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帝陵

陕西省渭南市、咸阳市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帝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咸阳市境内,是唐王朝修建的帝王陵墓,共有十八座帝陵。

历史沿革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庚子日,唐高祖因疾而终。唐高祖临终前曾留下遗诏,就安葬之事,表达了两个意愿,其一是“归志栎阳”,其二,“陵园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唐太宗虞世南房玄龄等人商议后,决定仿照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为高祖建设陵寝。在高士廉阎立德等人的主持下,经过数月的兴造,建成陵墓。当年十月庚寅日,高祖正式下葬献陵,早年去世的太穆皇后窦氏从寿安陵中迁出,与李渊一并合葬。
唐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危,临终之时遗言薄葬。唐太宗遵照长孙皇后的遗言,在皇后崩后,把她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窟,陵名昭陵。并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等他驾崩后与皇后合葬,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
贞元十四年(798年),昭陵下宫被野火焚毁,唐德宗将昭陵下宫迁移到山下的瑶台寺旁重修。并命人修献、昭、乾、定、桥、泰、建、元八陵。其中献、昭、乾、定、泰五陵,各造屋三百七十八间,桥陵一百四十间,元陵三十间,惟建陵不复创造,但修葺。
金天会十二年(1134年),金朝宗室完颜撒离喝狩猎来到乾陵,见陵园破败不堪,便进行了修复,并刻文记于乾陵无字碑上。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陕西巡抚毕沅看到昭陵墓道失修,樵牧上下,保护不善,令礼泉县知县张心镜,修筑围墙三十余丈,建立碑亭十余所,并亲自立石、书名,公告全县,勿损昭陵。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月,陕西巡抚毕沅命礼泉县知县蒋其昌,对昭陵“复加修筑,并立碑记事,又东西立石,书陪葬诸臣名位,以垂久远。”毕沅还亲自撰文,建立“大清保护昭陵之碑”。他在碑文中,用很大篇幅宣扬了唐太宗李世民之俭、仁、大、智、灵的崇高形象,意在强调保护昭陵。
建筑格局
帝陵分布
唐代帝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和咸阳市境内,其中唐高祖献陵、唐敬宗庄陵、唐武宗端陵三座帝陵位于咸阳市三原县。唐太宗昭陵、唐肃宗建陵两座帝陵位于咸阳市礼泉县。唐高宗乾陵、唐僖宗靖陵两座帝陵位于咸阳市乾县。唐中宗定陵、唐代宗元陵、唐顺宗丰陵、唐文宗章陵、唐懿宗简陵五座帝陵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唐宪宗景陵、唐穆宗光陵四座帝陵位于渭南市蒲城县。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贞陵两座帝陵位于咸阳市泾阳县
陵园城垣
唐代帝陵大体上是按照唐代帝王生前的生活环境设计的,所以大部分陵墓在封域之内都有两重城垣。第一重城垣是地宫和寝殿的所在地,相当于皇帝居住的宫城。第二重城垣是朝仪的所在,相当于国家机关所在的皇城。堆土为陵者城垣大体上呈方形。因山为陵者因各陵多是坐北朝南,故南墙所处位置多在山下,都比较平直,而东、西、北三面陵墙则多顺山脉而筑。墙垣原来都比较高大,墙基宽约3米,往上层层收分,至顶部宽度约为2米左右,墙高则在5米以上,8米以下。
