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洙

衢州孔氏家庙创始人

孔洙(1231-1291),字思鲁、景清,号存斋。孔子第五十三世嫡孙。南宋末代衍圣公。衢州孔氏家庙创始人。宋元政权更迭中,完美运用儒家智慧,从容应对威逼利诱,恪守忠孝节义,保全孔子家族,“孔洙让封”典故流传不绝。

人物简介
孔洙(1231-1291),字思鲁、景清,号存斋。孔子第五十三世嫡长孙,宋衍圣公孔万春之子。
1241年(宋淳祐元年),授承奉郎、袭封衍圣公
1252年(宋淳祐十二年),诏添差通判衢州军州事。同年,诏拨官钱三十六万缗,在衢州择地建孔氏家庙,于宝祐元年(1253)年仲夏于菱湖南岸兴建,次年(宝祐二年)仲春落成,又在孔庙西侧建成衍圣公府第。
1256年(宋宝祐四年),诏添差通判吉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不厘务,仍主衢州祭祀。
1261年(宋景定二年)三月,任通判平江(今江苏苏州)军州。
1265年(宋咸淳元年)三月,任通判信州(治在今江西上饶),后“权军州事”(以通判的身份代理知州的职权)。
任职期间,由第二十八阶的承奉郎转历二十五阶的通直郎、二十四阶的奉议郎、二十三阶的承议郎,秩满归衢。重新刊刻《东家杂记》(孔传著)。
1276年(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宋恭帝降元。同年,衢州孔氏家庙毁于兵火,孔洙保护孔夫子夫妇楷木像和一些珍贵的档案文书,以及镌刻着吴道子所绘“先圣遗像”的石碑,于家中设坛祭祀。后在城南鲁儒坊择地,举阖族之力建城南家庙。精研经史,著《存斋集》二卷和《江南野史》。
1282年(至元十九年)十一月,“江南袭封衍圣公孔洙入觐,以为国子祭酒,兼提举浙东道学校事,就给俸禄与护持林庙玺书”。(《元史·卷十二·本纪第十二·世祖九》)
1283年(至元二十年)春,孔洙集合全族于城南家庙隆重祭祖,携妻赴任绍兴。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得子孔楷(又名孔思楷)。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授奉训大夫、江浙行省儒学提举,携家移任杭州,任职期间得次子思俊(字师道)、幼子思溥(字元道)及两女。
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江浙儒学提举秩满,授奉训大夫、福建道儒学提举。同年病卒于任所,归葬于衢州西安县靖安乡金溪垅。
依据《衢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孔夫子的嫡长孙们》(崔铭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编辑
相关典故
大宗南渡
元12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女真人崛起,建立王朝,国号“大金”。金兵野蛮入侵中原,宋王朝剧烈动荡。靖康二年(1127),宋都汴京沦陷,金兵掳掠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及后妃公主、宗室诸王、众多大臣、技艺百工,以及掠夺的金银珠宝、仪仗法物、典籍舆册、天文仪器等浩浩北去。此后,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即帝位,史称宋高宗,改元建炎。宋高宗为避金兵掳掠,决定率文武百官南下,迁都临安(今杭州)。
宋建炎三年(1129)一月,孔子第48世嫡孙、衍圣公孔端友奉召南迁。此前,阙里孔子家族已有数十人投军南下护驾。孔端友与族长孔传召集阙里族人商议对策,一致同意举全族之力护送镇庙之宝南迁,免遭金兵掳掠,只留孔端操、孔端秉及孔传二弟孔若鉴守护林庙。孔端友与孔传匆匆收拾完毕,率族人百余名以及颜、孟、曾三姓族人,驾车套马,扶老携幼,惜别故土。他们一路上躲避金兵掳掠,随宋高宗从瓜洲租船渡江,由跟从、随从而扈从,自镇江经平江(今江苏苏州),过秀州(今浙江嘉兴),最终护送镇庙之宝于二月中旬到达临安。二月十八日,孔端友入觐宋高宗,请赐庙宅并安置阙里大宗移民。宋高宗敕赐孔子家族庙宅于衢州。衢州在今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经济文化发达,水陆交通便利,从此成为移民南宋的孔子嫡裔户籍地。
