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元

明代大儒

唐伯元(1540-1597),明潮州府澄海县苏湾都仙门里(今属汕头市澄海区)人。明代大儒,理学家,其进士出身,官至明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任尚宝司丞,吏部考功清吏司、文选清吏司郎中等。崇奉程朱理学,反对王守仁的新理学即所谓“心学”。唐伯元曾师从吕怀,继承湛若水的学术观点,并使之更具实践性,认为心性(或曰天理)是以物为载体的,离开物,心性便无从谈起。其一生著述十多部,但存世不多,以今存的《醉经楼集》为其主要代表作。

人物生平
唐伯元,字仁卿,号曙台,广东省澄海县苏湾都仙门里(今属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溪南镇)。生于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卒于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
唐伯元于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考中举人。1574年(明万历二年)得中进士,自此进入仕途。半年后任江西万年知县。1575年(明万历三年)任泰和知县。1580年(明万历八年),唐伯元调任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不久升任尚宝司丞。1584年(万历十二年),唐伯元被贬到海州任判官。不久又调到保定府任推官。1585年冬(明万历十三年)调任北京礼部制司主事。1591年(明万历二十年)母逝,回潮州守制。1594年(明万历22年)秋,守制三年满的唐伯元回京任原职,不就升调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考功清吏司、文选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后告老回乡。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秋,离世。逝后的1625年(天启五年),明熹宗追封唐伯元为太常少卿。
科举出身
1561年(嘉靖四十年),唐伯元22岁中举,与潮阳周光镐结成莫逆之交,此后还成为姻亲。周光镐的父亲周孚先曾在南京与江西永丰(今江西广丰吕怀一同拜大学者湛若水为师。湛若水与王守仁一样主张知行合一,但特别倡导“随处体认天理”,以避免空谈良知,脱离社会实践,又避免“直任吾心”去胡乱实践。唐伯元与周光镐结识时,周孚先已去世,遂于1568年(明隆庆二年)一起到永丰石塘师从吕怀,学习吕怀的《三书本义》。
1571年(隆庆五年),唐伯元与周光镐一同上京赴考,结果周光镐登第,唐伯元则落第,遂独自回石塘,帮吕怀修订《历纪古义》。唐伯元从吕怀处接受了湛若水的学术观点,并使之更具实践性。他认为心性(或曰天理)是以物为载体的,离开物,心性便无从谈起。他把物限定在“身、家、国、天下”,最终目的依然在于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574年(万历二年),唐伯元再次赴京,得中进士。
仕途历程
唐伯元任江西万年县知县时,万年百姓为其立生祠。据陈一松(官至工部左侍郎)撰写的《送唐曙台令万年序》所载,万年幅员仅数十里,建置才50年,一直“未有制科往令兹土者”。以正式制科进士为万年县令,还是从唐伯元开始的。唐伯元不很乐意,在京“同乡诸君子合饯于郊”时,陈一松以此序勉励他“勤恤民隐,不小视万年”,要“不遗余力”地作好生产、治安、礼教等工作。唐伯元未负所托,因此一年后调离时,百姓立了生祠。
唐伯元任江西吉安府泰和知县时,泰和百姓为其立生祠。吉安是唐伯元所推重的“三罗”故籍(罗伦罗钦顺罗洪先)。唐伯元在泰和五年,以三罗的反对空疏学风、不事奢华为典范,为政为学,很受当地士民推崇。周光镐闻知,曾去信:“彼中人士颂足下政泽,前百年未有也”。1580年(明万历八年),唐伯元调任南京户部主事,百姓也为他立了生祠。
唐伯元任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升任尚宝司丞期间,1584年(万历十二年)御史詹事讲疏请王守仁从祀孔庙。首辅申时行等也以肯定王守仁的功业、气节、文章为由支持从祀建议。当时,思想领域言必称程朱理学,王守仁针对一般读书人都把程朱学说当作获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言行不一的流弊,坚持了“知行合一”的“致良知”新学说,打破了学术界的僵化局面。唐伯元先后上呈《争从祀疏》、《进石经大学疏》及自己加注的两本《石经大学》,反对王守仁从祀孔庙,称“守仁言良知新学,惑世诬民......后人效之,不为狗成,则从鬼化矣”。南京给事中钟宇淳上疏,指谪唐伯元“诋毁先儒”。唐伯元遂仍被贬海州判官。不久,又调保定府任推官。又于1585年(万历十三年)冬,调北京任礼部制司主事。