唐陵城垣四面中部各开一门。门的名称均以“四象”而定,即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人们在习惯上又把青龙门和白虎门分别称作“东华门”和“西华门”。堆土为陵者东门与西门,南门与北门两两相对;而因山为陵者则很少能够做到各门完全对称。唐陵四门外往往有土阙一对,土阙上建有土木结构的楼阁。此外,唐陵城墙四角均筑有角阙,上建楼阁,有如城墙四角的角楼。鹊台和乳台上也有阙。无论是门阙、角阙还是台阙,都是十分醒目的建筑,造型独特,雄壮美观。可以说阙的大量存在,是关中唐陵建筑的一大特点,不仅烘托了陵墓的气氛,而且增加了陵墓的气势。
建筑遗址
乾陵修建时长57年,造屋378间,其中包括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碑亭、狄仁杰等六十朝臣像祠堂、下宫等建筑。陵园建筑格局基本是仿唐长安城而营造,分为内城外城和陪葬墓区三个部分。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周八十里”,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其内外中轴线上是一条由537级台阶和平缓道路构成的司马道。如今所有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乾陵陵园大体为方形,如今的城垣遗址已不复存在,但陵园城墙角阙楼遗址尚存,其中东南城角的阙楼残留夯土遗址高约7.5米,西南的城角阙楼遗址残高约10米,东北城角阙楼遗址残高约5.1米,西北城角阙楼遗址残高约5.5米。唐乾陵以后,各皇陵开始在陵园内按照帝王生前宫殿的形式在城垣四角设置“角阙”。 乾陵内城四城墙上各辟一门,分别以四神命名,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门外各有阙楼遗址一对,左右分列。
元陵,封域周20公里。内城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东、西二门相距2500米,南、北二门相距2700米。陵园四隅建角楼。南门外设神道,长约600米,其南筑乳台、鹊台。今陵园地面建筑已无遗可寻,只留四门外几处阙台及部分角阙基址。
光陵占地16顷92亩8分。“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城垣四面各辟—门,以四神命名,四角置角阙。东西二门相距2350米,南北二门相距2900米。南门外设神道,长592米,其南筑乳台一对。现存四门阙楼遗址。其中西南角阙遗址,底径12米,残高1.5米。城内有献殿、享殿、陵署及亭台楼阁建筑多处,规模十分壮观。
端陵积土为冢,封域20公里,下宫去陵2公里。陵园形制与献陵略同,内城平面略呈方形,东西540米,南北593米,占地约32万平方米。陵园四面各辟一门,四隅建角阙。南门外设神道,长约248米,其南筑乳台一对。园内阙楼与此前诸帝陵相同,修筑于陵园内城四门之外,今阙楼遗址大部分尚存。
简陵封域20公里,下宫去陵3.5公里。内城平面略呈方形,内城四面正对山陵处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并夯筑双阙。内城四隅筑角楼,现存东南角楼基址残高2.58米。
靖陵陵园占地约49万平方米,其中内城遗址东西450米,南北471.80米,占地21.23万平方米。内城城垣夯筑,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城垣四隅筑有角楼;四门外各筑阙台一对,司马道南端筑乳台一对。未发现其它建筑遗址。
文物遗存
石刻
献陵朱雀门外现存石虎一对,青龙门外现存石虎一对,白虎门外现存石虎一对,南侧者与基座分离,腿、嘴残破,身躯完好。石犀一只,华表一只。
昭陵现存六件青石浮雕(昭陵六骏),十四尊酋长石像(均已残损)。
乾陵内城青龙、玄武、朱雀、白虎四门前各存石狮一对、玄武门另存石立马一对。神道内现存华表一对、石翼马一对、石鸵鸟一对、石马和马夫五对、石人十对、无字碑、述圣记碑各一通,蕃臣石像六十一座,其头部均已失去。
定陵内城四门之外,原有石狮四对。现存东门、南门、北门外各存石狮1尊,其余石狮均已残毁。在南神道两侧,还有石人、石马等大型雕刻。20世纪60年代,尚有华表、翼马、仗马、翁仲(石人)及巨型无字碑等石刻25件,定陵的番酋殿中保存的石刻。这些石刻在“文革”中多已被毁。
