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像、图形、数据、文本等的新型通信方式。它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简介
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对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与应用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8章,在介绍多媒体通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对多媒体通信中的
信息处理、
通信网络、
质量保证、通信终端、
流媒体等原理、技术与应用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最后对一些典型的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做了分析与介绍。本书在关注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关键技术与应用的讲述,同时也对相关标准和前沿技术进行了介绍。书中内容丰富、新颖,叙述深入浅出,突出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
电子信息、
通信工程、
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
本书被推荐为全军推荐教材。本书对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与应用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8章,在介绍多媒体通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对多媒体通信中的信息处理、通信网络、质量保证、通信终端、流媒体等原理、技术与应用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最后对一些典型的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做了分析与介绍。本书在关注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关键技术与应用的讲述,同时也对相关标准和前沿技术进行了介绍。书中内容丰富、新颖,叙述深入浅出,突出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信息
徐作庭,1994年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有线通信工程专业毕业,2003年取得解放军理工大学数字通信研究方向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取得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众多教育技术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级奖励,其中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军队(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承担《多媒体通信技术》本科课程教学和《多媒体信息处理》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参译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一部。
目 录
第1章 基础知识 1
1.1 信息与媒体 1
1.1.1 信息 1
1.1.2 媒体 3
1.2 通信系统 7
1.2.1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7
1.2.2 通信系统的分类 8
1.3 多媒体通信概述 9
1.3.1 多媒体通信的概念 9
1.3.2 多媒体通信技术 10
1.3.3 多媒体通信业务 10
1.3.4 多媒体通信网及发展 14
1.3.5 多媒体通信终端 19
练习题 21
第2章 音频技术及应用 22
2.1 数字音频基础 22
2.1.1 认识声波 22
2.1.2 声音的数字化 23
2.2 音频信号压缩编码 26
2.2.1 音频压缩编码方法 26
2.2.2 音频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27
2.2.3 我国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31
2.3 音频技术应用示例:IP电话 32
2.3.1 IP电话的语音编解码技术 32
2.3.2 IP电话的三种实现方式 32
练习题 33
第3章 视频技术及应用 34
3.1 数字视频基础 34
3.1.1 视频的基本概念 34
3.1.2 视频的数字化 36
3.1.3 数字视频格式 39
3.2 视频压缩标准 41
3.2.1 视频压缩的基本原理 41
3.2.2 MPEG系列标准 43
3.2.3 H.26x系列标准 47
3.2.4 我国的视频压缩技术 52
3.3 视频技术应用 54
3.3.1 视频技术应用概述 54
3.3.2 应用示例:可视电话 55
练习题 58
4.1 流媒体基础 59
4.1.1 流式传输的基础 59
4.1.2 流媒体技术原理 61
4.1.3 流媒体播放方式 62
4.2 流媒体传输协议 64
4.2.2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66
4.2.3 实时流协议 68
4.2.4 资源预留协议 70
4.3 主要流媒体技术平台 71
4.3.1 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 System 71
4.3.2 微软公司的Windows Media 72
4.3.3 苹果公司的QuickTime 74
4.4 流媒体应用 74
4.4.1 流媒体应用概述 74
4.4.2 应用示例:IPTV 75
练习题 77
第5章 多媒体通信网络 78
5.1 通信网技术 78
5.1.1 IP网络技术 78
5.1.2 ATM技术 88
5.1.3 IP与ATM的融合 91
5.2 接入网 92
5.2.1 接入网概述 92
5.2.2 宽带接入技术 94
5.3 公众服务网络 106
5.3.1 因特网 106
5.3.2 公用电话交换网 111
5.3.3 有线电视网 114
练习题 117
第6章 多媒体通信的质量保证 118
6.1 通信的服务质量 118
6.1.1 服务质量的概念 118
6.1.2 QoS参数 119
6.1.3 QoS管理 120
6.2 多媒体通信的同步 122
6.2.1 同步的概念 122
6.2.2 同步的类型 123
6.2.3 多媒体同步控制机制 125
6.2.4 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 128
6.3 视频通信的差错控制 129
6.3.1 视频差错控制技术 129
6.3.2 基于编码端的差错控制 129
6.3.3 基于解码端的差错控制 132
6.3.4 基于编解码端交互的差错控制 133
6.3.5 视频编码标准中的差错控制机制 134
练习题 135
第7章 多媒体通信终端 136
7.1 多媒体通信终端简介 136
7.1.1 多媒体通信终端的组成 136
7.1.2 多媒体通信终端的特点 137
7.1.3 多媒体通信终端的关键技术 137
