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全解

200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婉约词全解》是200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惠淇源。本书从唐五代以至晚清,选取了257家词人的作品518首,并附有作者简介、注释、评解、集评。

内容简介
婉约词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作家们用精练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华彩纷呈,百卉竞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世代传诵,历久不衰。
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多彩多姿、千娇百媚婉约词,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也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自唐五代以来,直至近代,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 《鹧鸪天》)写当日的相亲相爱、别后的相思相忆,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轻柔自然。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绪,却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写爱情生活的回忆,离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情实感。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底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柳永仕途坎坷,长期浪迹于下层社会。他的词往往以极大的同情,表现歌伎们身受的痛苦和精神面貌,以及与她们的爱恋之情。“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悔当初不把雕鞍锁”,“镇相随,莫抛躲,彩线慵拈伴伊坐。”(《定风波》)词中既写出歌伎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全词倾诉了“黯然销魂”的无限伤离之情。显示了婉约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的艺术效果。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宋徽宗《燕山亭》,委婉悲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运用比兴手法,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以男女喻君臣,抒写家国之事,身世之感,情致缠绵,哀婉含蓄。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以明言之意。如陆游的《咏梅》词,以梅花自喻,意在言外,引人深思。作家们常以花草、闺房、送春、惜春为题材,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寄寓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以及受到挫折时的悲伤情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抒写了惜春伤春之情,怀恋歌姬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淡淡哀愁。此词温润秀洁,风流蕴藉,言情闲雅而不轻薄,辞语工丽而不淫艳,最为人们所赞赏。
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将自己被虏离乡北去的无限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离乱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现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凡此,皆美妙动人,绚丽多彩。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住;万端情绪,一语吐出。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红杏尚书”的美誉;“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作者张先遂有“张三影”之称;“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因而被称为“贺梅子”。还有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等。
本书从唐五代以至晚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部分优秀作品。共选257家词人的作品518首。书中有作者简介、注释、评解、集评。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了夏承焘唐圭璋俞平伯龙榆生以及薛励若等先生的有关著述,并得到出版社有关同志的多方面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水平和资料所限,在选词、注释、作者简介和评解中,肯定有不当或错误之处。