桥陵现存石刻有华表一对,獬豸一对,祥鸟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现存华表通高8.64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为方形,上雕覆莲12瓣。獬豸身高约3米,体形硕壮,怒目露齿,身有双翼,保存完好。祥鸟(鸵鸟)身高1.9米,长约2米,回首贴附于翅外下部,两腿行进于山间,身上毛羽较细密。其构图虽较乾陵祥鸟美观,但似无脱凡超俗的气势。桥陵五对仗马大小基本相近,马体肥美,唯马饰有所不同。石马身高1.7米至2米,身长2.3米至2.6米,均立于石台之上,形态不一,栩栩如生。石人身高3.67米至4.28米不等,其体型之高大,为诸唐陵之冠。桥陵四门外均有石狮。石狮呈蹲踞状,雌雄分明,张目露齿,挺胸昂首,堪称石刻艺术的珍品。
泰陵现存石刻有华表、瑞兽(天马)、祥鸟(鸵鸟)各一对,仗马五对,石人十对。北门外仗马与乾陵、桥陵相同。只是造型又有一定的变化。
华表东残西毁,仅存上部。从残存部分来看,其形制可能与桥陵华表基本相同。祥鸟双腿较短,身躯肥硕,颈部弯曲较甚,毛羽不大清晰。瑞兽(天马)披长鬃,两肋浮雕出翼翅,翅作三长翎,后腿上部线刻流云纹,腹下与座连为实体,尾巴下垂,与石座相连,兽体左、右、前三面均有流云纹浅浮雕。
翁仲(石人)比桥陵石人小,身高约2.5米。东侧的头戴进贤冠,身穿宽袖长袍,袖胡过膝,腰系革带,足着高头履,背部腰带下有双佩、大绶,双手执笏,雍容大度。西侧的头戴高冠,冠前饰雁鸟,身穿长袍,肩有背带,腰系革带,足着靴,双手拄七节剑。
泰陵仗马均已残毁。从所存部分看,马背有鞍无镫,马身置鞅,其下系杏叶。马栽短鬃,尾下垂。泰陵北门外仗马三对,同神道仗马。
建陵城恒今已不复存在,唯有陵园四隅的角楼溃址依稀尚存。建陵石刻雕塑现存42件,其中朱雀门外有石人十对,石马五对,鸵鸟一对,翼马一对,华表一对,玄武门外有石马三对。四门有石狮各一对,其中东门两只石狮在2010年4月被盗,至今查无音讯。建陵石刻雕塑是唐关中十八陵中保存陵饰石刻最多、最完整的帝陵。
元陵石刻原来较多,大部分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现在仅有陵园东神门、西神门、北神门外共六件石狮,石狮形制、大小与泰陵同。石狮均作蹲踞状,左牡右牝,都遭至破坏。其残高1.1米至1.5米,残长0.8米至1.2米不等。陵园神道的石刻仅存翁仲一件。北门外有立仗马3对,残高0.6米至0.69米不等,残长1.4米左右。
崇陵陵园石刻保存较多,虽有损坏,但颇为精美。陵园四门各有石狮一对,朱雀门外有石人十对,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鸵鸟一对,仗马五对。玄武门有仗马三对。在朱雀门外还有立人石像八尊,现只存下一人。部分石刻在20世纪60年代遭人为破坏,但大部分仍存。史载崇陵陪葬墓43座,今名位均无可考。
丰陵内城四门外原各置石狮1对;朱雀门外原置石人10对、石马5对、鸵鸟1对、翼马1对、华表1对;玄武门外原置石马3对。今已损毁殆尽。
朱雀门外现存残华表1件,八棱柱状,仰覆莲宝珠顶,通高3.71米,棱面宽0.38米不等。棱面阴线刻迦陵频伽、獬豸、凤、花卉、吹笛童子等;玄武门外现存石狮1座,高l.75米,且大部分埋入地下;仗马2件;西门外存石狮1对,均残。陵园内另有清代巡抚毕沅所立“唐顺宗丰陵”石碑1通。“文革”时,丰陵玄宫隧道被掘进10余米,石刻大部分被损毁。
景陵石刻除玄武门外增加小型石狮1对外,其他均与丰陵相同。现存华表一座,通高7.7米。东、南、西三神门外现存石狮、阙台各一对。北神门外现存有阙台一对(门址附近有门墩石一对)、石狮两对、仗马三对、控马者两对、走虎一对。
景陵神道两旁,原列置有三十六件石刻,现存石柱和鸵鸟各一件,仗马五对,石人完整者仅三件,余皆残损或仅存基座。另有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立“大宋新修唐宪宗庙碑”,六螭形碑首,方趺,通高4米。另外,在景陵陵区原立有历代碑刻四十余通,现大部分被毁,少量散存民间。
景陵石刻气势雄伟,雕刻精美,生动逼真,代表了中国古代造型艺术隆盛时期的风格,也反映了唐代“元和中兴”的盛况。
光陵现残存石刻二十余件,损坏严重,多以残缺。四门外现存石狮各两对,身高1.75米、宽0.85米。头呈方形,眉脊突起、颧骨突出,躯体肥壮。
