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大爆炸,又称王恭厂大爆炸,是发生在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首都北京的一场神秘且极具破坏力的大爆炸事件。
事件背景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明神宗和继立为君的
明光宗相继崩逝,明熹宗
朱由校年少登基,改元“天启”。在万历后期党争日炽的政治背景下,又开始出现“众正盈廷”的良好局势。但这种良好势头终是昙花一现,熹宗之昏聩无能随之暴露无遗。此时的明王朝,社会危机此伏彼起,已处于摇摇欲坠之势。天启六年(1626年)京师的王恭厂火药灾,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突发的。
明朝时期火药已经广泛应用于战场了,为了满足当时军队对火药的需求,明朝有专门的火药厂,而在京师(今北京)就设立过6处火药厂,其中王恭厂就是专门负责制作火药的机构之一,
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北京城内设置王恭厂,隶属于工部,厂内有监厂太监1人,工匠30余人,还有一些临时招募来的帮工。为了皇宫的安全和皇家对其拥有绝对的掌控权,把它安置在北京内城的西南隅,距皇宫3公里左右,今北京市
西城区宣武门内从光彩胡同2号起至39号止,从
东太平街10号后门和
永宁胡同17号之间起,到永宁胡同39号止。它日产火药两吨左右,常贮备量约为上千吨。王恭厂是当时京师诸多火药厂里规模最大的一个,由于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火药厂也因为管理不善发生过火药爆炸事件,其中与王恭厂同为火药厂的
盔甲厂,就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发生过火药爆炸事件。
事件经过
灾变前兆
据当时的邸报《天变邸抄》载,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初二夜,“鬼火见于前门之楼角,青色荧荧如数百萤火。俄而合并,大如车轮。”这夜,前门的楼角出现了几百团发着绿光的鬼火,绿色闪烁就像是数百只萤火虫,不久这些鬼火合并,成了车轮那么大。
在爆炸发生之前,便出现了一些离奇的征兆。如《
东林始末》记载,五月初二夜间,前门楼角出现有几百团飘忽不定的火焰,不一会儿,这些火焰合并成一车轮大的一团。另据《天变杂记》记载,后门有一火神庙在六日早展传出奇怪的音乐声,一会儿声粗,一会儿声细。看门的刚要进去查看,忽然有个大火球一样的东西腾空而起,不一会,东城便发出震天爆炸声。这一现象被史学家谈迁记录在了《
国榷》中。
具体经过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1626年5月30日)早上,王恭厂一带传出一声“轰隆”的爆炸声,顿时天崩地塌,京城的东北至西南角,出现了大面积的黑云,到处都是哀号之声,东至顺成门大街,北至刑部街,周围13里的万余间房屋被毁化,王恭厂一带火光冲天,房屋塌毁,居民死伤遍地。长安街一带各种人头残肢掉落,石驸马街的5千斤大石狮子飞出顺城门外。
掌河南等道御史
王业浩在奏折里详述了灾变时的见闻:五月初六日巳时,他入朝办公,忽闻一声震响,仿若天崩地裂。瞬间,尘土木石从四面飞来汇聚,房屋的栋梁、椽瓦、窗壁如树叶般纷纷飘落。他与众人皆昏晕,不知如何是好。幸得班房多人拼命搀扶前行,到天井处,只见火焰冲天,四周颓垣裂屋之声不绝于耳。骑马出衙门,首先看到妇女老幼聚集于街道,便知屋舍毁坏不计其数,被震压、冲击、踩踏致死的人也难以计数。刚策马前行没几步,就见万众奔逃,家家闭户,原来是象房震倒,群象惊狂失控跑出。他急忙策马,到朝房惊魂稍定后,才探知是王恭厂失火引发变故。若火药爆发,周边屋舍居民恐无幸存,而城中家家户户都有房屋倾颓、受惊被压的忧患,人心惶惶。爆炸发生时明熹宗在逃往交泰殿的途中路经建极殿时,有木槛瓦片掉落,砸死了护着明熹宗的一名侍卫,在皇极殿施工的工匠也多有摔落身亡。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在这次爆炸中受到惊吓,不久身亡。