编辑推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春,凝恨对残晖,忆君君知。手拈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傅谁传。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扶头酒醒,但见帘幕低垂,有风轻轻吹动,帘外影影绰绰地有一座楼台锁着。他记得那个时候他就是在那里,和她们欢笑着,燕语着……楼是同样的楼,但楼中人已去。去年,也许是更早的时候,亦是暮春时节,词人曾立于庭中,霏霏细雨里,片片落英拂过他的肩头,呢喃的双燕掠过他的头顶。那时候的他,显得同样孤独和忧伤。连燕子都是成双的,而他却和孤独静静地站在一起。第一次见到[小苹]时,她穿着绣着双心图案的薄罗轻衫,对着他羞涩一笑。他听懂了她的琵琶声里要说的话。和她分手时,照着她归路的皎洁的月亮还在,那个时候的她就像一朵彩云冉冉归去。没有想到一别,是那样的容易。 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多彩多姿、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也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自唐五代以来,直至近代,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练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当时传播之广。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五代词人韦庄,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卫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盖“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礼《铜鼓堂词话》)。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的作者,大胆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写出“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心愿。冯延巳的《长命女》,写夫妻祝酒陈愿,地久天长,永不分离。韦庄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歌颂了天真少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对爱情的表露,抒写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 《鹧鸪天》)写当日的相亲相爱、别后的相思相忆,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轻柔自然。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绪,却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写爱情生活的回忆,离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情实感。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底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柳永仕途坎坷,长期浪迹于下层社会。他的词往往以极大的同情,表现歌伎们身受的痛苦和精神面貌,以及与她们的爱恋之情。“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悔当初不把雕鞍锁”,“镇相随,莫抛躲,彩线慵拈伴伊坐。”(《定风波》)词中既写出歌伎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全词倾诉了“黯然销魂”的无限伤离之情。显示了婉约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的艺术效果。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宋徽宗《燕山亭》,委婉悲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运用比兴手法,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以男女喻君臣,抒写家国之事,身世之感,情致缠绵,哀婉含蓄。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以明言之意。如陆游的《咏梅》词,以梅花自喻,意在言外,引人深思。作家们常以花草、闺房、送春、惜春为题材,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寄寓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以及受到挫折时的悲伤情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抒写了惜春伤春之情,怀恋歌姬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淡淡哀愁。此词温润秀洁,风流蕴藉,言情闲雅而不轻薄,辞语工丽而不淫艳,最为人们所赞赏。
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将自己被虏离乡北去的无限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离乱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现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凡此,皆美妙动人,绚丽多彩。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住;万端情绪,一语吐出。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红杏尚书”的美誉;“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作者张先遂有“张三影”之称;“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因而被称为“贺梅子”。还有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等。