南神道原有华表两件,现存一件完整,一件仅存残块;原有翼马两件,现存两件微有残损;原有鸵鸟两件,现全缺失;原有仗马十件,现八件缺失,两件仅存残躯;原有石人二十件,现存七件(一件为残块)。北神道原有仗马六件,现存六件但残损严重;原有小石狮两件,现存一件完好,一件仅留残块。
庄陵现存石刻二十余件,多已残破。四门石狮各一对。除东门一对残毁处,其余保存完好。
神道石刻现存十一件,其中八棱华表一对,通高6.4米,径1.1米;直立瑞兽一对,通高3.3米,长2.4米,宽约1米;浮雕祥鸟一件,高1.1米,长1.5米;文武翁仲六件,通高3.6米,身宽0.85米。
章陵石刻在“文革”中被破坏殆尽。目前东门外仅存残狮一只,高约0.95米;南门外残存拄剑石人一件,残高1.75米;华表一件,残高2.6米;另有蕃酋像两件,残高0.64米至0.8米。
端陵现存石刻近二十件。四门石狮各一对。南门石狮已毁,其余三门尚属完整。石狮通高1.6米至2.05米,身长1.25米至1.41米,宽0.9米至0.98米。均作蹲踞之状。
神道两侧有华表一对,柱身八个棱面均线刻蔓草花纹,但以南面保存较好,形制同建陵。左侧尚好,右侧已倒折,仅存基础。瑞兽一对,通高3.06米至3.12米,身长2.8米至2.85米,宽1.05米至1.1米。有卷云纹双翼。祥鸟一只,鸟首回顾,身躯肥大,尾部退化,腿短如鸭。立仗马两件,均残。置鞍鞯、披障泥、无马镫,饰鞅。
贞陵现存石刻三十九件,包括华表一对、翼马一对、祥鸟(鸵鸟)一只、石马五对、石狮四对、石人十三尊。
贞陵四门外各有石狮一对,所有石狮均作蹲踞状,高度在1.58米至1.9米之间。神道石刻自南起首为华表一对,华表通高8.08米,覆莲座,八棱柱身,宝珠顶。翼马一对,身长2.83米、身高2.80米。东列翼马头如河马造型粗俗;西列翼马头顶有角,马背上分布着24个圆窝。二马的左右翼翅均于颈上部相连通。这些现象皆为前代诸陵所无。祥鸟身高1.11米、长1.40米,腿短如鸭。整个屏面饰满浮雕山石。石马身长2.05米、高1.75米,背置鞍鞯,披障泥,马尾下垂。石人的形制略如庄陵。东列应为文官,身高2.47米。西列应为武官,身高2.88米。均头戴冠,身着宽袖长袍,足登圆头履。北神门外石马现存两对,形制与神道上石马相似。这些石刻雕工较为粗疏,已不能与唐代前期诸陵相比。
建陵内城四门现存石狮六件,其中东、西门各一对,南门、北门各存1只。狮高在1.4米至1.95米,长1.15米至1.4米,宽0.87米至1.2米。均为蹲狮,体型肥硕,左牡右牝。北门玄武门外两侧有仗马现存三匹,形制与神道仗马相同。另西侧有牵马石人三尊,皆残。
神道石刻现存八件,其中翼马一对,高度为2米、2.1米,身长分别为2米、2.06米。其形制略同贞陵,已于1991年移至陕西历史博物馆保存。仗马两件,现存仅余西列,形制同贞陵。翁仲两件,均在西列,头部皆残,身高2.4米,宽袖长袍,腰系革带,双手拄剑,为武官形象。另有两件小型胡人石刻,造型较为特别。
简陵内原有石刻与丰陵相同,现多已残毁,仅存石狮、华表、仗马的残迹。南神门外石狮已残,现存华表、翼马、石马和石人,东西列间距60米。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24米,已倒伏。另一华表仅存底座。翼马在华表北26米。石马现存3匹,东面2匹、西面1匹。东列南数第一匹在华表北44米,第二匹在第一匹北105米。西列石马大部分残毁。
壁画
房陵大长公主是唐高祖第六女,陪葬于献陵。历史上被多次盗掘,1975年经考古发掘,发现墓内壁画大多脱落,仅存二十七幅人物画。
淮南大长公主是唐高祖第十二女,下嫁封道言。夫妇两人合葬陪于唐高祖献陵之北。2003年1月,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陕西历史博物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陪葬品与壁画。
虢庄王李凤是唐高祖第十五子,陪葬于献陵。1972年被大水冲开,当地群众将部分砖石取出。1973年9月30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富平县文化馆对李凤墓进行清理,11月结束。其中壁画大部分已脱落,较为完整的壁画仅人物、花草图十七幅。
新城长公主是唐太宗第二十一女,病逝于长安,以皇后之礼陪葬于昭陵。该墓被盗掘情况十分严重,1994年10月下旬至1995年6月,由法国巴黎的“陕西历博之友” 协会筹款出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昭陵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虽遭盗墓贼严重破坏,墓内仍保存大量精美壁画。
