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镇,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地处延平区北部,东南与南山镇接壤,西南与水东街道相连,西与茫荡镇毗邻,东北与建瓯市南雅镇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93.71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横镇常住人口为9733人。
历史沿革
宋代时期,属富沙乡。
明代时期,属汾常里、仁州里、演山上里和演山下里。
清袭明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八区(坡堤)。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埂堤乡,属第四区(吉溪)。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为仁埂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第八区(埂埕)。
1950年10月,分设大横乡、埂埕乡、仁洲乡、湖坑乡和高桐乡,属第八区(大横)。
1956年8月,调整为大横乡、上楼乡、高桐乡、埂埕乡、湖坑乡、茶墩乡、仁洲乡和群仙乡,属大横区。
1958年11月,成立大横东风公社。
1959年12月,并入东坑红旗公社,称东坑公社,属南平市。
1961年9月,从东坑公社析出,成立大横公社。
1984年9月,改为大横乡,驻大横村。
1992年1月,改为大横镇。
1995年1月,撤市设区,属延平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大横镇辖19个行政村:大横、大笏、延安、大仁洲、博爱、葫芦丘、群仙、常坑、茶坑、埂埕、上楼、高桐、山源、湖尾、溪洋、陈墩、更古、四朵洋、康石,下设10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大横镇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大横社区、大横村、山源村、高桐村、上楼村、埂埕村、陈墩村、常坑村、群仙村、葫芦坵村、大笏村、延安村、大仁洲村、湖尾村、溪洋村、更古村、茶坑村、博爱村、四朵洋村、康石村,镇人民政府驻大横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横镇地处
延平区北部,东南与
南山镇接壤,西南与
水东街道相连,西与
茫荡镇毗邻,东北与
建瓯市
南雅镇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93.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横镇西依
武夷山脉的五谷岩支脉的南面,东跨建溪河与马鞍山支脉相连。地势北高南低。马鞍山与五谷岩隔建溪河相望,为全境最高山,海拔1080米;最低点湖尾,海拔61.5米。
气候
大横镇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一般在5月上旬至9月中旬,长达130—140天,冬季为12月上旬至2月中旬,达75—85天,春秋季一般为5个月。年平均
气温17.9—21℃,1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6℃;7月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34℃。
无霜期年平均339天。年平均
降水量1430—2032毫米。
水文
大横镇境内河道属
闽江水系,最大河流为
建溪。建溪自北至南,从建瓯市南雅镇入境至茫荡镇安丰村出境,境内长20千米。
自然灾害
大横镇主要有洪灾、地灾、龙卷风等。洪灾最严重的两次分别发生在1998年6月22日和2010年6月18日。其中,1998年“6、22”特大洪灾,涉及小仁洲(后改博爱村)、大仁洲、坡堤等8个村,水毁房屋575户,其中大仁洲全村淹没,搬迁重建共544户。2010年6月18日的洪灾百年不遇,涉及建溪河两岸19个村庄,毁坏耕地443.5公顷,补种、改种农作物553.3多公顷;修复道路损毁点129处。
自然资源
大横镇境内矿产主要有南平黑石,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集中分布在更古、溪洋、常坑等村。其中更古村的南平黑矿石储量在50—60万立方米,年可开采量在2万立方米上下。可利用地下水资源为529.2万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大横镇总人口1818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500人,城镇化率85%。另有流动人口2693人。总人口中,男性9206人,占50.6%;女性8978人,占49.4%;18岁以下3532人,占19.4%;18—60岁12334人,占67.8%;60岁以上2318人,占12.8%。人口以
汉族为主,达18103人,占99%;有少数民族81人,占4.5%。2011年,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3.9‰,
人口自然增长率6.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6人。
2017年末,大横镇常住人口为1.47万人。
根据延平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常住人口主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横镇
常住人口为9733人,其中男性5021人,女性4712人;常住人口中0-14岁1530人,15-59岁5398人,60岁及以上2805人(其中65岁及以上198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横镇完成
财政总收入2383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11万元,比上年增长3.3%。人均财政收入1309.3元,比上年增长7%。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35万元,增值税1209万元,企业所得税413万元。
2019年,大横镇有工业企业55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农业
大横镇
粮食作物以
水稻、
杂粮及其他经济作物为主。2011年,粮食总产量3.6万吨,人均1979.8千克,其中马铃薯1.6万吨,杂粮5.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066.7公顷,产量18.7万吨,主要品种有花菜、西红柿、茄子、菜豆等。
大横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90200头,年末存栏3.8万头;羊饲养量2180只,年末存栏0.2万只;家禽年饲养量2.2万羽。林业用地面积1.55万公顷,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96.2万立方米,其中国有延夏林场200公顷,蓄积量3.6万立方米;国有南纸林场220公顷,蓄积量453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8%。
工业
2011年,大横镇实现
工业总产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拥有
工业企业35家,职工2549人。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大横镇有
商业网点54个,职工851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7.8亿元。2011年,出口6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
金融业
2011年末,大横镇各类存款余额0.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各项贷款余额0.7亿元,比上年减少5.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横镇有幼儿园1所、村级学前班6个,在园幼儿300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4所、教学点3个,在校生753人,专任教师115人,小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72人,专任教师5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
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万元,比上年增长32%。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大横镇有综合
文化站1个,村文化俱乐部10个;农家书屋7个;各类文化专业户51户,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20余万册。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6800户,入户率85%。
2011年末,学校体育场2个。6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横镇有门诊部(所)1个;床位10张,固定资产总值24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0名,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4万人次。19个村的村民全部参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大横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户,人数25人,支出32400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108元,比上年增长11%;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10人次,共支出140.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2户,人数483人,支出33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月人均56.9元,比上年增长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万元。
敬老院1家,床位6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7109人,参保率95.1%。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大横镇有邮政局1个,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21万份(册)。电信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4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13%;移动电话用户0.5万户,互联网用户0.3万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大横镇有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3万吨;铺设排水管道5.44千米。
2011年末,大横镇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1座,主变压器1台,总容量63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4条,总长度180千米,用电负荷2670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36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供电可靠99.9%。
2011年末,大横镇有公园1个,绿化面积0.6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
2011年,大横镇有
横南铁路、
浦南高速公路、
205国道穿镇而过,直贯南北。横南铁路境内设有大横(延安)、陈墩2个火车货运车站;浦南高速公路设有南平北、大横2个出口。
历史文化
大横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大横村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