爱美是人之天性。美的艺术形式,是沟通人类感情的桥梁。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把读者带入美的意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创造了凄凉而又幽美的意境。“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作者通过奇妙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春之意,熔铸在一起,意境极美。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全词绘出暮春景色,在美的意境中,蕴含着伤春情绪。王渔洋在《花草蒙拾》中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苏轼《江城子》“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凉意境,令人销魂、断肠。作者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纳兰性德怀念亲人、歌咏自然的小令,清新婉丽,格高韵远,极富情味与美感。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在塞外风光的描绘中,透露出离愁别恨,一片乡思,于情景交融之中,展现出美的意境。
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作家们用精练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华彩纷呈,百卉竞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世代传诵,历久不衰。以上仅就婉约词的特点,略作阐述。
本书从唐五代以至晚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部分优秀作品。共选257家词人的作品518首。书中有作者简介、注释、评解、集评。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了夏承焘唐圭璋俞平伯龙榆生以及薛励若等先生的有关著述,并得到出版社有关同志的多方面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图书目录
前言
唐玄宗 好时光 (宝髻偏宜宫样)
王建调 笑令 (团扇)
白居易 忆江南 (江南好)
长相思 (汴水流)
刘禹锡 忆江南 (春去也)
潇湘曲 (斑竹枝)
刘长卿 谪仙怨 (晴川落日初低)
温庭筠 梦江南二首 (千万恨)
更漏子 (柳丝长)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
司空图 酒泉子 (买得杏花)
杨柳枝 (桃源仙子不须夸)
张曙 浣溪沙 (枕障薰炉隔绣帷)
吕岩 梧桐影 (落日斜)
无名氏 菩萨蛮 (牡丹含露真珠颗)
醉公子 (门外儿吠)
皇甫松梦江南 (兰烬落)
采莲子 (船动湖光滟滟秋)
李存勖如梦令 (曾宴桃源深洞)
一叶落 (一叶落)
阳台梦 (薄罗衫子金泥凤)
李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
冯延巳 谒金门 (风乍起)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
长命女 (春日宴)
阮郎归 (南园春半踏青时)
清平乐 (雨晴烟晚)
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
和凝 喜迁莺 (晓月坠)
河满子 (正是破瓜年纪)
李煜 忆江南 (多少恨)
捣练子 (深院静)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张泌 蝴蝶儿 (蝴蝶儿)
浣溪沙 (独立寒阶望月华)
南歌子 (柳色遮楼暗)
韦庄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
思帝乡 (春日游)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
女冠子 (昨夜夜半)
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
牛峤 忆江南 (红绣被)
菩萨蛮 (舞裙香暖金泥凤)
牛希济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
临江仙 (峭壁参差十二峰)
李珣 南乡子 (乘彩舫)
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
薛昭蕴 浣溪沙 (粉上依稀有泪痕)
魏承班 生查子 (烟雨晚晴天)
玉楼春(寂寂画堂梁上燕)
尹鹗 满宫花 (月沉沉)
临江仙 (深秋寒夜银河静)
顾夐 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
醉公子(漠漠秋云澹)
毛文锡 醉花间 (休相问)
更漏子 (春夜阑)
阎选 定风波 (江水沉沉帆影过)
欧阳炯 南乡子 (画舸停桡)
南乡子 (路入南中)
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
毛熙震 清平乐 (春光欲暮)
定西番 (苍翠浓荫满院)
孙光宪 风流子 (茅舍槿篱溪曲)
酒泉子 (空碛无边)
菩萨蛮 (木棉花映丛祠小)
蒋 捷 贺新郎 (梦冷黄金屋)
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
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
