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自然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西村街40号,是一座集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其前身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新馆为现代欧式建筑,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大连自然博物馆旧址建筑,是1898年沙俄统治时期修建的市政厅大楼。该建筑位于辽宁省大连市胜利桥北,是一幢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格的古建筑,是大连市初建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199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大连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日本侵占东北以后,由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创办的“地质调查所”。
民国十二年(1923年),调查所大量收集东北各地自然标本和资料后,增设了陈列室,主要展示岩矿和部分古生物标本,并注明标本的产地、藏量、开采价值和用途等,只供日本少数上层人物观赏研究。
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于展示的标本种类增多,陈列内容增加,收集标本的地域不断扩大,涵盖了东北及蒙古等地的多种资源,将陈列室改为“满蒙物质参考馆”,同年,正式对外开放。
民国十七年(1928年),“满蒙物质参考馆”在原建筑的两翼和后部扩建2000平方米,又进一步将历年从中国东北、蒙古、西伯利亚、欧美等地搜集的岩矿标本以及农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的实物标本和图文资料汇集起来,同年11月,成立了供科学研究和观赏的“满蒙资源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展示原有资源标本外,还增加了东北、蒙古等地的民俗陈列内容,并将馆名改为“满洲资源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3日,大连解放后,由中国长春铁路公司接管本馆,易名为“东北地方志博物馆”,由中长铁路科研所委托苏联地质专家叶果洛夫担任馆长,并对原有的陈列进行修整。
1950年11月,中长铁路局将本馆移交给大连市人民政府文教局管理,同时将馆名改为“东北资源馆”,充实调整了陈列内容,主要展览中国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建国后的新成就,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普及科学知识的文化阵地。
1959年,在庆祝抗战胜利14周年纪念日这天,正式定名为“大连自然博物馆”,并请当时担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馆名。
1995年,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决定移址建新馆。
1998年10月,大连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开设地球、恐龙、海洋生物、东北森林动物、湿地、物种多样性、辽西古生物化石等12个展厅。新馆为现代欧式建筑,坐落在黑石礁海滨,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27万平方米海域。
序厅
走进大连自然博物馆序厅,一幅长22米、高3米的巨型浮雕将“自然与人”融合在一起,气势宏大壮观;恐龙展厅内40米长的巨幅半景画和栩栩如生的恐龙生态模型,演示了恐龙产生、发展、灭亡的全过程,观众可直观地了解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十分珍稀精美的辽西古生物化石,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亿万年前的神奇故事,使游客对生命的进化产生无限遐想和对未来的深思。
肯尼斯·贝林展厅
肯尼斯·贝林展厅有百余件来自非洲的野生动物标本,以生态景观的陈列方式展示了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生态景观有: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非洲稀树草原、非洲热带雨林、非洲沙漠等。
新生代展厅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的最新阶段,分为
古近纪、
新近纪和
第四纪。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此时生物界的面貌已接近于现代,哺乳动物的进化在此阶段最为明显。新生代展厅以馆藏第四纪古生物化石标本为主,介绍了晚新生代的哺乳动物。
东北森林动物展厅
走进东北森林动物展厅,犹如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种动物集聚在你的身边,使游客不禁发出要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感叹;中国的东北地区是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主要分布区,是中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东北森林动物展厅将呈现这里特有的野生动物与森林生态系统和谐共处的生动场景。
陆生动植物展厅
陆生动植物展厅展示了与陆地环境息息相关的植物、昆虫、两栖爬行动物和鸟类精品标本,讲述了生命世界中神奇的生物和生命现象,呈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生命画卷。
湿地展厅
湿地孕育了缤纷的动植物、微生物世界,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展厅通过五个开放式景观,展示湿地自然生态环境图。
海洋无脊椎动物与海藻展厅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辽阔的海洋孕育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海洋无脊椎动物与海藻展厅介绍了海藻,海贝,虾蟹,
棘皮动物等,它们和人类的衣食住行紧密相关。
软骨鱼类展厅
软骨鱼类展厅主要展示由鲨、鳐和银鲛类组成的软骨鱼类。
软骨鱼骨骼为软骨,常钙化,没有真骨组织,没有鱼鳔,适宜海洋生活。其中,有些鲨凶猛无比,称霸海洋,被誉为“海中霸王”。
硬骨鱼类展厅
硬骨鱼类展厅主要展示硬骨鱼,
硬骨鱼是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现存3万多种,占脊椎动物总量的一半多。骨骼为硬骨,有骨质板状鳞片,大多数硬骨鱼有鱼鳔,可以控制在水中的沉浮。