7.2 多媒体通信终端的标准 138
7.2.1 框架性标准 138
7.2.2 基于特定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终端标准 139
7.2.3 复接/分接标准 142
7.2.4 通信控制标准 145
7.3 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通信终端 148
7.3.1 硬件组成 149
7.3.2 软件平台 150
7.4 多媒体通信终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51
练习题 153
第8章 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 154
8.1.1 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组成 155
8.1.2 视频会议系统的主要技术支撑 157
8.1.3 视频会议系统的几种运用方式 159
8.2.1 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组成 161
8.2.2 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支撑 163
8.2.3 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64
8.3 P2P流媒体系统 166
8.3.1 P2P流媒体系统的播送方式 167
8.3.2 P2P流媒体系统的主要技术支撑 167
8.3.3 P2P流媒体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68
8.4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169
8.4.1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分类与功能 169
8.4.2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主体架构 170
8.4.3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几种运用方式 171
练习题 172
参考文献 174
图书2
中国铁道出版社
简介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和电话、
电报、传真、计算机通信等传统的单一媒体通信方式比较,利用多媒体通信,相隔万里的用户不仅能声像图文并茂地交流信息,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媒体信息,还能步调一致地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而且用户对通信全过程具有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这就是多媒体通信的分布性、同步性和交互性特点。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的业务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会话型:你在家中与远方的朋友通电话,可以看到他的形象;你与远在国外的合作伙伴进行贸易谈判,可以逼真地看到对方提供的样品,还可以把已签字的合同立即传送给对方;你甚至可以坐在办公室或家中,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同行一起“开会”商讨问题,等等。
电子信函型: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向远方的朋友发出(或接收)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电子函件”。
检索型:你可随时从不同地点的多媒体数据库中检索到需要的多媒体信息。
分配型:你可以在家中随意点播你收看的电视节目。
要实现应用前景如此诱人的多媒体通信,需要解决许多重大技术问题。首先是
通信网问题。最适合多媒体通信的通信网,是宽带绘综合业务数字网,它能灵活地传输交换具有不同传输速率、不同性能要求的多媒体信息;世界各国正在着手建设的“
信息高速公路”,为容纳多种媒体信息的“车辆”
通行无阻创造了条件。其次,要解决多媒体信息的“压缩”问题,把音频、视频信号的频带压缩到一定范围,否则“信息高速公路”上就容不下那么多的多媒体信息的“车辆”了,还要研制至少可以存储、显示处理两种以上多媒体信息的多媒体终端设备等。
关于多媒体通信的发展,目前在国外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如在日本就有人认为,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将导致人们在家中办公的增加,但日本住宅并不宽敞,终日在家用多媒体终端办公,家庭成员会满意吗?但是尽管如此,多媒体通信还是成了当今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因为它适应了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交流的要求。据INTEL公司预测,到1997年每台PC机(个人计算机)主机板上都将配备全套多媒体通信所需的硬件。多媒体通信时代的来临已
为期不远了。
图书信息
书 名: 多媒体通信
作 者:沈瑞琴沈瑞琴
出版时间: 2008年03月
开本: 16开
定价: 26.0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多媒体音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原理,多媒体通信的协议,包括IP电话、
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视频监控等几种重要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目录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第2章 音频技术基础
第3章 图像技术基础
第4章 视频信息压缩与处理
第5章 多媒体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第6章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第7章 多媒体数据的分布式处理
第8章 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
参考文献
图书3
科学出版社
图书信息
作 者:荆涛,卢燕飞,霍炎 编著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5-1
版 次:1
页 数:294
字 数:456000
印刷时间:2012-5-1开 本:16开
I S B N:9787030340573
内容推荐
《多媒体通信》旨在使读者掌握多媒体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研发的基本知识。