唐伯元任北京礼部制司主事期间,于1590年(明万历十九年)春,奉旨到民间为年方10岁的皇长子选取宫女。期间,唐伯元上《论选宫人疏》。根据疏中所奏,唐伯元第一次奉旨选美,中选者不够十分之一,少女们不是“逃慝”,就是“污容毁体”。第二次奉旨选美,因先予“晓谕”,才得以顺利完旨。唐伯元在疏中直陈其弊。当时,唐伯元任职已满六载,吏部也已按惯例提出了擢升之拟,但阅过奏疏的大臣无不恐怕其触动帝怒,将擢升之拟压下。后明神宗御札承认过失,才得擢升,唐伯元遂在湖广负责秋闱主考。任尚宝司任司丞。
归隐潮州
因母亲去世,唐伯元回潮州府守制。在此期间,他在西湖山北麓建了寿安寺(今属潮州市湘桥区。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附录.潮汕地区的历史沿革),在南岩下建了紫竹庵,守制期间的撰写出《礼编》28卷,前后共花了5年工夫。
唐伯元晚年归隐,回到潮州,筑醉经楼于潮州府城西西湖山北麓的寿安寺旁,命名为梅花庄。又在雁塔下钓鱼台。为岭海士大夫所敬重。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秋后离世。
作品一览
唐伯元作为一代大儒,理学名家,其著述甚丰,但大多已失。今存的《醉经楼集》,是唐氏主要著作。醉经楼为1587年(万历十五年),唐伯元告假省亲期间构筑于潮州西湖之小楼。《醉经楼集》卷一为诗,70余题。卷二至卷五为文,其中卷二为经解,50篇;卷三为序,11篇;卷四为记,10篇;卷五为书、启,44篇;卷六为杂著,18篇。书后附奏疏9篇。全书约9万字。
轶事传说
半夜出阵日
“半夜出阵日”是潮汕熟语。这个俗语出自澄海溪南仙门,其意思近乎“出人意外的喜事突然降临”或“不符合常理的事突然出现”。民间传说,唐伯元是天上文曲星下凡降世,有感天动地的气魄。明朝嘉靖十九年农历十月初五日,即唐伯元出世那天的傍晚,唐天荫家门口的水井滚沸了,水滚上了井面,到处漫流,老人们说这是吉祥之兆。到了深夜,本是漆黑的夜空,然而邻居中有人发现,唐天荫家屋顶忽然间彩霞朵朵,“日光”明亮,照得门前宛若白昼。村民们都惊呼起来:“半夜出阵日啦!”就在此时,唐天荫的妻子许氏产下了一个男孩,过了一会儿,红霞彩云白光自动消失。唐家产下的这个男孩取名叫伯元。自此,潮汕地区便流传了“半夜出阵日”这个俗语。
镇压小鬼
潮汕民间有唐伯元“镇压小鬼”的传说。唐伯元出身农家,家单财薄,他父亲唐天荫为人忠厚朴实,务农为生;母亲许氏手艺超人,勤耕善织,为贤淑之妇。唐伯元家除了种已有的几亩薄田山地之外,还租种了莲阳槐泽王员外的水田,孩提时的伯元便常常帮父亲干农活。传说有一次,王员外家闹鬼,弄得家无宁日。一天晚上,王员外睡梦中隐隐约约地听到两个小鬼在商议,其中一个小鬼道:“明天唐大人要来,他阳光太高,我等受不了,怎么办?”另一个道:“你看那边桌子下面有两个瓮子,我俩何不藏身瓮子里”。两个小鬼遂各自躲进瓮中,王员外听后记在心中。第二天一大早,王员外刚开门,便见佃户唐天荫带儿子挑粮来交租,心中揣度:“唐大人”莫非是指唐天荫不然!再打量他儿子,气宇轩昂,一表非凡。员外便问了伯元名字,又问了不少问题,伯元虽小小年纪,却对答如流。接着王员外又问伯元会不会写字,当伯元回答刚上学识字,只会背写《三字经》,王员外心中暗喜,便搬来文房四宝,请伯元在两张红纸上面分别写上“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并署名“唐伯元”。王员外得到伯元墨宝,好似获得天师灵符,迅速将红纸分封在两个瓮子口上,命家人投进池塘,两个小鬼被镇在里面,再也不能投胎出世去了。
红鞋换乌靴
“红鞋换乌靴”是潮汕熟语。在封建时代是用来指代读书人告别童年,走上仕途。该熟语起源于唐伯元的趣闻。传说少年的唐伯元不仅天资聪颖,而且胆气过人。有一年春天,村里的几个牧童牵着四头大水牛到村前田洋中去放牧。由于一时疏忽,水牛偷吃了隆都南溪进士出身的乡绅赵云南家水田的几株稻苗。赵云南的家人硬是把四头大水牛拉回去,缚在宗祠的石柱上。放牛的小孩哭哭啼啼回村中告知事情原委,仙门里的乡里老辈多次上门索讨赔礼,赵云南依仗权势,拒不交还。村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商量了好久,都苦无良策。此事被年方十岁的伯元得知,他自告奋勇要去南溪讨牛,众人都觉得惊奇,父亲以为他闹着玩,还责怪伯元不自量力。但此时大家也别无它计,只好让一个牧童跟伯元同去南溪讨牛。
