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Dalian University),简称连大(DLU),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综合类公办本科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辽宁省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是全国首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49年1月25日,
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同意成立大连大学。3月15日,大连大学成立,将大连工业专门学校、关东电气工程学校、关东医学院和关东俄语专门学校合并,下设工学院、医学院、俄语专修科,并将原“满铁中央试验所”划归大连大学,成为大连大学的科学研究机构。4月15日大连大学在市文化宫举行创校典礼,4月16日正式开学。
1950年7月,按照苏联高等教育的经验,吸收苏联专家的意见,东北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取消大连大学名义,成立大连工学院(现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学院(现
大连医科大学)、大连俄文专科学校。
1978年10月,国家教委同意,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大连工学院与旅大市革委会合办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为旅大市培养人才。学校实行双重领导,以旅大市为主,面向旅大市招生,主要培养工科高级人才。
1979年7月,省革委会批准改名为大连工学院旅大分院。
1981年11月,随着旅大市更名为大连市,学校更名为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
1983年11月1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划归大连市,更名为大连大学,设立11个本、专科专业。
1948年3月,大连高级中学改制升级为关东文法专科学校,隶属关东公署,校址位于西岗区五四路82号(今大连教育学院)。共培养450名干部,除少部分随军南下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大部分被分配在市内新闻、文教、财经、政法和党政部门。年底并入刚成立的大连大学。
1949年5月,关东文法专门学校改建为旅大高级师范学校,培养中学教师。10月16日,旅大行政公署决定将旅大高级师范学校与大连市立初级师范学校合并,成立旅大师范学校。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旅大师范学校改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
1981年3月,辽宁省高教局批准旅大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1986年11月29日,国家教委决定大连师范专科学校改为大连大学师范学院。
1950年10月,为解决抗美援朝志愿军伤病员康复治疗问题,东北军区在旅大市设立了12所康复医院,急需大批医护人员,成立旅大市卫生学校,由旅大行政公署领导,同年底接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期学员(军干班)。
1951年3月,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将学校改名为旅大市医士学校,设医士(军干班)、护士专业。
1952年11月,长春东北医士学校、中央化工局大连职工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并入学校。
1954年12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医士学校,由辽宁省卫生厅领导。此时,学校由为抗美援朝战争培训救护人员转为国家中等专业学校。
1956年3月,学校更名辽宁省旅大卫生学校,仍由辽宁省卫生厅领导。同年9月,旅大市第五康复医院划归为学校附属医院,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五康复医院并入旅大市卫生学校。
1958年5月,学校升级为旅大市医学专科学校,学校设有医疗、卫生两个大专专业和医士、护士、助产士、儿童护理等中专专业。同年,旅大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并入。
1962年12月,大连医学院附属卫校并入,开设检验专业。
1963年12月,由于国家调整教育布局学校又调整为中专,更名为旅大市卫生学校,由旅大市人民政府卫生局领导。
1977年,学校全面恢复招生。
1980年,经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批准学校为全国重点卫生学校。
1981年3月,改名为大连市卫生学校。
1950年11月7日,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创建于哈尔滨,是铁道部创立的第一所卫生专业学校。
1958年,学校南迁大连,升格为大连铁道医学院,同时设有中专部。
1963年,随着国家教育布局调整,更名为大连铁路卫生学校,由铁道部沈阳铁路局管理。
2002年,学校与大连医科大学联合办学,成立了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合并组建
1986年1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复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联合办学,校名定为“大连大学”,采用一校三方四地办学模式。
1988年4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划归为学校附属医院。
1995年,大连大学换建搬迁集中办学,实现实质合并。
1999年4月,国家教委公布大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合格。
2002年6月1,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复大连瓦房店师范学校并入大连大学,增挂“大连大学初等师范学院”校牌,举办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的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学制5年,统计上列入大连大学,其人、财、物隶属关系暂时不变。
2003年9月,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4年8月,大连市政府确定学校为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
2005年11月,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揭牌,大连铁路医院并入大连大学。
2006年4月,学校入选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12月,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并入大连大学。
2010年,大连大学决定由原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市卫生学校和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共同组建成新的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高职学生为主,同时保留原有的中专建制。
2017年1月,学校获批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2019年9月,学校获批辽宁省公共文化研究基地。12月,大连大学附属盘州市人民医院正式揭牌,学校入选辽宁省首批“辽宁最美校园”。
2021年,学校获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并成为全国首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
2022年7月,大连大学生命健康学院、大连大学乡村产业振兴研究院成立。