爆炸范围还波及到了周边地区,南自
河西务,东自
通州,北自
密云、
昌平都受到了这次爆炸的影响,西山一带树梢则挂满衣物,昌平州校场也堆满衣服、器皿以及银钱首饰之类的物品。距离京师180里的蓟州城也坍塌了数百间房屋。晚明时事小说《梼杌闲评》写道:“一时惊得鬼哭神号……直至三日后后方定。”
事件结果
受灾范围
在王恭厂发生爆炸的当时,由于军需,在王恭厂内储存了相当数量的火药。据今人推算,天启大爆炸的火药约为960吨TNT,即相当于219万斤黑火药被同时引爆。其受灾范围广泛,诸多史料均有记载。《天变邸抄》描述这次的灾变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东自顺城门大街(今
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今
西长安街),西及平则门(今
阜城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化为了齑粉,倒塌的房屋数以万计,伤亡人数也数以万计。《雪庐焚余稿》提及王恭厂地带被震出两个大坑,长约30步,宽30步~50步,深2丈多。此次灾变还波及周边地区,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均有震感,甚至远在距离京师300里外的
遵化都能听到声响,可见其受灾范围之广与破坏性之大。
财产损失
天启大爆炸所造成的损失无人能精确清算。据西城御史
李灿然查报:“爆毁房屋一万零九百三十余间。”《皇明纪三朝法传录》则统计为:“震倒民房一万九百余间。”至于官家财物损失,仅从明熹宗在灾后三天命兵部传令
京营总协督率三大营官军轮流派三千员名,速往王恭厂搬运灾后所剩神器、钱粮等物件到安民厂一事,即可体会其损失之巨大。在天启大爆炸中,北京“万余间房屋建筑顿时变成一片瓦砾”。“东自通州,北至密云、昌平,到处雷声震耳,被损坏的房屋建筑无数”,巨木石狮都被拔地而起,抛到数里之外。
人员伤亡
关于这次灾变的伤亡情况,各史料记载存在差异。《
两朝从信录》记载“压死男、女537人”;刘若愚的《
明宫史》则称知道有姓名的死者有几千人,且不知姓名的死者数量亦难以计数;
崇祯年间
刘侗、
于奕正编纂的《
帝京景物略》表述为“屋以千数,人以百数”,此死亡人数与西城御史的统计较为接近,却和《天变邸抄》中死亡上万人的数字不同;明朝遗老史玄在清朝初年所写的《
旧京遗事》记载“王恭厂之变,击坏西城两三条街,伤百许人”;而《皇明纪三朝法传录》则统计:“人民压死者五万七千余人,被砖石伏掩者不计其数”。在人员伤亡数上两者差距甚大,据后人推算,王恭厂灾亡者为1万余人。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现代学者们以史料为依据,普遍认为“塌房万余间,死亡万余人”的说法比较可信。
灾后处理
天启大爆炸后,明熹宗于次日颁布“罪己诏”,承认是“上天示儆”。同时传谕内阁,令
工部、
都察院及巡视科道、巡城御史、兵马司和王恭厂监督主事速去王恭厂巡看救火,不得延误。又命
户部,因王恭厂一带居民受灾极苦,赈灾应优厚。六千两银子似乎不够用,便发放御前银一万两,让西城御史会同户科官员一员,依据查明的受灾人户数目,酌情增加份额,逐一当面发放,使众人都能公平得到实惠,以彰显皇帝爱民之意。后来工部尚书被罚下台,王恭厂迁厂于
西直门内路北侧,命名为
安民厂。
成因推测
学术界对于天启大爆炸的成因众说纷纭,没有定论。1985年5月,值天启大爆炸360周年祭,北京学术界针对此次事件举办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大爆炸的原因成为重点课题,排除一些可能性与假说方面达成了相对一致。