女冠子 (蕙花香也)
张 榘 青玉案 (西风乱叶溪桥树)
洪咨夔 眼儿媚 (平沙芳草渡头村)
王沂孙 眉妩 (渐新痕悬柳)
齐天乐 (一襟余恨宫魂断)
高阳台 (残雪庭阴)
管 鉴 醉落魄 (春阴漠漠)
杨冠卿 如梦令 (满院落花春寂)
汪 莘 谒金门 (帘漏滴)
行香子 (野店残冬)
刘 过 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
醉太平 (情深意真)
章良能 小重山 (柳暗花明春事深)
李好古 谒金门 (花过雨)
清平乐 (瓜洲渡口)
许 喜迁莺 (鸠雨细)
后庭花 (一春不识西湖面)
金章宗 生查子 (风流紫府郎)
吴 激 人月圆 (南朝千古伤心事)
诉衷情 (夜寒茅店不成眠)
蔡松年 鹧鸪天 (秀樾横塘十里香)
刘 著 鹧鸪天 (雪照山城玉指寒)
刘 迎 乌夜啼 (离恨远萦杨柳)
王庭筠 谒金门 (双喜鹊)
赵 可 凤栖梧 (霜树重重青嶂小)
元好问 玉漏迟 (淅江归路杳)
虞美人 (槐阴别院宜清昼)
段克己 渔家傲 (诗句一春浑漫与)
完颜 朝中措 (襄阳古道灞陵桥
无名氏 浣溪沙 (五里竿头风欲平)
张宏范 临江仙 (千古武陵溪上路)
顾德辉 青玉案 (春寒恻恻春阴薄)
蝶恋花 (春江暖涨桃花水)
曾允元 点绛唇 (一夜东风)
刘 铉 蝶恋花 (人自怜春春未去)
乌夜啼 (垂杨影里残红)
虞 集 南乡一剪梅 (南阜小亭台)
风入松 (画堂红袖倚清酣)
吴 澄 渡江云 (名园花正好)
张 夺锦标 (凉月横舟)
萨都剌 小栏干 (去年人在凤凰池)
张 翥 陌上花 (关山梦里)
摸鱼儿 (涨西湖)
刘燕哥 太常引 (故人送我出阳关)
陈凤仪 一络索 (蜀江春色浓如雾)
无名女子 玉蝴蝶 (为甚夜来添病)
刘 基 浣溪沙 (语燕鸣鸠白昼长)
如梦令 (一抹斜阳沙觜)
眼儿媚 (萋萋芳草小楼西)
杨 基 菩萨蛮 (水晶帘外娟娟月)
浣溪沙 (软翠冠儿簇海棠)
汤允 浣溪沙 (燕垒雏空日正长)
徐有贞 中秋月 (中秋月)
文徵明 青玉案 (庭下石榴花乱吐)
陈 霆 踏莎行 (流水孤村)
杨 慎 鹧鸪天 (千点寒梅晓角中)
夏 言 浣溪沙 (庭院沉沉白日斜)
王世贞 忆江南 (歌起处)
俞 彦 长相思 (折花枝)
陈继儒 浣溪沙 (桐树花香月半明)
张大烈 阮郎归 (绿阴铺野换新光)
陈子龙 点绛唇 (满眼韶华)
画堂春 (轻阴池馆水平桥)
诉衷情 (小桃枝下试罗裳
谒金门 (莺啼处)
夏完淳 婆罗门引 (晚鸦飞去)
卜算子 (秋色到空闺)
叶小鸾 浣溪沙 (香到酴 送晚凉)
吴伟业 生查子 (一尺过江山)
方以智 忆秦娥 (花似雪)
王夫之 清平乐 (归禽响暝)
更漏子 (斜月横)
宋 琬 蝶恋花 (月去疏帘才几尺)
宋徵舆 忆秦娥 (黄金陌)
玉楼春 (雕梁画栋原无数)
吴 绮 春光好 (春来也)
惜分飞 (昨晚西窗风料峭)
毛奇龄 荷叶杯 (五月南塘水满)
相见欢 (花前顾影粼粼)
董以宁 卜算子 (明月淡飞琼)
陈维崧 临江仙 (自别西风憔悴甚)
沁园春 (极目离离)
虞美人 (无聊笑捻花枝说)
好事近 (分手柳花天)
朱彝尊 桂殿秋 (思往事)
霜天晓角 (鞭影匆匆)
高阳台 (桥影流虹)
卖花声 (衰柳白门湾)
一叶落 (泪眼注)
长亭怨慢 (结多少、悲秋俦侣)
忆少年 (飞花时节)
屈大均 潇湘神 (潇水流)
梦江南 (红茉莉)
彭孙 生查子 (薄醉不成乡)
王士 浣溪沙 (北郭清溪一带流)
蝶恋花 (凉月沉沉花漏冻)
浣溪沙 (白鸟朱荷引画桡)
顾贞观 菩萨蛮 (山城夜半催金柝)
步蟾宫 (玉纤暗数佳期近)
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
汪懋麟 误佳期 (寒气暗侵帘幕)
纳兰性德 长相思 (山一程)
河传 (春浅)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
临江仙 (飞絮飞花何处是)
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
沁园春 (瞬息浮生)
佟世南 阮郎归 (杏花疏雨洒香堤)
龚翔麟 南乡子 (拨棹蓦山溪)
菩萨蛮 (赤泥亭子沙头小)
厉 鹗 眼儿媚 (一寸横波惹春留)
谒金门 (凭画槛)
齐天乐 (簟凄灯暗眠还起)
周稚廉 相见欢 (小鬟衫着轻罗)
顾 彩 相见欢 (秋风吹到江村)
郑 燮 满江红 (我梦扬州)
曹雪芹 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
高 鹗 南乡子 (甘露洒瑶池)
苏幕遮 (日烘晴
青玉案 (丝丝香篆浓于雾)
吴翌凤 玉楼春 (空园数日无芳信)
临江仙 (客睡厌听深夜雨)
吴锡麒 长相思 (说相思)
临江仙 (月黑星移灯屡闪)
少年游 (江南三月听莺天)
菩萨蛮 (春波软荡红楼水)
左 辅 浪淘沙 (水软橹声柔)
侯文曜 虞美人影 (有时云与高峰匹)
凌廷堪 点绛唇 (青粉墙西)
张惠言 相见欢 (年年负却花期)
风流子 (海风吹瘦骨)
钱 枚 忆王孙 (短长亭子短长桥)
董士锡 虞美人 (韶华争肯偎人住)
木兰花慢 (看斜阳一缕)
项鸿祚 减字木兰花 (阑珊心绪)
清平乐 (水天清话)
太常引 (杏花开了燕飞忙)
周 济 蝶恋花 (柳絮年年三月暮)
龚自珍 如梦令 (紫黯红愁无绪)
浪淘沙 (好梦最难留)
减字木兰花 (人天无据)
周之琦 好事近 (杭苇岸才登)
蒋春霖 卜算子 (燕子不曾来)
浪淘沙 (云气压虚栏)
鹧鸪天 (杨柳东塘细水流)
薛时雨 浣溪沙 (一幅云蓝一叶舟)
临江仙 (雨骤风驰帆似舞)
俞 樾 金缕曲 (花信匆匆度)
张景祁 小重山 (几点疏雅眷柳条)
谭 献 临江仙 (芭蕉不展丁香结)
蝶恋花 (庭院深深人悄悄)
庄 相见欢 (深林几处啼鹃)
定风波 (为有书来与我期)
王鹏运 点绛唇 (抛尽榆钱)
浣溪沙 (苜蓿阑干满上林)
文廷式 好事近 (翠岭一千寻)
祝英台近 (剪鲛绡)
天仙子 (草绿裙腰山染黛)
李慈铭 临江仙 (翠柏红梅围小坐)
郑文焯 浣溪沙 (一半黄梅杂雨晴)
朱孝臧 乌夜啼 (春云深宿虚坛)
清平乐 (舷灯渐灭)
王敬之 转应曲寒梦
陈 洵 南乡子 (不用问田园)
况周颐 苏武慢 (愁入云遥)
梁启超 金缕曲 (瀚海飘流燕)
麦孟华 解连环 (旅怀千结)
王国维 点绛唇 (厚地高天)
点绛唇 (屏却相思)
秋 瑾 菩萨蛮 (寒风料峭侵窗户)
王蕴章 醉太平 (炉烟一窗)
徐昌图 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