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头乡,隶属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位于兴国县城南郊的平江河畔,东邻潋江镇、江西兴国经济开发区,南连社富乡、杰村乡,西界龙口镇、永丰乡,北靠高兴镇,面积92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214个村民小组。2020年末,埠头乡辖区有户籍人口45801人。
建置沿革
中华民国时期,境域分属大禾乡、力行乡、大同乡、江原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分属埠头区的埠头、荷岭、渣江、西霞、垓上等乡。1958年,合并设埠头公社。1984年,埠头公社改为埠头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埠头乡辖14个行政村:
埠头村、
廖溪村、
龙砂村、
垓上村、
玉口村、
旺口村、
枫林村、
程水村、
西霞村、
蕉田村、
桐溪村、
渣江村、
大禾村、
凤岗村。埠头乡政府驻埠头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埠头乡地处兴国县城南部,东邻潋江镇经济开发区,南连
社富乡、
杰村乡,西临
龙口镇、
永丰镇,北靠
高兴镇。辖区总面积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埠头乡地处丘陵地带,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翠,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境内最高点为西北边沿的羊山,海拔459.5米;最低点为南部的玉口河边,海拔130米。
气候
埠头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8℃,无霜期年平均283天,年平均降水量1515.6毫米。
水文
埠头乡境内最大河流为平固江,流经境内埠头村、程水村、枫林村、垓上村、龙砂村、玉口村、旺口村7个行政村。
自然资源
埠头乡有农业用地面积8.71万亩,其中有耕地2.38万亩,林地6.33万亩。矿产资源有钨、萤石、瓷土、花岗岩等10余种。
自然灾害
埠头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山体滑坡,连阴雨、雷暴等。
人口
2011年末,埠头乡辖区总人口4042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91人,城镇化率3.4%。总人口中,男性20110人,占47.7%;女性20313人,占52.3%;14岁以下12121人,占30.1%;15—64周岁22310人,占55.2%;65周岁以上5972人,占14.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0224人,占99.5%;有畲族1个少数民族199人,占0.5%。2011年,埠头乡人口出生率13.8‰,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8.1‰。
2017年末,埠头乡辖区有常住人口40683人。
2018年末,埠头乡辖区有户籍人口45392人。
2019年末,埠头乡辖区有户籍人口45432人。
2020年末,埠头乡辖区有户籍人口4580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埠头乡完成财政总收入695万元,比2010年增长12%。
2017年末,埠头乡有企业196个,企业从业人员2684人。
第一产业
埠头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种植业以脐橙、甜橙、杨梅、葡萄、布朗李、大白桃为主,基本形成东部果业、药材,中部水产、花卉、生猪,西部烟叶制种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2011年,埠头乡生产粮食16462吨,蔬菜种植面积8065亩。
第二产业
2017年末,埠头乡有工业企业10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个。
2018年末,埠头乡有工业企业10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个。
2019年末,埠头乡有工业企业10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
2020年末,埠头乡有工业企业10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
第三产业
2018年末,埠头乡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3个。
2019年末,埠头乡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19个。
2020年末,埠头乡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19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埠头乡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1600人,专任教师23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4130人,专任教师15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学生2506人,专任教师57人。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埠头乡有足球场1个,篮球场5个,乒乓球桌26张。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埠头乡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58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30张,固定资产产值5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8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生18人,注册护士6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埠头乡参加新型养老保险1.2万人,参保率55%,已享受3989人,支出13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732户1306人,农村五保人员208人,乡敬老院院民43人。
交通运输
埠头乡境内有
京九铁路、
昌赣高铁、
兴泉铁路、兴赣高速公路、319国道、323国道贯穿全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此地是兴国到赣州的水路第一站,后称埠头而得名。
文物古迹
朱华塔,位于埠头乡程水村横石山岗上,因塔建于县城西南,而“西南为朱,近太华之居方于,故得名为朱华。又因塔所在的山岗名横石,故又名横石塔。塔有北南两门,北门的匾额为“横石宝塔”,南门匾额是“朱华宝塔”。
1959年11月,朱华塔被列为第二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黄文明(1908—1995年),兴国县埠头乡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六师十七团团部技术书记,第五师政治部干事、团政治处技术书记、连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团政治委员,中共完县县委书记兼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三纵队九旅政治委员,八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三纵队八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十九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兵团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志愿军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工程兵副政治委员,通信兵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钟国楚(1912—1996年),兴国县埠头乡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区游击连支部书记、县委组织部长,闽赣军区独立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2支队3团政治处主任,第2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第4团政委,新四军第六师16旅46团政委,第16旅代政委,第1师16旅旅长,第2师5旅副旅长,苏浙军区苏南一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师16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第6纵队18师师长,第3野战军第26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9兵团23军军长、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第2政委,江苏省军区第2政委,江苏省省委书记,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钟生溢(1915—1980年),兴国县埠头乡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二十年(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副排长,红一军团第2师6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5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骑兵营特派员,晋察冀军区骑兵团政治处副主任,第四军分区22团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27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立第3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一野战军3军8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青海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屏(1919—2007年),兴国县埠头乡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六师政治部宣传员,三军团保卫部科员,红军前总政治部保卫部秘书,参加了东方军攻打沙县等战斗,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政治服务队指导员,第五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二支队政治处代主任,雁北察南十三县办事处武装部长兼锄奸部长,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秘书,晋察冀抗战建国学院军训部主任,冀中军区政治部调查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局社会部调查科副科长,中共鞍山市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局长,辽东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辽东军区第一六五师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第一六三师副政治委员 。参加 了辽沈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政治委员,辽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外事政治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政治部主任 ,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誉称号
2021年6月,兴国县埠头乡被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