仙门里与南溪村隔江相望,伯元过了南溪渡头,上岸后问了路,直奔赵氏祠堂。对方以为仙门来了什么“大人物”,见原来只是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孩,遂鄙夷不屑,暗自冷笑。伯元凛然跨进祠堂,厉声质问对方为何拒不交还水牛,双方论理力争,伯元毫无惧色,指出牛是牲畜不是人,不晓得什么是稻苗,什么是水草,偷吃水稻并非故犯。而你赵云南乃进士出身,饱读圣贤诗书,却为何与牲畜一般见识,况且我村老人也多次上门赔礼,你还拒不交还,难道要霸占四头大水牛不成,岂不辱没了进士身份一番话把赵云南驳得目瞪口呆,无话可说,白知理屈。惊讶之余,便大声对伯元道:“我出一个对子,你如对得上,水牛任你牵回;如对不上,二山相叠——请出。”伯元朗声说:“那就请出吧!”“手抱石柱团团转。”赵进士双手围着祠堂大石柱边转边吟道。“脚踏楼梯步步高!”伯元不假思索、脱口应对。但赵进士还不服气,又冲着伯元讥讽:“早出日头唔成天。”“日落西山无久时。”伯元回敬道……就这样四头大水牛被两个小孩牵出南溪村。
赵云南暗暗惊叹伯元的胆略才气,但还是不甘心败在一个小孩手下,于是暗中命家人赶在伯元之前,故意将稠粘粘的乌黑池塘涂泥,厚厚地铺在伯元他们必经的灰堤路上,看他怎么办当伯元牵牛来到这段泥路时,见此情景,知是赵进士所为,但他没有后退,也没绕道,更没有脱下来时穿的红鞋子,便毫不犹豫,昂首阔步地走过去,边走边高声念道:“红鞋换乌靴,勿睬做俺行。”果然,少年的唐伯元长大后考中进士,累官至吏部郎中,成为“理学儒宗”,被誉为“岭海士大夫仪表”。而唐伯元“红鞋换乌靴”的趣闻便在澄海一带传为佳话。
后世影响
唐伯元的一生以清节知名,《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一“唐伯元”条称:伯元清苦淡薄,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在治学与治政都颇为出色。
学术上,唐伯元正处陆王心学的流弊则是“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晚明时代,唐伯元在学术上不认同王阳明“心学”,认为“《六经》无心学之说,孔门无心学之教,凡言心学者,皆后儒之误”,故上疏反对王阳明从祀文庙,请黜陆九渊。同时作《白沙文编》,以示对白沙之学的支持。唐伯元对王学的批判,开启了明清之际新学术的先导。他曾说,“郑康成、朱元晦,皆圣门游、夏之列”,“两汉近三代,若董仲舒、扬雄、刘向、郑玄、徐干,皆其杰然者,其绪论往往可采也”。这些说法肯定了汉儒学术的价值及汉学与宋学的可调和性,这也是清代汉学家的普遍看法。在经学考据方法上,唐伯元主张“解经以传,不如解经以经,合而解则明,析而解则晦”,即在研究中将儒经中的各事、各义联系起来,使不同的儒经相印证,这也是清代汉学家提倡的治经方法。
文艺上,唐伯元的诗歌也很受称誉。作为理学家,其诗难免“沉酣六经之津液”,但他能去其糟粕,不事雕琢,自然清幽。如《官人行黄梅道中为役夫述》有句:“前岁树皮尽,去岁草根绝”,诉说荒年之悲惨,明白如话而不失雅致;《新移芍药台上》有句:“旧蕊支新蕊,深红间浅红”,描述芍药之形态,清淡素雅而不失绮丽,都颇可见其功底之深厚。
其从政,因耿直清节、勤政爱民而备受后人追摹。《明史·儒林传》说他是“岭海士大夫仪表”。《明儒学案·卷四十二》称颂唐伯元“治行天下第一。”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理学儒宗坊,在大街。为吏部郎中唐伯元建。”
唐伯元未离世时,江西万年知县及江西太和县百姓感其功德,便建有生祠。其身后,潮州府也为其功绩立有“理学儒宗”牌坊。该牌坊建于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理学儒宗”坊原在太平路羊玉巷口。坊北镌“铨曹冰鉴”。“理学儒宗”左坊眼镌“赐环礼部主事”,右坊眼镌“钦差主试湖广”;“铨曹冰鉴’左坊眼镌”特起文选郎中”,右坊眼镌“简右尚宝司丞”。下横梁两面同镌有“万历甲戌科进士崇祀名宦乡贤唐伯元”。其中,“儒宗”即是儒者的宗师;“铨曹”即是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冰鉴”即喻明察。坊于1951年拆除。2009年按原貌原址重建于太平路羊玉巷口北侧。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