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内战之苦,你们还没尝够吗?你们家也有父母、妻儿、兄妹,谁愿意忍受战争的灾难?蒋介石现在已是四面楚歌,日暮途穷!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连打胜仗,全国解放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你们拼命项抗,到头来会有什么好下场?”
全屋的人都不作声,警卫人员悄悄地收起了手里的枪。
一个军官凑到敌团长面前,小声说:“团座长,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我看这来头不对。再说城里都解决了,我们孤军奋战还打什么用……”。
敌团长目光呆滞,显得无可奈何, 叹了一气,默不作声。
周建华稍松了一口气,他的先发制人还是奏效了。他已掌握了主动权,要继续进攻,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尽管他知道,现在的处境是一个人对敌一个团。
“怎么样?何去何从,团长该下决心了吧?我可不是吓你,只要我一声令下,埋伏在周围的部队,就会全线出击,你的全团人马会在几分钟内丧失殆尽,难道你真的希望那样嘛?”他进一步给敌团长施加压力。
“你身后究竟有多少人马?真的实施包围了吗?”敌团长仍不肯轻易罢休,试探地问。
“不信,你问问他好了。”周建华冲着带他来的敌连长使了个眼色,并往前拉了他一把。
“你亲眼看见了吗?”敌团长问。
“看见了。”
“有多少人?”
“至少有两三千、黑压压的,看不清。”
这时外面传来激烈的枪声和噜杂的人喊狗吠声。
“团座,该下决心了,咱们保命要紧啊,李玉堂给了咱们什么好处,连给养都断了半个月啦……”刚才那个军官又凑到敌团长面前说道。
敌团长不再犹豫了,垂头丧气地说:“我有三个条件,你能答应吗?”
“一定答应。”周建华干脆利索地说。
“好。第一,保证我的生命安全;第二,保证我的家产不被没收;第三,保证我回四川老家见一见八十岁的老母亲。”敌团长说。
周建华说:“共产党的政策是宽待俘虏。包括士兵们在内,愿意参加解放军的,我们欢迎;愿意回家种地的,我们发给路费。”
又沉默了一会儿,敌团长向刚才那个军官下达命令:“参谋长,传达我的命令,全团从军官到士兵,谁也不准开枪,把武器放下,部队全体集合,我要讲话……”
敌参谋长慌忙答道:“是!是!”说完拿起电话,给所属部队传达了团长的命令。
周建华问:“团部一共多少人?”
包括我在内,共二百二十九人”敌团长说。
“好!统统放下武器,跟我走!”周建华命令道。
周建华握着手榴弹,押着俘虎,刚出村口,恰巧我增援部队已经赶上来,迅速包围了村庄,没费一刀一枪,敌一个团的官兵全部乖乖地作了俘虏。
李正清政委三步并作两步跨到周建华面前,激动地去握周建华的双手,周建华的右手却躲开了,因为他手里还握着那颗拉了弦的手榴弹,二人开心地笑了……。
人物评价
周建华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原则、言行一致;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团结同志;他生活简朴、淡泊名利,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周建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