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四川师范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西部地区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项目承担单位。
办学历史
1952年,四川师范学院成立中文系;同年,学校创办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1997年,四川师范大学原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汉语研究所联合组建成立文学院。
2000年,学院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中国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指定为四川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初中语文)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点。
2006年,学院创办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同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定为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7年,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同年,学院“‘双核一体’西部教师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四川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学院获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011年,学院创办秘书学本科专业。
2019年,学院广告学本科专业暂停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秘书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学院获教育部“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秘书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期改进审核。
2023年,学院“新文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入选四川省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同年,因学科目录调整,原汉语国际教育对应调整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
2024年,学院获批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2年9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含师范方向培养)、戏剧影视文学、广告学(2019年暂停招生)、秘书学
学科建设
据2024年11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国际中文教育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美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国际中文教育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学科教学(语文)
四川省重点学科:美学、中国语言文学
四川省一流学科:巴蜀文化研究学科集群
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教学建设
据2022年9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教师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综合项目试点专业,1个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有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计划”入选课程,9门四川省精品课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秘书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卓越教师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
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综合项目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
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戏剧影视文学
四川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新文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写作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巴蜀文化专题选讲
教育部首批“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计划”入选课程: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语文教师学
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现代汉语、美育导论、中学语文教学“四史”教育研讨、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四川省精品课程:文学概论、写作学、汉字学、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美学、中国古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汉语、教师口语训练
截至2024年3月,学院近十年立项省级教改项目14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在2021-2023年,学院新增国家级教改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拔尖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扎根巴蜀大地 培养时代新人——构建‘一院多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2022年特等奖)、“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地方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2022年二等奖)
2009年至2015年,学院共出版教材28种,其中国家级A类出版社4种,国家级B类出版社8种,省级出版社16种。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写作学》系列教材
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资料室面积近1000平方米,藏书163719册,其中中文图书86631册,线装书11684,期刊数量353种,合计25156册(合订本),其中有价值上百万的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学院建有1个语言研究实验室和7个实训实验室,已经入库的教学科研设备费用为2993036元,仪器、设备台件数410,实践教学专用场地共计737平方米。
截至202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近2年立项国家级、省级和校厅级科研创新项目33项,撰写60余万字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一等奖等各类学科竞赛项目奖励93项。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有专任教师91名;其中,教授24名、副教授39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人,占比72%。学院教师中,有全国师德标兵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名、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8名,四川天府学者首批特聘教授1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名、四川省师德标兵1名、天府万人计划•社科菁英1名、“天府青城计划•社科菁英”1名、四川省中国语言文学教指委副主任1名、委员1名、“首届川渝青年风采教师”1名、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特别表现奖1名、全国高校辅导员能力大赛一等奖1名、主持“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名辅导员工作室”1名、入选“四川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1名等;有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四川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团队1个。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赵义山、刘永康、
李诚、
钟仕伦、
熊良智等
四川省教学名师:王释、赵义山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毛娟、胡志红、刘海燕等
四川省师德标兵:刘永康
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教学团队
四川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团队:“双核一体”西部教师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
所获荣誉
2021年9月26日,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设有9个校级科研机构以及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校级科研机构:诗学研究所、美学研究所、西部民歌研究所、新词新语研究中心、语文教育研究所、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所、西部影视艺术与产业协同研发中心、四川方言研究中心、国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院近十年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计63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113项,获得四川省哲社优秀成果奖等79项,近五年在权威核心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7篇,出版专著多部。其中在2021-2023年,学院新增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含重点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其中国家A类出版社专著22部);在CSSCI等高级别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4篇(其中权威A类刊物论文11篇)。
2009年至2016年,学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74项,其中国家重大招标项目2项,国家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20项,国家后期资助项目1项,部级(重点)项目23项,省级项目24项;共发表权威B类以上期刊论文110篇(包括三大转载期刊《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其中顶级权威《中国社会科学》1篇,权威A1类论文24篇(其中包括《新华文摘》转载2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1篇),权威A2类论文13篇,权威B类论文66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6篇;共发表CSSCI收录、核心期刊及CSSCI扩展版期刊论文408篇(不包括B类以上权威核心论文),其中CSSCI收录期刊222篇,CSSCI扩展版10篇,核心期刊176篇。
2009年至2015年,学院共出版学术著作68种,其中国家级A类出版社18种,国家级B类出版社19种,省级出版社31种;共出版古籍整理、编著、译著40种,其中国家级A类出版社4种,国家级B类出版社6种,省级出版社30种;共出版文学作品11种,其中国家级B类出版社1种,省级出版社10种。
2009年至2014年,学院共获得厅级以上奖项5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43项,市厅级奖项7项;省部级奖项中,等级奖33项,优秀奖10项。
(注:以上内容来源)
(注:以上内容来源)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学院院徽外圈由学院中英文名组成,内圈由“中”字的变形体组成,“中”字表示学院的前身为中文系。
精神文化
院训:博我以文,化成天下
社团文化
学院有汉服社、新青年文学社、漫绘俱乐部、辩论协会、藏文化研究协会等学生社团。
学院曾组织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科研知识竞赛、云讲座、蜀山讲坛、国际秘书节、春茶会、“戏王之王”争霸赛、年度戏剧展演、普通话大赛、二十四节气经典诵读会、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特色“安全月”、青羊宫义务讲解、杜甫草堂义务讲解等活动。
现任领导
(注:以上内容来源)
知名院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