孔子第48世嫡孙、衍圣公孔端友举族渡江南迁的这段艰辛经历,史称“扈跸南渡”,亦称“大宗南渡”。扈跸南渡的孔子家族,世居阙里已48世,是自春秋以来传承孔子血统时间最长、自汉王朝以来主祀孔子历史最久的孔子嫡传正宗、大宗。在宗法制度下,衍圣公通常采用嫡长孙继承制。历代衍圣公均为孔子家族大宗之主,负责掌管孔子家族镇庙之宝,世代相传。
扈跸南渡前,阙里孔子家族不足二百人,绝大部分随衍圣公移民江南。160年间,由最初百余人繁衍生息近千人,除衍圣公寓居衢州所在的两浙东路之外,还分散移居于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等地,衍圣公传承六代:孔端友、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他们无不严格履行主祀职责,身体力行孔子思想,以名士贤达为友,奉行忠君爱国理念,支持南宋理学和书院教育。北宋时,衢州只有5家书院,南宋时增至17所。元朝孔氏后裔22人出任学官,7人专任或兼任书院山长。
思鲁建庙
孔洙,字思鲁,是衢州孔氏家庙创始人,一生建造了两座孔庙,独具风格。
建炎三年(1129年)阙里孔子后裔护送镇庙之宝随宋高宗南渡,被赐家衢州,“权以州学为家庙”百余年,直到孔洙时代才有了专用的祀孔场所。
宋理宗年间,衍圣公孔洙请求在高宗皇帝赐居的衢州,为孔氏建立家庙,使孔子有专飨之庙堂,使衍圣公有祭祀之专所。宋理宗诏拨官钱三十六万缗,修建孔氏家庙于衢州城东北菱湖之上。宝祐元年(1253)年仲夏兴建,次年(1254)仲春竣工,“仿曲阜之制,追鲁庙之遗,栋宇巍然,丹碧一新”,成为移民江南的孔子后裔的祭祀圣地。菱湖孔庙分庙、府两个部分。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孔洙设计和命名的思鲁阁。
思鲁阁位于孔庙大成殿西侧,珍藏着建炎年间阙里孔子后裔举族护送南迁的两件镇庙之宝。一是儒家稀世珍宝孔子及亓官夫人的楷木像,相传是孔子得意门生子贡的心血之作;二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名作“先圣遗像”真迹,由孔子四十八代孙孔端友随驾南渡时从阙里带来,并由孔端友刻成石碑。这是移民江南的阙里孔子家族的独特地标。“鲁”,是春秋古国,至圣先师孔子诞生地。孔洙字思鲁,取“思鲁”二字,寄托江南六代衍圣公的北望难归、日夜思念的乡愁情怀,让江南孔氏世代不忘祖籍祖庭。
德祐二年(1276),宋恭帝奉表降元,衢州大乱,菱湖孔庙毁于兵火,思鲁阁内的祖传镇庙之宝被转移到孔府残留房舍设坛供奉。宋相留梦炎打开衢州城门迎降之际,面对庙毁、国亡、城破,孔洙为自己改字“景清”,号“存斋”,以“景行行止”存圣祖之道作为自己的余生事业。
危难时刻,孔洙召集族众商议,决定举全族之力重建孔庙。不久,孔洙主持、以阖族之力建造的家庙,在南渡孔氏族人聚居的衢州城南鲁儒坊落成。孔洙与归隐衢州的刑部架阁孔应祥、资政殿学士孔应得等族属,依例侍祠,维系和安抚居住江南的孔子后裔,并为过往儒士贤达和衢州百姓祈福,凝聚人心共度难关。
城南孔庙比菱湖孔庙简陋,但设施齐全,风格依旧。在以修庙祀孔为国是的历代封建王朝两千多年间,由衍圣公主持、合族集资出力建成的家庙仅此一例。
孔洙让封
建炎三年孔氏大宗惜别阙里之后,金王朝扶持的伪政权“大齐”控制了曲阜。伪齐皇帝刘豫封留守林庙的孔端操为“衍圣公”,孔端操拒不接受,次年病亡。齐阜昌四年(1132),伪齐皇帝强封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此后金政权又在曲阜扶持了3代衍圣公。蒙古帝国军队攻占曲阜以后,封金衍圣公孔元措族弟孔元用为衍圣公。金、元衍圣公并存9年,各拥势力,明争暗斗。元太宗五年(1233),诏令金衍圣公孔元措续任元衍圣公,元初新封衍圣公孔元用被免爵。孔元用之子孔治世袭曲阜县令以后,又设计使孔元措之子孔浈失去衍圣公爵位。阙里孔子后裔斯文扫地。
孔洙虽为前宋衍圣公,仍是元初朝野公认的孔子家族大宗之首。元世祖忽必烈许以高官厚禄,于元至元十九年(1282)春夏征召孔洙载爵归鲁奉祀。七月,孔洙以“江南袭封衍圣公”的身份应诏入觐,离开衢州,经扬州北上,八月抵达曲阜县。他在曲阜县令孔治协助下,留驻巡视两个多月,遍祭祖庙祖庭祖林,遍会老少族亲,倾诉江南六代衍圣公离乡思鲁之情,深切感受到160年间祖庭巨变:当年留守阙里林庙的前辈族亲、男女老幼,饱受战乱蹂躏,早已物是人非。对于金、元政权各自利用孔子圣裔,挑拨曲阜孔氏陷于分裂,孔洙倍感忧虑。经过两个多月的深思熟虑,孔洙决计行使大宗之主的特有权威,运用儒家特有的中庸之道,以“让爵”之举阻止元朝统治者“以孔治孔”图谋,挽回曲阜孔氏的圣裔尊严。
