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地处通化县西南部,东与江甸镇接壤,南与集安市财源镇相连,西与桓仁县北甸子乡、拐磨子朝鲜族镇毗邻,北与英额布镇、快大茂镇交界,距通化县城18千米,区域总面积338.96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光绪三年(1877年),属庆聚、乐聚2保。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大川街、宽栗2乡。
民国十二年(1923年),属第五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设大泉源区。
1950年,改名二区。
1955年,二区改名大泉源区。
1956年,设大泉源乡。
1958年9月,大泉源乡改大泉源分社。
1959年,大泉源分社改大泉源公社。
1961年5月,大泉源公社析置大川、民主2公社。
1989年5月,大泉源公社改为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
2005年9月,大川乡并入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下辖圣泉1个社区,新胜、和胜、大泉、裕民、爱国、鲜丰、新农、新民、和平、二道沟、红石、茧场、升平、新设、大川、建设、荣胜、城墙、新城、胜利、江口21个行政村;下设1个居民小组、146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下辖1个社区、21个行政村:圣泉社区、大泉源村、胜利村、新胜村、裕民村、爱国村、鲜丰村、新农村、新民村、和平村、二道沟村、茧场村、江口村、红石村、大川村、升平村、新设村、建设村、荣胜村、城墙村、新城村、和胜村,乡人民政府驻大泉源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地处
通化县西南部,东与
江甸镇接壤,南与集安市
财源镇相连,西与桓仁县
北甸子乡、
拐磨子朝鲜族镇毗邻,北与英额布镇、
快大茂镇交界,距通化县城18千米,区域总面积338.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地处龙岗山与老岭中山低山区,为龙岗山南段,浑江北岸,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分为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川地;主要山脉有岗山岭、旗杆顶子、城墙砬子、上车道岭、下车道岭、西北天山、元宝山等;境内最高点老秃顶位于西北部与辽宁省交界处,海拔1334.6米;最低点位于江口村南部的江口,海拔228米。
气候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属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风大,夏季短暂湿热,降雨集中;秋季温和凉爽,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年平均135天,最长162天,最短11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30小时;0℃以上持续期149天;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最大雨量1295毫米,最小雨量910毫米。
水文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境内河道属鸭绿江流域,浑江水系,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浑江一条,总长11千米;二级河和平河、富尔河等3条,总长50千米;三级河胜利河等5条,总长62.7千米,河流总长度123.7千米,河网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0.5亿立方米;年排涝量4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0.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胜利河,原名头道沟河。胜利河从升平至胜利流经境内升平、新设、大川、、建设、荣胜、城墙、新城、胜利等村,汇入富尔江,长34千米,年平均流量1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小头道沟河、岗山岭河、大川弯沟河、撒海沟河、城墙南沟河、大泉眼沟河等。和平河发源于小顶子南麓,流经境内和胜、裕民、爱国、新农、新民、和平、二道沟等村,汇入浑江、浑江、富尔江,汇合于乡境南部的江口。
自然灾害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霜冻等;严重的二次洪灾发生在1995年和2010年,其中2010年的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00万元。
自然资源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铅、锌、石墨、硅、云母、钻石等;地下矿泉水分布较广;天然树种主要有松、柞、胡桃楸等;山果类主要有山梨、糖李子、山里红、山葡萄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山参、细辛、贝母、穿龙骨、黄芪、桔梗、柴胡、蒲公英、洋火叶等;山野菜主要有大叶芹、蕨菜、刺嫩芽等;野生菌类主要有榛蘑、元蘑、榆黄蘑等;野生动物主要有狍子、狐狸、山兔、黄鼬、雉、野鸭、青蛙、蛇等。
人口
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总人口2.4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88人,城镇化率11%;另有流动人口4680人。总人口中,14岁以下2665人,15—64岁19693人,65岁以上2156人;以汉族为主,达16435人;有满、朝鲜、蒙古、回等7个少数民族,共8079人;超过500人的少数民族有满、朝鲜2个民族,其中满族647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1%;朝鲜族1582人,占19.6%。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2人。
2017年末,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常住人口为19986人。
截至2018年末,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户籍人口为2427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财政总收入1506万元,比2010年增长6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万元,比2010年增长20%;人均财政收入6500元,比2010年增长11.1%。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6534元。
2018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有工业企业2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
农业
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有耕地面积5.4万亩,林地面积3.4万亩。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农业总产值1.6亿元,比2010年增长14%,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3.7%。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生产粮食18985吨,其中水稻6910吨,玉米10323吨。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主要经济作物有中药材、食用菌等。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中药材种植面积6835亩,产量2734吨;草莓种植面积328亩,产量131.2吨。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生猪饲养量1.8万头,年末存栏0.9万头;牛饲养量1.1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羊饲养量0.4万只,年末存栏0.3万只;家禽饲养量82万羽,上市家禽18万羽。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生产肉类1350吨,其中牛肉208吨,猪肉872吨;畜牧业总产值3675万元。
工业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工业以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为主。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有工业企业37家,职工400人,工业总产值2.1亿元,比2010年增长3%,实现工业增加值3700万元,比2010年增长43%,占生产总值的43.8%。
商贸
2011年末,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有商业网点850个,职工1800人。
金融
2011年末,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境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88亿元,比2010年增长14%,人均储蓄0.7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0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410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1所,在校生150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4人,专任教师46人;综合学校1所(含小学、中学和村小学)小学在校生316人,中学在校生157人,专任教师82人,初中适龄人口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教育经费达135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35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94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56.5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3%、13%;15%、13%;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3%,比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有科技人才4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90人,经营管理人才102人,技能人才98人,农村实用人才13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有文化活动中心1个,建筑面积33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室21个;农家书屋21个,藏书3.5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3人;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63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2011年末,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有学校体育场地3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2011年末,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中央、吉林、通化等66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3000户,入户率78%,电视综合覆盖率9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9个;病床10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3张,固定资产总值243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7人,其中执业医师21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1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人。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万人次。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87.4/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9万人,参合率99.3%;孕产妇死亡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482户,人数957人,支出253.8万元,比2010年增长7%,月人均221元,比2010年增长16%;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83人次,支出16.7万元,比2010年增长5%;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支出1800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02户,人数1101人,支出125.4万元,比2010年增长4%,月人均94.9元,比2010年增长1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1人,支出15.3万元,比2010年增长8%;五保分散供养192人,支出32.6万元,比2010年增长9%;农村医疗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83人次,共支出16.7万元,比2010年增长11%;农村临时救济240人,支出10万元;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6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6.7万元,比2010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47.9万元,比2010年增长8%;社会福利中心(有敬老院)2个,床位51张,收养51人;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0.15亿元,比2010年增长5%;基金支出合计0.08亿元,比2010年增长4%;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665人,比2010年末增加14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32人,比2010年末增加42人;参加失业保险229人,比2010年末增加40人。
交通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已形成由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网络;通丹铁路过境,境内长18千米,设大泉源车站1个;201国道穿境而过。
历史文化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因乡政府驻地街内有一眼清凉、甘甜的泉水而得名。
风景名胜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主要景点有和胜水库度假区、鲜丰朝族风情旅游点、爱国文明村参观点、新农科技示范园区参观点、红石自然风光旅游点、江口古代遗址旅游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