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创伤科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骨科成员。
研究方向
致力于骨折愈合和与骨质疏松方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科委重点基金相关项目的研究。在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四肢骨与关节骨折的微创治疗及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与国际水平同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严重多发创伤救治;复杂四肢骨折的治疗;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骨折微创治疗。
教育经历
1979年09 月—1984年07月 北京医学院(现北大医学部),获学士学位
1997年09月—2000年07月 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博士学位
2000年10月—2001年01 月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4年09月—1989年09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骨科住院医师
1989年10月—1993年02月 英国阿伯丁大学附属医院及Doncast皇家医院骨科高级住院医师
1993年03月—1997年07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骨科主治医师
1997年08月—2003年07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骨科副主任医师
2003年08月—至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骨科主任医师
教学任职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运动损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及老年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肢体重建学组委员
国际内固定学会技术顾问委员会(AOTK)委员
国际脊髓学会(ISCS)中国脊髓损伤分会常务委员
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分会(SICOT)中国分会常务委员
国际骨创伤基金会(OTC)中国分会秘书长
科研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骨质疏松患者骨钉把持力增强的新型可注射骨水泥材料》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降解生物医用玻璃的有机无机杂化增韧》亚课题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椎体骨后屈服力学行为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第一主要参与者
北京市重点项目《首都重大创伤紧急医学救援体系规范建设与资源整合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北大医学部交叉学科种子基金《用于增强螺钉把持力的新型可注射骨水泥材料》课题负责人
出版图书
学术杂志审稿人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杂志。
获奖及荣誉称号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届全国骨科中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首届留学归国人员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
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医师奖等奖项。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良师益友奖;
北京大学仲外医学奖。
主要学术成就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主译著作6部,参编、参译著作10余部。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转化2项。
主要承担科研项目
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基金、北京大学交叉学科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
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文章目录
43. 姬洪全,周方,孙宇,刘忠军,陈仲强,党耕町。单纯后方入路治疗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中华创伤杂志。2010;26(3):213-216.
44. 周方。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华创伤杂志。2010;26(5):394-396.
45. 周方,吕扬,田耘,等。不减压非融合在手术治疗不稳定AO A型胸腰段骨折中的作用。中华创伤杂志。2010;26(5):411-414.
46. 田耘,周方*,姬洪全,等。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固定节段长度的选择。中华创伤杂志。2010;26(5):397-402.
47. 田耘,周方 陈仲强 刘忠军。复杂胸腰椎骨折的伤椎形态特点与伤椎置钉技术 中华外科杂志 2010年48(16):1238-1242
48. 田耘 周方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微创锁定接骨板技术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年11(1):82-85
49. 吕扬 周方* 张志山 田耘 姬洪全老年患者简单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11年14(5):1705-1707
50. 杨欢, 周方*,田耘,等。股骨粗隆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5):699-703
51. 杨欢, 刘忠军,周方*,等。下颈椎损伤并发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 21(9):759-763
52. 吕扬,李少楠 周方*,等。锁定钛板及半肩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3):226-230.
54. Yun Tian MD, Fang Zhou MD,Hongquan Ji MD, Zhishan Zhang MD, Yan Guo MD. Cannulated Screw and Cable are Superior to Modified Tension Band in the Treatment of Transverse Patella Fractures.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1, 469:3429-3435
55. Fang ZHOU, MD,* Zhi Shan ZHANG, MD,* Huan YANG, MD, et al. LISS VS. PFNA in Treating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J Orthop Trauma; 2012 Mar;26(3):155-62
56. 殷晓雪,周方*,张志山,宋纯理。间断应用甲状旁腺激素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3):4209-4212
58. 谭磊,周方*。锁定接骨板系统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1)17-19.
59. 姬洪全,周方*,田耘,等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中华创伤杂志。2013;29(4):297-302.
60. 谭磊,周方*,张志山等。微创内固定系统接骨板倒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征探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5):377-381
61. 谭磊,周方*,张志山等。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7):592-596
62. 商澜镨; 周方; 姬洪全; 张志山; 刘晓光; 田耘。 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05期, pp 711-716, 2013.