孔洙留驻巡视曲阜祖庭两月之后,于十一月离鲁入觐。史料记载,孔洙入觐时,对元世祖委以国子祭酒(相当国家最高教育主管),兼提举浙东道学校事,以及朝廷所赐优厚俸禄,没有推辞;对朝廷授予护持林庙玺书,慨然接受,但婉言谢绝归鲁奉祀。孔洙首先奉上儒家经典《论语》和《孔子家语》,宣讲经典要义,表示要继承祖训,做到忠、孝、仁、爱、礼、义、智、信八字齐全;继而,坦诚回禀不能接受皇帝的恩赐,须护持衢州先祖庙墓、南还衢州侍奉年迈的母亲,否则宁愿辞去衍圣公封号。元世祖身边大臣们再三劝告其奉旨行事,孔洙不为所动,将前宋皇室所颁袭封铜印呈交元世祖。元世祖欣赏孔洙的从容坦诚,赞叹:“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他对孔洙的归而不顺、推而不辞并未恼怒,没有强迫其载爵归鲁奉祀,也没有另封衍圣公主持曲阜祀事。
孔洙以“让爵”之举挽回了曲阜孔氏的圣裔尊严,以余生之力维护江南儒学、南宋理学的文化环境,保护沦为元朝第四等人“南人”的江南孔氏及众多儒子免遭歧视迫害。直至孔洙病逝若干年后,元朝才重新确认和赐封衍圣公。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元宋王朝更迭之际,孔洙运用儒家智慧,从容应对威逼利诱,恪守忠孝节义,保全孔子家族,完美实践了中庸之德。
世系
孔宗愿 孔子第46世嫡孙。宋至和二年(1055年)首任衍圣公
孔若蒙 孔子第47世嫡孙。孔宗愿长子。宋熙宁元年(1068年)袭封衍圣公,元祐元年(1086年)改封奉圣公,元符元年(1098)因事失爵。
孔若虚 孔子第47世嫡孙。孔宗愿次子。元符元年(1098年)袭奉圣公。
孔端友 孔子第48世嫡孙。孔若蒙长子。崇宁三年(1104年)袭封衍圣公
孔玠 孔子第49世嫡孙。孔端友之子。绍兴二年(1132年)袭封衍圣公。
孔搢 孔子第50世嫡孙。孔玠之子。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袭封衍圣公。
孔文远 孔子第51世嫡孙。孔搢之子。绍熙四年(1193年)袭封衍圣公。
孔万春 孔子第52世嫡孙。孔文远之子。宝庆二年(1226年)袭封衍圣公。
孔 洙 孔子第53世嫡孙。孔万春之子。绍定四年(1231年)袭封衍圣公。
孔 璠 孔子第49世孙。孔端友弟孔端操之子。齐阜昌四年(1132年),被金政权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封为衍圣公。次年金废伪齐政权,孔璠失爵。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复爵。
孔 拯 孔子第50世孙。孔璠长子,无后。金熙宗皇统二年 (1142年)袭封衍圣公。
孔 摠 孔子第50世孙。孔璠次子。金大定三年(1163年)袭封衍圣公,大定二十年(1180)兼曲阜令。
孔元措 孔子第51世孙。孔摠长子,无后。金明昌二年(1191年)袭封衍圣公,兼曲阜县令。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迁汴京,委托其族弟孔元用权主曲阜祀事。元窝阔台汗五年(1233)蒙军攻克汴京,命其返回曲阜,仍袭封衍圣公。
孔元用 孔子第50世孙。孔宗愿的第5世孙。元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蒙军攻占曲阜,孔元用率孔氏降元,蒙古大帅带孙承制封衍圣公,世袭曲阜县尹。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孔元用率兵随带孙攻益都,次年战死于益都。
孔之全 孔子第51世孙。孔元用之子。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封衍圣公,世袭曲阜县尹。元太宗五年(1233),孔元措返回曲阜仍袭封衍圣公,孔之全免爵专任曲阜县令。
孔元措 孔子第50世孙。孔摠长子,无后。金朝末代衍圣公。元窝阔台汗五年(1233)蒙军攻克金都汴京,命其返回曲阜仍袭封衍圣公。
孔 洙 孔子第52世嫡孙。1282年(至元十九年)十一月,“江南袭封衍圣公孔洙入觐,以为国子祭酒,兼提举浙东道学校事,就给俸禄与护持林庙玺书”。(《元史·卷十二·本纪第十二·世祖九》)
孔思晦 孔子第53世孙。孔宗愿的第8世孙。元延祐三年(1316年)袭封衍圣公(详见《元史·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七》)。
孔克坚 孔子第54世孙。孔思晦长子。元至元六年(1340年)袭封衍圣公。
孔希学 孔子第55世孙。孔克坚长子。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袭封衍圣公。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