奸细纵火说
在明末政治极度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
京畿一带有白莲教起义,北方
后金伺机侵扰,天启朝廷太监魏忠贤专权,滥杀无辜。故而王恭厂火药库爆炸时,有人怀疑是奸细纵火。但天启朝经调查得出“此乃天变,非人为所致”的结论,奸细纵火说在事实面前难以成立。
工匠失误说
王恭厂灾后调查较为认真,然而文献中无任何关于生产或领取火药失误导致灾难的记载,所以工匠失误说应予以排除。
人为破坏说
王恭厂灾变后二日,天启帝“敕修省”并下罪己诏,承认是“上天示儆”,实则否定了人为破坏的假说。
地震灾难说
部分研究者依据《天变邸抄》的记载推测,爆炸前可能有疑似地震预兆,如北安门
火神庙有红球滚出后东城发声,
崇文门火神庙火神塑像似有震动等。王恭厂大爆炸七天后,顺天巡抚刘诏称当时在平谷县,闻声以为地震,派人调查才知是王恭厂爆炸,密云县也听到爆炸声,遵化距京三百里亦闻其声,起初人们也以为是地震。但以王恭厂灾变威力换算,相当于六级以上地震,六级地震传播范围超五百里,而此次影响范围不符,且当时人们认知下不会轻易混淆地震与其他灾害,加之距王恭厂约两华里的天主教堂未严重受损,建筑倒塌情况也不符地震特征,这些都表明王恭厂灾变并非地震。
雷击致灾说
王恭厂灾变发生时“天色皎洁”,不存在雷雨天气,且相关文献无一处提及雷雨雷击,故雷击致灾说缺乏依据。
陨石坠落说
在文献史料里未见有陨石坠落的充足佐证。若为
陨石坠落或
陨铁爆炸,必然会有残骸和遗留物留存于王恭厂地层中,未来可通过实地开挖或地下探测得出准确结论。
UFO踪迹说
樊竞在《
飞碟探索》1983年第3期发表文章,认为有关王恭厂灾的史料中有许多
UFO的踪迹甚至宇宙人“天外来客”的影子,但这种说法牵强附会、缺乏依据,难以成立。
关于天启大爆炸的原因,学界普遍认为是多种自然因素聚合所致,包括地震、震前可燃气体溢出、火药、火龙卷或强旋风、静电等。天启六年(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左右,在北京城至密云之间北纬40.1°、东经116.6°处发生约5.5级破坏性地震,强有感范围涉及多地,爆炸前异常现象多为地震征兆。而对于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学者们观点不一,代表性观点有:是地震、火药、可燃气体静电爆炸三位一体灾害;是震前可燃气体溢出等引发的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是“导演”,火龙卷是“主角”,火药库爆炸是“配角”,地震和强旋风静电作用为导火线;由地震诱发的地震与火药爆炸综合性灾害;地震-爆炸-火龙卷的连锁反应;是地震触发火药爆炸且有旋风肆虐的综合性大灾,因人为“宣传”增添“谜”色,排除各因素后本身怪诞之处不多。
各方反应
齐党”“
楚党”“
浙党”等诸多门户。此后宫中相继发生“
梃击案”“
红丸案”“
移宫案”。东林党人因拥立之功,众多在万历年间遭排挤的官员陆续重返朝廷,一度呈现“众正盈朝”之景。然而他们积怨过深,过度追讨昔日政敌,致使党争愈发激烈。面对惨绝人寰的天启大爆炸,各方势力反应不一。
阉党的反应
天启大爆炸以天之名昭示朝政乖谬,给魏忠贤及其党羽带来巨大政治压力。
正值魏忠贤大肆迫害东林党之际,王恭厂大灾如当头棒喝,抑制其报复心。曾攻“东林”的
曹珖于崇祯年间称:“先是《
三朝要典》成,拟罪三等,大辟、永戍、戍各若干。至是王恭厂灾,
魏珰多震恐,而《要典》之祸解。”可见此灾遏制
魏忠贤等人气焰,使众多东林党人免难。天启大爆炸,天变示警,魏忠贤心腹
李永贞慑于天威请求归隐,后勉强留任。朝中许多阉党成员也反思朝廷作为。此次灾变修省中,数名阉党成员不顾政治前途,严批朝政,
首辅大学士、兵吏刑礼