乾陵·永泰公主陵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大足元年(701年)九月四日难产而死。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其为永泰公主,将其灵柩到乾陵陪葬,号墓为陵,规格与帝王相等。她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1960年8月4日开始考古发掘,发现墓内保存大量较为完整的精美壁画。
乾陵·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的嫡长子。大足元年(701年)懿德太子被武则天杖杀。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其为懿德太子,将其灵柩到乾陵陪葬,号墓为陵,规格与帝王相等。1971年7月2日,陕西省博物馆和乾县文教局对懿德太子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其中比较完整壁画四十幅。
乾陵·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文明元年(684年),章怀太子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其司徒,以亲王礼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追谥为章怀太子,与太子妃房氏合葬。该墓被盗墓贼多次盗掘,损坏严重。1971年7月2日,陕西省博物馆和乾县文教局对章怀太子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该墓共有五十余组壁画,大多保存完整。
研究价值
唐代帝陵以其至高的级别、典范性的规制与丰富的随葬品是构成唐文明的重要标识性内容,并因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对外开放交流的胸襟,使其成为东西方及东亚地区思想文化、宗教观念、丧葬礼仪交流的重要体现,展现了唐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其“依山为陵”的葬制、系统严谨的规划布局、宏大的体量格局使其成为世界陵墓景观和规划设计的杰出范例,在世界陵墓建设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保护措施
1961年3月4日,昭陵、乾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桥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唐代帝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27日,唐代帝陵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2016年10月31日,唐代帝陵(含唐顺陵)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三五”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2019年4月24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将汉唐帝陵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请示》,同意将西汉帝陵、唐帝陵分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21年10月12日,唐代帝陵(含唐顺陵)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旅游信息
位置
门票
交通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