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镇,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地处宁强县东部,汉水源头,东与勉县新铺镇接壤,南接铁锁关镇,西连代家坝镇,北靠略阳县接官亭镇和硖口驿镇。总面积341.53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大安之名始于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因宋曾建大安军于此而得名。
大安镇建制历史远古,比明初始建的宁强卫(今宁强县城)还要早千年之久。自先秦凿通金牛道后,大安即为出入巴蜀之必经地。
西汉至三国时期,大安为军旅之驿站。
唐时设金牛县。
宋时设大安军。
元时为大安州。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大安镇。
清设大安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复设镇。
1949年,为大安区。
1958年,改为公社。
1961年5月,撤销大安公社恢复大安区,辖六乡一镇。
1968年9月至1976年10月,为大安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1月,设立区公所。
1996年,撤销区公所,将桑树湾乡、烈金坝乡、白杨林乡和大安镇合并,再建大安镇。
2011年,大安镇又将南屏乡和宽川乡并入,镇名、驻地未变。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辖大安1个社区,泗水铺、桑树湾、石窝金、金堆铺、观音寺、铁炉沟、江林、新民、八亩田、黄土铺、大渔洞、宁家湾、烈金坝、分水岭、汉源、斩龙垭、龙泉、石钟沟、天池子、干溪沟、冯家营、茶园沟、太星垭、唐家沟、金家坎、瓦窑坪、黄家坝、白岩洞、水磨坝29个行政村;下设12个居民小组,19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3年6月30日,大安镇辖3个社区、2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大安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安镇地处
宁强县东部,
汉水源头,东与
勉县新铺镇接壤,南接
铁锁关镇,西连
代家坝镇,北靠
略阳县接官亭镇和
硖口驿镇。介于东经106°12′—28′,北纬32°57′—33°12′之间,总面积341.5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安镇地处
秦巴山区腹地。境内多山岭沟谷,周边丘陵起伏,中夹谷坝。最高峰位于
嶓冢山主峰汉王山,海拔1701.8米;最低点海拔600米。
气候特征
大安镇气候属
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2.3℃,最冷月平均气温0.2℃,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
无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
降水量11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水系水文
大安镇境内河道属
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和
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水系的宽川河、响水沟等;汉江水系的大安河、道林河等。其中大安河为汉江正源,流长18.5千米,流域面积158.25平方千米;道林河从庙坝镇进入,流长25.55千米,流域面积100.5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大安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有滑石、白云石、石棉、蛇纹石、大理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另有铜、铁、锰、黄金等金属矿。
自然灾害
大安镇境内主要
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地震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辖区总人口4047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586人,城镇化率8.9%。总人口中,男性20982人,占51.8%;女性19496人,占48.2%;14岁以下5667人,占14%;15—64岁30358入,占75%;65岁以上4453人,占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9.5人。
根据宁强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安镇
常住人口为30981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2.08%;常住人口中,0-14岁占15.11%,15-59岁占57.83%,60岁及以上占27.06%(其中65岁及以上占21.06%)。
经济
综述
2018年,大安镇有工业企业36个;其中,规上企业7个。
2018年,大安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96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大安镇
农业总产值达到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农业
耕地面积3.89万亩。
大安镇
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2011年,大安镇粮食生产1.26万吨。
大安镇主要
经济作物是油料作物。2011年,大安镇油料作物产量2887吨,主要以油菜籽为主。
大安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大安镇生猪饲养量8.23万头,家禽饲养量8.4万羽。
第二产业
大安镇形成以矿产探采、石棉加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境内有非公有制企业18个,从业人员423人。2011年,大安镇
工业总产值达到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有
商业网点310个,从业人员352人。2011年,大安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4亿元,比上年增长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有大安农业银行、大安
信用社、大安邮政储蓄银行3家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储蓄900元;各项贷款余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交通运输
大安镇境内
108国道由桑树湾村入境,从龙泉村出境;阳(平关)安(康)铁路穿境而过,境内设有
响水站、
宁强站两个火车站。镇到村公路里程100余千米,其中12个村通水泥路,11个村通砂石路,路桥配套,晴雨畅通。宁强至汉中、阳平关至汉中、宁强至略阳、汉中至九寨沟客运班车经过本镇,日客运量600余人次。2011年,大安镇县(镇)级公路15条,总长113千米。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镇区道路总长度4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12米;镇区桥梁2座,总长度150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有
文化站、民间文艺社各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6个,农家书屋15个,藏书2万余册。金牛道文艺社创办《金牛道》刊物,爱好书法摄影数十人。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有广播电视站1处,有线电视用户1649户,入户率15.2%;“村村通”1327户,入户率12.2%。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有幼儿园2所,完小5所,初小4所,初中1所,在校生2827人,专任教师310人,小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
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有各级各类
医疗卫生机构32个,其中镇
中心卫生院1个,
卫生所2个,
村卫生室29个;病床60张,固定资产总值58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6名,其中执业医师22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9人。2011年,大安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就诊2.9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有体育场4个,3个村安装有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左右。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27户,人数61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28户,人数2965人;农村五保供养175人,支出52.5万元,发放孤儿生活补助金10.08万元。
敬老院1所,床位100张,入住老人60人。2011年,大安镇参加城乡
养老保险34305人,参保率98%。
历史文化
羌人墓室是研究羌族文化重要依据,在宁强境内主要有宋代和清代两个朝代的羌人墓地,墓葬多位于山坡中上部的向阳地带,石板墓构造形式分单室和多室两种,最多可达六室。墓室左右两壁常见人物、动物、植物、器皿、云纹等浅浮雕。丰富的墓葬文化构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独特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2008年宁强县被文化部列为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3年5月3日,宁强羌人墓地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大安镇境内有《禹碑》残迹、白岩洞、禹官汉桂、泛珠泉、大渔洞溶洞群等名胜古迹,还有卧云山庄、秀峰观等景观。
西去10千米处就是古汉水发源地——汉王山石牛洞,有千年的七姊妹金桂花树和禹王碑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释为汉水发源。其山中的禹王宫相传是汉王为纪念大禹治水、造福与民而建,现存宫中的“禹王汉桂”枝繁叶茂,属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山下是红军长征一家人陈锦章烈士的故乡,建有陈锦章烈士故居。
往北10千米有天然形成的喀斯特特征的溶洞群(大渔洞、藏仙洞、天蓬洞、蛇仙洞、壁山洞、祥龙洞、响洞,风洞等),洞口景观别致,清藤垂帘,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怪石嶙峋。还有风光秀丽的四道水,著名的景点有王家沟的明清老屋,沟口上的古砖窑遗址,阳坡上的南北果园,山岭湾的雷神庙,大寨子的冰茶庙,树林坪的野猪,野猫子等等,以及著名的莲台寺等等。距镇3千米的洞坪山旅游风景区,山尖怪石间矗立着亭宇楼阁,境内还有卧云山庄、秀峰观、道母庵、观音寺等多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