63. 侯国进;周方*;张志山;姬洪全;田耘。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失血特点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05期, pp 738-741, 2013
最新文章:
1.Fang Zhou MD,Zhi Shan Zhang MD,Huan Yang MD, Yun Tian MD,Hong Quan Ji MD,Yan Guo MD,and Yang Lv MD.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Versus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 in Treating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 Orthop Trauma.2012年26(3):155-160
2.Guojin Hou,Fang Zhou,Yun Tian,Hongquan,Ji,Zhishan Zhang,Yan Guo, Yang Lv.Predicting the need for blood transfus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Injury.2014年45(12):1932—1937
3.Hou YF,Zhou F,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tracheostomy in acute 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European Spine Journal.2015年24(5):975-984
4.Yun Fei Hou, Fang Zhou @*, Yun Tian, Hong Quan Ji, Zhi Shan Zhang, Yan Guo, Yang Lv. Possible predictors for difficult removal of locking plates: A case-control study. Injury, 2015, 46 (6) 1161–1166
5.Lv Y, Li A, Zhou F@, Pan X, Liang F, Qu X, Qiu D, Yang Z.A Novel Composite PMMA-based Bone Cement with Reduced Potential for Thermal Necrosi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21):11280-5
6.Tengjiao Zhu1, Yun Tian1, Fang Zhou@1, Zhengxin Song1, Fang Li2, Jizhao Li2. Annexin-V positive microparticles correlate with 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extremities fracture. Int J Clin Exp Med 2016;9(2)
7.T. Zhu · Y. Tian · F. Zhou@ · L. Shang · Y. Guo · Y. Lv.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withor without temporary unipedicle screw reduction. Orthopade. DOI 10.1007/s00132-016-3235-z, 2016
8.Guojin Hou Fang Zhou Yan Guo Zhongwei Yang Ailing Li Chen Wang Dong Qiu,In vivo study of a bioactive nanoparticle-gelatin composite scaffold for bone defect repair in rabbit.Mater Med.2017.28:181
9.Zhechen Gao, Yang Lv, Fang Zhou, Hongquan Ji, Yun Tian, Zhishan Zhang, Yan Guo.Risk factors for implant failure after fractures with fracture of the lateral femoral wall.Injury elsevier 2018年48(2018)315—322
著作译作
主编(副编)、主译
1. 周方,主编。脊柱及四肢骨折的治疗决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第一版
2.周方,副主编。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骨科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
3. 周方,胸腰椎骨折分类,骶骨骨折。陈仲强,袁文主译,AO脊柱手册。山东科技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26-55.
4. 周方,主译。创伤骨科微创手术技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1月第一版
参编、参译
1.周方,胸腰椎骨折分类,骶骨骨折。陈仲强,袁文主译,AO脊柱手册。山东科技出版社,2010,第一版,26-55.
2.周方,骨折与肌腱损伤,第四篇,第36章,第十二节,第15-25部分。赵伯仁主编,基层医师手册,广西科技出社出版,1998,第一版p1255-1267。
3.周方,拇外翻。杨克勤主编,骨科手册
4.周方。胸腰椎骨折分类。党耕町,刘忠军,陈仲强,主译。AO ASIF脊柱内固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第一版,16-35
5.周方,张立,田耘。上肢损伤。郭应禄,祝学光,主编,外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第一版,837-871。
6.周方。腰椎椎弓根内固定。党耕町,主译。脊柱外科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第一版,229-253。
7.周方,脊柱骨折。姜保国,主编。骨折固定图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7:第一版254-274。
8.周方,骨外科学。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第一版,181-259 9.下颈椎及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与固定。 刘忠军 主编,脊柱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第一版,71-85,124-144
10.周方、骨折、软组织损伤分类。王满宜,曾炳芳主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第一版P53-89
11.周方,脊柱创伤。陈仲强主编,脊柱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446-585
12.周方,股骨近端骨折。曾炳芳主编,OTC中国 创伤骨科教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14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