四部尚书及一名御史因此去职,影响颇大,堪称阉党阵营的一次大分裂。
皇帝的反应
天启一朝对
阉党与
东林党之争,皇帝很少有自己态度和立场。但灾变使天启皇帝受到惊吓,灾变时他正在乾清宫吃早饭,因宫殿震动,明熹宗立即往交泰殿逃去。他开展赈灾的同时,发布修省诏书,对官员屡屡严责。大臣们的灾变修省之议非但未能获得皇帝的赞同和支持,反而加剧了他对士大夫的鄙视和反感,加剧了对官僚集团的不信任,更加明确地支持魏忠贤等人的行动,更加倚重他而加固了自己的权位。
东林党人的反应
灾变引发众多阉党成员纷纷上疏请求省刑,然而这却激怒了皇帝。因此,狱中的东林党人非但未能因灾获免,而且不久即被迫害致死。
方震孺有诗道:“雷霆王恭万井休,火烧潜邸百神愁,坤维夜沸前星落,催得中珰杀两周。”
事件影响
天启大爆炸破坏性极大,因此也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又因为此次爆炸的原因不明,伤亡损失都比较惨重,加之出现了很多怪异的现象,直接使得整个社会陷入了恐慌与混乱之中,同时这一灾变也引发了朝堂上的激烈讨论,不少大臣都认为这是上天对当时皇帝的警告,便上书要求整顿朝纲,明熹宗也在这次大爆炸中受到了惊吓,便立即发布了修省诏书,还从国库拨出了一万两白银来救济灾民,并要求中外大小臣工要竭虑办事,痛加反省,可是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不但无视上意,反而加紧迫害和打击政敌。虽然有很多人都上书斥责魏忠贤,但明熹宗昏聩无能,依旧很依赖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助长了阉党的气焰。
重要争议
在史料《国榷》以及明朝天启年间的《天变邸抄》都记载了一个神秘的现象,那就是“脱衣现象”,据当时的史料记载,这次事件中,不论男女,不论死活,也不管是在家还是在路上,很多人衣服鞋帽尽被刮去,全为裸体。如《天变邸抄》中记载道“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不论是死亡还是伤者,都是赤体的状态,可见“脱衣现象”是这场大爆炸的的一个显著特点。
现代学者们对比了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认为这是一次“大规模空间等离子体爆炸性复合并伴有地内等离子体复合放能”事件,可能是由于累积的大量等离子体,形成了比较强的静电场,而在这个电场的感应下,一个巨大等离子体云突然降落地面,最终发生等离子体复合大爆炸,在爆炸时人体和衣服沾上了大量非均衡等离子体,也就是沾染的某一符号的电荷量比另一种符号的电荷量多,同时地面上的房屋树木等也沾染了同号电荷,而同号电荷会产生排斥的反应,最终导致衣服因为斥力被排斥出人体,所有才有了“脱衣现象”。
相关影视
史料索引
《天变邸抄》是记叙王恭厂灾情最早的专著,也是后人研究王恭厂灾情的最基本的资料和依据。它根据当时的邸报,抄传成书于王恭厂灾后不久,流行于明天启末年。记载了爆炸的时间、声音来源、过程及影响,但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存疑。
《明宫史》着重记录了天启大爆炸伤亡情况。
《明实录·熹宗实录》记载了爆炸发生时情形,还记录了皇帝朱由校责令刑部等部门调查,西城御史李灿然统计的事故损失的情况。
•《明史》简要描述了天启大爆炸的声响、烟尘及影响范围等。
•《国榷》描述天启大爆炸发生时情景,还提及了爆炸对紫禁城的影响。
•《
畿辅通志》记载了爆炸人员伤亡等内容,描述了爆炸的惨烈及奇异现象。
•《两朝从信录》记录爆炸人员伤亡数据,与《明实录·熹宗实录》可相互印证。
•《帝京景物略》形象地描绘了爆炸后的凄惨景象。
•《
梼杌闲评》作为明代佚名小说,第四十回中也有描写天启大爆炸的情节,从侧面反映了该事件在当时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