海洋哺乳动物展厅
海洋哺乳动物的祖先在远古时期从陆地进入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和自然选择,逐渐适应了海洋环境。海洋哺乳动物展厅展示了北太平洋露脊鲸、灰鲸、长须鲸以及抹香鲸、虎鲸、喙鲸等珍贵的海洋哺乳动物标本。
中生代展厅
在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约开始于2.2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是恐龙出现并繁盛的时代,与之还有鱼龙、翼龙、哺乳类和鸟类,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中生代特有的生物面貌。中生代展厅以中生代为背景,介绍该时期的环境、气候、生物等多方面内容。
地球展厅
地球展厅呈现了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源。认识、了解和保护地球家园已成为当今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馆藏文物
综述
截至2019年末,大连自然博物馆有藏品数量150297件,珍贵文物513件。根据官网信息,截至2022年8月,大连自然博物馆有各种标本近20万件,珍贵标本6千余件。
大连自然博物馆的馆藏特点是海洋生物标本和“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其中海兽标本20余种,其种类和数量在国内自然史博物馆中是最多的,其中重达66.7吨的黑露脊鲸标本,在亚洲属罕见。“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在国内是种类最多最有特点的,其中一窝
鹦鹉嘴龙化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震惊世界的国宝级化石标本,其研究成果论文已发表在《
Nature》(2004年9月431期)上。
地质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收藏的地质类的藏品包括:
天然翡翠、
庄河陨石、金刚石。其中,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收藏的金刚石产于大连市瓦房店金刚石矿,重15.95克拉。
古生物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收藏的古生物类的藏品包括:
孟氏丽昼蜓、鹦鹉嘴龙、孟氏大连蟾。其中,鹦鹉嘴龙化石是世界上罕见的、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个体数量最多的一窝
恐龙化石标本,由34条鹦鹉嘴龙幼体和1个成年鹦鹉嘴龙个体组成。幼体平均长度在23厘米左右,其头骨愈合疏松,骨缝明显,是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幼仔,它的发现证明恐龙具有育幼行为。孟氏大连蟾标本为
模式标本,保存较好,是一件具有完整皮肤印痕的蛙类化石。
无脊椎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收藏的无脊椎类的藏品包括:
库氏砗磲、笙珊瑚、
鹦鹉螺、金斑喙凤蝶、
琴步甲。
鱼类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收藏的鱼类的藏品包括:
双吻前口蝠鲼、
东方旗鱼、
矛尾翻车鲀、
日本单鳍电鳐、
大连平鲉。大连平鲉标本采自黄海北部。
两栖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收藏的两栖类的藏品包括:
版纳鱼螈、大鲵、
哀牢髭蟾。其中,哀牢髭蟾为中国特有种类,仅见于云南景东哀牢山与无量山以及西双版纳。
爬行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收藏的爬行类的藏品包括:
棱皮龟、蟒蛇、
扬子鳄。
植物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收藏的植物类的藏品包括:
云南黄连、
云南穗花杉、
羊角槭、
滇桐、
多毛坡垒。
鸟类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收藏的鸟类的藏品包括:
黑鹤、丹顶鹤、
雪鸮、
极乐鸟。
兽类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收藏的兽类的藏品包括:灰鲸、黑露脊鲸、长须鲸、抹香鲸。
灰鲸标本是1996年12月在大连庄河沿海近岸搁浅死亡的,雌性,体长11.95米。黑露脊鲸标本为1977年在黄海北部海域捕获,雌性,全长17.10米,体重约66.7吨,是中国保存的鲸类动物标本中体重最大的。长须鲸标本是1959年在黄海北部捕获的,雌性,体长18.40米,体重约34.7吨。抹香鲸标本是1993年2月在东港市前阳镇沿海近岸搁浅死亡的,体长17.5米,重50余吨。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大连自然博物馆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大连自然博物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西村街40号(星海公园西侧)。
参观须知
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除国家法定假日外)。
地下一层:肯尼斯•贝林展厅
一层:中生代展厅、地球展厅
二层:海洋哺乳动物展厅、海洋无脊椎动物暨海藻展厅、海洋鱼类展厅、新生代展厅
三层:湿地展厅、东北森林动物展厅、陆生动植物展厅
(一)疫情期间只接受个人预约,暂停任何形式的团体预约。
(二)个人预约必须实名制,采用网上提前预约的方式,禁止现场预约。每个人都需要预约(含儿童)。参观票每人每天预约上限为3张(含本人),预约人必须实名预约,扫身份证入馆。同一身份证每天最多预定1单。
(三)观众参观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当馆内参观人员密度较大时,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控制入馆速度等相关措施。
(四)疫情防控期间采用人流限制措施,每天开放预约名额2500人次,约满为止。
(五)预约成功后请按预约时间段到馆参观,如不能按时到馆,请及时取消预约释放名额。
(六)参观当日,须出示预约登记时使用的身份证原件、本人预约码、健康码、并扫e大连云场所码。同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测温、扫码管理、局部消毒等防疫措施,方可入馆。来自重点地区或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健康码为黄色和红色,体温高于37.3℃、有咳嗽、流鼻涕等不适症状者均谢绝入馆。
交通线路
523路自然博物馆终点站、16路大连海洋大学站;23、28、202、406、901路黑石礁站下车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