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Hulunbuir University)位于呼伦贝尔市,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历史沿革
前身八溯源
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成立呼伦贝尔大学和1958年暂设在扎兰屯师范学校的“师专班”。
1959年,呼伦贝尔大学与师专班合并成立了呼伦贝尔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根据当时中央的调整精神,呼伦贝尔师范专科学校下马。
1977年,在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附设了“大专部”,开始招生。
1984年,在大专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
1972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创建。
1984年,通过原国家教育部备案,列为全国教育学院之一。
1982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创建。
1984年,成立呼伦贝尔盟管理干部学院,开始招收脱产学习的党政干部大专班学员。
1976年,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创建,主要以蒙古语授课为主,为呼伦贝尔盟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培训小学师资,是一所民族中等师范学校。
1988年,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创建。
1975年,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创建。
1983年,海拉尔煤炭工业学校创建。
2001年,海拉尔煤炭工业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
合并发展
1992年,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决定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呼伦贝尔盟管理干部学院、内蒙古电大呼伦贝尔盟分校4所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呼伦贝尔大学。
1997年,原国家教委批准4校合并组建专科层次的呼伦贝尔学院。
2000年,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并入学校。同年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并入学校,成为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2008年更名为呼伦贝尔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2003年,教育部批准呼伦贝尔学院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同年10月,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并入呼伦贝尔学院,成立工程技术学院,2015年更名为呼伦贝尔学院矿业学院。
2011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6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同年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
2018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0年4月8日,海拉尔农牧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正式并入呼伦贝尔学院。
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3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设有18个学院、1个实验实训中心、4个研究中心,有本科专业56个,涵盖文学、艺术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农学十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2021年11月,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
据2023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教职工1281人,其中专任教师695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24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59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58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7人、教坛新秀7人、教学团队8个;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青年英才支持计划2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B类1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B类“青年科技骨干”2人,呼伦贝尔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
教学建设
据2023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1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团队1个。
据2023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7项,35名教师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内蒙古自治区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4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自治区级科研平台7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
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级项目14项、自治区级项目329项;部委、自治区级科研平台7个;发表科研论文1204篇(其中高水平论文236篇),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11项,外观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48项;荣获各级各类科研奖项213项,其中包含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3项,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1人。
学术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04万余册,纸质报刊385种,电子图书55.1万种,电子资源数据库26个。
《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分为汉文和蒙文两种版别,汉文版为双月刊,蒙文版为季刊,主要刊登学校及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有新意、有理论深度的学术研究论文。学报主要栏目有三少民族·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社会管理研究,经济法律研究,文学、艺术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理工研究等。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打造高校、地方和社会共同进步的格局,不断加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项目研究工作,着力推进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逐年攀升,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推动地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人才引领行动深入开展,形成较强的科技支撑能力。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连续10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涉外院校信誉等级一级院校”。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采用圆形轮廓,以学校主教学楼为主体造型,形似一座开放的大门,又恰似英文字母“H”,寓意呼院开放办学、容纳百川的办学理念。
四条半圆形曲线,述说着多校合并的过往,不仅深含“合”之深意,也好似一道亮丽的彩虹,象征着历经风雨后的呼伦贝尔学院将谱写崭新的篇章。
展翅高飞的雄鹰图形,从视觉角度与打开的书本相似,又形似英文字母“Y”,象征呼院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和一飞冲天的豪情。字母“H”与“Y”巧妙地将“呼院”拼音首字母相融合。
校徽采用独具特色的“呼院绿”,表达出呼院人对呼伦贝尔这方热土的深情厚意。
学校校旗旗面为红色,蒙汉校名位于旗面中间位置,校徽位于旗面左上方位置。
精神文化
明德致和,笃学尚行
艰苦奋斗、求是创新
社团文化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呼伦贝尔学院有三个校区,分别是主校区、西校区、牙克石校区,主校区、西校区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校区建在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
主校区
主校区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成吉思汗中路26号,主要院系包括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法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传媒学院、蒙古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农林学院、文学院21个学院。
西校区
1999年成立继续教育学院(西校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西大街123号。学院下设综合科、培训科、职业教育科三个职能科室及“内蒙古东部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简称安培中心),成人学历教育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八个学科门类。
牙克石校区
2020年,呼伦贝尔学院牙克石校区在内蒙古牙克石市兴安大街14号建成,与牙克石汇流河电厂毗邻,学校占地面积240亩、实践教学用地2000亩、建筑面积22510.8平方米。牙克石校区有农业部181号职业技能鉴定站、农垦翼通驾校、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学校、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呼伦贝尔市科普教育基地等的实训基地。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校史馆
呼伦贝尔学院校史馆建于2018年,位于图书馆左侧,面积为700余平方米,共分为七个展区,分别是序厅、“岁月峥嵘,逐梦以行”、“钟灵毓[yù]秀,教学相长”、“精研覃思,硕果累累”、“时代先锋,多彩校园”、“滋兰树慧,杏坛春暖”、“鹰击长空,逐梦未来”,共展出图片700余幅,实物近150件,多媒体互动6处。
崇文湖
2021年6月,崇文湖建成开放,它位于崇文楼与东山体育场中间,湖水面积近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硬化面积3700平方米,湖水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可达3.5米,可供水鸟栖息,鱼戏湖底。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