《多媒体通信》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包括多媒体通信绪论、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音频处理技术与压缩编码、图像处理技术基础、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多媒体通信的流量控制与差错恢复;另一部分是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及研发知识介绍,包括ITU-T定义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流媒体及QoS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开发平台。
《多媒体通信》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通信类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多媒体通信绪论
1.1 相关概念和定义
1.2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
1.3 多媒体通信业务
1.4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
习题
第2章 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
2.1 概述
2.1.1 信息熵
2.1.2 离散平稳信源
2.1.3 信源的冗余度
2.1.4 数据压缩
2.2 预测编码
2.2.1 脉冲编码调制
2.2.2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2.2.3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2.2.4 增量调制
2.3 变换编码
2.3.1 离散傅里叶变换
2.3.2 离散余弦变换
2.4 熵编码
2.4.1 变长编码
2.4.2 哈夫曼编码
2.4.3 算术编码
2.4.4 游程编码
2.4.5 字典编码
2.5 子带编码
2.6 小波变换
2.6.1 连续小波变换
2.6.2 离散小波变换
2.6.3 小波重构
2.7 分形编码
2.7.1 分形理论
2.7.2 局部迭代函数系统
2.7.3 分形图像编码
2.8 基于模型的编码
2.8.1 基于语义编码
2.8.2 基于物体编码
2.8.3 基于内容编码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音频处理技术与压缩编码
3.1 概述
3.2 数字音频基本知识
3.2.1 音频信号的特征
3.2.2 音频信号的技术指标
3.2.3 数字音频的原理
3.2.4 数字音频的技术指标
3.3 常用的音频编解码方法
3.3.1 波形编译码
3.3.2 音源编译码
3.3.3 混合编译码
3.4 音频信息压缩编码标准
3.5 数字音频技术
3.5.1 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
3.5.2 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
3.5.3 数字音频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图像处理技术基础
4.1 图像的基础知识
4.1.1 颜色科学与颜色模型
4.1.2 图像的数据类型
4.1.3 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
4.2 人类的视觉特性
4.2.1 亮度与颜色感觉的视觉特征
4.2.2 图像对比度与对比灵敏度特性
4.2.3 人类视觉的空间特性
4.2.4 人类视觉的时间特性
4.3 图像信号的数字化
4.3.1 图像信号的表征
4.3.2 采样定理
4.3.3 量化编码
4.3.4 采样量化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4.4 视频基础
4.4.1 视频信号类型
4.4.2 模拟视频信号
4.4.3 数字视频信号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5.1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简述
5.1.1 主要的视频压缩编码发展历程概述
5.1.2 超高清晰度成像建议
5.1.3 我国的AVS标准
5.2 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5.2.1 JPEG
5.2.2 JPEG 2000
5.2.3 JPEG-LS
5.2.4 JPEG-XR
5.3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5.3.1 H.261标准
5.3.2 MPEG-1标准
5.3.3 MPEG-2标准
5.3.4 H.263系列
5.3.5 MPEG-4标准
5.3.6 H.264标准
5.3.7 AVS标准
5.4 图像与视频编码的展望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多媒体通信的流量控制与差错恢复
6.1 概述
6.2 视频的率失真理论概要与分析
6.3 压缩视频通信的流量控制
6.3.1 网络流量控制概述
6.3.2 恒定速率编码与变比特率编码
6.3.3 调整编码参数的速率控制
6.3.4 可变量化参数的速率控制
6.3.5 基于感兴趣区域编码的速率控制
6.3.6 基于优先级信息丢弃的速率控制
6.3.7 基于编码反馈的速率控制
6.3.8 多层编码的速率控制
6.4 压缩视频通信的差错恢复
6.4.1 误码的影响与差错控制概述
6.4.2 可逆变长编码与双向解码
6.4.3 差错弹性的熵编码
6.4.4 自适应INTRA帧更新技术
6.4.5 前向纠错技术
6.4.6 差错隐蔽技术
6.4.7 基于参考图像选择的弹性机制
6.4.8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技术
6.4.9 组合差错弹性机制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ITU-T定义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7.1 概述
7.2 H.320多媒体通信系统
, 7.2.1 H.320多媒体通信系统简介
7.2.2 H.320系统的相关协议及知识
7.2.3 H.320系统组网
7.3 H.324可视电话
7.3.1 H.324多媒体通信系统简介
7.3.2 移动通信系统的可视电话
7.4 H.323多媒体通信系统
7.4.1 H.323系统组成
7.4.2 H.323系统的主要应用特点
7.5 IP电话
7.5.1 IP电话的基本特点
7.5.2 构建IP电话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流媒体及QoS技术
8.1 流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
8.1.1 流媒体系统
8.1.2 流媒体数据的传输方式
8.1.3 流媒体的应用模式
8.1.4 流媒体应用的相关协议
8.2 QoS技术
8.2.1 QoS的主要技术指
8.2.2 QoS的服务模型
8.2.3 QoS的主要技术
8.3 流媒体的应用
8.3.1 流媒体的主流产品
8.3.2 Windows Media流媒体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多媒体技术软件开发平台
9.1 多媒体技术基础研究工具
9.1.1 MATLAB的多媒体信息处理
9.1.2 多媒体信息处理类库
9.2 多媒体应用开发软件平台开发的基础
9.2.1 多媒体应用开发的基础
9.2.2 基于windows的Directshow多媒体开发平台
9.2.3 基于Java的JMF多媒体开发平台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