2023年2月,学校获批“111计划”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2024年10月9日,大连大学类脑智能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29个学院,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66个备案本科专业(53个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1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61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700余人,专任教师1058名,具有博士学位占比52.93%。在岗各类高层次人才93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各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各类团队12个,其中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学团队4个、创新团队5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双一流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现有15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一流课程等国家级课程15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育基地、众创空间等4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学生在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银奖1项、铜奖4项及省赛金奖11项、银奖19项、铜奖17项,参赛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数达30%。获国家级竞赛奖励94项、省级771项。其中,按照辽宁省教育厅绩效考核统计认定的高质量学科竞赛标准,学校学生获省级一等奖138项。在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获全国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全国三等奖5项。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具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教材建设奖1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各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各类团队12个,建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42个、市级科研平台38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先后获批7项国家科技奖,覆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获批近百项省部级科技奖。依托连大科技园、“大连大学—西岗科技园”和“连大—金普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学校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授权发明专利1132项,国际专利授权11项。2021年获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并成为全国首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60.60万册,拥有电子期刊54.39万册,学位论文1061.91万册,音视频2590725.0小时。古籍类图书尤其是中国古代重要典籍大都有收藏。《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荟要》《宛委别藏》以及《古今图书集成》等收藏较为完整。在藏书中木刻原版图书有相当数量,价值较高。
《大连大学学报》其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大连师专学报》。1991年1月更名为《大连大学学报》。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大连大学学报》转为高等学校正式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其属性为高校教育类综合性期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
《大连大学学报》自2010年以来开始设立“东北亚研究”“大连研究”等特色栏目。多年来有52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4年,《大连大学学报》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组织的评优活动中,“东北亚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5年,《大连大学学报》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人文社科学报排名第251位。2016年《大连大学学报》被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辽宁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东北亚研究”栏目被评为“辽宁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合作关系。现有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
塞舌尔大学、
科摩罗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承建“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与
日本神户大学合作共建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日医疗合作示范医院。学校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服务大连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能力不断提升。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学校徽志由三部分构成,中心主体部分由三个汉语拼音字母G、S、Y变化组合而成,代表1986年11月原国家教委批复成立新的大连大学后,学校当时联合办学的三部分构成---大连大学工学院(G)、大连大学师范学院(S)和大连大学医学专科学校(Y)。第二部分由“大连大学”的中文和英文DalianUniversity共同组成一个圆环。第三部分由中间字母下方的波浪型图案和日期组成。
学校徽章为长方形,印有“大连大学”。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旗面正中印有蓝色的“大连大学”,旗面为白色底,上面配以学校徽志。
“连宝”释义:大连之子,连大宝贝,慧心若水,善德如兰。吉祥物以水滴造型为主元素,意为“上善若水”; 同时也型似抽象的莲子(谐音连子) ;颜色采用海水的蓝色。寓意博大、智慧。卡通因素,让“连宝”形象简洁明快,活泼可爱,给人生机勃勃,聪明灵动的视觉印象,具有广泛的亲和力,形象应用性强。
精神文化
文明自强,求是创新
文明是时代对人才的呼唤,也是我们学校应该追求的特色。未来的世界充满激烈的竞争。什么是最强的竞争力?文明是最强的竞争力。靠文明铸成的综合素质,把高度科学文明精神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华民族才能像奔流不息的黄河永远向前!大连大学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强是中华民族从屈辱到自强的灵魂,也是大连大学取得重大进步的精神支柱。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永远不能成为强者。越是困难,就越要自己努力,越是后来者就越要自强不息,这才是大连大学当前和永远倡导的精神状态。
求是是历代伟大革命导师提倡的思想方法。我们前面的路很长,建设一所优秀大学的任务还很艰巨。只有不倦地学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把解放思想、坚持改革的气魄和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进步,事业才能发展。
创新是历史前进的钥匙。时代在飞速前进,事物在不断变化,只凭前人的经验,照搬别人的成果而缺乏研究问题的能力,缺乏超越意识和主体意识,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爬行,我们大连大学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动。
大连大学的校歌为《大连大学我心中的挚爱》。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校园园林
大连大学位于大连市金普新区,座落在辽南大黑山脚下,校园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绿地率43%,绿地覆盖率50%。校园园林绿化用苗木共计百余种、五万余株。
校园绿化
大连大学的校园内,保留有20多万平米的次生林,修建在森林中的“博林路”,是一个天然森林氧吧。
博物馆
大连大学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高校博物馆,于2002年9月建成并开始试展,2004年9月开馆。博物馆2006年被评为中国AA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展览面积近3760平方米。设置有人文社会科学展厅、自然科学展厅、生命科学展厅、艺术展厅和金泽馆五个部分。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2015年12月,学校获省卫生信誉度A级单位称号。
2016年3月,学校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2017年7月,学校被授予“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